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在约定会盟的前一天,把宋襄公释放了,让他与众诸侯相见。宋襄公既羞又愤,满肚子不乐,却又不得不向诸侯们称谢。会盟之日,郑文公提议请楚成王登坛主盟,众诸侯一致同意。于是会盟开始,楚成王执牛耳为先,宋、鲁以下依次歃血。襄公敢怒而不敢言。会盟结束后诸侯们各自回国。
宋襄公误认为公子目夷已经即君位,准备到卫国避难。这时恰恰公子目夷派使者来到,向襄公转达了目夷的话:“臣之所以摄位,这是为君守国。国家已经稳定了,这是你的国家,你为什么不回来呢?”不大一会儿,迎接襄公的法驾都已经备齐,襄公坐上法驾回到了宋国。襄公到了宫中,只见目夷列在大臣之中。襄公得以回国,全靠公子目夷定计,目夷关键时刻神闲气定,假意摄政为君,以智慧战胜了楚国。如果当时手忙脚乱,急于求归襄公,楚国就可能视襄公为奇货,岂肯轻放放归?今有诗赞目夷:
数次谏阻皆守礼,赤胆忠心为社稷。
机智应变守君位,千古贤名诵目夷。
宋襄公雄心壮志,欲图伯业,反被楚人捉弄一场,竟受此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又怪郑文公倡议尊楚王为盟主,更是不胜其愤,正要与郑国作对,又听说郑文公到楚国行朝见之礼。宋襄公大怒,遂起倾国之兵,亲自率领,讨伐郑国之罪,使上卿、公子目夷辅世子王臣守国。
目夷制止道:“楚、郑二国刚刚结盟,我们如果伐郑,楚国必然救援。这次出征恐怕难以取胜,不如修德等待时机,方为上策。”
大司马公孙固也谏。襄公怒道:“司马如不愿出征,寡人将独自带兵出征。”公孙固再也不敢多言。
宋襄公十三年(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初冬,襄公遂率师伐郑,自掌中军,公孙固为副,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随军出征。
郑文公得知宋国前来讨伐的消息,大惊失色,急忙向楚国求救。楚成王说:“郑国对待楚国就像对待父亲一样,我们必须赶快救援。”
成得臣进言:“救援郑国不如讨伐宋国。”
楚成王说:“为什么?”
得臣回答:“前些日子,宋公被楚国囚禁,宋国人被吓破了胆。现在又自不量力,以大兵伐郑,其国内必然空虚。乘虚而入之,宋国必然害怕。这样,不等开战就已经知道谁胜谁负了。等到宋兵回国救援的时候,也已经成了疲惫之师。那时候我们以逸制劳,怎么能不取胜呢?”
楚成王说:“此计妙极了。”随即命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兴兵伐宋。
宋襄公正在与郑国相持,得到楚国出兵宋国的消息,担心国内有失,只得从郑国撤退,连夜兼程回来救援。宋、楚两国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位于在今河南柘城西北)相遇。宋军列营于泓水南岸以抗击楚国。成得臣派人前来下战书。
公孙固对襄公说:“楚师之来是为了救援郑国。我当向楚国说明已经从郑国撤兵,不再与郑国为敌,并向楚国道歉,楚军必然撤兵。我们不可与楚国交战。”
襄公说:“昔日齐桓公能够兴兵伐楚,今楚国来伐我而我不与之交战,怎么能继桓公之伯业呢?”
公孙固又说:“臣闻‘一姓不再兴’。上天抛弃殷商已经很久了,君真的一定要实现兴商的梦想吗?况且,我们的盔甲不如楚国坚固,我们的兵刃不如楚国锋利,我们的军队不如楚国强大。宋国人害怕楚国就像害怕蛇蝎一样,君用什么战胜楚国呢?”
襄公说:“楚国兵甲有余,仁义不足。寡人兵甲不足,仁义有余。昔日周武王虎贲3000,而胜殷商70万之众,靠的是仁义二字。以有道之君,而避无道之臣,寡人虽生还不如死了。”遂在战书上签字,约定十一月朔日交战于泓阳。又命建大旗一面,插在战车上,旗上写“仁义”二字。
公孙固暗暗叫苦,私下里对乐仆伊说:“战争就是要死人,而我君在战场上宣扬仁义,我不知道君的仁义到底在哪里。上天已经迷惑了我君的灵魄,我君执迷不悟,危险啊。我等必须谨慎从事,只要能够保住国家,我们就知足了。”到了开战的那一天,公孙固不等鸡鸣就起了床,面见襄公,严阵以待。
且说楚将成得臣屯兵于泓水之北,斗勃请求五鼓带兵以渡河,以防宋国军队先布阵以扼制楚军。得臣笑道:“宋公做事专务迂阔,一点儿不会用兵。我军早渡河早开战,晚渡河晚开战,怎么能怕他们?”到了天明,楚军开始陆续渡河。
公孙固请示襄公:“楚兵天明开始渡河,这是轻视我们。我今乘其渡到河中间时,突然出击,就等于以我们的全部兵力对付楚国的一半兵力,胜算就大。如果等到楚军全部渡河,楚众我寡,恐不能敌挡强大的楚军,您说怎么办?”
襄公一指大旗,说道:“你见‘仁义’二字吗?寡人巍巍之阵,正义之师,怎么能有半渡而击之理呢?”
公孙固暗暗叫苦。
不大一会儿,楚军全部渡河。成得臣腰挂雕弓,手执长鞭,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公孙固又请示襄公说:“楚军正在布阵,尚未成列,现在我们奋起攻击,敌军必乱。”
襄公训斥道:“你贪一时冲锋获得小利,不顾千秋万代仁义之名。寡人堂堂正正之师,岂有在敌军没有摆好阵的情况下进行攻击之理?”公孙固又暗暗叫苦。
这时,只见楚兵人强马壮,漫山遍野,阵势已经布好,这给宋兵在心理上造成了恐惧。
宋襄公命军中擂鼓出击,楚军中也擂起了战鼓。宋军阵中,只见襄公自挺长戈,带着公子荡、向訾守二将及护卫们,催车直冲楚阵。楚军那边,成得臣见来势凶猛,暗传号令,开了阵门,只放襄公一队车骑进来。公孙固随后赶上护驾,襄公已杀入阵内去了。只见一员上将站在阵门,拦住了公孙固的道路,口口声声叫道:“有本事的快来决战。”那员将乃楚将斗勃。
公孙固大怒,挺戟直刺斗勃,斗勃举刀相迎。两下交战,未及20合,宋将乐仆伊引军来到,正当斗勃难以招架之时,恰好楚阵中又冲出上将蔫吕臣,接住乐仆伊厮杀。公孙固乘机卖个破绽,拨开刀头驰入楚军。斗勃提刀来赶,宋将华秀老又到,牵住斗勃,两对儿将官在阵前厮杀起来。
公孙固在楚阵中,左冲右突。寻找良久,望见东北角上甲士如林,围裹甚紧,遂疾驰赶去。正遇宋将向訾守,流血满面,急呼:“司马可速来救主。”
公孙固随着訾守杀入重围,只见护卫们一个个身带重伤,还在与楚军死战不退。原来襄公平时待下人有恩,所以这时护卫们皆尽死力保护襄公。楚军见公孙固英勇,稍稍退却。公孙固上前看时,公子荡要害被伤,倒在车下,“仁义”大旗已被楚军夺去。
襄公身负几处创伤创,右股膝筋中箭断裂,已经不能起立。
公子荡见公孙固到来,双眼圆睁:“司马好生救助主公,我今天死在这里了。”遂后气绝身亡。
公孙固感伤不已,把襄公扶在自己车上,一边以自己的身体遮掩挡住襄公,一边奋勇杀出。向訾守殿后,卫士们一路相拥,且战且走。等到脱离了楚阵,襄公的护卫无一幸存。宋国的甲车十丧八九,乐仆伊、华秀老见宋公已脱离了虎穴,也各自逃回。成得臣乘胜追击。
宋军大败,辎重器械丢弃得遍地都是。公孙固同襄公等连夜奔回国都睢阳,随即紧闭城门。宋国兵士死伤惨众,其父母妻子都在宫门外哭泣,怨襄公不听司马之言,以致惨败。襄公听到这些,叹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不能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虽然失败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宋襄公以这样的思路对待敌人,宋国将士们又可气又可笑。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失败以后,来到襄邑,一是养伤,二是襄邑当时是宋国的行宫。因为宋襄公要做忠孝的表率,必然常到襄邑的“望母台”举行望母大典。这里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宋襄公的行宫,建有处理军国大事的宫殿、寝宫、御膳房、禁卫和侍女住所,望母台之北又建起御花园,骆驼岭即为花园中的山丘。
在这之前,晋国发生内乱。
晋国,周朝时期重要的诸侯国,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地,疆域位于今山西省南部,称唐叔虞,建立诸侯国。唐叔虞之子晋侯燮父徙居晋水,因此改国号为晋,晋文侯时,因与卫武公、郑武公、秦襄公联合打败西戎,帮助周平王东迁,在二王并立时期又除掉周携王,从而立下大功,以此进入春秋时代至晋孝侯时国都设在翼(今山西翼城)。晋武公(又称曲沃武公)曲沃代翼之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曲沃(今山西闻喜东)。从唐叔虞传至第19君,到了晋献公时代。
晋献公是一位十分有作为的国君,他挟着晋武公曲沃代翼的余风,率领充满新生活力的晋国大肆扩张,先后伐灭霍、魏、耿、虢、虞等诸侯国。强大的晋国,“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可惜,英雄难过美人关,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对她倍加宠爱,想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命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以此表示他的想法。而骊姬时常吹枕头风,更通过陷害让献公误以为太子申生想害他,于是赐死太子申生,并追杀重耳、夷吾,重耳逃到狄国,夷吾逃到秦国。献公死后,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奚齐异母弟悼子(骊姬之妹少姬之子)为君。不久,里克弑悼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不仅违背当初对秦的许诺,还诛杀了里克、丕郑、七舆大夫,大失民望。晋惠公担心重耳回国威胁自己的君位,于是密召勃鞮,让他去杀重耳。
勃鞮说:“重耳在狄国已经12年了。重耳娶狄人季隗为妻,赵衰娶叔隗为妻,各生有子。他们都很安分守己,没有威胁到晋国。臣今往伐,翟人必助重耳兴兵拒战,胜负未卜。愿得力士数人,悄悄地进入狄国,乘其不备杀之。”
惠公说:“此计大妙。”遂给勃鞮黄金百镒,使其雇用力士,自去行事,并说:“限汝三日内起身。事毕之日当以重用。”
重耳的岳丈狐突也是晋国的重臣,也是老国舅,这时闻勃鞮挥金如土雇用力士,心怀疑惑,密地里访问其故,知其是为了刺杀重耳,自己的两个儿子狐堰、狐毛早已随同重耳逃奔狄国。这时狐突大惊,遂写密信一封,派人星夜往狄国。
狐毛、狐偃接了家人书信。书中云:“主公谋刺公子,已遣寺人勃鞮,限三日内起身。汝兄弟禀知公子,速往他国,无得久延取祸。”二狐一看大惊,将书禀知重耳。重耳曰:“我妻子都在这里,这是我家。我还能去哪里?”狐偃说:“为今之计,宜适大国。”重耳说:“何国为可?”狐偃说:“齐桓公虽然老迈,伯业尚存,收恤诸侯,录用贤士。今管仲、隰朋新亡,国无贤佐。公子如果至齐,齐侯必然加礼。那时候如果晋国有变,又可借齐国之力,以图大业。”重耳告诉其妻季隗:“晋君将使人行刺于我,恐遭毒手,将远适大国,结连秦、楚,为复国之计。你要尽心抚育二子,待我25年不至,你方可别嫁他人。”季隗哭泣道:“男子志在四方,非妾敢留。妾自当等你,不要多虑。”赵衰也嘱咐叔隗,不必尽述。
公子重耳在狐毛、狐偃、赵衰、臼季、魏犨、颠颉、介子推、狐射姑、先轸等亲信的拥护下,从狄国经卫国逃往齐国,在卫国,卫文公对其不予接待,重耳历尽艰辛才到了齐国。齐桓公素闻重耳贤名,得知重耳进关,即遣使远迎,接到公馆设宴款待,还择同宗中美女嫁给重耳为妻。重耳在齐国住了7年,待到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诸公子争位,齐国乱成一团,重耳在狐偃、赵衰等亲信的陪同下,离开了齐国,要去宋国。路过曹国时,受到曹共公的侮辱。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