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民间传说:淇河浚地的由来

作者:风中过客

民间传说:  淇河浚地的由来 

搜集整理:殷钟学


       在豫北淇浚两县之间,有一条曾载入《诗经》的淇河。这条淇河是淇浚两县的分界线。可多少年来,淇县这一面,却常见浚县的农民涉水过河,来淇县这边耕种河滩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的源由,还得从五百年前的明朝泰太年间说起: 
       明景泰年间,浚县的一个农家子弟王越,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智谋超人。王越景泰二年及进士弟,曾统领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战功卓著。后官居兵部尚书。这位王尚书与当朝权阉汪直私交及深。因此,王越可谓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位农家子弟一朝发达,十分偏袒家乡浚县。为眷顾本县乡亲,宁可损害邻边县的利益。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就是有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王越在家乡服父丧期间,浚县县令请示王越,说浚县铜山一带是青石山岗,可朝廷统计田亩时不知哪里出错,竟计作一等良田千亩。因此,浚县年年就要多缴这一千亩地的税金。知县请王尚书上报朝廷,予以更正。按说这件事对官居及品的王尚书来说,并不是件大事。且理由充分。但虑事周全的王越,一是怕自己服丧其间过问地方政务,皇帝会嫌自己多事;另外,将国家多年定制的纳税田亩数字申报改动,又怕皇帝疑忌自己偏袒家乡,弄虚作假。这位机谋过人的王尚书眉头一皱,生出一个歪点子。 
       他亲自下帖子,请邻县的滑县县令来家叙话,由浚县县令作陪。午宴过罢,王越说抱歉得很,在下服丧期间,府中不能动鼓乐,又不能荤酒待客,简慢两位了。我这里有一副皇上御赐的象牙骨牌,你们玩牌吧。其实这之前,王越已将订好的计谋告知了浚县县令。两位县令商量下多大赌注时,王越在旁边训示说,赌银子既俗气,也有违律法。你们两位“土地爷”,就赌自己辖下的一千亩地吧。我在这儿作个见证,不许反悔啊。二人玩了三把牌,浚县县令输了。滑县县令不知遭了算计,还傻高兴呢。当他看到赢来的只是千亩年年要纳缴一等田税、而不能有丝毫出产的荒石山时,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浚县县城紧邻卫河。当年,这条卫河是江南竹米丝茶运往京津的唯一水路。卫河中商船来往如过江之鲫。浚县里要在卫河上修一坐石桥,王越察看后吩咐县令:“桥高些,洞小些。” 桥修起来后,来往商船经过浚县时,通不过窄矮的桥洞,只得在桥这头卸货,在别一边重装。这倒是给当地的船户脚夫、餐馆旅店带来了生意,可过往商贾要多掏了不少冤枉钱哪! 
      淇浚两县,多年来为在淇河中引水灌溉,为汛期防洪等事件磨擦不断,时有聚众械斗事件发生. 王越为服父丧母丧,曾居家六年。这件事他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王越有心偏袒家乡,可这位朝廷要员还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双方自愿接受。才显得公允,才不失自己的身份。但你想啊,王越是个极具智谋的人尖子,他怎能想不出一个既偏袒乡里、又听来貌似公正的处理办法呢? 
       这一天,王越将两县县令招集到一起,寒着脸训示道:“为一条界河,多年来两岸乡民争执不断。作为地方主政官员,数年不能解决争端,平息纷争。任尔巧舌如簧,总难辞其咎!你们两个,给我拿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来!”接着就虎着脸一个个问:“你先说?还是你先说?” 界河纠纷由来已久,一下子理清千头万绪,怎么可能?两位县令此时只得低下头,反复地说:“学生愚钝,请王大人示下。” 王越看两位县令的汗都下来了,这才说道:“两岸百姓起争执的主要原因,就是一条河为两县公有,责权利不明。依我之见,今天就给你们两县把这条河分了。今后各管各的,各用各的,就不致再有以前的事件发生了!” 两位县令虽头点得像鸡叨米,可心中暗笑:你王大人虽位高权重,一条河你咋能分成两份呢?今天我也开开眼,学一手。王越顿一刻,郑重其事地说:“当然还要平等分割,让两岸百姓口无怨言。这样吧,我作主,河归淇县,地归浚县。一家一半,不偏不倚。你们说可好?” 淇县县令一听,噢,把河分给我们县了。好!这回王越可没偏着浚县。地归浚县,河底才是地呀!河底就归你们浚县好了。我看你们还能在河底种出粮食不成?浚县县令也在心里嘀咕呢。心说王尚书你今天是咋的了?你从来都偏着咱们县的,昨只给咱们自己个河底呀!浚县县令虽觉得吃亏了,也只得随淇县县令一起点头应着:“大人英明。大人英明。”  
       很快,两个县的县令就明白王越的用意了:一到汛期,因河是淇县的,淇县就得负责防汛的投资与人工。如洪水淹了浚县的土地,这就是淇县没管好自己的河,还得赔偿人家损失。当年仅靠人力,防洪力量很弱。河流决口改道频繁。河流改道后,淇县这边冲击出来的河滩地,也就成了浚县的土地。淇县县令这才明白上了人家的大当。 
      现在,淇县这边还有浚县的土地,就是因为这个缘故。直到现在,两个县的剧团演戏时,浚县那边,剧中的王越画红脸,表示此人忠君爱民,是个好官;淇县这边,戏里的王越却是个大白脸,表示他像曹操一样,是个奸佞之徒。

      作者简介:

      殷钟学,男,1965年生,农民,自由撰稿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鹤壁市作协理事。有五十余万字的文学作品散见于《雨花》、《美文》、《延河》、《河南日报》等报刊,作品曾被《读者》等多家报刊转载。    通联:河南省淇县高村镇小屯村殷钟学 邮编:456750 宅电:0392-7626257 电子邮箱:yinzhongxue257@163.com  
 
      来源:http://blog.qingyun.com/front/siteView/articleDetail.do?event=3&Id=6396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