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晋惠公回到宫中,随即让世子圉随公孙枝到秦国为质,又请秦国归还屠岸夷的尸体,以上大夫之礼安葬,让他的儿子做了中大夫。秦国把上次龙门山之战中所占领的河东土地归还了晋国。
一天,惠公对郤芮说:“寡人在秦国三个月,所担心的只有重耳一人。恐怕他乘机回国,今日才放心了。”
郤芮说:“重耳逃亡在外,终究是心腹之之患。一定要除掉此人,才能免除后患。”
惠公说:“什么人能为寡人掉杀重耳,寡人当不惜重赏。”
郤芮:“侍卫勃鞮,当年讨伐蒲城的时候,曾经斩断重耳的衣襟,他为此常常担忧重耳回国会惩治他的罪恶。主公要杀重耳,除非此人不可。”
惠公召勃鞮来见,密令他刺杀重耳。勃鞮说道:“重耳在狄国十二年了。狄国征伐咎如,得到了该国的两位女子,称作叔隗、季隗,都很有姿色。狄国把季隗嫁给重耳,把叔隗嫁给赵衰,二人都生了儿子。他们君臣安心享受家庭快乐,不再为国事忧虑。如今我去征伐,狄国一定要兴兵帮助重耳,那时胜负难以预料。我愿意带领几名大力士,悄悄感到狄国,乘他出游之时将他刺死。”
惠公说:“此计大妙。”于是给勃鞮两千两黄金,让他购求力士,然后去刺杀重耳,并说:“限你三日之内动身。事成之后,必当重用。”
自古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要人不闻,除非己莫言。”惠公虽将此事托给勃鞮一人,但内侍中许人都知道此事。狐突听说勃鞮挥金如土,购求力士,心怀疑惑,暗中查访原由。那狐突是个老国舅,哪个内侍不熟悉?自然有人把这密谋泄露出来。狐突大吃一惊,立即写密信一封,派人连夜送往狄国,通知公子重耳。
却说公子重耳这天正与狄国国君在渭水之滨狩猎,忽然一人冲进围场,求见狐氏兄弟,说:“有老国舅家书在此。”
狐毛、狐偃惊异地说:“我父向来不与我们通信,今有家书,定是国中发生了什么大事。”立即叫那人前来。那人呈上书信,叩了一个头,转身就走。狐毛、狐偃心疑。随即打开书信启,只见信中写到:“主公密谋派侍卫勃鞮刺杀公子,限三日内起身。你兄弟立即禀报公子,尽快逃往别国,不得拖延误事。”
二狐大惊,将书信报知重耳。重耳说:“我的妻子儿女都在这里,这就是我家。离开此处前往那里去呢?”狐偃说:“我们呆在这里,不是为了成家生子,而是成就国家大事。因为当时无力远走,只能暂时在此歇脚。现在已经住了这么久,应该去强大一些的国家。勃鞮此来,大概是上天派人来催促公子远行的吧。”
重耳问:“即使要走,去哪国才好?”狐偃说:“齐桓公虽然到了耄耋之年,但他的霸业还在,肯于收留照顾流亡的诸侯,录用有贤才的人士,如今齐国管仲、隰朋刚刚去世,国家没有贤能的大臣。公子如果到了齐国,齐侯必然以上宾之礼相待。尚若晋国有变故,又可借助齐国的势力复国。”
重耳认为他说的有理,便停止狩猎,回去对妻子季隗说:“晋国国君将派人来刺杀我,为防不测,我要前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楚国相交,为恢复国家做准备。你要尽心抚育两个儿子,待我二十五年不回来,方可别嫁他人。”季隗哭着说:“男子志在四方,我不敢挽留你。但我今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恐怕我已经老了,怎么还能家人呢。我自然会照顾好孩子,请过你不要担心。”赵衰也嘱咐叔隗一番,不必尽述。
第二天早晨,重耳命令壶叔整理车辆,命小吏头须收拾钱财。正在吩咐期间,只见狐毛、狐偃仓皇来到说:“我父亲老国舅见勃鞮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就起身了。诚害怕公子尚未逃走,来不及写信,又派人星夜赶来报信,催促公子快快逃避,不要耽误了时间。”重耳大惊道:“勃鞮怎么这么快就来了?”于是来不及装束整齐,就与狐毛、狐偃徒步出城。壶叔见公子已经出城,匆忙中止只找到一辆牛车,追上公子让他乘坐。赵衰、臼季诸人随后赶上,跟在车后步行。重耳问道:“头须如何不来?”有人回答:“头须带着所有的钱财逃走了,不知所向。”
重耳一听,长叹一声,愁闷不乐。但事已至此,只得继续前行,正是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公子出城半日后,狄国国君才知道,想要赠送金银物品,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却说惠公原限定侍卫勃鞮三日内起身,往狄国行事。但勃鞮原就是个善于献勤取宠的人,上次献公派他讨伐蒲城时,走失了公子重耳,仅割得重耳衣襟而回,他料想重耳必然对他怀恨在心。这次又奉惠公之命,若能杀掉重耳,不但能够立功,还可除去自己心腹之患。所以急忙纠集了力士数人,提前出发,以使公子重耳不知防备,好去结果他的性命。谁知老国舅狐突两番送信,漏泄了事情。等勃鞮到了狄国,访到公子重耳的住处时,重耳已经逃跑了。加之狄国盘查甚严,不好通过,只得怏怏而回,向惠公复命。惠公也没有办法,只得暂时把这个事情搁起。
再说公子重耳离开狄国前往齐国,途中穷苦异常,这一天要经过卫国边境,卫国关吏问其来历,赵衰说:“这是我主晋公子重耳,今避难在外,欲往齐国,借道于上国。”关吏让他们稍停,随后飞报卫侯。上卿宁速同意迎重耳入城,对卫文公说:“宁庄子对卫文公说:“礼是国家的纲纪,亲是人民团结的纽带,善是立德的基础。国家没有纲纪不可能长存,人民不团结就不可能坚固,不善也不可能立德。这三者,是国君应当谨慎的。如今君王抛弃它,恐怕不行吧!晋公子重耳是个贤人,又是卫国的亲属,君主不以礼相待,就是抛弃了以上所说的三种美德。小臣因此说要请君王认真地考虑考虑。卫国的祖先康叔,是周文王的儿子。晋国的祖先唐叔,是周武王的儿子。为周朝统一天下建立大功的是周武王,上天将保佑周武王的后代子孙。只要姬姓的周朝永世不绝,那么守着上天所聚集的财富和民众的,一定是周武王的后代。周武王的后代中,只有晋国繁衍昌盛,晋国的后代中,公子重耳最有德行。现在晋国的政治仍然无道,上天保佑有德的人,晋国能守住祭祀的人,一定是公子重耳了。如果重耳能够返国复位,修其德行,安抚百姓,必然获得诸侯的拥护,讨伐以前对他无礼的国家。君王如果不早作打算,那卫国就不免要遭到讨伐了。小人因此感到害怕,怎敢不尽心而言呢。”。
但卫文公说:“寡人立国楚丘,晋国并不曾助半臂之力。卫、晋虽为同姓,但未通盟好。况且出亡之人,管他干啥?如迎他入城,还得设宴赠贿,费多少事,不如逐之。”随吩咐关吏不许放重耳等入城。
重耳只好从城外绕行。魏犨、颠颉进言:“卫毁(即卫文公) 无礼,公子应当临城责之。”赵衰说:“蛟龙失势,比之蚯蚓。公子忍耐为重,没必要责礼于他人。”犨、颉说:“他既不尽主人之礼,我等应到附近村落抢些东西,以便朝夕糊口,他也难怪于我。”
重耳说:“抢掠别人就成了盗贼。我宁忍饿,岂可行盗贼之事?”就这样,他们君臣多人连早饭也没有吃上,忍饥继续向齐国走去。看看过午,到了五鹿(今河北大名东,属于卫国),见几个农民在田间吃饭,重耳令狐偃问他们要些饭吃。一农民问:“客从何来?”
偃道:“我们是晋国人路过这里,车上是我主公。今远行无粮,愿求一餐。”
农民笑道:“堂堂男子,不能自资,而问我求食?我等乃村农,吃饱才能干活,哪有余食顾及他人?”
偃道:“不给东西吃,能不能给我们一个碗?”
农民投来土块戏弄说:“此土可为碗。”
魏犨大骂:“村夫怎敢污辱我们。”夺过农民手中的碗,啪一声摔碎在地。重耳也大怒,准备用鞭子去打那个农民。
狐偃急忙制止:“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家的基础。天借他人之手,以土地授公子,这是得国之兆,又怎么能发怒呢?公子可降拜受之。”
过卫境重耳受辱
重耳恍然大悟,依照其言,下车拜受。那个农民不解其意,大笑道:“这个人是个痴人。”又行了十余里,大家饥不能行,在一大树下休息。重耳饥困难当,就枕在狐毛的腿上睡着了。
狐毛说:“子余(即赵衰)尚带有一些稀粥,他在后边一会儿就来。”魏犨说:“虽有稀粥,不够子余一人吃的,估计没有了。”众人就采些野菜充饥,重耳不能下咽。一会儿见介子推捧来一小盆肉汤,让重耳吃。重耳吃得很香,吃罢问道:“这里哪来的肉?”介子推说:“这是臣的股肉。臣闻‘孝子杀身以事其亲,忠臣杀身以事其君’
。今公子饥饿乏食,臣所以割股以饱公子之腹。”
重耳垂泪说道:“逃亡人把大家连累苦了,将来何以为报?”
子推道:“但愿公子早归晋国,以成臣等股肱之义。臣怎么能望报呢!”
过了一会儿,赵衰来到。众人问他迟到的原因,衰说:“被荆棘刺伤了腿,所以掉队了。”随取出用竹筒盛着的稀粥,献于重耳。重耳道:“你不饿吗?何不自食?”衰对道:“臣虽饥,怎敢背君而自食呢?”狐毛戏魏犨道:“此饭如落你手,早让你吃完了。”魏犨惭愧而退。重耳即以稀粥赐赵衰,衰加些水后分给大家一起吃了,重耳感慨万千。就这样重耳君臣一路觅食,饥一顿饱一顿地到了齐国。
齐桓公早就听说重耳的贤名,得知公子进关,随即派使者到郊外迎入公馆,把重耳安顿下来,然后设宴款待。宴会之中,齐桓公问重耳:“公子带着家属吗?”重耳回答:“我啊是逃亡之人,连自己都保护不好,怎么能带家小呢?”
齐桓公说:“我自己独睡一夜,就如同度过一年一样漫长。公子旅行途中,却无人服侍照顾,我真为你担忧”。于是从齐国宗室中挑选几个有姿色的女子,嫁给重耳做小妾,又赠给重耳二十辆马车。从此随从人员也都有了车马,还派人送来粮食、肉类,天天不断。
重耳十分高兴,感叹道:“从前就听说齐桓公爱好贤才,礼敬士人,今日我才真正相信。他成就霸业,不是应该的吗?”这年是晋惠公七年(即周襄王八年,公元前644年)。
可见,齐桓公不愧是一代明君,他之所以能称霸于各诸侯国,不仅仅是有管仲、鲍叔牙这样的将相辅助,更与他具有高瞻远瞩的宽阔胸怀和善于用人、大度容人的风范是密不可分的。相比之下,卫文公在重耳危难之际却拒之门外,仅仅是因为别人没有帮助过他和怕找麻烦的缘故。尽管卫文公在卫国的恢复重建中费尽了心血,但毕竟不具备一个君主所应有的雄才大略。后来重耳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由于晋文公治国有方,晋国很快强大起来,继齐桓公后,又成为一代霸主,并且屡屡找卫国的麻烦,把卫成公玩于股掌之间,甚至险些灭掉卫国,不能说不是卫文公埋下的祸根。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