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淇卫名人 - 台湾黄太太7年在竹园村种花木35万余株

台湾黄太太7年在竹园村种花木35万余株
 


作者:王风娇 孙 娟  加入时间:2014-5-20 9:01:25

台湾黄太太在淇滨区上峪乡竹园村
7年种花木35万余株

 

2014-05-20 01:18:54

“瞻彼淇奥(yù),绿竹如箦。”这是《诗经》中《卫风·淇奥》篇描写淇河的诗句。黄太太是台湾人,她从《诗经》中知道了淇河。7年前,她逆流而上,追寻着《诗经》中关于这条诗河、史河的印迹。

淇滨区上峪乡柏尖山村竹园自然村,是淇河中上游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黄太太行至竹园村,看到这里满山遍野是杂草与荆棘,于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这里的环境。她包下了1500亩荒山,当起了农民,这一干就是7年。

5月16日,记者来到了竹园村,近距离接触了黄太太和那片让她挚爱的土地。

 

简装素面、辛勤劳作

 

通往竹园村的乡村小道从山顶蜿蜒盘旋至山谷,弯急路陡,很有曲径通幽的味道。

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这里以前很闭塞,全村共有300多人,除了300余亩耕地外,其余8600余亩全是荒山。早些年,这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村民们过着靠天吃饭的原始生活。除了种庄稼,大家从来没有想过干些别的工作来增加收入。

“黄太太来了之后,我们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有思想、肯动脑,一切都可以改变。”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

在淇河岸边的一处山坡上,七八位村民正在打理着鱼鳞坑里的小树苗。鱼鳞坑,是贫瘠山区植树的特殊手段,植树者用石头依山垒出半圆工事,把周边的泥土填进去,就成了种树育苗的小梯田。它不仅储存了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还起到了蓄水作用。小梯田形成一定规模,远远望去就像鱼的鳞片,所以美其名曰“鱼鳞坑”。

“黄太太,有人找您!”村干部带着记者一行走上前去,一位中年妇女停下手中的活儿,迎了上来。如果不是有人引见,记者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平凡而又和蔼的乡村老太竟是生活富足的台湾商人。见到有客人到来,黄太太深深鞠了一躬,她的谦卑与真诚,打动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黄太太本姓侯,从小在台湾长大,目前在台湾有自己的产业。她酷爱国学,热衷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来这里种树,我只想遵循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在劳作中体验自然之乐、纯朴之美。”黄太太对记者说。

站在波光粼粼的淇河岸边,倾听着这位山林隐者如泉水般的诉说,记者仿佛也进入了她道法自然的修行之中,深深地陶醉着,享受着这宁静的美好时光。

随后,记者随黄太太走进一个农家小院,这就是她在这里的家。从结构上来看,这是一套非常普通的民居,在当地也只有境况不佳的家庭才会居住这样的老房子。

但是这样的寒舍在黄太太的打理下变了模样,她用青砖将这里修复扩建,室内装修古朴,室外绿树红花,围墙上青藤环绕,满地晾晒着芍药花瓣。虽是身居山村,在这个小院子里,记者却感受着不一般的异域风情。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有的只是一本本书籍。

 

7年种下35万余株花木

 

黄太太是2007年来到竹园村种树的,她承包了1500亩荒山。当她第一次踏进这个村落,心情异常激动,她感觉自己找到了一份久违的静雅。

黄太太在栽种植物时,显得很随性,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喜欢就要种”。在黄太太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竹园村西南侧的山上,“这路边是去年刚栽种的竹子,山上那些小树苗是白皮松,前面是腊梅、牡丹、芍药。”记者发现黄太太在介绍那些树木时仿佛在讲述自家孩子的成长史,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爱意。

“小姑娘,以后上山可要记得戴帽子啊,要不然会晒伤皮肤的。”当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记者脸上时,黄太太提醒道,北方风沙大,夏天太阳光照强,前些年刚来到这里时,她不适应这儿的环境,没少吃苦头,现在她已经完全适应了。

山上除了白皮松、梧桐、核桃等树种外,还种植了梅花、葡萄、玫瑰、牡丹、芍药等花卉。黄太太说,没封山时,经常有人到山上放羊,好好的树苗经常被啃。现在上山放羊的人少了,又有些来旅游的人,在山上吸烟引发火灾,烧死了一些树苗,去年还烧死一大片牡丹花。说到这里,黄太太眼中流露出一丝遗憾,“其实也怪我,没有管理好。”黄太太自责地说,现在她只要一看到树苗旁有枯草,便会及时拔掉,以防火烧死树苗。

转眼间7年过去了,现在山上已种植梧桐、柏树、樱花、核桃、梅花、葡萄、玫瑰、牡丹等63个品种35万余株植物。

在黄太太的带动下,全村近8600余亩荒山成了宝,大家争相承包,并且种下了一株株幼苗。在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家还在山顶建起了提灌工程,淇河水被引上山,关键时可以给幼苗浇水,大大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

 

不想出名不想抛头露面

 

对于记者的采访,黄太太一直是婉拒或回避的态度,她不希望自己的故事见诸报端,也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前来走访,只想享受眼前这份宁静而又自然的普通生活。

“一个人的成功不只是拥有多少金钱与权力,更为重要的是能给后人留下些什么。”黄太太的言语纯朴而又深刻。她告诉记者,自己来这里种树,没想过挣多少钱,也没想过要出名,她只想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里的环境,让竹园村变成青山绿水、翠竹环绕的“竹园”,还其以历史的真实面目。她告诉记者,日后她会把这里的美景告诉远在台湾的亲朋好友,让他们爱上这片土地,尽可能为这片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悠悠的淇河水,一定会铭记黄太太的善举,勤劳善良的鹤壁人,一定会牢记这位热心朴实的台湾种树人。(应被采访者要求,记者未对其拍照,不在稿中用其本人姓名。)

相关链接:慕名淇河而来竹园村绿化荒山的台湾“黄太太”2014-03-18 鹤壁日报


 
     
台湾黄太太7年在竹园村种花木35万余株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