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河文化研究第一卷(2005-2006)

 

画家王群的经典国画长卷《正月》将于10月拍卖

大河网讯、西安晚报、中国郑州网

大河网讯  2006-09-17 18:36:16 http:// http://www.hnby.com.cn/xwzx/bwzg/t20060917_662541.htm
     17日,记者在河南省日信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得知,被称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由我省著名画家王群历时22年创作的经典国画工笔长卷《正月》将被拍卖。《正月》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描绘上世纪80年代的国画长卷,长25米,高0.83米,描绘了1.7万个人物。
 由于王群先生长期在画案上绘制《正月》,手腕处竟磨出了一两寸厚的茧子;由于几无生活来源,王群省吃俭用,生活几度陷入困境,现在,他已患上了严重的内风湿,走路和吃饭都很困难,手腕疼痛难忍,几乎不能再画画,这幅巨作已经成为王群先生的绝笔之作。为筹集治疗费用,他无奈忍痛决定拍卖此画,但他再三表示,希望此画能留在河南。
      日信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柏君说,目前各种手续已经办结,拍卖预展定为10月13、14两天,15日正式开拍,地点在郑州市大河锦江饭店。

     王群老师的妻子顾凤格老师也来到新闻发布会,并娓娓道来王老师创作《正月》的经历。
     作为《正月》主画地,鹤壁市对此次拍卖高度关注,一位市领导说:“如果《正月》被拍卖,最大的损失就是鹤壁了,因为《正月》使鹤壁浚县特别是大伾山名扬海内外,它的复制品还是鹤壁市赠送给重要贵宾的珍贵礼品。”
                                                            长卷《正月》局部



 



 




 



 

 







 

 

 


 

 

 

 



 

 

 

 

 

 


        新闻背景:《正月》
      1982年,从湖南省长沙市群艺馆调至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工作的湖南知名画家王群,在一次负责举办河南省美术创作活动时发现了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的鹤壁浚县古庙会(该庙会也是中国三大古庙会之一),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和中国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群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亘古未有的巨变,心潮澎湃,他舍弃了所有的一切,整年累月地蜗居在浚县大伾山,开始构思创作这一鸿篇巨制。1987年《正月》草图完成。1997年在原稿基础上修改、补充,然后完稿,如春蚕吐丝般历经了11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04年,在绢上体现并正式脱稿,又历经八年。
     《正月》以中国最大的庙会之一——鹤壁浚县古庙会为素材,采用了《清明上河图》的形式,分为集市、游山、社火、进香四个主题依次展开,整生动地再现了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画中仅人物就达1.7万个,由一个个故事相互连接,包括衣服在内无一重复,是我国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和工笔长卷表现的最长的画卷。
      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作家、书画家冯骥才先生听说《正月》后,十分高兴地评价,“河南又出了个大东西”。时任省委副书记王全书专程发来贺电:“这是一幅可以与英年早逝的李伯安先生的人物长卷《走出巴颜喀拉》相伯仲的难得的精品力作,是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黄钟大吕,不禁使人联想起宋代大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古代中原都城的繁华图的话,那么,《正月》则是当代河南乡村的风俗画。”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荪说:“《正月》如细木家具,经得起细节推敲,不怕里里外外挑剔。它又如精致的庭院,可以走进去,仔细察看,经得起褒贬。就真实地表现我们伟大民族而言,虽然只是一个点、一个角,但这是可作为切片考察的活生生的细胞,具有超越时空的人类学价值。”
      2004年6月,《正月》首次在郑州展出时在省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展览的5天时间内,每天都有近千人参观,不少观众在中午休息时在门外等候参观。全国一百多家新闻媒体、网站报道了这一盛事。
      2004年8月,《正月》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周”。当地的数十家报纸进行了专题报道。《正月》吸引了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很多欧美国家的画家。一位智利的女画家是中国艺术的崇拜者,听说中国出了件大作品,就赶来了,她看得很仔细,看画期间还不停地抹眼泪儿。她说:太好了,这是中国的民间狂欢节,这么盛大的场面,油画怎么也画不出来。一位曾在河南学过装裱的法国艺术家看过展览后说:我以前没看过庙会,看了展览仿佛参加了一次庙会。我想要糖葫芦、泥咕咕,可惜画中人不卖给我。下次去河南,一定看庙会。一位法国画家激动说:太迷人了,不但画的气势大,细部也很精美,中国画很漂亮,完全可以同世界名画媲美。
      2004年9月,王群的国画长卷《正月》回到了“故乡”,在鹤壁展出,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有关部门还专门为王群的《正月》召开了作品研讨会。
      2004年10月,《正月》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其博大的气势、恢弘的构图、细腻的手法,震撼了京城观众。来此参观的天津市书画院院长张玉亮向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说:“《正月》集中展现了河南人民积极向上的一面,作为一个画家,就要在现实中寻找素材,展现人民美好的一面,这是一个不朽的作品。”
      2006年2月,《正月》与英年早逝的李伯安先生的《走出巴颜喀拉》被河南省命名为首批“知名文化产品”,它成为河南文化的标志。《正月》复制品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内部分市地及有关部门选为涉外专用礼品。

                                                      画家王群的经典国画长卷《正月》将于10月拍卖
                                                      www.xawb.com 2006-09-18 09:36:07 西安晚报   
                      《正月》画面局部。 
       本报郑州讯 昨日,记者从河南省日信拍卖有限公司获悉,被称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由老画家王群历时12年创作的经典国画长卷《正月》将于10月拍卖。 
      《正月》以中国最大的庙会之一的河南鹤壁浚县古庙会为素材,分为集市贸易、游山、社火、进香四个部分,采取全景式描述的模式,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老百姓欢快的景象,画中仅人物就有1.5万个,由一个个故事相互连接,人物各具情态,包括衣服在内竟无一重复。 
      该大型工笔画卷长25.4米,宽0.83米,悬挂起来有8层楼那么高。整幅长卷将浚县古庙会的盛况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们一看到此画便想到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王群是河南省文联的老画家。1982年,王群发现了被西方人称为“中国人的狂欢节”的鹤壁浚县古庙会,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和中国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王群敏锐地意识到这一亘古未有的巨变,他整年累月地蜗居在浚县大亻丕山,开始构思创作这一鸿篇巨制。1987年《正月》草图完成。1997年在原稿基础上修改、补充,然后完稿。《河南商报》供稿

                        画家王群
                     王群12年绘就国画《正月》
             2006-08-1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我省画家王群历时12载苦心创作了大型工笔长卷《正月》。2004年4月,本报率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王群创作《正月》的过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高度评价这是继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后“河南又出一个大东西”。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的王全书称看后“被强烈震撼了,《正月》是中国当代人物画的黄钟大吕”。随后,《正月》先后在郑州、巴黎、鹤壁、北京等地展出,均引起了广泛关注。近两年来,王群又开始为河南历代名人造像,同时还在尝试着其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昨日,记者见到了这位一向在家埋头作画的老画家,聆听了他的新梦想。

      12年为一幅画
      大型工笔长卷《正月》取材于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浚县庙会,长25.4米,高0.83米,描绘人物1.5万余名,借助现实主义手法和工笔长卷形式,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原农村的巨大变化和农民们崭新的精神风貌。该画从构思到创作完成经历了12年之久。
      一幅画,整整耗去了一个画家12年最好的年华。一幅画画了12年,这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是无数的艰辛甚至是痛楚。这12年,上小学的儿子长成了人,画家本人从满头黑发画到双鬓斑白。这12年,王群与艰辛为邻,在孤寂中与画卷为伴,不逛街不会客,不参加也没人邀请他参加社会活动。这12年,王群封闭着自己,却释放着心灵;隔绝着尘俗,却描绘着人间百态。
      王群创作《正月》,在他为数不多的朋友中,也有不同的看法。
      1985年,草稿刚刚出来,著名学者李铁城看后很激动,即兴作了一首长歌。他在序中说:余友王群,为图《正月》,气势磅礴,千姿百态,前无古人,余为长歌以勉之。其歌曰:清明上河誉画苑,瑰宝千年照人寰。择端去后无人继,风烟寂寂思前贤。余友王君有志人,绮想丽思意不群。历经坎坷志不颓,常思重光画苑春。长夜耿耿守寒庐,窗外秃枝风呜呜。挥洒素笺如驰马,千姿百态呼欲出。山河磅礴气昂藏,松柏郁郁烟苍茫。万头攒动赶庙会,中州风色复重光。长卷十丈映长虹,睥睨古今世人惊。天寒水冷困龙鱼,一朝春来腾长空。
      有赞同的声音,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
      在昨天的采访中,王群拿出了一本已经泛黄的创作笔记,他给记者念了其中的几段。
      “当时我在画《正月》,有个画家朋友来访,我边画边聊,他认为我不适合搞这样的东西,‘单线平涂的写实之笔,太单调,工程浩大,岂不白白耗费生命,你的长处与气质适合搞些灵性的非写实的,因为你总有一些叫人吃惊震撼的造型与构图,还有粗野的色彩、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力度’。”王群对记者说:朋友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创作《正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我年轻时就有这么个梦想,画一件伟大的作品。从少年时代一个人躲在蚊帐里对着白纸条产生朦胧狂想的愿望到2004年长卷完成,经历了40多个年头。我并不后悔我为它失去的年华,因为我终于实现了我的夙愿,圆了一个画家少年时代的梦。
      读着当年写的已经泛黄的创作笔记,回忆着当时的心境,年过六旬的王群不由得哽咽起来。

      一年内四次展览
      2004年6月13日,王群的长卷《正月》第一次公开展出,地点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当时的升达艺术馆正在装修,天气又热,但是仍然吸引了大批观众参观。展览的5天时间内,每天都有近千人参观,不少观众在中午休息时在门外等候参观。连看展览的保安都感到奇怪,一些展览就开幕时人多,这个展览为什么观众一直不断呢。
      最让王群感动的是一个中年妇女,她是拄着双拐来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她头天晚上就开始不吃饭。工作人员看她不方便,要给她搬个凳子,她不坐,架着拐看展览,展览结束时还不想走。
      王群说:她具体说些什么已经忘记了,但她看《正月》时脸上浮现出的欢喜劲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2004年8月18日,“河南文化周”在法国巴黎开幕,王群的《正月》也应邀赴法。当地的中文报纸《欧洲时报》进行了专题报道:展览由汴绣展、国画展和图片展组成。汴绣展展出的是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国画展展出的是河南当代名家王群经10年磨砺绘就的国画长卷《正月》,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河南浚县春节庙会喜庆欢乐的场景。
      展览是在法国华侨华人会会馆举行的,但是《正月》吸引了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很多欧美国家的画家。
      一位智利的女画家是中国艺术的崇拜者,听说中国出了件大作品,就赶来了,她看得很仔细,看画期间还不停地抹眼泪儿。她对王群说:太好了,这是中国的民间狂欢节,这么盛大的场面,油画怎么也画不出来。
      一位曾在河南学过装裱的法国艺术家看过展览后说:我以前没看过庙会,看了展览仿佛参加了一次庙会。我想要糖葫芦、泥咕咕,可惜画中人不卖给我。下次去河南,一定看庙会。
      一位法国画家说:中国艺术太迷人了,不但画的气势大,细部也很精美,完全可以同世界名画媲美。我们生活在巴黎,从小看罗浮宫,不新鲜了,看中国画激动得很。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不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才怪呢。
      一位来自以色列的老画家带儿子来看画,对王群伸出大拇指:太好了,我十分崇拜你的画,如果有机会,我要到中国去向你学画。
      2004年9月7日至9日,王群的国画长卷《正月》回到了“故乡”,在鹤壁新区展出,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正月》画的是鹤壁浚县的庙会,当地人看着很亲切,看得也非常仔细。有观众还提出异议:我们的大佛不是这样的,山也没有这样高。热情的观众显然混淆了生活与艺术的界限。
      有关部门还专门为王群的《正月》召开了作品研讨会。画家王群也很激动,他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还为当地的希望小学捐了款。
      2004年10月14日,“中原文化北京行”书画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在参展作品中,王群的工笔长卷《正月》尤其引人注目。《正月》以其博大的气势、恢弘的构图、细腻的手法,震撼了京城观众。有专家称,《正月》是目前我国以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和工笔长卷形式表现的最长的画卷。来此参观的天津市书画院院长张玉亮当时向在现场采访的记者说:《正月》集中展现了河南人民积极向上的一面,作为一个画家,就要在现实中寻找素材,展现人民美好的一面,这是一个不朽的作品。
      几次展览的成功,令王群感触很多,他对记者说:作为一个画家,不能脱离生活,不能闭门造车,只有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才能和观众产生心灵的契合。

      希望收藏在河南
      王群的国画长卷《正月》引起了专家、学者和观众的关注,也引起了浚县有关方面的关注。
      长卷的主题是浚县的庙会。作者巧妙构图,采用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将庙会的文化氛围、民俗特色、红火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浚县旅游热中,有志者也将这幅长卷变成了文化旅游产品。目前长卷已经出了好几种版本的复制品,有铜版纸印刷的,有宣纸印刷的,还有绢质的。目前还正在准备推出宣纸印刷装帧成折叠式的册页。浚县还有专门经销各种长卷《正月》复制品的书画店,据说生意还不错。
      2006年2月,国画长卷《正月》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首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这幅长卷的复制品还被省委、省政府,省内部分市地及有关部门定为涉外专用礼品。《正月》的复制品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正月》的原作也受到一些艺术品收藏机构、收藏家、拍卖公司的青睐,纷纷通过不同的渠道向王群传达了想收藏或拍卖的信息。
      尽管想收藏这幅长卷者不乏其人,但画家本人对这幅作品十分珍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群说:从内心来说,给多少钱我也不想卖这幅画,尽管家里经济比较拮据、住的还是分期付款的房,身体不好看病也需要不少钱。我希望这幅画能收藏在河南,如果外来人买去了,我心里也不是个味儿。
      艺术创作的执著和现实生活的清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使老画家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

      尝试实现新梦想
      王群的《正月》是工笔国画,其实他不仅仅是个国画家。王群早年主攻油画、水粉、版画,皆有所成,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创作《正月》的同时,王群呕心沥血尝试创作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如以泥玩具为绘画元素的《彩墨系列》,表现人类灵魂的《生命系列》,揭示人类生命力的《原始系列》,化无形为有形的《音乐系列》,五彩斑斓的《色彩系列》等。
      近两年来,王群开始为河南历代名人造像,目前已完成了四五十个人物。他创作的这批人物以大写意为主,笔力雄健,水墨淋漓,透射出远非寻常人所具有的灵气才气。人物千人千态,读之或禅思静悟或情思逸飞或催人奋进,于无声处听惊雷。
      在采访中,王群告诉记者:一个艺术家,不能只画一种画,根据题材,需要什么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就要用什么形式来表现,这对艺术家是种考验。目前,有八大系列题材的画等着我去画,这是我的又一个梦。
        □首席记者张体义  http://www.hnby.com.cn/xwzx/rdtj/t20060810_609949.htm

                                              河南首批文化知名品牌国画长卷《正月》行将拍卖 
                                                                中国郑州网
                                                        [ 2006-09-18 08:54:17 ] 
        记者昨日从河南省日信拍卖有限公司获悉,被称为当代《清明上河图》、我省著名画家王群历时二十余载创作的国画长卷《正月》将被拍卖。买收人同时还将拥有这幅画3年的印刷、复制、发行权。
                                                             图为《正月》局部











        据了解,《正月》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描绘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生活的国画长卷。它长25米、高0.83米,被誉为“中国当代史诗”。《正月》以中国最大的庙会之一的河南鹤壁浚县古庙会为素材,分为集市贸易、游山、社火、进香四个部分,采取全景式描述的模式,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老百姓欢快的赶会景象。画中仅人物就有1.7万个,由一个个故事相互连接,人物各具情态惟妙惟肖,包括衣服在内竟无一重复,气势恢弘,意象万千,也是目前我国现实主义写实手法和工笔长卷形式表现的最长的画卷。
        2004年6月,《正月》首次在郑州展出时在省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同年8月,《正月》应邀赴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周”,得到了国外画家和观众的好评;10月,《正月》参加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中原文化北京行”书画展,震撼京城观众。今年2月,《正月》被河南省命名为首批“文化知名品牌”,成为我省乃至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文化符号。
        据拍卖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省外和境外的多个收藏家向他们询问《正月》的拍卖事宜。拍卖活动将在10月15日上午举行,10月13日、14日,《正月》将在大河锦江进行预展。
    
        拍卖《正月》说来话长
        河南省首批知名文化产品之一、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的国画长卷《正月》将被拍卖。此消息一出,圈内人士无不惊讶。《正月》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描绘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活的国画长卷,是著名画家王群二十余年心血的结晶,价值非凡。老画家何以舍得拍卖自己的作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昨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家属:拍卖《正月》很无奈
        王群的妻子、铁一中退休教师顾凤格提到《正月》将被拍卖,充满了无奈。
        “王群一直忙于创作,几乎没有卖过画,我们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王群最大的画室也只有7平方米左右,画《正月》时,只能把床板当画案。”顾凤格说,“现在,他患上了严重的内风湿,走路和吃饭都很困难,手腕疼痛难忍,几乎不能再画画。我们需要钱。”
        顾凤格介绍说,王群从1982年开始构思《正月》,直到2004年1月才正式完工。20多年来,王群甘守清贫,将全部精力和激情付诸创作。由于长期在画案上绘制《正月》,王群的手腕处竟磨出了一两寸厚的茧子。
        顾凤格说,希望这幅画能被真心喜爱的人珍藏,同时最好能提供一个大的展览场所,让更多人能欣赏、领略《正月》的神韵。

        同行:画家精神令人敬佩
        “《正月》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民的生活场景,生活气息浓,场面大,刻画精细,尤其是几次修改后可观性很强,总体上反映了时代风貌,很不错。”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方照华评价《正月》说。他还表示,“王群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和时间,专心艺术,这种精神很让人敬佩。”
        郑州美术馆馆长封曙光听闻《正月》将被拍卖,颇为感慨:“只有甘于平淡的画家,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他说,希望王群的《正月》能卖出好价。

        拍卖公司:好作品要让大家都知道
        “如果《正月》没有拍卖出去,我们对王群先生分文不取。”河南日信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柏君说,“《正月》复制品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内部分市地及有关部门选为涉外专用礼品,社会评价也非常高,这样的好作品为什么不让大家知道?”
        《正月》使鹤壁浚县特别是大伾山名扬海内外,作为当代河南省美术界上最贵重的“宝贝”之一,《正月》不仅仅是美术作品,而且是历史的见证。李柏君说,希望收藏它的人能在保护好的同时,发掘它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让《正月》不但成为美术经典,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产品。
        《正月》最终花落谁家?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http://www.zhengzhou.org.cn/phpweb/ShowContent.php?aid=57896&tid=14 

前一篇<---本篇--->后一篇

 

返回主页     留言评论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