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二十三回

楚成王讨伐齐宋  晋文公出兵曹卫


 
 

  话说自齐孝公即位以来,与鲁国、宋国不合,又因不遵鹿上盟约而惹了楚成王,与其他诸侯也不来往。孝公心怀愤怒,想用兵中原,以振兴桓公伯业。于是会集群臣问道:“当年鲁侯帮助公子无亏,与我为难,大仇至今还没报。现在鲁国北与卫国勾结,南与楚国交好,如果联合起来征伐齐国,我们怎能抵挡?听说鲁国今年闹饥荒,我想乘此机会征伐鲁国,以阻止他们的阴谋。”于是在晋文公三年(周襄王十八年,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春,齐孝公亲自带领二百辆战车,准备占领鲁国北方边境。

  鲁僖公派柳下惠的堂弟展喜退敌。展喜提出采用犒劳齐军的办法退敌,鲁僖公便安排准备了一些牲畜、美酒、粮食、布匹之类的东西,装了好几车,交给展喜。展喜随即前往拜见齐孝公。展喜献上礼单,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屈驾光临我们小小的国家,特派我来献上犒劳齐军的礼物。”

  齐孝公问:“鲁国人听说齐军到来,都害怕了吧?”展喜回答:“也有一些小人害怕,君子则丝毫不怕。”孝公又问:“你们国家现在文没有施伯那样的智士,武没有曹刿那样的勇士, 而且正值饥荒之年,四野连青草都没有,你们凭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我们所依仗的只是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先王把姜太公封在齐国,把我们先君伯禽封在鲁国,命周公与太公歃血为盟:‘世世代代,共同辅助王室,互不伤害。’这话记载在盟府之中,由太史掌管。因此齐桓公九合诸侯,先与鲁庄公在柯地定盟,这是遵循先王的遗命。您继齐君之位 九年,鲁国君臣都希望齐国能整治先公的伯业,与诸侯和好。如果抛弃成王的命令,违背太公的誓言,失去桓公的霸业,视友好的国家为仇敌,想必您一定不会这样做。因此我们并不害怕。”

  孝公说:“你回去对鲁侯说,我愿意与诸侯友好,不再用兵了。”于是当天就下令班师回国。

  展喜回到鲁国,向僖公复命。大夫臧孙辰说:“齐军虽然退走了,但对鲁国仍存轻视之意。我请求和仲遂一起去楚国,借楚军讨伐齐国,使齐侯不敢小视我们,这是长久平安之计。”

  僖公认为他说得对,便派公子遂为正使,臧孙辰为副使,到楚国求援。公子遂与臧孙辰一同到了楚国,通过楚大夫成得臣面见楚成王,对成王说明了来历,并说:“齐国违背鹿上之盟,宋国又与我们大战弘水。二国都是楚国的敌国,如果你们问罪于二国,鲁国愿为前驱。”

  成王大喜,随于当年拜成得臣为大将,申公叔侯为副将,率兵伐齐。成得臣率军与鲁国联合作战,很快占领齐国的阳谷,把阳谷封给齐桓公的儿子公子雍,让齐国原来的大夫雍巫辅助,并留下一千军士让申公叔侯在那里驻扎。成得臣率大军回国。

  晋文公四年(周襄王十九年,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又准备出兵讨伐宋国,召集大臣商议。成王说:“宋国与晋国关系密切,楚国如果征讨宋国,晋国一定会救援。那时既要抵挡晋军,又要对付宋军,非令尹子文不可,请子文为我去一趟。”于是便命令子文在暌地整顿军队,检阅车马,申明军法。子文年龄大了,早已向成王推荐由成得臣接替自己,这时一心想显示得臣的才能,当天阅兵时草草了事,早晨刚过就收场了,没有惩罚一个人。

  楚成王问:“你检阅军队却不惩处一个士兵,怎么能树立军威呢?”

  子文回答:“我的才力,就好像强弩之末了。如果一定要树立军威,非子玉(即成得臣)不可。

  楚王又令得臣在地整顿军队。得臣检阅精细,军法严厉,有违犯的决不赦免,整整检阅一天方才结束。共鞭打七人之背,割掉三人的耳朵。楚王说:“子玉果然是大将之才。”子文再次请求让位,楚王答应了。命得臣为令尹,掌管中军元帅之职。

  当晚,群臣都来到子文家中,恭贺他举荐人才得当。子文设宴酒款待。这时文武百官都到了,只有大夫吕臣有小病而没来。正在畅饮之时,守门人进来说:“门外有一个小孩求见。”子文让叫他进来。那个小孩举起双手,向子文鞠躬后,竟到末席坐下,饮酒吃肉,傍若无人。有人认识 这个小孩,是吕臣的儿子,名叫蔿贾,年龄只有十三岁。

  子文很吃惊,问道:“我为国家保举一员大将,朝廷老臣没有不庆贺的,你一个小孩单单不 祝贺,是什么原因?”

  蔿贾回答:“众位以为可以庆贺,我却认为令人忧虑!”

  子文大怒:“你说令人忧虑,有什么理由?” 蔿贾回答:“我看子玉的为人,做事勇敢,但缺少决策的才能。只能进不能退,可以让他当副手,但不能让他独挡一面。如果把军政大事都委任给他,一定要坏事。谚语说‘太刚则折’,这就是说子玉呀!您推举一人却使国家受损失,又有什么值得庆贺呢? 如果他不像我说的那样,到时庆贺也不晚。”左右的人都说:“这小孩口吐狂言,不必听他说什么。” 蔿贾大笑着走了离开。

  第二天,楚王命得臣为大将,亲率大军,会同陈、蔡、郑、许四国诸侯,一起伐宋,包围了宋国缗邑(今山东济宁金乡)。宋成公派司马公孙固到晋国告急。

  晋文公召集群臣商量办法。先轸说:“当今之世,只有楚国强大蛮横。却又对主公有恩。现在出国在齐国阳谷驻军,又征伐宋国,在中原滋事生非。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晋国救助灾难、扶恤祸患的名声。树立威望,奠定霸业基础,就在此一举。”

  文公说:“我要解救齐宋两国的危难,怎么办才行呢?”

  狐偃说:“出国刚刚得到曹国,并刚与卫国联姻,这两个国家都是晋国的仇敌。如果派军队进攻曹、卫二国,楚国一定会点军队来增援,那么,宋、齐两国自认然没事了。”

  文公称赞说: “好。”便把这个计划告诉给公孙固,让他回报宋公,让宋国坚守城池。公孙固回宋国复命去了。

  晋文公五年(周襄王二十年,鲁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正月,晋文公在被庐(位于今山西晋城一带)检阅军队,正式确定晋国的三军六卿制度,历史上称为“被庐之法”,这在晋国历史上具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三军六卿,即中军、上军 、下军,中军将为郤縠,中军佐为郤溱;上军将为狐毛,上军佐为狐偃;下军将为栾枝,下军佐为先轸。奠定了以“三军六正”为主体的独具特色的晋国政体。其三,制定出“被庐之法”,核心精神是“贵贱不愆”,捍卫西周以来的等级制度。维护传统的尊尊制度,还包括选贤任能,减轻民众负担,促进生产经营等。

  文公又为兵少而担忧。赵衰说:“古时大国有三军,次一些的国家有二军,再次一些的小国有一军。我们晋国在曲沃大会时,只有一军。献公时才设二军,灭掉了霍、魏、虞、虢等小国,开拓了千里的疆土。现在的晋国,已经不是次些等国家了,应该设立三军。”文公说:“设立三军,就可以出征了吗?”  

  赵衰说:“不行,百姓还不知礼,虽然聚在一起,人心仍易散。主公可以向百姓大力宣传礼法,使他们知道尊卑长幼的次序,为亲长而死的决心,然后才能用兵。”文公问:“设立三军,必须推选元帅,谁能担当这一重任?”赵衰说:“凡是为将的人,有勇气的不如有智慧,有智慧的不如有学问。主公如果找有勇有谋的将领,不怕没有人。如果要找一个有学问的,据我所见到的,只有郤毂一人而已。郤毂已经五十多了,仍然好学不倦,精通《礼》《乐》,熟读《诗》《书》,《礼》《乐》《诗》《书》是先王的法则,德义的源泉。百姓生活要以德、义为根本,用兵作战要以百姓为根本。只有具备德、义的人,才能体恤百姓,体恤百姓的人,才能用兵。”

  文公说:“好。”便召郤毂为元帅。郤毂推辞不接受。文公说:“我了解你,你不要推辞了。”再三强求,郤毂才答应就职。文公选择一个好的日子,在被庐集结军队,分为上、中、下三军。命卻縠率领中军,卻溱为副将,祁瞒执掌大将军的战旗和战鼓。命狐偃率领上军,狐偃推辞说:“我的哥哥在前,弟弟不应该先于哥哥”。文公随命狐毛率领上军,狐偃为副将。    

  文公又命赵衰率领下军,赵衰推辞说:“臣刚勇、谨慎不如栾枝,谋略不如先轸,见识不如胥臣。文公命栾枝率领下军,先轸为副帅将。文公又命荀林父掌驭兵车。魏犨做车右。赵衰为大司马。然后,郤縠登坛发令。三通鼓过后,操练阵法,年轻的在前,年长的在后,进退作战或休息,都有一定的规矩。有不会的就教,教了三次还不遵守,以违令论处,然后施用刑法。一连操练三天,反复变化,指挥如意。

  众将官见郤縠宽严得体,都心悦诚服。正要鸣金收兵,将台之下忽然刮起一阵旋风,把大帅旗杆吹断成两截,大家都大惊失色。郤縠说:“帅旗断为两截,一定会应验在主将身上。我不能和诸位长期共事了,但主公一定会成大事。”众人寻问原因,郤縠只是笑一笑,并不回答。

  晋文公随即商量分兵进攻曹国和卫国,向郤縠问计。郤縠回答:“我已经同先轸商量好了。现在曹、卫两国并不可怕,分兵就可以取胜,但可怕的是楚国。主公应该以讨伐曹国为借口,向卫国借路,卫国和曹国刚刚和睦,一定不会答应。我们从南部渡兵过黄河,出其不意,直捣卫国境内,这就是所说的 ‘迅雷不及掩耳’,十有八九会胜利。既然战胜了卫国,然后乘势直逼曹国边境。曹伯平素就丧失了民心,又害怕我们打败卫国之威,攻破曹国是没有问题的。”

  文公大喜,叹道:“您真是有学问的大将。”立即派人去卫国借道路伐曹。

  卫国大夫元咺对卫成公说:“晋文公逃亡的时候曾经路过卫国,先君并没有以礼相待,现在又来借道,主君一定要答应。否则,晋国一定会先进攻卫国,然后进攻曹国。”

  卫成公说:“我与曹国共同服从楚国,如果借给他们伐曹国的道路,恐怕还没有使晋国高兴,却先使楚王发怒。晋国发怒,我们还可以依仗楚国,连楚国都恨我们,还有什么可以依仗 的?”便不答应借道。

  晋国的使者回去向文公汇报。文公说:“果然不出元帅所料。”便下令绕道向南。渡过了黄河,走到五鹿的田野上,文公叹道: “唉!这是介子推割股的地方啊!”说完,不觉潸然泪下。众将也都伤感不已。魏犨说:“我们应当攻占城邑,为主君报仇雪耻,叹息又有什么用?” 先轸说:“魏武子的话对。我愿意率领自己的兵马,单独去攻占五鹿。”文公赞赏他的勇气,点头答应。

  魏犨说:“我去助您一臂之力。”说完,二人上车前行。先轸命令军士们多带旗帜,凡是经过的山林高地,都要插上旗帜, 务必要高出树林。魏犨不解地问:“我听说‘兵行诡道’,今天却到处插旗 张扬,使敌人防备,这是什么道理?”

  先轸说:“卫国一向臣服齐国,最近才屈服荆蛮,国中百姓都不顺从,常常担心中原国家来征讨。我们主君要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就不能示弱,理应先声夺人。”

 

晋文公出兵曹卫

  却说五鹿的百姓,没料到晋兵突然来到,登城一望,只见旌旗漫山遍野,不知有多少兵马。无论城内城外的居民,都争先恐后逃窜,守将禁止不住。先轸兵到之时,无人防守,一鼓作气,进入城中,派人向文公报捷。

  文公得到报告,喜形于色,对狐偃说:“舅父当年说得到土地,今天果然应验了!”便留下老将郤步扬守五鹿,大军前移,驻扎在敛盂。不料郤縠突然得了病,文公亲自去探视。

  郤縠说:“我蒙受主公不世的厚待,本想肝脑涂地,报答主公知遇 之恩。怎奈天命有限,应验了折断帅旗的预兆,早晚就要死了。我还有一句 话对主公说。”

  文公说:“你有什么话?我没有不听从的。”

  郤縠说:“主君攻伐曹国、卫国,从根本上说是对付楚国。对付楚国必须以计取胜,以计取胜必须先联合齐国和秦国。秦国远而齐国近,主君快派一使臣去结交齐侯,表示愿意与齐国结盟。齐国正恨楚国,也想结交晋国。如果能联合齐国,那么卫国、曹国一定会害怕而请求和解,秦国也就会与我们结盟。这是对付楚国的万全策略。”

  文公称赞说:“妙计!妙计!”便派使者与齐国通好,叙述桓公在世时的友谊,愿意和齐国结盟,共同抵抗荆蛮,才能保全社稷。”

  这时齐孝公已死,国人推立其弟潘继位,是为齐昭公,昭公新嗣大位,又面临楚国的入侵,正想结交晋国以抗楚。得知晋侯屯兵卫国的敛盂,随即起驾来到卫地与晋文公相会。

  卫成公见五鹿已失,忙使宁速之子宁俞前来晋营谢罪请和。文公怒道:“开始你们不容借道,今害怕了才来求和,这不是你们的本意。寡人早晚要踏平楚丘。”

  这时楚丘城中,讹传晋兵将到,百姓惊慌失措。宁俞回报卫成公,对卫成公说:“晋怒正盛,国人震恐,君不如暂出城避避。晋国知主公已出走,必不来攻楚丘。然后再乞求与晋结好,可保全卫国社稷。”成公叹息着说:“先君不幸对逃亡的晋公子失礼,我又一 时不察,不答应借道,才到了这种地步。连累了国中百姓,我也没脸再住在城中了。”便让大夫咺和自己的弟弟叔武管理国家,自己到襄牛去居住;同时派大夫孙炎到楚军求救。这是早春二月的时候。

  二月里,郤縠死在晋军营中。晋文公痛惜不已,派人护送回国。因为先轸有攻占五鹿的功劳,便被提升为元帅。用胥臣为下军的副将,补充先轸的位置。文公因赵衰以前举荐胥臣见多识广,所以才任命他。

  文公要灭掉卫国,先轸劝阻说:“我们出兵本来是为了解救齐国和宋国的危难,现在齐宋两国困境未解,而先灭他人之国,这不是大国存亡恤小的义举。况且,卫侯虽然无道,这时已经出走他乡,卫国的命运已经在我们掌握之中。不如移兵向东讨伐曹国。等到楚国来救卫国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曹国了。”

  文公赞成先轸的策略,随率领大军向曹国进发。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