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二年(周襄王三年,鲁僖公十一年,公元前649年),秦军、晋军攻打戎军来救援周朝。秋季,晋惠公让戎人和周襄王讲和。却说晋惠公自继位以来,晋国连年受到灾害。
晋惠公四年(周襄王五年,鲁僖公十三年,公元前647年),灾情更加严重,国库空虚,民间更是颗粒不留,惠公想从别国求粮救急,想到周围国家只有秦国路途较近,又有世代婚姻之好,便打算向秦国求粮,只是自己在以前曾毁约负秦,今日实在不好开口。郤芮进言:“我们没有负约,只是暂缓割让的日期罢了。去向秦国求粮,他们若不肯给我们,那是他们先与我们断绝友谊,这样一来,我们毁去割地之约就名正言顺了。”
惠公说:“卿言之有理。”于是派大夫庆郑带着礼物到秦国求粮。
穆公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晋国原来答应割让五城给我国,后来又背约不给,如今他们因饥荒来向我们求援,这粮食到底该不该发送给他们?”蹇叔、百里奚同声答道:“天灾人祸,哪个国家都不可避免。救灾安民,顺应天理。顺天行事,必会得到上天的保佑。”穆公说道:“我们施舍给晋国的恩惠已经够多的了。”公孙枝支持蹇叔、百里奚的意见,说道:“施舍恩惠多,而又能得到报答,对秦国又有什么损害?即使得不到报答,责任在他们一方,他们背约弃义,必然遭到百姓的唾弃,到那时我们再出兵攻打,怎能不百战百胜?”
卆豹一心要为父亲报仇,上前说道:“晋国国君暴虐无道,所以上天才降灾惩罚。现在我们可以乘晋国饥荒内乱之际,出兵一举把他们打败,此天机不可失。”
繇余不同意,说:“‘仁者不乘他人之危获取利益,智者不凭侥幸之机取得成功。’以臣之见还是答应晋国为好。”
穆公听完群臣的议论,决心已定,说道:“忘恩负义的是晋国的国君,忍饥挨饿的是晋国的百姓。我不能因憎恨其君,就忍心让晋国百姓遭受饥荒。”当里下令从粮仓中提取粮米数万担,经渭水转到黄河、汾水,运往晋国各地以帮助赈灾。从秦国都城雍城(今陕西凤翔南)至晋国都城绛城运粮的船络绎不绝,史称“泛舟之役”。晋国百姓见秦国肯发粮救灾,无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晋惠公五年(周襄王六年,秦穆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46年)冬,秦国遇上荒年,晋国反而获得丰收。秦穆公对蹇叔、百里奚说:“我今日又想到两位先生所说的话,丰年、荒年食实难预料,如果我去年拒绝向晋国发粮,今年也难以开口向晋国求粮。”卆豹在一旁说:“晋惠公君贪而无信,我们就是去求他,他也不会发粮给秦国。”
穆公不信,于是就派冷至带着重礼到晋国借粮。
晋惠公本来要发送黄河以西的粮食给秦国,帮助秦国赈灾,却被郤芮阻止。郤芮说:“主公给秦国粮食,也将给秦国土地城池吗?”惠公说:“我只给他们粮食,为什么要给他们土地城池呢?”郤芮说:“主公为什么要给秦国粮食呢?”惠公说:“报答他们去年赈灾晋国的
‘泛舟之役’啊。”郤芮说:“主公若把去年的泛舟送粮看作是秦国的功劳,那么他们当年扶助主公继位的功劳更大,主公把大功放在一边,却去报答秦国的小功。这是什么道理?”庆郑大声说:“臣去年奉命去向秦国借粮,秦君一口答应,很是慷慨,现在我们如果拒绝不发粮救援,恐怕会招致秦国人的怨恨。”
吕饴甥说:“秦国给晋国粮食,并不是为了晋国好,而是为了为秦国索取城池。不给秦国粮食,秦国会怨恨我们。给粮食不给城池,秦国也会怨恨我们,反正都会落个怨恨,我们又何必给他粮食呢?”
庆郑说:“幸灾乐祸是不仁,以怨报德是不义,如此不义不仁,何以安邦定国?”韩简支持庆郑:“庆郑的话很有道理,假如去年秦国不肯发粮救我,主公你又会怎么想?”
国舅虢射说:“去年老天将晋国的粮食拿去,使秦国大获丰收,秦国不知道好好保存却借给了我们,这是他们的愚蠢。今年老天夺秦国之粮送给晋国,我们怎能违逆天理再将它送给秦国?以臣之见,我们不如和梁国联兵,乘秦国灾荒将他攻灭,这才是上上之策。”
惠公听从虢射的建议,把冷至召来推辞说:“敝国连年遭受灾荒,百姓流离失所。今年虽然丰收,也仅够敝国自用,实在没有能力救援贵国。”
冷至说:“我家国君顾念秦晋有婚姻之好,敝国不向贵国要地要城,慷慨救助,只说是同甘共苦。今年我国有难,贵国却不肯发粮救助,臣实在无法向我国国君复命。”
吕饴甥、郤芮大声喝道:“你以前和卆郑父串通勾结,妄图用重礼引诱将我们杀害,幸亏老天识破你们的奸谋,才使我俩未入你们的圈套。你今番还敢在这里卖弄口舌吗?你回去告诉你们国君,要想得到晋国的粮食,除非你们派兵来取。”
冷至满怀怨愤离开晋国回秦。庆郑走出朝堂后对太卜郭偃说:“主公背义忘恩,激怒邻国,看来晋国就要大祸临头了。”
郭偃点头叹道:“今年秋天,沙鹿山无故发生崩塌,树木全部倒伏折断。这可是亡国之象啊。”
冷至回到秦国,向穆公复命:“晋国不仅不肯发粮救助,反而要和梁国联兵,打算侵犯我国。”穆公一听大怒:“一个人忘恩负义竟然到这种程度,我这就出兵,先把梁国灭了,然后再去讨伐晋国。”百里奚提议:“梁国国君好大喜功,到处大兴土木,致使民怨沸腾,他现在根本无力征集军队与晋国联兵征伐。晋君虽然背信无道,但晋国国大人多,又有吕、郤二大夫辅佐,我们如果先兴兵远道攻梁,必会因内部空虚受到晋国的威胁。兵法上常说
‘先发制人。’以臣之见,不如先出兵攻晋。”穆公准奏。
晋惠公六年(周襄王七年,鲁僖公十五年,即公元前645年),穆公留蹇叔、繇余辅佐太子罂镇守都城,让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负责边境防务。穆公遂大起三军,车四百乘,浩浩荡荡,杀奔晋国来。穆公同百里奚亲掌中军,由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保驾。公孙枝领左军,公子絷领左军。
晋惠公闻听秦国来攻,急忙召集群臣商议道:“秦国无故兴兵攻打我国,我们应当怎样对付?”庆郑奏道:“秦国因主公违背信约,以怨报德,这才兴兵前来讨伐,怎么能说无故兴兵呢?依臣之见,我们只能认错求和,将原来答应割让的五城交出,就可以使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惠公大怒道:“凭我晋国的国势军威,却向别人割地求和,我还能再有面目执掌国家吗?”喝令:“先将庆郑斩首,然后发兵迎敌。”
虢射奏道:“兵马未动,先斩大将,恐怕对我军不利。不如饶他一死,让他随军戴罪立。”
惠公答应了。于是当日就检阅兵马,选出战车六百乘。命郤步扬、家仆徒、庆郑、蛾晰统领左右两军,屠岸夷为先锋,自己与虢射镇守中军大营,调度人马,离开绛城,一路向西进发。为晋侯驾车的马,名叫“小驷”,是
从前郑国献给惠公的。这种马身材小巧,毛皮润泽,行走平稳,惠公十分喜爱。
庆郑此时见惠公用这种马驾车出征,心中十分担忧。连忙出言相劝:“自古军队出征,都要用本国的军马驾车,本国军马善解人意,熟悉道路,所以作战时能随意驾驭,不出差错。现在主公面临生死大战,却乘坐着别国之马,恐怕不太吉利。”惠公不听,诉责庆郑:“我一向乘坐此马,你不要多管闲事。”
秦国军队在黄河西侧三战三胜,势如破竹,不一日度过黄河,攻到韩原,秦穆公命令在龙门山安营扎寨。
秦晋韩原之战
龙门山属于梁山山系,龙门山下的龙门是长约几百公里的黄河秦晋大峡谷的“黄河三门”之一(黄河三门即陕西宜川的孟门即壶口、陕西乡宁的石门、山西河津与陕西韩城之间的龙门),向北65公里便是天下闻名的壶口瀑布。站在龙门山上向北远眺,滔滔黄河从五公里外的宽度仅60米的石门喷射而出,其声如雷激虎啸,奔腾在陡峭壁立的群山之中,大河上下,云雾茫茫,山岳潜行,若隐若现,山为云遮,水为天盖,形成了雄、奇、险、幽的壮丽景观。黄河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到了龙门,受到两岸高山的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一个急转弯,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在对岸的巨石,它再一次咆哮起来,将一道道水柱喷入天空,颤抖着落入谷底,跳出龙门,传说鲤鱼在这里跳过龙门就变成了神龙。《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即夏禹治理黄河自青海的积石山凿山穿地,直至龙门山,从而疏通了黄河。所以后人把龙门又称为禹门或禹门口,大禹庙就坐落在黄河西岸(今陕西韩城东北3公里的苏东乡周原村)。黄河在龙门胜似脱缰的野马,激流奔涌,直泻千仞,河床陡然变宽,成为宽4—11公里的漫滩河谷,黄河在此流水散乱,主河道摆动频繁,故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自古以来,这里便是秦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有赞龙门诗一首:
龙门屹立两山中,积水奔腾势不穷。
骇浪三层滚上下,怒涛一瞬辨西东。
晋惠公听得秦军已在韩原摆阵,心中烦愁,问众将道:“秦军已经打到我国纵深,我军该当如何对付?”庆郑说道:“这都是主公自己招来的,问别人干什么?”惠公怒道:“庆郑无礼犯上,给我退下去。”惠公率领晋兵离韩原十里下寨,派韩简到前沿探听秦军的虚实。不久,韩简回报说:“秦军虽然少于我们,但士气比我军高出十倍。”惠公说:“什么原因?”
韩简回答:“主公以前因梁国距离秦国,以后又依靠秦国帮助才得以执掌君位。再后因为得到秦国粮米而使晋国度过灾荒,三次受人恩惠,却无一次报答。秦国君臣因此感到气愤,这才派兵来攻。如今秦军上下一心,都在责备主公背恩忘义,他们的士气又何止高过我们十倍?”
惠公脸色不乐,说道:“这些都是庆郑的论调,你怎么也说出这样的话?我定要与秦军决一死战。”于是便又命令韩简到秦军营中挑战传话:“过去秦君的恩惠,我不敢忘记。我有战车六百乘,士卒数万,正在等待着你们。你们如果害怕,退兵则罢,否则就是我想回避你们,我晋国的三军将士也不会答应。”
秦穆公横握着雕花的战戟大笑道:“无知小子,竟敢如此骄狂?”于是派公孙枝出营搭话:“对你们的国君传话,就说,你想要回国继位,秦国出兵帮你;你想要粮米救灾,秦国发粮给你。如今他君位已定,军队编练已成,今天又要挑起战火,让他整理好阵列,秦国又怎好拒绝他呢?”
韩简一听此言,心中惧意大生,暗暗想道:“秦国理直气壮,堂堂正正,明日交战我军定会一败涂地。”随把秦穆公的话回报给晋惠公。晋惠公不以为然。
公孙枝劝告穆公说:“过去你不接纳公子重耳却接纳晋君,这是你不愿立有德的人而只是立服从你的人。立了却不能如意,打了如果又不能获胜,岂不要遭到诸侯的嘲笑?国君何不等待晋国自己败亡呢?”
穆公说:“是这样。过去我不接纳公子重耳却接纳夷吾,确实是我不愿立有德的人而想立服从我的人。可是公子重耳事实上也不肯做国君,我又能说什么呢?晋君在国内杀了丕郑和里克,在国外又背弃给我国城邑的许诺,他自私无信而我总是加惠于他,难道没有上天主持公道吗?假如有上天的话,我一定能战胜他。”第二天交战前,晋惠公命太卜郭偃占卜由谁做国君车辆右护卫,结果众将都不吉利,只有庆郑可以担当此任。但惠公拒绝,并说道:“庆郑与秦国串通,我怎么能让他做护卫?”于是便用家仆徒为车右护卫,郤步扬驾车,率军在韩原迎战秦军。
百里奚登上高台,观察敌军动向。见敌军人数超过自己甚多,忙劝穆公坚守营垒,不要轻易出战。穆公手指苍天说道:“晋国亏负我们秦国太多了,如果没有天理也就罢了,如老天有知,我军必会获胜。”遂不听百里奚之言,在龙门山下摆出战阵,等待晋军来到。不久晋军也列阵开来。两军对垒,阵前战鼓震天。
晋将屠岸夷手持一条浑铁大枪,何止百斤之重,他驾车杀入秦军阵中,逢人便刺。正遇上秦将白乙丙接战,两人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两人杀得性起,各自跳下车来,扭打成一团。屠岸夷大叫:“我与你拚个死活,要人帮助的不为好汉。”
白乙丙也大喊说:“不把你生擒活捉,我誓不罢休。”两个拳捶脚踢,打入阵后去了。
晋惠公见屠岸夷陷阵,急叫韩简、梁由靡引军冲击秦国左,自己与家仆徒等冲击秦国右军,约定于中军会齐。秦穆公见晋军分兵两路冲来,也分作两路迎敌。晋惠公乘车冲来,正遇见秦将公孙枝,惠公命家仆徒迎战。那公孙枝有万夫不当之勇,家仆徒如何斗得过他?惠公见此情景,急忙命令郤步扬:“小心驾车,寡人要亲自助战。”这时只见公孙枝横戟大喝一声:“你们能打仗的都一起上吧。”只这一声喝,如霹雳震天,把个国舅虢射吓得伏于车中,不敢出气。
那惠公坐骑小驷未经过战阵,这时也被吓惊,不再听从驭者指挥,向前乱跑,遂将战车陷于泥坑之中。郤步扬用力鞭打,无奈马小力微,没法从泥坑中拔脚逃出。正在危急之时,恰好庆郑驾车赶来。惠公大呼:“庆郑速来救我。”
庆郑挖苦他说:“国舅虢射何在?你怎么不喊他来救你?怎么想起叫我?”
惠公又喊道:“庆郑快来用车把我带走。”庆郑说:“主公先稳坐你的小驷,我马上喊人来救你。”遂催车往左前方去了。郤步扬想寻找别的车辆来救,怎奈秦兵围裹将来,难以逃出。
再说韩简一军冲入秦军左阵,正遇着秦军中军,秦将西乞术迎上,两人大战三十余合未分胜败。这时晋将蛾晰引军来到,两下夹攻,西乞术不能抵挡,被韩简一戟刺于车下。梁由靡大叫:“败将无用之物,可全力擒拿秦君。”于是韩简不顾西乞术,领兵向秦穆侯车辆急冲,打算将穆公活捉。穆公见此情景,不由叹道:“没想到我今天反而会被晋军俘虏,这世上还有没有天理?”穆公话音未落,只见正西方冲出一队勇士,大约有三百余人,这些人个个蓬头赤膊,手舞大刀,一路高喊:“勿伤害我家恩主。”一路冲杀过来,势不可挡。
韩简与梁由靡正想召集人马迎上,又见庆郑飞车从北而至,高叫:“不要在此恋战,主公已被秦兵困于龙门山泥泞之中,可速往救驾。”韩简等无心厮杀,撇了那一伙壮士,直奔龙门山来救晋惠公。谁知晋惠公已被秦将公孙枝所俘,家仆徒、虢射、步郤扬等一齐被缚,已投入秦军大寨去了。
韩简见此情景,不由跺脚大喊:“如果能抓住秦君,还可换回主公,现在是两头落空,是庆郑误了我啦。”梁由靡说:“主公已落入秦人之手,我们还能逃到哪里去?”于是便和韩简抛弃兵刃,来来到秦国大寨投降,与惠公合做一处。
再说那三百壮士救了秦穆公,又救了西乞术。秦兵乘胜掩杀,晋兵大败。龙门山下晋军陈尸如山,六百辆战车也几乎全部落入秦军之手。庆郑听到惠公被擒的消息,偷偷溜出,在战场上遇见受伤的蛾晰躺在地上,庆郑把他扶起来登上车子,带回晋国。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