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朝歌传说——《纣都朝歌》附录四

作者:田 涛

朝歌传说
 
田 涛著
 
 
(《纣都朝歌》附录四)
------------------------------------------------------------------------------------------------------------------
 
[作者介绍]
      田涛:河南省辉县人,1919年生,河大法律系毕业。先后在省立汲县中学,淇县一中任高级教师。政协淇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89年离休,潜心研究商史,曾在《河南史志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 《纣都朝歌》一书。
 
     《纣都朝歌》一书,于1995年印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先生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杨尚奎题写书名。共收集有关纣都朝歌的史料三十余篇。淇县政协编印。
该书另有四个附录,其中一个为有关朝歌的传说轶闻。共二十五则。
---------------------------------------------------------------------------------------------------------------
姜子牙无奈走西岐

行年五十,卖食棘津;
行年七十,屠牛朝歌


      姜子牙自和马氏结婚以来,转眼只是一、二十年过去了,眼看年已五十,没有找到一个事做。夫妻相处,虽还和睦,但家徒四壁,两张嘴要吃要喝。两口子为柴、米、油、盐的事,倒也少不了磨嘴皮。可是有什么办法?尽管姜子牙满腹才学,没人用他不也是枉然,於是有人劝姜子牙说:“你坐吃山空,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做点生意,多少也能糊住两张嘴”。姜子牙想想;“也是”。於是他便向人借了点本钱,来到棘津,开了个小饭铺。
      这棘津原是黄河上的一个渡口,人来人往,市面倒也挺热闹,是个开饭铺的好地方。一片爆竹声中,饭铺开张了。姜子牙特意备了半个猪,蒸了几笼馒头,做些酒肴饭莱,把饭铺也收拾得分外整齐干净。姜子牙坐在店里,专等客人们光顾。说也奇怪,从早上到巳时,别人家的铺子里,吃喝的人拥来挤去,姜子牙的饭铺中,却冷冷清清,没一个人来。临到午时,赤日炎炎似火烧一般,接着又下了一场泼汤雨。雨后天气闷热,潮气熏人。姜子牙准备的酒饭莱肴被这暑气一蒸,登时肉也臭了,饭也酸了,菜肴也变味了。却招来子不少上门的苍蝇,忙得姜子牙赶也赶不及。
      一连几天,别人家铺子里的客人,一样是川流不息,唯独自己铺子里却象霜打一般。结果不但没赚到分文钱,倒反赔了本,塌了窟窿。姜子牙一气之下,丢下马氏,上昆仑山学道去了。
      却说姜子牙在昆仑山学道,转眼又是一、二十天过去。一天,他师父把他叫到跟前,说,“子牙,看来你不是学道的料,还是回到人间去,也可能有个好造化”。姜子牙再三恳求师父留下自己,无奈师父决心已定,姜子牙只好收拾起琴剑书箱下山去了。姜子牙自从回到家后,好象失林的飞鸟,无枝可凄。
      一天,姜子牙正在家中闷坐,忽听到人有敲门。姜子牙还当是债主来讨债,慌忙躲时,人已推门进来。原来是自己过去在朝歌结拜的一位大哥。於是忙请到屋里,叙了些别后,谈了些热冷,才拉到正题上来。他大哥说:“听说你从昆仑回来,还没找到一个事做。过去在棘津做生意拉下的饥荒,也要还人家,我很操心。既然在家没事,还是做生意吧,也有点收入。不过说起做生意,你到棘津,不如来朝歌,那是个京师地方,人多客稠,生意好做。我家仓里有的是麦子,你叫弟妹给你磨成面,你挑到市上去卖,包管比你开饭铺有出息。”姜子牙听了有道理,便跟着来到朝歌城南大哥家中。头天晚上,他家里马氏,给他磨好几斗麦子的面。第二天一早,姜子牙便挑起面担到市上去卖。进了朝歌城,但见街肆整齐,市面繁华,比棘津大得没法说了;又见人来人往,摩肩继踵,比棘津热闹得也没法说啦。自己几十年没来朝歌,这朝歌城真是大变样啦。先游了东市,又转了西市;出了东门,又进了西门。转了一圈,结果没卖出一斤面。天近午时,游转到南门里;这时,姜子牙饥肠辘辘,口干舌燥,担子越挑越重,肩头又疼又肿。于是他便放下担子,坐下来歇口气。想着自己这么倒霉:开饭铺不行,卖面也不沾,看来今天也发不了市啦。歇了会,便想挑起面担回家。正要走时,忽呀后面有人喊叫:“卖面的站住!”姜子牙不觉心喜,想着这回可要发个利市啦,便把担子放下。只见那人走到跟前,姜子牙问他要多少钱的面,那人说要一文钱的面,姜子牙不觉心中一凉;但一文钱也是买主,也不好意思不卖。于是便把扁担从绳套里抹下来放在一边,又把口袋上的绳,散落在地上,解开口袋,弯下腰去,拿起秤来,正要给买主撮面。忽然一匹脱缰的马,朝姜子牙站的地方飞奔而来。此马原是武成王黄飞虎操练的马。只因为纣王无道,反了西南四百镇诸侯。边报甚是紧急,所以这些时,武成王的人马天天操练。日当午时,因放散营炮,炮声惊了这匹马,挣脱缰绳,便欢跑起来。偏偏朝着正在撮面的姜子牙身边跑来。街上的人急闪开来,赶忙叫道:“卖面的,快闪开,马来了!”姜于牙慌忙侧身躲时,惊马已到跟前。马跑得欢,人躲得急;人躲开了,可散落在地上的绳,却套住了马蹄,把两口袋面,一直拖了五、六丈远。绳也断了,袋也烂了,面也散了。姜子牙正待想法去收拾面时,突然又刮起来一阵狂风,但见天昏地暗,把面吹得满天飞扬,是土是面,难以分辨。待风过去,把姜子牙也刮成了个面人,哪里还收得起半斤四两?这时,那个买面的,看到这情景,也便在人群中悄悄地溜走了。姜子牙只得收拾起烂篓、断绳,用扁担挑着回家去了。  
      姜子牙卖面不成,便在朝歌市上以屠宰为业。但他的时运依然不佳。屠牛而羊肉卖得快,宰羊而牛肉卖得快。紧跟快赶,总是赶不上市场的变化。最倒霉的是有一年冬天,年关将近,姜子牙从山里边贩了一群羊回来,走到山脚,天色已晚,姜子牙只好把羊圈在一块,在山坡过夜。不想到了半夜,天气陡变,大雪纷飞,山风怒吼,气温下降。姜于牙为了取暖,也便挤卧在羊群里。夜渐渐深了,雪地更加寒冷,姜子牙挤在羊群里,开始还感到点暖和,后来便慢慢感到冷得难耐。到了天明一看,自己的身上已结了一层薄冰,而姜子牙贩的羊,却死了大半。有的羊,为了到别处去找暖和的地方,也被冻死在半路上。姜于牙没有办法,只好赶着没有冻死的羊进城去了。刚到了城门口,恰逢上纣王为了庆祝东夷前线的胜利,要在宫内大摆什么“九羊宴”。羊已经收得不少丁,但还不够。为了找羊,纣王命令在城门口,凡是见到贩羊的,一律没收。而姜子牙看碰到网上。真是人逢时运低,喝凉水也塞牙。这夜里没有冻死的二、三十只羊,便全被没收了。姜子牙只好认倒霉,又一次两手空空地回家去了。
      姜子牙看来自己没有做生意的命,又眼看自己越来越老。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听说西伯贤,又善养老人,便和马氏商量到西岐去。马氏决意不从。姜子牙只好丢下马氏,独自一人到西岐去了。
 
黄飞虎镇守淇水关
 
黄飞虎镇守淇水关
奇传闻直说到如今
 
      殷纣王时的淇水关,传说就是今天的高村桥。高村桥在淇县东北二十五里,据说从夏朝起,这里已是一个繁荣的村落。它东临淇水,西依太行,是南北交通的孔道(通往某处必经的关口)。自从沫邑建都以后,这个地方便越发重要。纣都朝歌城的头道城,便在这里设立关隘,这便是淇水关。水上有三十多孔的石桥一座,远看如横空长虹。淇水关既是淇河的渡口,又是军事要隘。镇守淇水关的便是纣王的西宫皇妃黄氏的哥哥黄飞虎。传说黄飞虎跨下的那头五色神牛,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战场之上,黄飞虎的神牛一吼,再厉害的敌人,也胆战心寒,落下马来。黄飞虎手握一杆蘸金钢枪,更有万夫不当之勇。自从黄飞虎镇守淇水关以来,淇水关便成了纣都朝歌的屏障,使纣都京师,更固若金汤。由于黄飞虎曾在这里镇守,所以这里有关黄飞虎的遗迹和传说甚多。如今之北大庙,传说便是黄飞虎当年驻扎营盘的地方。黄飞虎的这个营,叫“飞虎营”。武士们个个如虎如豹,勇猛异常。在东征海寇,南讨蛮夷的战争中,他们都曾为黄飞虎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黄飞虎对他的武士们也爱惜非常,亲如手足。这且不表,再说庙前的那两头石狮子,一头是雄狮,一头是雌狮。传说是当年为黄飞虎把守辕门的狮子。这两头狮子可厉害啦,任何陌生人都休想靠近辕门一步。当年的牝狮子,吼声特大。据说有一次,竟惊醒了黄飞虎的好梦,黄飞虎一怒之下便不让它再叫了。所以,如今这两头狮子,公的会叫,牝的不会叫。据说这两头石狮,到如今在夜里还经常四出行走,不过再也听不到牝狮的吼声了。又如高村街的桥,传说也是黄飞虎当年修造的。当时,每到夏天,山洪爆发,山水从街中冲过,直流入淇河。好端端的一条街,被冲成两半。后来黄飞虎修了这座桥,便于村人行走,也算是给村人办了一件好事。黄飞虎造的这座桥,其妙处是:“走桥不见桥,见桥不走桥”。在靠近淇河的西岸,有一个地方叫花窝。据说这个地方当年是黄飞虎的花园。别看黄飞虎是一员虎将,特有爱花的僻性,由于飞虎莳弄的奇花异草,成窝成簇,鲜丽异常,所以叫“花窝”,后来便成为地名。据说当年黄飞虎于练兵之暇,每每偕夫人贾氏常到这个地方散心赏花。
 
 
没核枣的传说
 
鹿台落成排酒宴,
坡庄枣树尽没核。
 
      一天,妲己陪纣王在摘星楼上饮酒,酒至半酣,只见妲己欠身对纣王说:“陛下,你看如今四海升平,八方宾服。后年即是天下诸侯朝拜之期,妾意造一座鹿台,让他们看了也开开眼界,陛下以为如何?”纣王一听大喜道:“爱卿所奏极是。只是这鹿台造成以后是个啥模样?”姐己奏道:“这台嘛,高有四丈九,上造琼搂玉宇,殿阁都是重檐。栏杆是玛瑙砌就,栋梁是宝玉妆成。造成之后,真是人间瑶池玉阙,阆苑蓬莱。”纣王是个喜欢搞大工程的人,一听妲己的描述,自是满心赞成。紧接着说:“这么大个工程,让谁来督工建造?”妲己稍加思索说“陛下,还是让崇侯虎吧!他曾督工建造过摘星楼,他有经验。”于是纣王便把这造鹿台的事交崇侯虎督办。转眼已是两年零四个月。一天,封王正在摘星楼上和亚相比干议事,忽听当驾官奏道:“北伯侯崇侯虎,楼下候旨”。于是纣王宣崇侯虎上楼。纣王问:“卿有何本奏?”崇侯虎奏道:“臣奉旨督造鹿台,今已峻工,特来复命。”纣王听说鹿台落成,心中分外高兴。于是传旨:“排鸾驾到鹿台去!”这时,只见纣王和妲己同乘了七香宝车,机关一拨,车便走动起来。比干、崇侯虎及百官大臣,骑马也跟着朝鹿台而来。
      一路上,金风飒飒,枣香扑鼻。翻过了金牛岭,便看到鹿台。远看鹿台,高耸入云,银光闪烁;近看鹿台,层层俱是白玉砌就。楼阁重重,亭台叠叠。上得台来,但见玉阙珠楼,碧瓦雕檐,令人目眩,奇花异草,珍禽奇兽,讨人喜欢。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入眼底,不觉心旷神怡。真是胜似瑶池紫府,赛过瀛洲蓬莱。纣王心中异常高兴,看来对崇侯虎的工作是满意的,妲己更是喜形于色,于是传旨:“奏饮乐宴,欢庆鹿台落成。”在钟磬雅乐声中,百官按位入座。九龙筵上,但见烹龙炮凤珍馐味,酒海肴出色色鲜。纣王与百官,开怀畅饮。含有枣香的金风吹来,个个都象似神仙一般。酒宴过后,百官们一边浏览鹿台风光,一边盛赞席筵上的菜肴美味。不一会,但见内侍用玛瑙碧玉盘,端上当地特产的灵枣,用来解酒。但见枣儿个个色鲜,皮薄甜脆,吃下去爽心利口。大臣们边吃边说:“好枣,好枣!”无不赞不绝口,独纣王紧皱龙眉,默不作声,连妲己也莫名其妙。大臣们顿时鸦雀无声,个个眼睛都盯住纣王。这时才见纣王轻启龙口说道:“枣是不错,要是没核,岂不更好!”这时,大臣们才如梦方醒,都跟着溜须起来说:“果然,果然!要是没核,岂不更好!”
      说也奇怪,从那时以后,坡庄一带的枣树,所结的枣,便都成了没核枣了!
 
 
阳河士的风波
 
妲己观朝涉,心存不解;
纣王斫胫骨,毫不惜民。
 
      话说一个寒冬的早晨,妲己晓妆已毕,陪着纣王从寿仙宫到摘星楼来。摘星楼上帷幕初撤,兽烟(兽形香炉中冒出的香烟)犹缥缈缭绕。妲己陪纣王饮了三杯“朝歌春”酒,便同纣王一道走出楼来,凭栏远眺,观赏晨景。但见朝阳初升,泛出娇艳的红光,大地从沉睡中刚刚醒来。只有檐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越显出宫院中特有的宁静。巍巍的尖山,起伏的楼华山,映着朝霞,显出奇丽的景色。村落三三五五,错落在原野中。料峭的晨风吹来,妲己不由地裹了裹身上的红披风,酒意上脸,妲己越发娇媚。她的目光,渐渐由远而近,蜿蜒的阳河水便映入她的眼帘。只见阳河之上,水雾朦朦,芦荻在晨风中摇来幌去。继而,妲己看到河岸上有一个老头,先把一个口袋背过了河,又回头来涉过了河。把一个少年,又背过河来。妲己看了,顿感奇怪,忙问纣王道:“陛下,陛下!你看阳河之上,那个老头,为什么背着少年过河?”纣王说:“老年人髓实,不畏寒;少年人,髓虚,畏寒,人老惜子嘛!”妲己拗着不信。纣王道:“这有何难。”于是把哼哈二将招上楼来,让他们把阳河上的老头和少年带过来。霎时间,只听哼!哈!两声,接着两道银光,一道金光,飞闪而过。一刹那,老头和小孩,便被带到摘星楼下。于是纣王命武士砸开老人和小孩的胫骨来看,果然老头的骨髓磁实,小孩的骨髓虚软。一场惨祸过去,摘星楼前登时鲜血一片,老头小孩呼痛之声,惨人心脾;而摘星楼上,但见妲己笑语殷殷,故作娇态地说:“看来还是陛下识多见广,妾身算是服了陛下啦。”接着,纣王便命武士把老人和小孩拖了出去。纣王象没刚才那回事一样,又缠着妲己就此晨景,唱一套曲儿来。
      于是摘星楼上,只见妲己款启朱唇,轻抒莺舌,唱出一套《摘星朝云》来。
 
 
文王情伤“吐一口”
 
文王羑里啖子肉
情伤峪前吐一口
 
      话说辉县苏门山西侧有一个山口,名叫“吐峪口”,三千年前,这里是通往西岐的必经之路。提起“吐峪口”,倒还有一段故事。话说三千年前,殷纣王坐朝歌,开始也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但自从费仲、恶来当政,尤其是妲己得宠以后,纣王在他们的蛊惑下,胡作非为,朝政日非。据说这时的妲己,并不是冀州侯苏护之女,而是轩辕坟内的一只千年狐狸精的化身,纣王在她的狐媚下,设炮烙,刑大臣;造鹿台,横暴敛。大臣们进谏,杀的杀,囚的囚。这里单说西伯侯姬昌,因涉及九侯女一案,险被杀死,最后免去了死刑,被囚在羑里。这羑里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九里的地方,是当时囚禁政治犯的监狱,犹如夏时的夏台,周时的囹圄一样。文王被囚,一囚便是七年,还没有释放的消息。文王长子伯邑考,思父心切,忧心如焚,不听别人的劝阻,带上国有的三件宝贝,前往朝歌,替父亲赎罪。这三件宝贝:一件是七香车,人坐在车上,机关一拨,便能自动行走。一件是醒酒毡,人醉酒后,卧此毡上,立刻酒醒。一个是白面猿猴,会唱曲,能作掌上舞,都是稀世奇宝。
      经比干的引进,伯邑考见了纣王,把三件宝贝献上。纣王满心欢喜。便把他留在身边,替自已驾车,却不提释放文王的事。一次在酒筵上,由于伯邑考正面谏君,被妲己剁成肉酱。这倒引起纣王的灵感:人说姬昌是圣人,会卜阴阳,能知未来。我如今把他儿子的肉,做成肉羹给了他,他若是不吃,便是真圣人,我便杀了他,以绝后患,他若是吃了,说明他不过是妄传之虚名耳。于是纣王便派人把做好的肉羹,送到羑里给文王吃。说是纣王打猎获得鹿獐,把它做成肉羹,送给贤侯。姬昌谢了纣王的赏赐,接过来,便把肉羹吃掉了。使臣回去,把经过情形禀告给纣王。纣王不禁拈须大笑道:“果然不出朕所料。他姬昌什么圣人;果是圣人,岂有啖子之肉哉!”从此以后,纣王便不再象以前那样,担心姬昌会造反了。
      话说两头,各表一枝。却说伯邑考被杀的消息,传到西岐后,姬发哭得死去活来。为了使文王早日归国,便听了散宜生的话,准备了有莘氏的美女,骊国的文马,有熊氏的九驷,还有其他奇物,走了费仲的“后门”,献给纣王。纣王大悦,立刻赦出文王。文王到了朝歌,见了纣王,谢纣王赦免之恩。纣王也嘉奖了文王在狱中的表现。说他七载羁囚,毫无怨言,反倒祈祷国祚绵长,天下太平,可见卿有颗忠诚的心。朕实有负于卿。这都是那个长鼻子,蹶耳朵人说你的坏话。”文王一听,才知道是崇侯虎陷害了自己。纣主接着说:“现在朕将诏赦卿无罪,并加封你为贤良忠孝首公之长,特专征伐,并赐你白旄黄钺,坐镇西歧。”文王三呼方岁,谢了龙恩。纣王于是赐晏龙德殿,并让文王夸官(士子考中进士或官员升迁时,排列鼓乐仪仗游街,谓之"夸官")三日,然后送文王荣归西歧。却说文王夸官的第二天,朝歌城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拖男带女,争看文王夸官的人更多了。他们都为文王能出牢笼而欢庆。正夸宫中,文王忽然听到从自己坐骑的马脖子下发出:‘姬昌,姬昌!曷不逃亡”的警告声。仔细听听,却又是“叮当叮当,叮当叮当”的鸾铃响。不一会又听是‘姬昌,姬昌,曷不逃亡’的警告声。这时文王顿时如梦方醒,心想:今逢特赦,还不早日飞出牢笼,游的什么街,夸的什么官!于是文王趁夜色朦胧中,在散宜生、闳夭的帮助下,脱下了官服,打扮成夜不收号色出了玉门关,顺着山径,向共邑驰去。在旭日东升中,他们刚过了百泉,来到一个小山口。但见树木森森,水流潺潺。这时,文王他们已走得人困马乏,腹饥口渴。文王下得马来,饮了几口有溪水,顿时觉得腹内一阵疼痛,一时面色腊黄,感觉到腹内有什么东西在蠕动,文王摇摇欲倒。这时散宜生、闳夭赶忙上去扶住。但见文王恶心欲吐,嘴尚未张开,一块肉团已从口中喷出,落地一滚,变作一只山鸡,扑楞一声,飞往远方去了。这时却勾起文王无限伤情。心想自己即使到了西岐,看到了故土,父子重聚,夫妻团圆,可是邑考儿再也见不到了,怎不令人肝肠寸断。一时心中大痛,泪如倾盆雨。但为了早逃出虎口,文王在散宜生、闳夭的劝解下,强忍住心中的悲痛,上马沿着山路往西岐飞驰而去了。
      武王克商以后,为了纪念文王在此思子之情,便把这个小山口,改叫做“吐一口”。
 
 
酸枣树与落脚坡
 
谏父王不听,索性出家;
吃酸枣落坡,不幸身亡。
      从淇县西五十里的纣王殿,翻过马兵峪的南山,有条更大的沟,在这条沟的半山腰,有一个崖龛。这里林本参天,野花遍地,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据说纣王的女儿便在这里出家,后人便把这个地方,叫做皇姑庵。
      纣王的女儿是金枝玉叶,放着天堂般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出家?据说是她看不惯父王和母后的所作所为,劝父王,父王不听,说母后,母后不理。索性离开皇宫,一个人到这个地方来生活,也图个清静。这个地方不仅花木茂盛,而且小酸枣树特别多。每到秋天,小酸枣红了,小酸枣结得又大又稠,吃起来又酸又甜,很是惹人。纣王的女儿,很爱吃这种小酸枣。可酸枣树的勾刺很多,每出去一趟,都要把她的衣裳挂破。纣王的女儿生气了,说;“你们这些小酸枣树的刺,就不能不带钩,说也奇怪,后来这一带小酸枣树的勾刺,就都变成直的了。有一次,纣王的女儿又出来摘酸枣吃,看到在悬崖上有一丛小酸枣,象散落的红玛脑珠,红光耀眼,惹人嘴馋。纣王的女儿,便攀着石缝上去,一不小心,落脚堕崖而死。后人便把这个地方,叫做“落脚坡”。
 
 
 
没心菜的故事
 
苏妲己设计害比干;
没心菜故事传忠良。
 
      据说朝歌城北门外,有一座女娲娘娘庙,每年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之日,因为女娲娘娘是朝歌的福神,殷朝社稷,朝歌人民的福都是女娲娘娘给赐的,所以,每逢三月十五这一天,举城男女老少,都来给女娲娘娘烧香磕头,以报答女娲娘娘的恩赐。纣王七年,在丞相商容的劝说下,纣王也到女娲娘娘庙来降香。一路上,但见到娘娘庙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男的、女的,扶老的、携幼的,象拧绳一般。进得庙来,但见庙院宽敞,殿宇齐整,楼阁华丽,不同寻常。纣王降了香,正待起驾回朝,忽然一阵风来,卷起了女娲娘娘行宫的帷帐,现出了女娲娘娘的圣相:容貌端丽,天姿国色。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顿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虽有三宫六院,哪有如此艳色?于是提笔在行宫粉墙上题诗一首,结尾两句说:“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待君王”,纣王此举,商容也曾面谏,说女娲娘娘是朝歌福神,社稷保主,亵渎不得,劝纣王把诗洗去。纣王哪里肯听,商容也没办法,只好起驾回朝去了。   
      却说女娲娘娘这天朝罢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归来,看到纣王在粉墙上所题亵渎自己的诗句,不觉大怒说:“无道昏君,看来殷商社稷要坏在你的手中。”于是掐指一算:殷商气数该尽,凤鸣岐山,西周当兴。于是便命彩霞童儿,取出金葫芦来,在丹墀下把盖揭开,从葫芦内飘出一幅“招妖幡”来,只见女娲娘娘拿来一摇,众妖应招而至。女娲娘娘只留下轩辕坟里的三个妖精侍候。这三个妖精是: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瑟精。让她们隐其妖形,托身后宫,去惑乱君心,毁坏纣王的江山。而今进得宫来被纣王宠爱的冀州侯苏护之女苏姐己,便是这只千年狐狸精的化身。这只千年狐狸精幻化的苏妲己,娇颜媚色,比妲己原貌更胜十分,因而深得纣王的欢心。纣王在她的狐媚下,朝廷的忠良,死的死,废的废。杀了姜后,害了亲生,脯了鄂侯,醢了梅伯,囚了西伯,废了商容。弄得百姓疏远,诸侯离心。朝廷上,幸有比干执掌。尚未发生大事。妲己暗想:“不害死比干,纣王的江山是倒不了的。但怎样才能害死比干?他是纣王的叔父,纣王舍得下手吗?”妲己发愁无计可施,看好轩辕坟里的九头雉鸡精,暗地进得宫来,见妲己愁眉不展,问得原因,雉鸡精说:“这有何难,说实话,自从琵瑟妹妹死后,我一个人在家中正闷得慌,干脆让我到宫里来,装作你的妹妹。哪天,你装作心痛不已,需要一片七窍玲珑心,吃下去就能治好。我在一旁帮言,不怕纣王不从,还怕害不死他比干?”妲己听了大喜,连声叫道:“我的好妹妹,还是你的心灵巧,出的智谋高。”于是雉鸡精便幻作妲己的妹妹,禀明纣王,住在宫内。原来这雉鸡精幻作人形,也十分颜色,而且生性灵巧,更得纣王欢心。有一天,纣王、妲己、雉鸡精正在摘心楼畅饮,妲己突然装作心痛病发,倒在地上,口吐鲜血,面色发紫,不省人事。纣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是把眼睛盯着雉鸡精。雉鸡精说:“我姐姐在冀州的时候,也常犯这种病,但只要能找到一片七窍玲珑心来,煮成汤,吃下去便好。听说圣人的心才有七窍,可如今这京师,不知能不能找到一个圣人来?”雉鸡精的莺声燕语,早已说得纣王心迷魂荡。连忙说:“如今朝里只有叔父是圣人,他和我是一宗嫡脉,如今借他一片玲珑心来,救活娘娘的一条性命,谅他也不会推辞。”于是连发御札,宣皇叔比干上楼。
      却说这时比干在相府,正和微子为国事前途伤愁,忽见朝廷差官来宣,而且一连数札,不知有什么要事相商,恁地急迫。于是便问奉御官,奉御官无奈,只好说出真情来,比干听了大骂:“无道昏君,殷商社稷,看来要毁到他的手中?”但—时又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微子忙说:“姜子牙临走时,不是曾留下一副简帖?说是到紧迫时拿出来看。何不找出来看看?”微子的话提醒了比干,赶忙找出简帖,发开看了。忙叫家里人勺来一碗水,把符儿用火烧了,放在碗中,喝了下去,便上马朝午门而来,到了摘星楼前,只听当驾官奏道:“比干丞相,楼下候旨。”纣王忙宣比干上楼。比干上得楼来,只见桌上酒筵未撤,妲己倒地,雉鸡精站在一旁,纣王果是要摘他的心给妲己治病。比干说:“心为万物之灵苗,一侵人即死。老臣虽不惜一死,只怕这社稷丘墟,贤能尽绝。今你听信妖妇之言,摘取我心,只怕比干在,江山在,比干亡,社稷亡。”纣王说:“皇叔差矣,如今只惜你一片心,便救活一条性命,胜造七级浮屠,有何不可!”不等比干再说,便叫殿上武土:“速取比干心来!”谁知比干被取出心后,掩袍不语,径自下楼去了。只见比干出了午门,骑上马出玉门而去,不觉已是十多里路。这时比干但觉腹内空虚,见一老妇人在路旁剜菜,比干便想讨些来吃。于是下马来到老妇人跟前,问道:“老婆婆,剜的什么菜”。老妇人说:“没心菜。”比干本想讨些来吃,待回味过“没心菜”时,顿感诧异道:“老婆婆,你刚才说剜的是什么菜?”“没心莱。”“菜没心会长?”老妇人说:“人没心还能活呢?”比干听了,怔然一楞,立刻倒地而死。
      比干死的地方,就在今淇县南,汲县北十里二百五十步的地方。为了敬重比干的忠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如今这个地方,建了这座比干庙,供后人瞻仰凭吊。
 
 
长林石室的传说
 
 陈氏为 避 难, 长 林 把身藏。
 指树为姓,泉为名,躲过祸一场。
   武王赐姓又封 爵, 世代把名扬。 
 
      这是一个传说,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当年纣王由于比干一连三天,不怕死地谏诤自己,—怒之下剖了比干的心。纣王余怒未息,又传令费仲上楼,命他带领宿卫军,要将比干满门抄斩。
      再说比干的正妃陈氏、次妃黄氏,自以少师第三次上朝谏诤纣王去后,至今未见回来,定是凶多吉少,如果有个好歹,已怀身孕即将临产的我俩,可该如何是好!正愁得她俩团团转,只见相府的门官,慌慌张张跑进后堂禀报说:“夫人,大事不好!一大队持戟的宿卫军正朝相府跑来!”陈氏听了,大惊失色,知道是少师出了事啦。转身和黄氏商量道:“看来相府是逃不出去了,我们只好在相府内找个地方藏身,为了保住少师的后代,还是分头躲藏,将来即使搜出一人,也能保住少师的后代根苗!”说罢,二人便分头躲藏,而陈氏躲到相府花园的假山里。这时只见费仲带领的宿卫军,风风火火地闯进相府,命令宿卫军散开,分头搜寻,捉拿陈氏、黄氏。而费仲所关心的倒不是捉拿比干的夫人,而是相府的珍宝玉器。所以,他便带领一批宿卫军去相府内宅翻箱倒柜去了。不一会,但见一批宿卫军簇拥着黄氏过来,费仲便喝令:“带走!”黄氏被带到摘星楼下,纣王便把她剖腹致死。而陈氏藏身的地方,后来也被一个心细的宿卫军搜出。只见陈氏慌忙跪倒在地说:“宿卫军大哥,可怜少师为国而死,如今我身怀有孕,请你放我们母子出去,让少师将来也有个后代根苗,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母子永世不忘。”陈氏的话,把这个宿卫军的心给说软了。再说比干为国而死,谁不为之伤心,这个宿卫军也很同情他家的遭遇,便偷偷地从后门放走了陈氏。费仲见没搜出陈氏,赶忙回朝复命。纣王便命他带领宿卫军,分别从四门出去追捕,这且不表。
      再说陈氏带领几个婢女,慌慌张张逃出了相府,这时幸亏事出仓猝,纣王还没有来得及下令通知城门守将,盘问行人,捉拿陈氏。于是她们能不受阻拦地出了皇城门,又走出玉门关,便朝着往牧野去的小道走去。走了将近十来里路,来到一片山林前。但见树高林密,易于藏身,于是陈氏便躲到林子里去。在树林深处的石洞旁停下来。由于这十来里路程,坎坷难走,又由于心情慌慌,提心吊胆,这时陈氏但觉腹内一阵疼痛,忙进入洞内时便分娩了,原来还是个男孩。陈氏忙用衣衫把男孩包住,这时才感到口渴腹饥。便让一个婢女到泉边弄点水来。就在这时,从玉门关出来的一支宿卫军,也正走到林子边,见林子里人影晃动,便走进林子里搜查,捉到这个婢女,从婢女的口中,找到陈氏藏身的地方。这个宿卫军便盘问小孩的姓名。这时陈氐于慌张中镇静下来,急中生智,忙指树林为姓,指山泉为名,说:“小孩叫林泉。”宿卫军一听小孩叫林泉,不是他们捉拿的对象,便放过她们走了。陈氏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一颗提到喉咙眼的心,这时才扑通一声掉在肚子里。一场大祸,才算躲过。宿卫军走后,陈氏带领婢女们便在山林深处的这个山洞里住下来。这是武王伐纣前一年的事。
      纣王五十二年,武王伐纣杀了纣王,进了朝歌,办了不少安民善后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命闳夭封了比干的墓,并派人四处寻比干正妃陈氏的下落,他们后来终于在长林石洞中找到了林氏母子。武王于是封陈氏为“英烈夫人”,并赐比干的儿子为林姓,将名字“泉”改为“坚”,取希望他将来能秉承父志坚贞不屈的意思。又把林坚封国清河郡,授爵博陵侯,镇守北方,赐户三千,子孙世袭爵位。这博陵郡在今河北省安平县一带。因其在黄河之西,古代也称西河郡。林氏逐世居于此。因博陵郡是比干之子食邑袭封的地方,所以就成为后代林姓的郡望。唐朝太常博士林宝写的《元和姓纂》也载有此事:“武王封比干之墓,召其子于长林之石室,封爵博陵,赐姓林氏,而林之姓从此而得也”,而比干便是天下林姓的宗祖。
 
 
黄飞虎父子造反
 
纣王无道,臣心散离,
飞虎父子,投奔西岐。
      黄飞虎原是界牌关守将黄滚的儿子,又是纣王西宫黄妃的哥哥。由于黄飞虎东征西战,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所以被纣王封为武成王,位居一品,官拜神武。其实他黄氏一门,七世忠良,也可以说是朝中的社稷之臣,想不到这样一门皇亲国戚,保国重臣,却接连不断,招来了塌天横祸。事情发生在纣王五十年正月元旦。这一天,天色黎明,摘星楼前,张灯结彩,一片辉煌。百官已在摘星楼前朝贺纣王新春已毕,纣壬回官,百官回府。接着各王公大臣的夫人,都要到内宫朝贺苏娘娘。武成王的夫人贾氏,更想在朝贺苏娘娘后,到西宫与黄妃聚会,诉一诉姑嫂彼此相思之苦。想不到这一去,倒惹出一场横祸来。
      当天贾氏先到正宫朝贺苏娘娘,行礼朝贺后,正要起身往西宫来,却被妲己留住,说:“夫人既然来了,何不到摘星楼看看去,也散散心。”其实这只千年狐狸精变的妲己,不怀好意,想借此机会,害死他黄氏满门,以报黄飞虎杀她子孙之仇。贾氏不知妲己用心,还当娘娘一番好意,再说摘星楼平时也不是个轻易好去的地方,自己也愿趁此机会到楼上开开眼界。不料贾氏随妲己上得楼后,妲己便传旨安排酒筵,款待贾氏。贾氏推辞不得,只得坐下来饮酒。酒未过三杯,只见宫宦启奏娘娘道:“皇王驾到。”贾氏着慌,妲己让贾氏躲到摘星楼外去。贾氏还未来得及躲避,纣王已进得楼来,瞅见了贾氏。按说“君不见臣妻”这是传统的老礼,纣王应该主动回避。只因纣王看到贾氏,虽已中年,风韵不减,已动了心,便故意问道:“楼外何人?”妲己忙奏道:“是武成王的夫人贾氏。”纣王道:“既是皇嫂到此,何不坐下吃酒?说着两只眼睛直盯着贾氏不放,手中举起酒杯,走向前去,硬劝贾氏饮酒。贾氏见纣王如此轻簿,便俯伏奏道:“臣妾进宫朝贺娘娘,时已不早,愿陛下赐臣妾回去,便感恩不尽。”纣王哪里肯放她回去,于是一只手拉贾氏起来,一只手只是把杯来劝贾氏饮酒。一时把个贾氏羞得面红耳赤。心想:“我丈夫也是国家勋臣,我怎能受此污辱!”索性抓过酒杯,朝纣王劈脸投来,骂道:“昏君!我丈夫与你挣江山,立奇功;你不思酬功,反倒欺侮臣妾,是何道理!”这时纣王也翻脸大怒,命左右:“给我拿下!”贾氏大喝道:“谁敢动我?”说罢,转身一步,走近栏杆,将身一跃,跳下楼去,摔得粉身碎骨。
      且说西宫黄妃身倚宫门,专候嫂嫂贾氏,许久不见出来。忙让差官前去打探,才知嫂嫂不知何故,坠楼身亡。黄氏哭着跑上摘星楼去,只见纣王懊恼着脸,桌上放着酒杯莱肴,妲己在一旁幸灾乐祸。一看这场面,便晓得几分。黄妃指着纣王骂道:“昏君,我兄为你东拒海寇,南平蛮夷,出生入死,报效国家;我父为你镇守边关,日夜操劳。一门忠良,那点亏待了你?你如今爱色不分纲常,绝灭人伦,也不怕有辱先王,玷污史册?”转脸又指着妲己骂道:“你淫乱后宫,蛊惑天子,还来陷害别人,逼我嫂嫂坠楼。”赶上去把妲己拖翻在地,手起拳落,打了二、三十下。黄氏本是将门之女,原有些气力,加上心中窝的火不自一处来,把个妲己打得丢了凤冠,掉了金钗,散了乌发,毁了容颜。只听妲己喊道:“陛下救命。”纣王看得妲己被打成这模样。也觉心痛。忙上前劝解说:“今日之事,怨不得妲己,是你嫂嫂顶撞了朕,心中有愧,跳下楼去的。”黄妃听了纣王此话,显系庇护妲己,而且有意推过,一时忿急,不暇检点,回首一拳,正打在纣王脸上,纣王大怒道:“这贱人,将朕也打了起来!”一把抓起黄氏,投下楼去。可怜不到一个时辰,纣王一连害死两条性命。这时纣王也有点懊悔,觉得自己做得也过分了点。
      再说贾氏的侍儿,原在九间殿等候,直到天色傍晚,还不见贾氏出来。恰巧一个内侍过来,一问才知了详情。侍儿慌忙跑回府去,跪下对黄飞虎哭诉了详情。黄飞虎听罢侍儿的哭诉,竟无语沉吟起来。这时贾氏的三个孩子听说母亲死去,俱各放声大哭,把个黄飞虎哭得内心好不酸楚,但一时又拿不出一个主意来。这时他的结拜兄弟黄明在一旁道:“兄长不必迟疑,纣王失德,人伦大变。君欺臣妻是何道理,想我哥为他东征西战,南征北讨,竟落得如此下场?‘君不正,臣投外国’,似这种君主,还伴他做啥?不如反了吧!”但黄飞虎认为事情不这么简单,还是和父亲商议一下再说。    
      于是黄飞虎派人飞马星夜到界牌关,请父亲来商议。却说黄滚来到王府,听了诉说,心中也难过万分。但是要说反了朝廷,岂不坏了黄氏七世的英名。再说为一夫人,背君臣大义,忘国家遗荫,辱祖先于地下,不忠不孝,有何面目为人也?黄飞虎听了,觉得父亲的话有道理,果真为一个妇人反了朝廷,负国恩浩荡,污一世清白。想来想去,也觉得不能以小失大。
      黄明看见黄滚父子,义讲得多,情讲得少,竟无意反畔。便把黄飞虎叫到一边说:“兄长,如今你官居高位,禄极人臣,这种名利,一时是撒不开手。可你没想想,如今嫂嫂之死,全国尽知。知道你的人,说你的爵禄是你的血汗换来的;不知道的,还认为你是倚仗嫂嫂的姿色,取宠于君王得来的。何况如今纣王无道,连他的叔王都敢杀死,什么皇亲国戚,保国重臣,更放不在他眼里。陪伴这种君王,岂不令人寒心!对这种君王,还有什么忠义可讲?如今三分天下,周得其二。可见天命所归,岂是人力能回?不如趁此天下大乱,投奔西歧,将来也有个托身之所。”
      黄明的一番话,说得合情合理,使得黄飞虎也有点回心转意;不禁暗自思忖:“如今纣王荒淫酒色,佞臣当道,朝政颠倒。忠直之臣,死的死,亡的亡,人心早巳思乱。想自己平东海,讨蛮夷,定天下,安社稷,披胆沥肝,忠心王室,落得个啥下场!这样的昏君,伴他也实在没有什么意思,反就反了吧!可是父亲怎么办呢?”
      黄明见黄飞虎有几分转意,便说:“回头待我跟老帅再谈谈,也许他也会回心转意的。”
      再说黄滚见儿子出去以后,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屋子里也暗自思量,想想女儿和儿媳的惨死,又想想如今又丢下这三个没娘的孩子,想到痛心处,不禁老泪纵横,抽泣不已。越想越觉得自己黄家一门,忠心保国,却落得如此下场!……老帅正在伤怀,抬头见黄明进来,连忙擦去脸上的泪水。但见黄明说道:“黄老伯,我如今不是劝你们父子造反,做此不忠不义的事情,实在是纣王无道,天意如此!如今微子出走,比干惨死,箕子佯狂,他们何尝不愿意扶持这将倾的大厦,挽救这垂亡的社稷,只是纣王横下一条心,实在是君心难回!他们只好走的走,疯的疯,死的死。就拿比干来说吧,他的死,又能挽回君心几分呢?”“君不正,臣投外国,是个通礼。如今西岐,日益兴旺,天下三分,二分归周。这都是纣王自己逼迫天下诸侯走叛逆他的道路。老伯,你再想想;纣王这样下去,会有个啥好下场吗?”黄明的这番话,有几分打动了黄滚的心。但黄滚,想来想去,总认为天下只有不善的君,没有不忠的臣;只有不慈的父,没有不孝的男。想我黄家七世受天子恩荣,为殷商的股肱,国家的栋梁,如今为一女子,背君臣之大义,弃七世之簪缨,岂不辱祖宗于地下,还有何颜存于人世?最后还是认为不能反了朝廷,最后对黄明说:“俺黄家的事与你无关,我看你野性还不退,不知啥叫忠臣孝子!”黄明看说不转黄滚,出来对黄飞虎说:“如今之计,只得如此如此。”黄飞虎认为也对。父亲的心,一时转不过弯来,只好由他。
      到了天明,黄飞虎收拾了家中的细软金银,借口送父亲回关,和黄滚一道回界牌关来。到了界牌关,黄滚便催黄飞虎回朝伴君,黄飞虎推辞未走。午饭过后,只见草粮场火起。一时浓烟滚滚,直冲云天。在全家人忙于救火之际,只见黄飞虎把黄滚府中细软银两,装车出关西去。这时黄滚才知中了儿子的计,只见黄明对黄滚说:“黄老将军,纣王无道,武王乃仁德之君,两条道路,任你选择。”黄滚骂吵了一番,最后心想:“儿子反了朝廷,即使自己不反,这烧了仓敖,绝了粮草,朝廷也不会对自己善甘罢休。”黄滚沉吟了一会,最后长吁道:“纣王啊纣王,成汤的六百年社稷,要毁在你的手中。想我黄家,乃社稷之臣,你这样无道,是自毁自家的‘长城’。……罢了,罢了,反就反了罢!”
      于是,黄滚父子俩,带领界牌关的人马,闯出五关,双双投奔西岐去了。
 
 
纣王与小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丧失民心,失掉社稷。
      纣王晚年,越发荒淫无道,残害忠良草菅人命,老百姓把他恨之入骨,巴不得武王的军队,早日打过来。纣王五十一年,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纣师前卒倒戈,以迎武王。武王的军队,掩杀过来,大军长驱直入,兵迫玉门关外。纣王虽在玉门外与周师作背城战,但也没有挽救了败局。后来纣王又转战鹿台。终于被武王所擒杀,遗尸在玉门关外。周师解放了朝歌,朝歌的老百姓在城外迎接武王入城。当老百姓在玉门外看到纣王的尸首后,无不切齿痛恨。都上前来,踩的踩,踢的踢,“蹈其腹,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后来武王命人用布盖住纣王的尸首,老百姓余恨未消,便掀掉蒙布,用石头去砸。其实老百姓对纣王的仇恨,早也反映在下面一段传说里。
       那是武王伐纣前一年的夏天,纣王陪妲己到西山一带去打猎,回来时天已过午。天气炎热,人饥马渴,纣王走进一个小村庄找口井饮饮马。这个村的老百姓,一见纣王来了,便都跑回家把门关了起来。有一个人,看来胆大,偏出来看看纣王要干什么。纣王见有氓瓣来,便问他这个村叫啥村?”“油铛(chēng,烙饼或做菜用的平底浅锅)”。纣王一听“油铛(chēng)”,使和“下油锅”联系起来,认为这个村名不吉祥,水饮不得,便不想在此饮马。又问西边那个村叫啥?“油铛(dāng,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油铛(chēng)”,“油铛(dāng)”,都是帝王残害老百姓的一种刑具。由于自己对待臣民的手段也很惨酷,当他自已听到这个村名时,心中就顿生一种不祥之兆,便想离开这个地方回去,无奈马渴得寸步不行。只得来到村头,找到了一口井,把井搬倒,饮了饮马,便上路回鹿台了。想不到第二年,武王便灭了商,纣王也国亡身死,横尸在玉门关外。
 
 
断王口
 
纣王江山似铁筒,
不断金牛毁不成。
      在淇县城西南十多里的地方,有一条小山岭,名叫金牛岭,是通往鹿台的要道。据说伏在这条小岭上的金牛是纣王的镇国宝。它一天要喝四眼井的水,要吃四顷地的庄稼。吃饱喝足,便爬在这条小山岭上,动也不动。这条山岭的西边,有几个小山包,据说便是这条金牛拉出来的粪便,连粪便也是金色的。人说:“纣王的江山,铁筒一般”和这条金牛岭有很大的关系。何以见得,且听俗话说:“断不了金牛岭,进不了朝歌城!”话说当年武王伐纣的时侯,尽管武王的大军一路上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可是到了金牛岭前的朝歌城外,给挡住了。这时武王的几十万大军,都拥在朝歌城外,就是攻不下来。因为攻城的大军,云梯架得再高,也高不过城墙,离城垛总还有三、五尺远。东征大帅姜子牙,听到前军的报告后掐指一算,原来是金牛作怪。心想:“要想拿下朝歌城,非先收拾这条金牛不可。”于是使调了几万人马,下令把这条金牛拦腰斩它三刀!于是几万大军拿锹的挖的挖,挑担的挑的挑,展开了一场腰斩金牛的战斗。一时金牛岭前,人山人海,你来我往,地动山摇。从太阳刚泛红,一直挖到夕阳西下;眼睁睁地一条金牛岭,被挖了三条大沟。这时武王的军队,不禁山呼“万岁”。武王的军队为什么这样高兴?因为挖断了金牛岭,就等于进了朝歌城。于是武王命令大军,埋锅造饭,提前宿夜,只待明天一早,拿下朝歌。第二天,鸡叫三遍,天色黎明,等姜子牙来到金牛岭前看时,谁知道,那条金牛依然翘着头,蹶着尾巴,爬在小山岭上,象是向武王的军队示威。姜子牙感到奇怪,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命令几万人马,照昨天的挖法,去斩断这条金牛的腰。仍然是挖到日落西山云霞飞,才斩断了这条金牛的腰。可是第二天一看,金牛仍安然无恙地爬在这条小山岭上,尾巴还幌游着象似向姜子牙挑战!这真要看姜于牙的好看了。一场挖山的战斗又开始了。但见姜子牙身穿八卦仙衣,手中的令旗,不停地幌动着,在亲自督工。士兵们汗流浃背地在挖的挖、挑的挑。眼看又是一天过去,可是到第三天一看,金牛依然如故。姜子牙正愁得无计可施,突然从空中传来他师父元始天尊的说话:“子牙,一鼓作气干下去。”元始天尊的话,象一把金钥匙,顿时打开了姜子牙的心窍。于是姜子牙命令三军:“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如此不停地又挖了一个通宵,在黎明即将来临之际,只听见二声闷雷似的牛吼声,一道金光,向东北方向划出。金牛岭终于被截断了。武王的军队,这才胜利地拿下了朝歌城。 
      原先这条囫囵的金牛岭,如今留下了三条大沟:北边的叫青阳口,南边的听张家口,中间的那条山沟,便叫断王口。
 
 
殷纣王大战玉门关
 
殷纣王玉门再败转鹿台,
周武王乘胜挥师进朝歌。
      位于淇县西南,临近沧河的玉女观,据说便是三千年前纣都朝歌通往西岐的外城门玉门关。由于守关的是女将邓玉婵,所以也叫玉女关。邓玉婵身怀绝技:能于阵前叫名落马,叫一落一;又惯用五色石打人,百发百中。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武王伐纣,在牧野誓师己毕,尚父姜子牙便和百夫长,带领戎车三百乘,士卒二万六干二百人,冲向纣师挑战。想不到纣师兵卒全无应战之心,只见他们都倒过戈来,反向纣师冲去。一时把个娴熟兵法的征东大元帅姜子牙也给弄懵了,战局的变化,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却说纣王的前卒怎么会倒戈呢?话还得从头说起,原来纣王听说武王要兵犯朝歌,他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眼里,他认为你西歧,也不过是个百里小国,能有多少兵马,也敢来太岁头上动土?直到武王联军兵抵牧野,纣王才知道这次武王的军队,不只是西歧人马,还有西、南四百镇诸侯的兵力,这才慌了手足。由于他的野战军,还远在东夷前线,只得把从东夷战场上的战俘和大田的奴隶编为前军,把朝歌城里的小人和宿卫军,编为后军,合起来也有七十多万人马,开赴牧野应战。但这些战俘和奴隶,当然不会和纣王一心,替他去卖命,还巴不得武王的军队,早日打下朝歌。所以,战端一开,他们便都掉转矛头,向着纣王的嫡系人马冲去。武王的大军,也顺势掩杀过来,和反戈的奴隶们合在一起,并力向纣军杀去。这时战场上的形势,顿时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纣军阵脚大乱,纣王的后军,莫名其妙地被迫向后退去,一时如山倒坡滑,想收也收不住脚。战场之上,但见纣王的奴隶军比西周的人马,追得还急,杀得还凶。迫使纣师后军且战且退。这时纣王军队中的大将,有的被反戈的奴隶,猝不防地打下马来,被刺身亡,有的看大势不妙,便落荒逃走,有的平时就不满纣王的暴虐,也便跟着奴隶们一道,倒过戈来向后杀去。连统帅大军的元帅、也在败退的混战中被奴隶们杀死。纣王的军队一败涂地,大军一直退到玉门关外,这时早从牧野逃回的纣王,上到玉门关上,稳住了阵脚。临时指定玉门关守将邓玉婵为统帅,决心在玉门关外,与围军背城决一死战。
      这时双方的兵力合起来上百万人,都拥挤在玉门关外的大道上、山脚下、漫野里,战线拉开有二、三十里远。但双方的实力,却起了很大的变化。武王的联军和纣王的奴隶军却成了一方,而纣王的后军为一方,双方阵线分明。一开始,战斗就打得十分惨烈。战争由开始的对垒,变成你我混战;由统帅指挥的对打,变成人自为战的拼杀。纣方统帅邓玉婵开始还曾施展自己的绝技,把投降西歧的大将,接二连三地喊下马来,惨死在戈戟之下,五色石也打得周军的大将,鼻青脸肿,败下阵去。但当混战起来的时候,邓玉婵的本领,便一筹莫施了。双方只杀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杀气弥天漫地,烟尘遮山盖野;血流成河,沧水变赤。武王的兵力,显然大于纣方。纣师的阵脚,又逐渐地乱了起来。这时,但见披着红兜风,跨下胭脂马的统帅邓玉婵,在人丛中冲来冲去。杀过去,人头如瓜滚;回马来,一片血染地。但也难挽战局的败势。突然一颗流星锤飞来,把邓玉婵打下马来,接着被冲过来的一辆战车,碾得粉身碎骨,为国惨死了。纣王看到这情景,便从关门楼上跑了下来,跨上他的逍遥马,掂上他的偃月刀,杀向阵里去。别看纣王年已老迈,但打起仗来,仍不减当年雄风。只见他抖擞精神,勇猛异常。刀摆如飞龙翻滚,砍将如雪片飞来。这时,众诸侯见纣王冲入阵来,便齐向纣王杀去,口中大喊着:“杀死这暴君!”“这时纣王虽被众诸侯围在核心,却全然不惧。也可能是纣王横下一条心,刀下去毫不留情,而众诸侯却还有君臣之分,嘴硬手软,下不得狠心。所以不少战将都成了纣王刀下之鬼。这时却恼了东伯侯姜文焕,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姜文焕想起自已的父亲、姑母,俱死在这暴君手里,气不打一处来,恨不从一事生,顾不得什么君臣份,忠义情。随手从腰中抽出来九节钢鞭,照纣王的后背打来。所幸纣玉躲闪得急,姜文焕的铁鞭,只打中纣王的坐骑。只见纣王的逍遥马带伤跑进玉门关,朝鹿台的方向奔去。
      这时候,玉门外,斜晖中,但见红旗招展,戈戟闪烁,诸侯们高呼“武王万岁”之声,在群山丛峦中回响。武王这时挥着大白旗,在周公和姜子牙的陪伴下,指挥着众诸侯,冲进玉门关,向纣王追去。
 
 
纣  王  窝
 
不向平原卜寝陵,
急滩深处缔佳城。
      纣王窝是纣王埋葬的地方,据说原在淇河中,由于淇河东滚,如今的纣王冢,却位于淇河西岸,淇浚大桥的北侧,高约十二米。
      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以都京师,以续殷祀,纣王后祀有人。但武庚为什么不把他父王葬在平原上,却把他埋在淇河内,这是为啥?淇县人的传说,给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原来纣王对他的儿子、从小就十分娇爱,百依百顺。可是他的儿子慢慢长大,却越来越不听他的话,纣王叫他往东,他偏往西,纣王叫他打狗,他偏赶鸡。尽管纣王对不顺他心意的大臣,动辄施以极刑,|但对他不听话的儿子,却一筹莫展,没一点办法。只党得他儿子是个别子,遇事好跟自已打别。牧野兵败,纣王死前,他把儿子叫到身边对儿子说:“我死后,你把我埋在淇河里。纣王心想:“儿子平时遇事好跟打别。这次我让他把我埋在淇河里,他肯定会在平原卜一块风水宝地埋葬自己。”纣王还很为自己想的这个妙法感到得意。而他的儿子这时是咋想的呢?这时纣王的儿子眼看着国破家亡,如今父亲又死在眼前,心中也十分难过,他想:“自己过去因为看不惯父王的所作所为,以致遇事好跟他打别,可是也没有把父王给别过来。如今父王临终的嘱咐,自己不能再不听了,就按着他的心意去办,也算是最后对父王尽点孝顺之心。”他的儿子果然按照他的交代,把纣王埋在淇河的一个潭窝里,这个埋葬纣王的地方,便叫做“纣王窝”。
 
 
苏妲己庙
 
千年狐狸害妲己,
苏妲已庙洗冤抑。
      在摘星台的东边;原有一座石砌的小庙,里边供奉的是苏妲己,人称妲己庙。这座小庙如今早已不存在了,只是老年人还记得。传说的苏妲己原是个残害忠良,断送了纣王江山的妖妇,为什么后人却还来供奉她呢?这里边有一段原由。苏妲己是纣王驾前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苏护的封地在今辉县苏门山一带,妲己长得十分颜色。可是当时天下八百镇诸侯,家有美女的不止苏护一个,为什么纣王偏偏要苏护的女儿作妃子呢?说来话有凑巧。据说七年三月二十五日,纣王到女娲宫降香以后,看到女娲的圣相,如花似玉,便觉得自已后宫三千粉黛,全无颜色。就想再选天下美女,进宫侍候,却被首相商容以理说服,纣王这才勉强打消了这个念头。想不到到了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小诸侯来朝歌朝商。别的诸侯都巴结费仲、恶来,进献的都有礼物,唯独生性刚直的冀州侯苏护,没有上贡,这早使费仲恼恨在心。所以便在纣王的面前,谄害苏护。说苏护有个女儿,长得如何天姿国色,如何德姓幽娴,堪任役使。说得纣王满心欢喜,随命苏护朝见,提起此事。苏护以正言相劝,说:“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道也。”纣王听后,不禁大怒,说苏护“面折朕躬,以亡国之君比朕,大不敬孰过于此!”要把苏护绑出问斩。这时费仲又转回头来做好人,劝纣王放苏护归国,苏护定会感恩戴德,自动把女儿送进宫来。纣王这才催逼苏护立刻出城返国。不想苏护临走时,却在午门墙上,题了“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的反诗。这却惹下来塌天大祸。幸亏苏护后来在西伯侯姬昌的劝导下,终于答应把女儿送进宫去,这才化干戈为玉帛,躲过了一场大祸。不想苏护在送女儿进京的路上,到了思州驿住下,半夜时分,忽然一阵狂风响起,顿觉寒气逼人。原来是轩辕坟里的千年老狐狸来到后堂,吸取了妲己的魂魄,借体成形。却说苏护听到风声紧急,感到事头不妙,忙到后堂问女儿可有什么不安时,而回苏护话的,却已不是妲己,而是千年狐狸精。妲己就这样被断送了自已的青春性命。这个千年老狐狸,幻作妲己,惑乱纣王,干尽了坏事,害尽了忠良。牧野兵败,纣王死后,妲己被擒,终于被姜子牙揭穿了老底,暴露了原形,被斩了首级,并号令辕门示众。这时满朝歌的人,才知道真正的苏妲己,早己被千年狐狸精害死,而毁坏纣王江山的,却是轩辕坟里的千年狐狸精。而苏护的女儿妲己,却为这个千年老狐狸背了几十年的“黑锅”。  
       朝歌百姓,为了替苏妲己昭雪沉冤,所以特地盖了这座妲己庙,以旌表妲己忠烈之情。
 
 
武庚的复国梦
 
本来无心再畔周,
心不坚定一命休。
      话说武王伐纣取得胜利以后,武王却倒悲惧、太息、流涕起来,这是为何?原来大邑商虽然灭了,但以周这样一个地方百里的小国,如何去统治一个地方千里的大国呢?武王为此茶不思,饭不想,连觉也睡不着。于是武王找来姜尚,问他用啥法去统治这样一个大国,姜尚说:“这有何难,只要把殷王的宗室,贵族,百官大臣,统统给杀掉,天下岂不就太平了?”武王听了,默然不语。又找来召公,问他用什么办法,召公说,“投顺的,留他一条命;捣乱的,杀掉他们的脑袋。”武王仍没说话。后来又找来周公,问他用什么办法去统治这些殷民,周公说:“让他们原照班地生活。各人还住各人的房子,各人还种各人的地。对殷人和周人一样地看待,有才能的就选拔他们出来做官,犯了法的一样给以惩罚。”武王听了,不禁点头称是。说:“只有这样,才是稳住他们的万全之策。”於是武王又广泛地征求殷民及遗老意见,问他们殷之所以亡,又问他们希望些什么,他们说愿意推行盘庚之政。武王听了很高兴,于是先封了诸夏的后代,又封了比干的墓,释放了箕子之囚,找回了微子,旌表了商容,并把纣子武庚仍封在他父王的京师里比诸侯,命他修行盘庚之政。做了这些善后的事情。武王和各国诸侯,便率领他们的大军,自各返回自己的国家。到了西河,武王把战马放到华山的阳坡,把服牛放到桃林的野地;鼓旗甲兵,藏之府库。向天下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用兵了。似从此天下就太平了,天下真的太平了吗?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武庚亲眼看到自己的国破家亡,父王被杀,母后自缢,心中难免十分伤痛,但又一想自己父王平日的所作所为,国家到这一步,也是应得的下场。再说自己过去因为看不惯父王的为人,只是和父王打别,并没有劝过父王一句实心的话,如今想起来,自已也有一点后悔。所幸武王对自己实行宽大,并没有听信诸侯的话,杀了自己,心中对武王还真有点感激之情。再说这一段时间里,自已又亲眼看到武王进入朝歌后,不但没有枉杀一人,还做了一连串的好事。真是鸡犬不惊,民心归附,心中又不禁产生一种对武王敬重之意。心想父王在世,若有武王为人作事的一半,国家也不会到这地步。武庚感激武王的地方,不仅是因为武王没有杀自已;而且还把自已比作诸侯,又把父王的京师封给自己,……想到这些,武庚不禁感激得落下泪来。于是决心按武王的交代,推行盘庚之政,治理好自已的百姓;同时也决心和好同邶、鄘、卫的关系。这些后话,且不表它。
       再说殷亡之后,过去殷的属国,其中有不少方国,还留恋着殷商的好处。他们对周这样一个弹丸小国,竟然能打败大邑商,还真有点不十分服气,因之他们还经常暗地里来找武庚,劝武庚积蓄力量,伺机复国。尽管武庚并不同意,但他们反周之心不死。尤其是徐、奄和淮夷等方国,他们对武庚的不思复国,还真的大为不满。可是没有武庚领头,他们谁也没有号召力,能跟周去对抗。事情过去一年,武王克殷后的第二年十二月,武王驾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成王年少,周初定天下,周公害怕天下诸侯,欺新君年幼,趁此机会畔周。所以周公便代成王施行政事,以相天子。而周公的—些弟弟,尤其是管叔和蔡叔,他们怀疑周公,有篡位之心。于是散布流言,制造舆论,并胁迫武庚,跟他们一道反叛。这时武庚嘴上虽说武王对自己如再生父母,不欲畔周,但经不往管叔的再三胁迫,何况这时武庚心中也想着既有周的宗亲带头畔周,觉得也是合该自已复国,也便将计就计,跟着管叔畔了周。
      却说周公听说山东反了武庚、管叔,心中虽有些震惊,但也不奇怪。他认为牧野之战,并没有消灭殷商的主要武装;同时也没有得到与殷关系密切的方国的真正服气,不消灭他们,终是后患,于是决心征殷。周成王六年,周公率领大军,二次东征,首先攻打朝歌。由于周兵气势尖锐,朝歌一攻即下。武庚撤出朝歌,向西逃往朝歌寨,想凭险顽抗。但由于周兵追攻甚急,武庚在奔向朝歌寨途中,身中流矢而亡。周兵进了朝歌城,一把火把纣王的宫室,烧了个干净。周公为了彻底平息反叛,除攻灭淮、奄等十几个方国外,又把三监顽民,统统迁到成周,杀了管叔,放了蔡叔。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又大规模地“封邦建国”。
      从此之后,殷商的反叛力量,才算彻底被消灭,周朝才真正成为一个规模空前的强盛的奴隶制国家。
 
 
殷三仁祠
 
      淇县南门里西后街有三仁祠;孔子曰;“殷有三仁焉”。三仁者,箕子、比干、微子也。明安阳崔铣的《淇三仁祠碑记》曰:“昔商季有仁人三,咸以至戚见疏。淇、故殷墟也,多有三人迹”,其言极是。殷商之季,纣益昏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荒淫酒色,残害忠良;人民离心,诸侯日疏;三分天下,周固有其二;纣仍不悔焉,自恃“生死有命在天”。三仁忠谏,拒不听从。于是微子隐辉县共山头,箕子漆身为奴,比干剖心死。牧野一战,纣身死国亡,悔之而莫及焉。
 
 
殷纣王的龙椅
       淇县城北二里许,有三海村焉。村东有崇庆寺,创于元至大元年,为清代名刹。据耆归云:“寺内原有纣王坐椅一,椅圈雕有盘龙二,工艺精湛,后失于兵乱”。
 
 
朝王水
      从今淇县黄洞乡往西,进入林县界,有水一潭,清冽甘甜,沁人心脾,人叫“朝王水”。据说三千年前,到纣王殿朝见纣王之方国诸侯,多饮此水。因此,把此水叫“朝王水”。
 
 
轩辕坟三妖
       淇县城北偏西六里之赵沟村东一里许,有大冢一,人称轩辕坟。传说轩辕黄帝死后葬于此。有墓碑,石坊为证。惜今已不存。此坟年久失修,传说纣王时,坟内曾是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玉石琵琶精藏身之所。后千年狐狸精托身妲己,迷惑纣王,毁了纣王的江山。
 
 
女蜗娘娘庙
      灵山,原有一座女娲娘娘庙。三千年前,女娲娘娘曾是朝歌的福神。每到女娲娘娘圣诞之日,朝歌百姓来此烧香磕头的人络绎于途。纣王也曾来此降香,因见女娲娘娘貌美动人,思得美女焉,得妲己后遂昏。
 
 
太子武庚墓
      在太石岩通往朝歌寨的路上,有一小山包,人称太子武庚墓。有泉一,曰太子泉。据说武庚叛周,周公二次东征;攻下朝歌,武庚西逃,欲登朝歌寨拒守,中途为流矢所亡,殷人遂葬之于此。 
 
 
交  卸
      交卸村,位于今淇县城东二十里,三千年前,为老百姓给纣王交卸粮草之处。后因以为地名。
 
 
《后  记》
      1972年,我调到淇县工作,有机会接触到“纣都问题”。1984年,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召开,在会上有幸结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李学勤先生,在他的支持与鼓励下,使我坚持了对“纣都问题”的探索,陆续写出有关“纣都”的论文二十多篇。后来又蒙他在百忙中为我的论文写了《序言》,真使我感激莫名。但在目前出版困难的情况下,要想把这些论文印出,又是谈何容易。所幸我的论文能受到淇县县委书记徐光同志、县长孔令臣同志、政协主席李寅生同志、付主席苑世林同志及县委宣传部长纪焕仁同志的重视,并给予资助;尤其是政协李主席及王永顺科长,又多方为之奔走,才使我的论文得以付梓。
      谨在此对他们敬表谢意。
      此外,我还要感激为本书设计封面的杨宪忠同志。最后,我还要提到淇县朝歌殷墟考古小组的岳武佐、关永江、耿青岩、张锦熙、常永海、李清堂等同志。为了证实纣都在朝歌,多年来他们不辞辛劳、不惮寒暑,在朝歌殷墟的大地上,多方探寻、发掘、查证、勘测,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也为本书提供了不少可贵的资料,特此附志。
       “纣都问题”是一个沉没了几十年的历史问题,本书的出版,但求能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朝歌正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本书的出版如能提高淇县的知名度,也算是我对淇县的经济腾飞,略尽了棉薄的贡献。
      限于水平,使本书在论述上,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995.元.18
                                                                                                 田涛   于平顶山后桥营
 

返回主页<---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