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的话
淇河是目前我国北方地区仅有的几条污染最轻、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她是140万鹤城儿女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在肥沃的淇水两岸,先民们不断繁衍生息,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淇河文化,孕育了无数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使这条母亲河成为一条文化之河、历史之河。找寻先人的足迹,把握历史的脉络,挖掘文化的积淀,让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对母亲河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进而更加自觉地去热爱淇河、保护淇河,并且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淇河,已经成为淇河沿岸人民共同的愿望。为了使人们对淇河有更多的了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本报于11月12日抽调专人组成淇河探源采访组,远上山西省晋城陵川县探寻淇河之源,并沿淇河顺流而下,对淇河沿岸的山川、地貌、河流、物产、风土人情、生态保护等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报道。整个采访活动历时20余天,行程达1300余公里。通过实地采访,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淇河的发源、流势及沿岸风光山色、物产民风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本报从今天开始将连续刊发此次淇河探源的系列报道文章和图片,希望藉此使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得到更多关于淇河的知识,从而自觉投身到当前正在开展的保护淇河、开发利用淇河的实际行动中来,使美丽的母亲河能够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为鹤城的腾飞和发展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提起淇河,作为鹤壁人自然而然就有一种骄傲荡漾在心间,因为这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几条污染最轻、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淇河古称淇水,俗名又有山河、石河、响河、清水河等称谓。现有资料显示淇河发源地在太行山,据各种文献记述其源头主要在今天的山西省陵川县及壶关县境内。淇河流至我市浚县淇门汇入卫河,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干流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市境内河段长达77.5公里,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喝着淇河水长大的我们对这条母亲河历来就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亲近感。能够荣幸参加鹤壁日报社淇河探源活动,有机会长时间地同母亲河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兴奋之情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为了保证采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采访出发之前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淇河的资料和历史文献,以及淇河沿岸长久流传的动人传说和故事。品读着这些动人的传说,翻看着那一首首激荡人心的诗篇,使我们这几个尚未走近母亲河源头的探源者,已经深深地被母亲河深厚的文化积淀所陶醉。曾经有过许多次夜晚,我们在睡梦中穿过了千百年的时空隧道,与生活在淇河岸边的先民们同娱同乐。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切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卫风·氓》)
淇水悠悠(应为“滺滺”或“浟浟”——主持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卫风·竹竿》)
这些都是《诗经》中直接描写淇河的传世名句。透过这些充满抒情色彩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古老淇河岸边绿竹猗猗,宽阔的淇河水款款流淌,俊男靓女在淇河岸边眉目传情,勤劳的渔夫在河面上撑船打鱼的一幅幅动人画面。《诗经》中像这样直接描写淇河景色人物的优美诗篇有6篇18处,在总共305篇的诗歌中涉及淇河及淇河流域民风的诗歌就占到39篇。一条长不到170公里,流经两省七市县的小河流,却在《诗经》这一古代华夏文化集大成的不朽著作中占据如此大的篇幅,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也恰恰说明了淇河作为一条文化河的渊源有多么的悠久,其文化内涵有多么的深厚。
在美丽的淇河岸边,勤劳聪慧的淇河儿女还创作出大量爱憎分明、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在众多的传说中当属白娘子与许仙的美丽传说最脍炙人口。许仙与白娘子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白蛇传》中的人物。《白蛇传》是一个具有浓郁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传说中白蛇的美丽贤惠、青蛇的勇敢坚毅、许仙的柔弱无奈、法海的阴险可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对善良人性的追求。
淇河不但孕育了许多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还以其甘甜的水质哺育出无数享誉古今的贤良志士。忠贞正直的比干,不食嗟来之食的箕子、微子,才华横溢的许穆夫人,变法图强的贤相卫鞅,舍身报国的壮士荆轲等等,都是淇河水滋养出的千古风流人物。更有许许多多的文化名人,因仰慕淇河的富饶和美丽而到此定居著书,写出了惊世巨著。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主要作者罗贯中,就曾长期隐居淇河岸边的许家沟一带。他依据当地传说和收集到的大量山东水泊梁山好汉的故事,创作出不朽的文学名著《水浒传》。现代文学研究发现,在《水浒传》一书中,其人物用语多为淇河鹤壁段一带的特有地方土语,书中描述的地貌也与许家沟一带的地形地貌相似,并且当地黑山(就是金山)因地势险要,古时历来是强人集聚的首选之地。这里多次发生过官兵围剿农民义军的战事。这就给罗贯中创作《水浒传》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也正因为此,《水浒传》中的一个个英雄人物才能够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成为多少英雄效仿的榜样。
千百年来淇河养育了无数儿女,如今她依然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滋养着两岸千万亩沃土,哺育着千百万淇河儿女。仅在我市,有19万城市居民依赖淇河水生存,有41万亩农田依赖淇河水灌溉,万和发电有限公司、豫鹤水泥有限公司、鹤煤(集团)发电厂等大型工业企业更是依靠淇河水的支撑而得以运转。淇河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然而我们这些喝淇河水长大的儿女又为母亲河做了多少呢?长久以来人们对于大自然只知道索取,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掠夺。特别是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人们为多开垦出一点点土地,不惜大肆砍伐林木,破坏植被,使许多河流的水源因为失去植被的保护而干涸。淇河也同样遭受到这样的伤害。在远古的时候因为少有人类干扰,淇河上游植被茂盛,泉水众多,众泉汇集使得淇河水面开阔、水深鱼肥,先民们在淇河上撑船打鱼、在岸边植桑种麻,劳作之余放声歌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然而随着人类生活足迹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急增,特别是古人从狩猎为生逐渐转为耕种为生,山林大量被毁,植被大量被焚烧,本来繁茂的水源地因为失去了草木的涵养,水土开始流失,水源开始干枯,下游河流水量不断减少。相传淇河在秦汉之时河道还很宽,当时被当作运河使用,是中原粮食进入燕赵大地的主要渠道之一。那时的淇河还属黄河水系,因有分支同卫河相连,故淇河起到了连接黄河和海河的枢纽作用。后来由于黄河改道,淇河入黄的河口被堵,淇河便成为海河水系的一个支流。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加剧,淇河水量逐年变小。特别是进入工业时代,山林被毁得更为厉害,淇河这条长清河也有时成为“季节河”,有的年份甚至长时间出现断流。上世纪80年代,有的地方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在淇河沿岸大量上马小化工、小造纸企业,大量工业废水被排入淇河河道中,使原本清澈的淇河水变得混浊不堪。淇河的污染问题引起了淇河沿岸人民的极大关注,为了保护千百万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不被污染,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淇河沿岸各地的党委政府纷纷从大局出发,牺牲局部利益对污染严重的沿岸小企业果断关停。这些措施使得淇河重新变得清澈起来。据环保部门检测,淇河各段的水质基本上都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有的河段甚至达到一类水质标准,成为豫北惟一一条水质最好、污染最轻的河流。
淇河虽然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条水质最好的河流,但我们对她的保护一刻也不能放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最佳境界。在保护好自然的同时,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此,目前淇河沿岸各地都在把合理利用、科学开发淇河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加以研究。我市也据此提出了淇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试图在保护淇河的同时,使其能为鹤壁这一颗豫北明珠的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开发利用好淇河,就需要对淇河的一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利用她的同时使她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便是我们此次淇河探源活动的真正目的所在。亲爱的读者,你想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河吗?你想真正亲近自己的母亲河吗?那么从今天开始,就请您同我们淇河探源采访组一道,来共同走近我们的母亲河——淇河!
2003-12-9鹤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