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淇滨区大赉店镇翟村村民丁某没想到的是,自己家用了多年的一块吃饭台儿,12月4日经有关专家进一步鉴定,竟然是一块罕见的、由两种不同字体写成的北宋时期的石碑。
12月4日下午,记者在翟村民俗文化大院看到,该石碑长1.5米,宽0.5米,虽然历经千年风雨,碑上的铭文仍然依稀可辨,铭文由两种字体写成,一种为行草,一种是奇特的扁体字,该字体横平竖直,横粗竖细。据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王俊智介绍,奇特的扁体字应为老宋体字的前身,约比老宋体字早100多年。铭文中有“敕宜赐章圣院为额”、“大中祥符”的字样,可断定此石碑铭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的,距今近千年历史。铭文中记载了当年宋真宗赐福胜寺一“章圣院”匾额的过程。该石碑应是镶在建筑物上的,像这样两种字体的石碑铭非常罕见。
据悉,翟村民俗文化大院原为福胜寺,修建于唐开元17年,因其结构复杂,大梁交错,建筑宏伟又名乱梁寺,后毁于战争和动乱中。福胜寺被毁后,寺内很多珍贵的石碑、石塔等文物或被毁或流落民间。此石碑流落民间后,被该村一村民家用做平时就餐使用的石台儿,后来被重新收集至福胜寺。
2006-12-6 淇滨晚报
http://www.hbrb.com.cn/hbrb/wnews/shownews.asp?id=11985
千年宋体字现身乡村
如今,说起宋体字,可能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字体。可是千年前的宋体字,估计见过的人就不多了。前天下午,在我市淇滨区大赉店镇的翟村,发现了一块北宋时期的石碑铭,这块碑铭的落款处,经有关专家鉴定,就是用千年前的宋体字雕刻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在淇滨区大赉店镇翟村的民俗文化大院内,记者见到了这块石碑铭。几个村民正围着这块石碑铭,听一位专家给他们讲这块石碑铭的重要意义。这块石碑铭长1.5米,宽0.5米,虽然历经千年风雨,但是碑上的铭文依稀可辨。铭文由两种字体写成,一种为行草,另一种是奇特的扁体字,字体横平竖直,横细竖粗。经有关专家进一步鉴定,这种奇特的扁体字应为老宋体字的前身,约比老宋体字早100多年。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王俊智:“特别我们看有些字比较明显,空字,这个撇和这个点,和我们看到的老宋体是一模一样,如出一辙,这样就比后来出现的宋体字,早出近150年历史。”
据专家介绍说,根据这块石碑铭上的“敕宜赐章圣院为额”、“大中祥符七年”等字样,可以断定这块石碑铭,是北宋时期宋贞宗大中祥符年间雕刻而成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铭文中记载了当年宋贞宗敕福胜寺一“章圣院”扁额的过程。另外,当时这块石碑铭应该是镶在建设物上的。不过像这样一碑两种字体,特别是上面还用老宋体的前身,雕刻的石碑铭非常罕见。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王俊智:“这块碑铭刻于宋贞宗大中祥符七年,也就是公元1014年,距现在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上面行草与老宋体的前身混合为一体,在我市甚至是豫北尚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宋体的发展,它的脉络,它的雏形,以及今后的前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淇滨区大赉店镇翟村的民俗文化大院原为福胜寺,修建于唐开元17年,后毁于战争和动乱中。这块石碑铭也流落到民间,这两年才被重新收集至福胜寺。(记者:刘明选)
转自:http://www.hebitv.com/hbxw/btxw/2006/12/06/w2006120605.htm
大赉店镇翟村发现一幢千年宋体古碑铭(图)
淇滨区政府办 2006-12-7
近日,在大赉店镇翟村村的福胜寺发现一块宋代石刻。据有关专家考证,该石刻是一幢有千年历史的宋体古碑铭。
该碑铭碑体长1.06米,碑身宽0.5米,起右手部文字字体为行草体,左半部落款题字为老宋体,该石碑铭年代可追溯到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十二月(1014年),其字体比秦桧所创老宋体早近150年。碑铭记载宋真宗年间,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奉旨,赐牌匾“章圣院”,并重修该寺一事。
来源:http://www.hebi.gov.cn/zwxx/2006-12/7/20061207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