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斐诗话》 作者:秋雨

 

 

 

歌诗经雅韵,

唱竹斐淇东。

品故乡文化,

听千古卫风。

 

 

 
 

 

第十七回 说曹丕续聊黎阳作 话南朝谈及宫体诗

 
 

 

    第十七回  说曹丕续聊黎阳作  话南朝谈及宫体诗     

    “王粲建安十三年归曹之前仅有言志的四言诗,曹丕、刘桢的几首五言诗,都不是建安十四年之作,也就是说,除了曹操的早期探索之外,直至建安十四年,仍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五言诗写作。五言诗形成于建安时代,建安十六年是个重要的五言诗时间界碑,此前仅仅是曹操个人的探索期,此后才有了五言诗。常云梦接着说。

    “我先说其五大意:千军万马以排山倒海之势,犹如神龙腾飞,勇往直前。战鼓响天震地,兵卒举着各种兵器指向四面八方。白色的旄牛尾装饰的战旗如同白色霓霞,红颜色的旗帜一片红色。想起古代王者之德,这里说的应该是周人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他曾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基。经过万年古木的大原始森林,由万岁林可以窥见曹丕的内心世界,此时已经有了面南背北之心,看到林中古木也能联想到万岁。由此也可想见当年的生态,如今那一路哪里还有这样的大森林。过了森林,大军就到了黎阳。叶嫦娥解释说。

    “《黎阳作》其五是一首五言诗,该诗是在写行军时威武雄壮的军威,由此引发感想,以及抵达黎阳时的感慨。诗人善于用声色的相互渲染进行衬托,诗中抓住象征军威的几个特征,还有声震天地的战鼓,有形有声,震耳炫目,催人振奋。由此曹丕突然想起周人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古公亶父曾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基。此处是暗以周人姬发自比,表示要建立新王朝,并有称帝以后追封曹操之意。前半部分战旗猎猎,后半部分情感显露,张弛有度。吴承恩插话。

    “其五也用了比喻,曹丕以周人姬发自比。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通俗、浅显、熟悉的事物或道理来比方说明生疏的事物或抽象、深奥道理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一是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二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比喻可以使语言形象化,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能够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鲜明地表达诗人的感情和立场。付伾岚解说比喻。

    比喻主要分明喻、暗喻、借喻、引喻四种形式。明喻就是很明显的比喻。明喻包含:本体,就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也叫关联词,像、好像、好比、像……一样、似、如、若、犹、仿佛等等。明喻的构成方式是:甲像乙。暗喻也叫隐喻,不是明显的比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比喻方法。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暗喻直接把甲事物说成了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是融合的关系。暗喻同样包含: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关联词有:是,就是,成、成了、变成、变为、成为、当作、化作、叫做等等。暗喻的构成方式是:甲是乙,甲成了乙。叶嫦娥接话说。

    “借喻比暗喻又进一层,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借喻的特点是语言简练,表现的内容更为丰富,在抒情诗、戏曲语言中经常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借喻的构成方式是:乙代甲。引喻就是用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不用比喻词,在形式上常常构成排比、对偶等平行的句式,整齐而富有节奏感。诗歌常常采用这种修辞形式。有人把引喻归入明喻,说是属于省略了比喻词的明喻;又有人把引喻归入暗喻。其实,引喻有着不同于明喻和暗喻的特点。引喻的构成方式是:引乙喻甲。其五用的就是引喻。付伾岚像是在讲课。

    “你们又随便叉题。其五与其一、二两首诗风格大不一样,再不见雨中行军的艰阻,曹丕开始变得缘情豪放,志满意得,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帝王,完全是以正统继承者的身份来追思千古,抒发情怀。延康元年正月,准确地说是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死于洛阳。曹丕当时在邺城袭位魏王,三月改为延康元年,六月曹丕率军从邺城南征,正好经过黎阳,十月二十八,取代汉献帝改元黄初。曹丕延康元年六月经过黎阳时还不是帝王,故诗中用的仍是丹旗而非黄旗。作为新继位的魏王,沉醉于御驾行宫的场面,以及称颂千古的美德,是十分自然而且是十分得体的,这首诗应当是写于延康元年六月。常云梦接话说。

    “曹丕另有一首五言《于谯作诗》: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丰膳漫星陈,旨酒盈玉觞。弦歌奏新曲,游响拂丹梁。余音赴迅节,慷慨时激昂。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锵锵。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穆穆众君子,和合同乐康。根据《七子年谱》之说,建安十四年十二月,曹军由合肥还谯,曹丕夜宴众宾而作。如果此诗真的是建安十四年所作,这是曹丕的第一首五言诗。吴承恩像是在补充。

    “我给大家背诵一首南朝江淹的《山中楚辞六首》其二。赵燕淇插话,然后背诵:

    予将礼于太一,乃雄剑兮玉钩。日华粲于芳阁。月金披于翠楼。舞燕赵之上色。激河淇之名讴。荐西海之异品。倾东岳之庶羞。乘鱼文兮锦质。要灵人兮中州。     

    “南朝文学家江淹生活于公元444年至4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也就是河南兰考县人,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出身贫寒,少而沉敏,以文章显名于世。晚年才思衰退,时人谓之江郎才尽。作为南朝时期重要作家,其诗幽丽精工,古奥遒劲。其抒情赋也有较高艺术成就,如《恨赋》、《别赋》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作。吴承恩介绍说。

    “我给说说诗的大意:我将拜见太一天神,就佩着雄剑戴着玉钩之佩。太阳的光辉灿烂照耀在芳阁之上,月亮的银辉倾泻于翠楼。燕赵大地的美丽女子翩跹起舞于牟山之侧的中牟古赵都,使黄河、淇河一带的著名歌曲更为激昂。《孟子·告子下》: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王豹,卫之善讴者。进献普天下的、多种多样的美味佳肴,倾尽东岳众多的精美食品。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车子,邀请灵异神人汇聚于中州中土中原。常云梦插话。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夸张修辞,这首诗通过大量夸饰铺张等手法,描绘了人神相通邀会的壮美情景,使人如梦如幻,神情荡漾。其激河淇之名讴句,说明淇河为诗河的美誉早在上古时期就已闻名于中华大地。赵燕淇说。

    “我说说谢朓,他生活于公元464年至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太康县。谢朓虽出身贵族,但少而好学。最初作南齐诸王幕下的参军、功曹、文学等官职。曾任宣城太守等职,故世人称之谢宣城。后回朝任吏部郎,因事牵连,下狱而死。谢朓写有一首《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对皇室宴会的描写十分逼真细致,画面形象鲜明。诗中有一句灞浐入筵,河淇流阼,表明淇水流域之物产丰美,已是久负盛名。魏淇滨说。

    “我也来背诵一首南朝萧子显的《代美女篇》。付伾岚背诵:

    邯郸暂辍舞,巴姬请罢弦。佳人淇洧出,艳赵复倾燕。繁秾  既为李,照水亦成莲。朝酤成都酒,暝数河间钱。余光幸未惜,兰膏空自煎。  

    “萧子显生活于公元487年至535年,字景阳,南兰陵人,也就是江苏常州,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出身皇族,博学多识,长于写作,其诗作大多为宫体,轻靡浮艳而缺乏高远的情致。这是一首赞美淇河、洧河女子的上乘宫体诗,诗中大量采用了映衬、对比等艺术手法,极度夸赞淇洧女子的美丽及勤劳。读到佳人淇洧出,艳赵复倾燕,似乎能看到赵燕淇的靓丽身影,你们说是不是这样?淇河、洧河姑娘的美貌,倾城倾国,用繁李、水莲比喻淇洧佳丽美貌的样子,使天下名姬辍舞罢弦,为之赞叹,且姑娘又是那样勤奋能干,更是引人敬慕。付伾岚接着说。大家看着赵燕淇一片笑声。

    “付伾岚讲话很艺术,她用了设问修辞,你们说是不是这样?设问是在阐明观点之前,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有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设问和一般提问不同,设问不要求别人回答,而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设问的作用有:提请注意,引人思考;突出主题,笼罩全篇;承上启下,前后衔接;波澜起伏,层层深入。提请注意,引人思考就是把事物的矛盾首先展示在人们面前,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同时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主题,笼罩全篇,就是在文章开头用设问句,全文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述,或者从这一设问引出全文带动全篇,这样的设问句在文章结构上就能突出主题。文章开头便用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主题,从结构上就有笼罩全篇的作用。承上启下,前后衔接,就是文章在开头或者结尾设问,或者把设问句作为一个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澜起伏,层层深入,就是文章在论述中间设问,把论述推进一层,形成波澜,使文章活泼有力,避免了平铺直叙。设问这种修辞方式无论在说理议论的文章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都是较多的。运用设问,一定要注意恰当,要注意针对性、启发性,不能不看场合,不问需不需要,滥用乱用。赵燕淇说了一大段设问修辞。

    “还有反问修辞。反问又叫反诘、诘句、诘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反问只问不答,激发人们思考,令人们从问话里得出答案。反问的答案已在问话之中,也是明知故问。反问有两种类型:否定形式的反问、肯定形式的反问。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意思。当问题十分清楚,需要加以强调和激发别人的时候,可以用反问。如果只需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时,最好不使用反问修辞格。有时设问与反问连用,更能增强表达效果。譬如:有许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怎么办?对于那些未知的东西,难道我们就认为不存在吗?付伾岚说了一大段反问修辞。

    “不说修辞了,我给大家背诵一首南朝萧纲的《杂句春情诗》。赵燕淇背诵:

    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已见垂钩挂绿树,诚知淇水沾罗衣。两童夹车问不已,五马城南犹未归。莺啼春欲驶,无为空掩扉。  

    “萧纲生活于503年至551年,即梁简文帝,武帝第三子,字世缵,梁代文学家,南兰陵江苏常州人。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被立为太子。太清三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在位二年,大宝二年为叛将侯景所杀,时年四十九岁,追谥简文皇帝。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士徐摛、庾肩吾等过从,以轻靡绮艳文辞,描写贵族荒淫生活,时称宫体诗。他开创了唐人边塞诗的先河,原有集,已散佚。《杂句春情诗》写尽了淇水春季傍晚优美景色,韵律和谐、对仗工整,读到诚知淇水沾罗衣我就想到了付伾岚,你们看像不像?赵燕淇笑着说。大家又看着付伾岚一阵笑声。

    “好你个赵燕淇,变着法儿要把我绕进去。付伾岚笑着说。

    “这叫有来无往非礼也。赵燕淇也笑着说。大家又是一阵笑声。

    “你们都提到了南朝的宫体诗。宫体诗是南朝诗人创作的,内容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他们不知道下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写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其艺术特点是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弱,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对后世倒也有贡献,宫体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用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吴承恩说。

    “永嘉之乱后,汉族士大夫和黎民百姓大量南移,代表当时华夏文化的文人几乎都跑到了南朝,整整一个半世纪的南北朝时期,南朝成了当时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虽然北方也出现了伟大的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写出了地理巨篇《水经注》;虽然北方也出现了《木兰诗》,热情赞扬了巾帼女子木兰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在华夏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虽然北朝也有文学家,但从总体上说,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文化,代表着那个时代整个华夏文化的发展趋势,南朝诗人的创作,代表着那个时代整个华夏的诗歌创作。赵燕淇像是在讲课。

    “但南朝在爱国诗篇方面,前不如战国时的吴楚,后不如唐宋明清,这一时代爱国诗篇不如北朝诗人。北朝诗人生活在胡人屠刀之下,汉人惨遭杀戮,当时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华北又忙于造佛和建造寺院,大部分汉人为了躲避北朝胡人的屠刀,纷纷混进寺院违心地当了和尚,他们对国家有着痛心的感受。南朝诗人们多是感叹人生,乐于山水之间,描写男欢女爱,某地风光,风土人情,宫廷艳史等,也少有写战争场面的诗篇。魏淇滨插话。

    “南朝是中国诗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南朝诗人与魏晋诗人不同,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追求创新。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也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有人说《诗经》有多少篇是歌颂淇奥风光的诗篇,那不是事实,《诗经》多是以风物起兴,没有一篇是专门描写、歌颂自然风物的,单独歌颂、描写山水和风物之美的诗篇始自南朝。鲍照的乐府诗,写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付伾岚接续。

    “南朝齐沈约和谢朓等诗人共同开创了永明体。齐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的四声,著名诗人沈约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研究诗歌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样自觉地运用声律来写诗,的确是诗歌史上的空前创举。沈约和谢朓等诗人所发现的诗歌音律,与晋末以来诗歌中对偶的形式互相结合,就形成了永明体的新体诗,这种新体诗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赵燕淇接着讲解。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