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白蛇故事列入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者:佚名

2007年03月07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全社会予以公布。 
  河南省人民政府日前批准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4种148项。省政府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加快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文学

     (18项)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花木兰传说(虞城县)、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柳毅的传说(卫辉市)、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赵氏孤儿传说(温县)、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葛天氏传说(长葛市)、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帝舜传说(濮阳县) 

        http://hi.baidu.com/sstt3000/blog/item/7db9cafeaa7d4a315c6008c1.html

鹤壁黑山 《白蛇传》故事的起源地  

来源:河南科技报

      《白蛇传》在我国家喻户晓。它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历来普遍认为在南宋时期的浙江杭州,距今800余年。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使这一故事在南宋杭州定格。然而,1991年,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孟繁仁研究员在鹤壁市考察罗贯中在隐居地黑山写《三国演义》《水浒传》情况时意外发现,《白蛇传》的故事起源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鹤壁黑山一带,当地人把这个传说叫《白蛇闹许仙》。
     《白蛇传》的最早版本
      在鹤壁市郊区黑山西南约5公里处的淇河岸边,有一个百丈悬崖青岩绝,青岩绝上有一个直通河底的幽深洞穴白蛇洞。传说洞中有一修炼千年、得道成仙的白蛇仙子。在黑山主峰西侧不远,有一许家沟村,许仙就住在这里。在黑山主峰南侧,有一座依山傍水的金山嘉佑禅寺,寺中有一修行多年的老僧法海禅师。《白蛇闹许仙》的传说故事就发生在这几公里的范围内。
      徐家沟村的牧童许仙在放牧途中遇到一受伤的小白蛇,就把它带回家治疗。许仙将小白蛇的伤治好后,放回草丛。这条小白蛇就是青岩绝白蛇洞中的白蛇仙子。为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白蛇仙子与许仙结为夫妻,并为附近村民治病祛灾,声名远播。白蛇仙子为村民治病,使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清。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蛇仙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了,香火不旺,法海自然就不高兴。法海知道原因后,试图破坏许仙和白蛇仙子的爱情。每年春天,白蛇仙子需要蜕皮一次。白蛇仙子在怀孕的第那一年春天,需要蜕皮现形,怕吓着许仙,便让许仙去赶会。法海从中作梗,让许仙回家。许仙回到家中,看见床上有一条白蛇,当即吓得昏死过去。为救丈夫,白蛇仙子盗来灵芝,救活了许仙。法海以“人妖不配”和“拯救许仙不被害”为由,将许仙留在金山寺。白蛇仙子向法海要许仙,法海一阵冷笑,说道:“大胆蛇妖,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蛇仙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把水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蛇仙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蛇仙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
      传说原型出于黑山
     黑山又名墨山、金山,属太行山余脉,位于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境内,古为翼州之地。这里峰峦叠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风景优美,是墨子、鬼谷子、罗贯中等历史名人隐居之地。黑山还流传着许多神界仙女和下界凡人成亲的动人传说。北魏左思《魏都赋》记载,连眉仙女配犊子的传说就出自黑山。这一传说的具体内容在清乾隆三年《汤阴县志》中也有记载:“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具去,人莫能追。”
     当然,黑山一带还流传着《白蛇闹许仙》的传说。
     孟繁仁研究员认为,鹤壁黑山一带的徐家沟村、白蛇洞、金山寺和淇河,具备了《白蛇传》故事所必需的各项构成要素,是一个天然浑成的统一整体。黑山一带的青岩绝与金山寺仅距数里。近年从村里井台、房基下拉回寺院的残碑上记载有:“金山嘉佑禅寺者,诚此方古迹之福地也。宋朝初建,大元重修于至正庚子之年,奉敕乃重修而已矣。”金山寺中还有一龟驮龙盘碑,它是中原地区唯一的一通蒙汉文字圣旨碑。碑文记载了宋仁宗、元仁宗保护金山寺的圣旨。而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所述的浙江杭州西湖一带根本没有金山寺,这就使法海的出处失去了依托,因此,只好从数百里以外的江苏镇江借庙敷衍。据杭州雷峰塔地宫的挖掘报道,雷峰塔原名黄妃塔、王妃塔,建于公元975年,是吴越王钱俶为庆贺爱妃黄氏得子所建,与《白蛇传》故事无关。可见其雷峰塔之名,也是由黑山金山寺的雷峰塔移植而来,冯梦龙版本的白蛇故事处处显露出移花接木、东拼西凑、人为雕琢的痕迹。
    《白蛇闹许仙》的故事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描写的内容相比更具有合理成分。黑山传说的主人公许仙是出生在徐家沟村的许姓少年,因救白蛇仙子而与之成亲,因而被人们称为许仙,人物出处及姓名来历比杭州的许宣更真实。
     白蛇仙子为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与他结为夫妻,这种知恩图报的行为不仅符合我国民间的传统道德,比冯梦龙所述白娘子为向许宣借伞而一见钟情,更符合生活逻辑。
      黑山传说中的法海是与许家沟村相邻的金山寺的和尚,对相距不远的白蛇洞的“妖精”可能早有耳闻,因此,他对平日里就认识的许仙被“妖精”迷惑更加关注。又因白蛇仙子施药看病,导致金山寺香火不旺,双方产生了直接的利害冲突,才引起他对许白婚姻的干预。这比镇江金山寺的长老法海“遥感”到二三百公里外的杭州人许宣“中妖”,并对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许白爱情婚姻进行干预,更容易被人理解。
     专家的考察让我们确信,鹤壁黑山理所当然地是《白蛇传》故事的起源地,美丽善良的白蛇仙子曾在鹤壁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但鹤壁并没有像杭州一样因《白蛇传》而扬名。一方面是因为中原战火不断,经济逐渐衰败,另一方面是因为鹤壁的历史文化太厚重,传说则显得微不足道。
     白蛇传说为何远迁他乡
     冯梦龙一生主要活动在江南,鹤壁黑山一带的传说怎么到了冯梦龙的笔下?鹤壁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傅玉林对《白蛇闹许仙》的传说有10多年的研究,他认为这与宋室南迁有关。跟随皇帝赵构南迁的文人、武夫,其中不乏传说的痴迷者。岳家军在这当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岳飞是汤阴人,汤阴距黑山10多公里,跟随岳飞的将士中有不少黑山附近的人。这些人随宋室南迁后,很可能把家乡的传说带到江南。
     赵构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皇上有如此爱好,宠臣自然会乐意奉上。于是,他们就把自己钟爱的《白蛇闹许仙》传说献给赵构分享。听腻了正统故事的赵构,对色彩奇幻、情节曲折的《白蛇闹许仙》传说十分喜欢。这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明代才子冯梦龙也许是从传闻中得到了这个传说,便信手掂来,与当地《西湖三塔记》《雷峰塔》传说进行嫁接、融汇、演变,最终演绎成《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开头,首先影射出故事的出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傅玉林说:“这首诗的目的可能是间接地告诉人们,《白蛇传》的传说是和赵构一起从中原来的。”至于,为什么把《白蛇传》故事的发生地点从鹤壁黑山搬到杭州西湖,只有冯梦龙自己能说得清。
     光阴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寺目前尚有部分留存,黑山的雷峰塔虽早已坍塌为废墟,但遗址还在,而当年白蛇仙子在青岩绝修行的白蛇洞至今依然香火旺盛,人们称白衣仙子为白衣菩萨或白衣娘娘。
冯氏版本中有黑山的影子
      如果说黑山是传说的起源地,《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一定有黑山的影子。傅玉林对两个版本作了认真的比较,他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描写的故事情节、人名、地名、景观、方言等和鹤壁黑山一带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有着惊人的一致,好像冯梦龙就是以黑山传说为底本写成的。”
      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故事的主人公叫许宣,而黑山传说称许仙,虽一字之差,但为谐音。冯梦龙称白蛇为白娘子,黑山一带称白蛇仙子。
      冯梦龙在描写金山寺说:“山前有一亭,今唤作冷泉亭。”这与黑山北侧的冷泉、冷泉亭、冷泉村正好相符。《魏书·地形志》有“魏德(县)天平二年分朝歌置,有黑山、冷泉”的记载。清嘉庆《浚县志》记载:“更有奇者,温泉西涌,冷泉北流。”而镇江金山寺前后并没有冷泉亭或冷泉,可见,冯梦龙笔下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显然是从黑山一带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脱胎而来。
      冯梦龙在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人们朝金山寺拜佛的情景:“时值春气融和,花开如锦,街坊热闹,许宣问主人道:‘今日如何人人去闲游,如此喧嚷。’主人道:‘今日是二月半,男子妇人都去看卧佛。’”鹤壁金山寺庙会正好是农历二月十五,且金山寺有卧佛殿。这“二月半看卧佛”又与黑山金山寺的庙会日相对应。
     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一些方言,如“馒头并卷子”的“卷子”,“请烧竿子”中的“竿子”,“正没摆布处”中的“摆布”“投幌子”“怨畅”等,都是黑山附近的方言。
     黑山的金山寺建于宋嘉祐年间,即公元1056~1064年,而冯梦龙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时间是在明末清初,公元1574~1646年,金山寺的建成要比《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早500多年。
      冯梦龙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并没有注明白娘子是来自杭州西湖,则从白娘子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禅师,我是一条大蟒蛇。因大风而作来到西湖……”许宣呢?清明节上坟,许宣只在寺院里烧些纸钱。这从侧面介绍了许宣也不是本地人。但冯梦龙在他们的家庭住址上留下了黑山的影子,白娘子的家住在杭州黑楼子,许宣的家住在杭州黑珠巷。这难道是巧合吗?
      当法海用金钵罩住白蛇后,冯梦龙写道:“禅师又问:‘青青是何怪?’白娘子道:‘青青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这又与青岩绝上只有白蛇洞却没有青蛇洞相对应。可见,小青是《白蛇传》传说南渡以后新增的杭州“地方人物”。
     不管是《白蛇闹许仙》还是《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都把白娘子塑造成传奇女子的形象,她温柔贤淑,坚强能干且漂亮,具有中国传统观念中女子的全部优秀品质,倾倒了历代男女老少。《白蛇传》另一个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它是雅俗共赏的,在屋前房后、旅途之中、厅堂斗室,在闲聊时,人们都喜欢讲它也喜欢听它。它随遇而安,随着大批的中原人外迁异地,《白蛇传》的传说也从中原传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记者走进许家沟村,虽然时值盛夏,但山峦、树林、河流、村庄都被白茫茫的浓雾笼罩着,仿佛看见白衣仙子走来又走去,在清澈的淇水边清洗草药。记者和村里的妇女谈起古老的传说,她们只是温柔地甜笑。白蛇、许仙、水漫金山,好像这传说如同平日里描花绣朵的手工艺品一样,虽然美丽,却习以为常了。 

相关链接新白娘子后传之武林奇缘    金山寺中觅佛踪   女娲神话蝶变白蛇传说  白衣天使羽化白衣娘娘   青岩绝修下姊妹深情   水漫金山起于经济冲突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