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张仪闻苏秦离开赵国,知道从约将解,随劝秦惠文王不还魏襄陵等7座城池。魏襄王大怒,派人向秦索要。秦惠王使公子华为大将,张仪副之,帅师伐魏,攻下魏国的蒲阳。张仪又请示秦王,把蒲阳归还魏国,又使公子繇在魏国作为人质,以表明秦愿与魏国结好,张仪亲自去送。魏襄王深感秦王之意。张仪说:“秦王与魏甚厚,得城不取,又纳人质。魏不可无礼于秦国,应当想法感谢才对。”
襄王说:“怎么谢法?”
张仪说:“除了土地,秦国都不需要。大王割地以谢秦国,秦对魏国必将更加信赖。如秦、魏合兵以对付其他诸侯,大王从他国得到的,必十倍于今日所献。”
襄王疑惑其言。只以少量的土地献秦以表示感谢,也不敢接受秦国的人质。秦王大悦,并罢免公孙衍,用张仪为相。
这时楚威王已死,子熊槐立,是为怀王。张仪遣人致书怀王,迎其居住在楚国的妻子,且言昔日盗璧之冤。
楚怀王责备昭阳说:“张仪贤士,你何不进言于先君,逼迫他到秦国反而得到重用?”
昭阳默然甚愧,回家发病而死。
怀王惧怕张仪,申明“合纵”之约都是苏秦戳弄。
张仪面见秦惠文王,呈上相印,自请往魏国去。惠文王说:“你舍秦往魏什么意思?”
张仪说:“目前六国仍受苏秦合纵之说的影响。臣如能在魏国掌权,就会先令魏国事秦,从而影响诸侯各国。”
惠文王同意。
张仪随投奔到魏国,魏襄王果然用张仪为相国。仪说:“大梁南邻楚,北邻赵,东邻齐,西邻韩,而无山川之险可恃,此四分五裂之道也。如不事秦,魏国不得安宁。”
魏襄王下不了决心。张仪又暗暗使人招秦伐魏,大败魏师,取魏国城池曲沃。襄王大怒,更不肯事秦,仍谋求“合纵”,推楚怀王为“从约长”。
这时苏秦在齐国更加得到重用,齐相国田婴病亡,子田文嗣为薛公,号为孟尝君。田婴有子40余人,田文是贱妾之子,以五月五日生。孟尝君既嗣位,大筑馆舍,以招天下之士。凡来投奔者,不问贤愚,无不收留,包括有罪之人。
再说张仪相魏三年,魏襄王死,其儿子哀王立。楚怀王遣使吊丧,商议共同出兵伐秦,哀王许之。韩、燕、赵各国皆响应。楚使者到齐,齐湣王集群臣问计。左右皆说:“秦、齐甥舅之亲,没有仇隙,不可出兵。”苏秦仍坚持“合纵”之约,以为可伐。
孟尝君却说:“言可伐与不可伐,都不对。伐则结秦之仇,不伐则触五国之怒。以臣愚计,不如发兵而缓其行,兵发则不与五国同伍,行缓则可观望而定进退。”
湣王以为很好。随派孟尝君帅兵二万出师。孟尝君刚出齐郊,就称病医治,一路耽搁不行。
却说韩、赵、魏、燕四王,与楚怀王相会于函谷关外,定期向秦国进攻。怀王虽为“从约长”,那四王却各帅其军,不相统一。秦守将樗(chū)里疾大开关门,陈兵索战,五国互相推诿,莫敢先发。相持数日,樗里疾出奇兵,绝楚粮道,楚兵乏食,兵士哗然。樗里疾乘机袭之,楚兵败走。于是赵、魏、韩、燕四国军队皆还。孟尝君未到秦境,而五国之师已撤。此乃孟尝君之巧计也。孟尝君回齐,齐湣王叹到:“几乎误听了苏秦之计!”随赠孟尝君黄金百斤。苏秦自愧不及。楚怀王恐齐、秦交合,随遣使厚结于孟尝君,与齐申盟结好,两国聘使往来不绝。
自齐宣王时,苏秦受到专宠,左右贵戚多有跟随的。到湣王时,苏秦受宠未衰。今日湣王不用苏秦之计,却依了孟尝君。果然其他五国伐秦失利,齐国无损,全赖孟偿君之计。孟尝君受多金之赏,左右大臣怀疑湣王已不喜欢苏秦了,随埋伏勇士,乘苏秦下朝之际,用匕首刺入了苏秦的腹腔,苏秦以手按腹而走,哭诉于湣王。湣王命擒贼,贼已去而不可得。
苏秦说:“臣死后,请大王斩臣之头,号令于市说:‘苏秦为燕行反间计于齐,今幸诛死,有人知情来告者,赏以千金。’这样,贼就可得了。”说吧拔去匕首,血流满地而死。
湣王依其言,号令苏秦之头于大街上。不一会儿,有人来看,见有奖赏,便自夸说:“杀苏秦者,我也!”守卫遂将其拿下面见湣王,湣王令司寇严刑拷问,尽得主使之人,受诛灭的大臣有数家之多。苏秦虽死,还能用计自报其仇,可为智矣!
再说张仪见六国伐秦失败,心中暗喜,又闻苏秦已死,便大喜道:“现在还有谁能胜我呢。”遂乘机对魏哀王说:“秦国之强大,足可以抵御五国,这是不可怀疑的。倡导‘合纵’之策的苏秦尚不保其身,怎能保他人之国呢?亲兄弟因钱财还争斗不休,何况国家呢?大王如还按苏秦之策,不肯事秦,如列国有先事秦的,合兵攻魏,那时魏国就危险了。”
哀王说:“寡人愿从相国事秦,恐怕秦国不纳怎么办?”
张仪说:“臣请为大王谢罪于秦,以结两国之好。”
哀王随派车从,送张仪入秦求和。于是秦、魏通好。张仪又留在秦国,仍为秦相。
这时楚怀王为“从约长”,与齐国交厚。秦王欲离间齐、楚二国,召张仪问计。
张仪奏:“臣凭三寸不烂之舌,南游楚国,必使楚王绝齐而亲于秦。”
惠文王说:“好吧,我听你的。”
张仪便送上相印,游说于楚。他知楚怀王有宠臣靳尚,怀王对他言无不从。所以先以重贿纳交靳尚,然后面见怀王。怀王重张仪之名,迎到郊外,赐坐而问:“先生驾临敝邑有何见教?”
张仪说:“臣这次来,是为了秦、楚和好!”
楚怀王说:“寡人怎不想结交于秦?但秦国到处侵伐,所以不敢求亲。”
张仪说:“今天下之国虽分七雄,然而强大者只有楚、齐、秦三国。秦东结于齐则齐重,南合于楚则楚重。然而秦王之意是想结楚而不合齐,齐国与秦国虽为婚姻之国,但齐负秦太多。秦王欲事于楚,包括我也是愿为您效力的。而您与齐通好,犯了秦王的大忌。大王如能绝齐,秦王愿以商君所取楚商之地600里还归于楚,使秦女为大王妻妾。秦、楚世为婚姻兄弟,以抵御其他诸侯之患。大王你看如何!”
怀王大喜:“秦如肯还楚故地,寡人又怎么与齐结交呢?”群臣也一致同意。独有客卿陈轸一人挺然出奏:“不行,不行!以臣观之,如这样做了,只有吊唁而不是称贺!”
楚怀王问:“寡人不费一兵,而得地600里,群臣称贺,你怎么吊唁?”
陈轸说:“王认为张仪之言可信吗?”
怀王笑道:“怎么不可信?”轸说:“秦所以重视楚国,因楚国与齐有盟。今如绝齐,则楚国就孤立了。秦国怎么还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还能割600里之地来奉还吗?这是张仪的诡计。如绝齐,秦国负楚,不奉还土地,齐又怨楚,
反而齐国就会依附于秦,齐秦合而攻楚,楚亡可待矣!臣所以说要吊唁,正因为此。王不如先遣一使随张仪往秦受地,地入楚后再绝齐未晚。”
大夫屈平说:“陈轸之言很对。张仪反复小人,决不可信!”
宠臣靳尚说:“不绝齐,秦肯还我地吗?”
怀王点头说:“张仪不会负我。陈轸不要多言,请看寡人受地。”
遂以相印授张仪,赐黄金百镒,良马10驷,命北关守将不再与齐相通。一面使逢侯丑随张仪入秦受地。
张仪一路与逢侯丑饮酒谈心,情投意合。快到咸阳时,张仪装醉失足坠于车下。左右慌忙扶起,仪说:“我的腿伤了,急需就医。”便先乘车入城,表奏秦王,留逢侯丑于馆驿。张仪闭门养病,不入朝。
逢侯丑求见秦王,也不得见,往见张仪,只推未愈。如此三月,丑只好上书秦王,说张仪许地之言。
惠文王复书道:“仪如有约,寡人必当践行。但闻楚与齐尚未决绝,寡人恐受欺于楚,非得张仪病好,不可信也。”
逢侯丑再往张仪之门,见仪不肯见面。只好派人以秦王之言回报怀王。
秦怕楚国还没有与齐国彻底断交,便派勇士宋遗假道于宋,然后到齐国的边界,辱骂齐湣王。齐湣王听说后大怒,随派使者入秦,表示愿与秦共攻楚国。张仪闻齐使者来到,意识到自己的计谋已经成功,便称病痊愈入朝。正好在朝门遇见逢侯丑,故意惊讶地说:“将军不去受地,怎么还在这里?”
丑说:“秦王专侯相国当面说清,今相国玉体无恙,请入朝面见大王,早定地界,我好回复寡君。”
张仪说:“此事何须见秦王?我所说的是将我的
俸邑6里,自愿献于楚王。”
丑说:“臣受命于寡君,言商之地600里,可不是6里呀。”
张仪说:“楚王误听了?秦国土地都是百战所得,怎么肯让人一尺一寸呢?何况600里呢?”
逢侯丑随回报楚怀王。
楚怀王大怒说:“张仪果是反复小人,我得之必生食其肉!”遂传旨发兵攻秦。
客卿陈轸进曰:“臣今日可以开口吗?”
怀王说:“寡人不听先生之言,为狡贼所欺,先生今日有何妙计?”
陈轸说:“大王已失齐助,今再攻秦,未见利也。不如割两城以赂秦,与之合兵而攻齐,虽失地于秦,尚可取偿于齐。”
怀王说:“欺楚者秦国也,齐国何罪之有?合秦而攻齐,人们不笑我吗。”即日拜屈匄为大将,逢侯丑副之,兴兵10万,取路天柱山西北而进,直接进袭秦国的蓝田。
秦王命魏章为大将,甘茂为副,起兵10万拒之。一面使人报齐来援。齐国派大将匡章率师助战。屈匄虽勇,怎挡二国夹攻,连战俱败。秦、齐之兵追至丹阳,屈匄聚残兵再战,被甘茂斩之。前后获首级8万有余,名将逢侯丑等死者70余人,尽取楚国汉中之地600里,楚国震动。韩、魏闻楚兵败,也密谋袭楚。楚怀王大惧,派使者屈平到齐国谢罪。使陈轸到秦军献二城以求和。魏章遣人请命于秦王,秦王说:“寡人欲得黔中之地,请以商之地换之,如果同意,便可罢兵。”魏章奉秦王之命,使人言于怀王。怀王说:“寡人不愿得地,愿得张仪就甘心了!如上国肯以张仪送楚,寡人情愿献黔中之地为谢。”
话说楚怀王恨张仪欺诈,愿献黔中之地,只要换张仪一人。秦国左右有嫉妒张仪者,都说:“以一人而换数百里之地,利够大呀!”
秦惠文王说:“张仪是我的股肱之臣,寡人宁不得地,何忍弃之?”
张仪自请说:“微臣愿往!”
惠文王说:“楚王含盛怒以待先生,你去必被杀,所以寡人不忍。”
张仪奏:“杀臣一人,而为秦得黔中之地,臣虽死而犹荣!何况未必就死。”
惠文王说:“先生何计自脱?”
张仪说:“楚夫人郑袖,美而有智,得王之宠。臣往日在楚时,闻楚王新得一美人,郑袖对美人说:‘大王最讨厌别人的鼻气,你见大王要捂住鼻子。’美人信其言,见了楚王老是捂住鼻子。楚王问郑袖:‘我那个美人见我,怎么老是捂住鼻子?’郑袖说:‘她嫌大王体臭,所以不愿闻之。’楚王大怒,命劓掉美人的鼻子。郑袖更加专宠。楚王又有宠臣靳尚,经常通过郑袖来对楚王内外用事。而臣与靳尚相好,臣自料能借助二人化险为夷。大王要让魏章等留兵汉中,作为进兵取势,楚必然不敢杀臣。”秦王同意张仪赴楚。
张仪赴楚
张仪到了楚国,楚怀王立即命使者把他囚禁起来,要择日告于太庙,然后处死。张仪派人打通靳尚关节,
靳尚对郑袖说:“夫人之宠不会太久了!”
郑袖说:“什么原因?”
靳尚说:“秦不知楚王怒恨张仪,所以遣张仪出使楚国。现在楚王要杀张仪,秦将归还楚国的失地,并使亲女下嫁于楚,以赎张仪之罪。秦女来到,楚王必尊为爱妃,夫人虽想专宠,还能得到吗?”
郑袖大惊:“你有何计,可以阻止其事?”
靳尚说:“夫人装作不知,而以利害说于大王,使大王放还张仪,就没事了。”
郑袖到夜里痛哭流涕,对怀王说:“大王欲以地换张仪,地未入秦,而张仪先至,是秦之有礼于大王。秦兵一举而席卷汉中,有吞楚之势,若大王杀掉张仪以泄怒愤,秦国必将派兵攻楚。我夫妇不能相保,妾心如刀刺,已经几天饮食不甘了。况且人臣各为其主,张仪天下智士,在秦为相国已久,与秦出力,有何奇怪?大王如能厚待张仪,张仪感恩于楚,楚国也就不用怕秦了。”
怀王说:“卿勿忧,容寡人从长计议。”
靳尚乘机又说:“杀一个张仪,无损于秦,而我们可失去黔中数百里之地。不如留下张仪,用于和秦。”
怀王也可惜黔中之地,不肯给秦,于是放出张仪,以厚礼待之。张仪遂说怀王与秦国和好之利。怀王随放张仪归秦,通两国之好。
这时屈平出使齐国而归,闻张仪已去,乃谏道:“上一次大王受张仪的欺骗,张仪来了,臣以为大王必烹食其肉,今不处死,又听其邪说,率先事秦。老百姓尚不会忘记仇恨,何况一国之君呢?还未得秦国的喜欢,而先触天下之公愤,臣以为不是好办法。”
怀王又悔,派兵驾车追之,张仪早已连夜出郊二日了。张仪到了秦国,魏章班师而归。
张仪对秦王说:“仪万死一生,得复见大王之面。楚王尽管怕秦,但不可使臣失信于楚。大王应割汉中之地的一半,归还楚国,并与之联姻,臣请借楚国归顺的机会,说六国都来事秦。”秦王准许。遂割汉中五县,遣人往楚修好。并求楚怀王之女为太子荡妃,再以秦女许怀王的少子兰为妻。怀王大喜,以为张仪果不欺楚。秦王念张仪之劳,封以五邑,号武信君。并给黄金白璧,高车驷马,使以“连衡”之术往说列国。
张仪东见齐湣王,说:“大王认为你的土地与秦国比谁的广阔,甲兵谁强?都说齐国距秦国远,可以无患。这是只顾眼前,不顾后患。今秦、楚嫁女娶妇,结兄弟之好,三晋莫不畏惧,争着献地以事秦。大王独与秦国为仇,秦驱韩、魏攻齐国的南境,用赵国的兵渡黄河,以袭击临淄、即墨,大王能抵抗吗?今日之计,事秦者安,背秦者危!”
齐湣王说:“寡人愿以国听命于先生。”便厚赠张仪。
张仪又西说赵王:“秦王愿轻车简从与君会于邯郸之下以便和好,使微臣先来商量。赵国所恃的是苏秦的盟约。苏秦背燕逃齐,又被诛杀,一身不保,其人能信吗,今秦、楚结婚,齐献鱼盐之地,韩、魏称东藩之臣,这五国都已事秦。大王还想孤身抗敌吗!故臣为大王计,莫如事秦。”赵王许诺。
张仪又北往燕国,对燕昭王说:“大王您所最亲者,莫如赵。昔年赵襄子曾以其姐嫁于代王为夫人,襄子欲并代国,与代王约会时,令人把代王刺死,遂袭据代国。其姐闻后自杀。今赵王已割地谢过于秦,将在渑池与秦王约会。秦国一旦让赵国攻燕,则燕国的易水、长城就非大王所有了!”
燕昭王恐惧,愿献恒山之东五城以和秦。
就这样,张仪的“连衡”之说一举成功。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张仪在回秦国的途中,秦惠文王病死,太子荡即位,是为武王。齐湣王初时听张仪之说,以为三晋都已献地事秦,故不敢不听张仪的话。这时听说张仪离开齐国后,才去说赵,认为受了张仪的欺骗,甚为愤怒。又闻秦惠文王已死,便派孟尝君致书列国,约定共同背秦仍然“合纵”。但怀疑楚已结婚于秦,恐其不从,欲先讨伐楚国。楚怀王遣其太子横为质于齐,齐兵才止。齐湣王自命为“从约长”,连结诸侯,约定能得到张仪者,赏以十城。
秦武王生性粗直,为太子时,便讨厌张仪多诈。群臣也因张仪而失宠,这时也都说张仪的坏话。
张仪害怕,入朝见武王说:“仪有愚计,愿效于左右。”
武王说:“你什么计?”
张仪说:“听说齐王对我很憎恨,仪在秦国,齐必兴师伐秦。仪愿辞大王,东往魏国大梁,齐肯定伐魏。魏、齐交兵,大王可乘机伐韩,通三川以窥视周室,您的大业就成了。”
武王以为可以。遂具革车30乘,送张仪入魏都大梁。魏哀王用为相国,以代公孙衍之位。衍只好去魏入秦。
齐湣王知道张仪相魏,果然大怒,兴师伐魏。魏哀王大惧,问计于张仪。仪派其舍人冯喜,装作楚客,往见齐湣王:“闻大王憎恨张仪,是吗?”
齐湣王说:“对呀。”
冯喜说:“大王如憎恨张仪,就不能伐魏。臣刚从咸阳来,闻张仪离开秦国时,与秦王有约,言‘齐王恶仪,仪所在,必兴师伐之。’所以秦王才具车乘,送张仪到魏,是想挑起齐、魏的战争,那时秦国乘机图事于北方。你今伐魏,正好中了张仪之计。王不如不伐,使秦不信张仪,仪虽在魏,也无能为力。”齐湣王遂罢兵不再伐魏。魏哀王知道张仪的本事,待张仪甚厚。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张仪最终病死于魏国①。
按:①苏秦、张仪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末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秦历尽艰辛,凭着他的智慧和勇气,正确运用“合纵”战略,说服六国联合起来,形成了对抗强秦的坚强堡垒,有效地延缓了秦国的霸业。张仪在苏秦的帮助下,取得了秦王的信任,掌握了秦国的大权。他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外连横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诡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立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使秦国的国威大张,在诸侯国中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张仪使用军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这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国为了独霸中原,采纳了张仪的建议,与齐国联络,共同对付其他国家,谓之“连横”。处在东西二强夹击下的韩、赵、魏三国为了图谋自存,在苏秦的游说下,联合起来并且北连燕、南接楚、东抗齐或西抗秦,被称为“合纵”,也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到战国晚期,乐毅破齐,齐国一蹶不振;长平之战,赵国严重削弱,秦国取得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合纵连横政策也就包含了新的含义:即东方六国并力抗秦,称为合纵;秦国利用矛盾联合东方某一弱国对付其他弱国称为连横。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身佩六国相印,率六国之兵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利害关系复杂、相互矛盾重重,后来被秦国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最终被各个击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