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二卷(2007)

 

“淇河故事”系列之六 许穆夫人:中国最早的女诗人

作者:盛 夏(大河报 厚重河南 记者)

图为淇县境内的许穆夫人钓鱼处

      □记者盛夏文图
  公元前660年,卫懿公因爱鹤被北狄攻陷了国都朝歌,当时国际社会霸主是齐桓公姜小白,他还未来得及救援,卫国就溃败了。但齐桓公仍为卫国的五千余名残民,在东方四十公里的漕邑(河南滑县),另筑了一个新都,公子申为卫戴公。
  在卫国生死存亡之际,有一女子挺身而出,大声疾呼,为卫国免于灭亡立下功勋。
  她就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女诗人”——许穆夫人。
  《中国通史·妇女》中认为:“《诗·国风》里有不少歌咏妇女的诗,也可能有不少为妇女自己所做。但一直到现在,可确认女作者姓名的诗,以许穆夫人所赋《载驰》为唯一的诗篇。如单以做诗的时间而论,许穆夫人的《载驰》要比屈原的《离骚》早三百几十年。”
  有些资料称,她比西方第一个女诗人萨福还要早。萨福生长在从“口传”到“信史”过渡的时代,约略推算,生卒在公元前630年~公元前612年(较多沿用)之间,许穆夫人生卒无考,从公元前660年她已参与国际社会政治活动来看,此时已婚,她比萨福大几十岁是没问题的。说她是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女诗人,也是对的。
  许穆夫人是卫国贵族,她少女时代曾经在淇河边嬉戏钓鱼,淇河边至今留有多处“许穆夫人钓鱼处”。
  在鹤壁市淇滨区淇河大桥附近,有几块磊落的大石头,鹤壁地方史志专家王俊智说:“许穆夫人到底在哪儿钓鱼,史书无载。这儿是传说中的一处。水流虽然平缓,但水比较深,是钓鱼的好地方,周围景色也好。”
  看来许穆夫人钓鱼是游击式的,打一枪换个地方。两天之后,我在淇县又见到一处“许穆夫人钓鱼处”。
  出淇县城东八九公里有河口村,村头有一方台地,高于周围地面数米,下面是淇河河床,水边密生着速生杨,颜色深浓。淇县旅游局的卢敏钧指着台地说:“这儿便是钓鱼处。”
  台地后来被称作“凤凰台”,卢敏钧说:“王子称龙,王女称凤,许穆夫人是卫宣公的孙女,卫戴公、卫文公的妹妹,当然是凤了,所以她的钓鱼台,就演变为凤凰台。”
  凤凰台上,没有纪念许穆夫人的建筑,倒有个不伦不类的玉皇阁。顺阁往北走,有三进院子,供着送子老奶、十二老母等神。
  在淇县,神庙多得让人诧异。之前我去荆轲故里——淇县南关村时,村内小街上相距20米就有一座关帝庙和一座观音庙。淇县人自己也说,村村建庙,处处敬神。
  细考其因,朝歌曾为殷都,“宗天尚鬼”的殷人一生都活在神鬼的震慑之下,跪伏于祭坛的迷雾之中。千载之下,遗风犹存。
  当年的许穆夫人,在大厦将倾时,并没有将希望寄于神鬼身上,凭着一己之力,建立功勋,并被《诗经》记录下来,成为千载留名的女子。
  西汉末年,刘向编《古列女传》,专为许穆夫人立传,盛赞其“慈惠而远识”。

  《竹竿》见证无忧少女

  许穆夫人身世复杂,我们不多扯这一团乱麻。“一般公认的说法,许穆夫人是卫宣公孙女,卫戴公、卫文公之妹。”淇县地方史志专家燕昭安说。
  许穆夫人的姨齐文姜和母亲齐宣姜是春秋时齐国著名的“姐妹花”。齐文姜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乱伦,导致丈夫鲁桓公被谋杀,但后来她帮助儿子治理国政,表现出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细究“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实在难以评说。
  许穆夫人的母亲齐宣姜,本来许的是卫宣公的儿子姬,卫宣公听说她是个大美人,在淇河边建了个新台,把儿媳妇娶来当成了自己的媳妇,还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引发了宫廷血案。《诗经》中的《新台》讲了这事。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用了约两千字的篇幅讲“卫国新台丑闻”,他认为“这件事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说明,多妻制度下的中国宫廷,是一个黑暗的、人性沦丧的毒蛇穴窟”。
  倒霉的齐宣姜在卫宣公死后,又被齐襄公(她娘家兄弟)逼着再嫁给卫宣公的庶子昭伯顽。
  这事后世看着奇怪,当时也显得很出格。《左传》记载“(昭伯顽)不可,强之”。是说男方不同意,但女方的态度未交代,估计也不太乐意。
  不过他俩竟然一口气生了五个儿女:齐子、卫戴公、卫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这种家世背景,会影响许穆夫人一生。
  部分专家认为,《诗经》中除《载驰》外,另外两首署名为无名氏的“卫女思归”之作——《竹竿》、《泉水》都是许穆夫人的作品。
  三首诗,如同人生三部曲,相对完整勾勒出许穆夫人(或更多卫女)生活的场景来。
  她(或更多卫女)在卫都朝歌长大,读书习文,在城郊骑马射箭,在淇水边垂钓荡舟,在青山绿水间自由生长。这些在她后来回忆少女生活的《竹竿》诗中,都有所披露: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誾,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翻译过来就是:钓鱼竹竿细又长,儿时垂钓淇水旁。少女时光怎能忘,路远无法回故乡。汩汩肥泉于左方,哗哗淇水流右方。女大当嫁要出门,远别了兄弟和爹娘。
  淇水潺潺在右方。肥泉汩汩在左边淌。明眸皓齿一女郎,身上环佩响叮当。淇河水欢快地流淌,驾小舟划双桨。顺水漂流到远方,消散我胸中的忧伤。

  《泉水》流淌忧国情怀

  复杂的家庭背景,决定了许穆夫人不会像普通女孩那样天真单纯。
  到了该出嫁时,她了解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性联姻,情愿把自己当作政治的贡品。
  燕昭安说:“当时许国(今河南许昌一带)和齐国(今山东东北部,都城临淄)都来求婚,许穆夫人想嫁到齐国去,因为齐国离卫国又近又强大,许国太弱小。她颇有远见的主张未被采纳,还是嫁到了许国,成为许穆公的夫人,后世称之为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很容易让人想起《红楼梦》中的探春,她嫁到许国后,就像探春时刻忧心贾府的命运一样,也时刻惦念卫国。当时卫懿公已经当政,人民怨声载道。《泉水》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成的: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娈彼诸姬,聊于之谋。
  意思是泉水流入淇水中,对卫国故土没有一天不想念。那些美丽的姬姓姐妹,先和她们商量商量怎么办。
  接着女诗人又回忆了出嫁时经过泲水、干地的情景: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意思是出来寄宿在泲地,喝饯行酒在叫祢的地方。女孩子出嫁,远离了父母兄弟。告别了我的各位姑母,然后是大姐。
  出来寄宿在干地,喝饯行酒在叫言的地方。给车轴涂上油呀安上键,调转车头往回走。迅速到达卫国,该不会有什么不好?
  最后女诗人说: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车出游,以写我忧。
  意思是:我思念肥泉,更加长叹。思念须地和漕地,我心忧伤。驾起车出游,以排遣我心中的忧伤。《泉水》和《竹竿》表达的都是出嫁后的许穆夫人(或更多卫女),思念故国父母而不能回去,十分苦闷的心情,但细微的意旨又有不同。《竹竿》是思慕故国的风景人物以及当年的游钓之处,而《泉水》则是直伤卫国国事,深切地为归卫作筹谋,感情和行为上都更进了一层。
  许穆夫人(或更多卫女)为何会有这么浓重的故园之思呢?
  自周初开始,周密的宗族血亲制度便占了中国社会生活的统治地位,这种被美学家李泽厚先生称为“清醒的现实理性”的制度,使得人们一旦离开故国家园,便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形成了国人与生俱来的思乡情结。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明了《竹竿》和《泉水》中那种美丽、甜蜜、欢欣、痛苦交织在一起的浓郁醇烈的乡愁,而故乡的一水一木,如此触及内心最柔软的一隅。

  《载驰》激荡图存救亡 

  不出许穆夫人所料,卫国到底让卫懿公搞垮了。
  卫戴公(许穆夫人的亲哥哥)在漕邑建了新都,不久戴公也死了,卫国人又立文公(也是她的亲哥哥),国势仍危。
  卫国的巨大变故,使许穆夫人悲痛欲绝,她向丈夫许穆公提出援卫要求。许国君臣怕得罪狄人,只派使者到卫国吊唁戴公。一切正应了她当年的预见,许国弱小,不能依靠。
  作为一个女人,她该怎么办呢?
  许穆夫人带着随嫁的姬姓姐妹,毅然驾车奔卫,共赴国难。
  可是她胆小的丈夫怕惹火烧身,不准她去,还派了一群大夫在后面驾车追赶阻止。
  许穆夫人悲愤之下,遂写下流传千古的爱国诗篇《载驰》,全诗如下: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穉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全诗前三段大意是:我回国吊唁,招致你们阻拦,我很悲伤。你们虽然束手无策,但我决不能丢下故乡。你们对我的责难既幼稚又轻狂。
  《中国通史·妇女》中分析,许穆夫人为卫提出“控于大邦”的想法,是卫国仅有的出路,卫国实际上也是依着这条路线走过去的。
  所以许穆夫人在最后一段坚定地称:“我马行在郊野上,麦苗蓬勃如水浪,快向大国去求告,亲近的就会来救助。诸位大夫贤君子,请勿责我违礼仪,你们考虑上百次,不如让我走一趟。”
  《左传》记载,她的《载驰》渐渐在诸侯国间流传开来,卫文公也采纳了妹妹的意见,“控于大邦”,向齐国求助。
  《左传》还具体记载了齐国的援助情况:“齐侯使公子无亏率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漕。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意思是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三百辆战车三千甲士前往漕邑,帮助卫文公守城,稳定了局势,使卫国免于灭亡,并资助牛、羊、鸡、豕及建筑材料,帮助卫国建立新都——楚丘(今滑县)。
  这首诗以及诗背后救亡图存的果决行动,凸显了许穆夫人令人激赏的智慧与勇敢。放在当下,她的身份见识不是季莫申科,也是赖斯之流。
  卫戴公之后,是卫文公当政。卫文公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到晚年军力增长十倍,后又吞并邢国(今山东聊城),国势复兴。卫成公为避狄人侵扰,再迁帝丘(今濮阳西南),经百余年休养生息,重又呈现出经济繁荣的景象。
  进入战国后,卫遭到赵的不断蚕食,国土日削,政治上也愈加腐败,行将自取灭亡。但卫的灭亡将破坏赵、魏间的均势,所以魏国攻赵救卫,使卫侥幸保存下来,成了魏国的附庸。
  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秦攻魏,占领濮阳一带设置东郡。卫国遂迁徙到野王(今河南沁阳),转受秦的保护。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成为最后灭亡的周代封国。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分析:可能是它太小了,小到嬴政把它忘掉,12年后,胡亥忽然想起了它,才把它取消。
  弱小的卫居然在夹缝中生存,成为最后灭亡的周代封国。在朝歌被攻破的历史拐点上,如果没有许穆夫人的奔走疾呼,想来卫国的历史,会是另一番面貌吧。
  许穆夫人是文学史上公认的“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在卫国生死存亡之际,她挺身而出,凭着一己之力,为卫国免于灭亡立下功勋,并被《诗经》记录下来,成为千载留名的女子。如今,许穆夫人依然为家乡人所爱戴。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