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二十九回

遇明主君臣论道  强西秦商鞅变法


 
 

  卫成侯时,卫成侯同族的公子中出了个公孙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因他是卫国人,所以又叫卫鞅。他受李悝、吴起等人的影响很大,对以法治国很有研究。他见卫国非常微弱,不足以展其才能,在卫成侯十一年时,便去魏国求取功名,先是前去投靠魏相国田文,得知田文已死,公叔痤已代为相国。公孙鞅又投在公叔痤的门下。公叔痤了解他的才能,就让他在丞相府做了个家臣。公叔痤一有大事,总要与公孙鞅一起谋划,并总能成功,痤很器重他,准备引荐他做更大的官。只可惜痤不久得了重病,但痤还是告诉魏惠王:“卫鞅虽然年轻,但他是当世奇才,他若做了相国,比我强十倍。你如果不用他,就把他杀了,以免后患。”

  公叔痤又把卫鞅叫到身边说:“我先公后私,如果魏王不用你,你赶快逃走,我已建议魏王杀你。”

  卫鞅想:既然魏王不听痤的话用我,那他也不会听痤的话杀我的。所以他并没有离开魏国。果然,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在病重时说糊涂话,卫鞅没什么作为,既没用卫鞅,也没有杀他。

  后来,卫鞅听说秦国秦孝公四下招贤,于是来到秦国,求见秦孝公。见面后,先是给秦孝公讲帝道,秦孝公感到乏味。卫鞅又给秦孝公讲王道,孝公见卫鞅高谈阔论、泛泛而语、不着边际,听了一会儿就睡觉了。卫鞅没有气馁,最后又以霸道为题展开话题,却正中孝公下怀,两人交谈三日三夜,孝公不觉过瘾。孝公大喜。

秦孝公与商鞅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打算按照商鞅的建议在秦国变法,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所以犹豫不决。秦孝公召开朝会命大臣们商议此事。

  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见《商君书·更法篇》《史记·商君列传》)。这是以历史进化的思想驳斥了旧贵族所谓“法古”“循礼”的复古主张,为实行变法作了舆论准备。这样,秦孝公终于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命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想测试一下民众对变法的态度,更重要的也是为了取信于民,以便新法能得到顺利贯彻实施。商鞅派人把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放在闹市中,下令说:“谁能把木头搬到北门去,就奖赏十金。”老百姓纷纷来看,但都抱怀疑的态度,无人去搬。商鞅把赏金加到50金,大家更加猜疑:秦国可是从来没有出这么重的奖赏啊。有一人不信邪,心想:虽然没有这么多的奖金,但总有一些吧。他扛起木头,搬到北门,跟随的观众很多。商鞅如数地兑现了奖金,大家这才相信:商鞅出令必行!

  随后,商鞅在国内颁布了《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严惩私斗、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改法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等改革方略。

  公元前350年,秦国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渭南富平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初为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执行分户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等改革方略。

  有一次,秦孝公的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他狠狠责备了太傅公子虔(qián)与太子的老师公孙贾。

  秦孝公十六年 (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又犯了法,卫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公元前340年,卫鞅奉秦孝公命令攻打魏国,魏将公子昂原是卫鞅在魏国时的朋友,卫鞅就请公子昂和谈,公子昂顾及友情毫不怀疑,结果卫鞅在会谈中生擒魏将公子昂,趁机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过去夺走的西河地。魏惠王大愤道:“寡人恨不听公叔痤之言,早把他杀掉,也没有现在的事。”

  秦孝公因卫鞅有功而封给他商地十五城,从此卫鞅被称为商君,也叫商鞅。通过变法,秦国大治,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飞速发展。

  但是,由于新法侵害了王亲贵族等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同时,商鞅在执行变法中过于严酷,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赵驷继位即秦惠文王。公子虔等人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准备住店,店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身份证明,告诉他商君之法中规定留宿无身份证明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回到自己的封地商邑,举兵抵抗,结果战败后被秦惠文王“五马分尸”。商鞅的悲惨结局,实为可歌可泣、可悲可叹。

  商鞅的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主持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20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第二,商鞅主张重刑厚赏。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第四,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商鞅著有《商君书》29篇,兵家权谋论著中著有《公孙鞅》27篇。其中《公孙鞅》已失传,现存的《商君书》共有24篇。《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