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去世后,由其子昭明接下去治理商。昭明仍都于商,后迁于砥石(位于今河北元氏、平乡一带)。昭明死后,相土即位。
相土时代,正是夏朝太康早期年间,相土在夏朝曾担任司马。据《竹书纪年》记载:“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即相土用槽喂、圈养之法饲养马匹,将马驯服,再加训练,于是马能拉车驮物,成为重要运输工具之一,并从砥石迁到南亳(今河南商丘南谷熟镇一带)。
相土一度把活动中心迁到泰山脚下的东都,后又回迁到南亳,相土以南亳为中心,把势力伸张到黄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并抵达渤海一带。《诗经·商颂·长发》中有句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意思是说相土干得轰轰烈烈,四海诸侯归服于他,还同“海外”发生了联系。相传相土从南亳曾率领部落驾驶着自己发明的马车,一路风尘向东行进。路途中被葱茏叠翠的古相山所吸引,于是便在这里夯土围城,定居于相山脚下,日久形成城邑,后人为纪念相土来居,便把此城、此山命名为相城(今安徽淮北)、相山。
相土传位于其子昌若。昌若传位于其子曹圉。曹圉传位于其子冥。冥传位于其子王亥。
“王亥服牛”,即为了方便各地的运输而驯养牛群,王亥时代,农业和畜牧业快速发展,使商部落强大起来,王亥率人就用牛车拉着货物,赶着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就称他们为“商人”。“商人”这一名词便源于此,一直沿袭至今。所以,数千年来王亥一直被商人奉若神明。据《竹书纪年》记载: “夏后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说的是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从商丘出发,载着货物,赶着牛羊,长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国(位于今河北易水一带)。有易国首领绵臣见财起歹意,杀害了王亥,赶走了王亥的随行人员,夺走了货物和牛羊。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即位后,为报父仇,带兵讨伐有易国,杀了有易国国君绵臣,把有易国土纳入商的版图,商族势力随之强大起来。
上甲微传位于其子报乙。报乙传位于其子报丙。报丙传位于其子报丁。报丁传位于其子主壬。主壬传位于其子主癸。
这时商族的势力不仅已经完全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同时还以南亳为根据地向东部扩张,此时商侯主癸已经老迈,他的儿子商汤(即天乙、成汤)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精通文武之道,足智多谋,气度不凡,主癸便让商汤来代替他来主持大政。于是天乙广纳天下贤才,扩充势力。他运用智慧,率军东征西讨,多次击败敌人。
主癸去世后,传位于其子商汤。商汤初期商族的活动中心已经迁到郼亳(又叫黄亳,位于今河南安阳东的内黄县亳城乡),后又迁回南亳。这时正是夏桀时代,当时夏桀骄侈淫逸,宠用嬖臣,暴虐无道,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压榨,引起所属方国部落及民众的普遍反对与憎恨。夏朝的统治风雨飘摇,国势渐衰。
随着实力的强大,商部落早已有问鼎于夏朝的想法,到了商汤时代,商部落已经有了与夏朝抗衡的能力。商汤在亳(今河南商丘虞城谷熟镇)积蓄粮草、招集人马、训练军队,为灭夏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首先,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国葛(今河南宁陵县北)、韦(河南滑县东)、顾(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河南淮阳南),
“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看到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在伊尹等大臣的辅助下,毅然决定兴兵伐夏,商汤亲率大军向夏都斟鄩(今河南偃师)发起了进攻,
鸣条(今河南洛阳一带)一战,把夏桀打得大败。夏桀带领五百残兵败将和琬、琰二姬,从都城斟鄩逃到东方的属国三朡(今山东定陶东北)。商汤和伊尹一路追杀,打败了三朡伯,活捉了夏桀。商汤将夏桀流放在南巢亭山(今安徽巢湖一带)。
灭夏后,商汤在夏都斟鄩附近重新建立一座都城,也叫作“亳”,后人称为西亳(今河南偃师)。然后率军回到景亳(也称北亳,今山东曹县),在“三千诸侯”的拥护下,商汤做了天子,告祭于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这一盛况叫作“景亳之命”。随后,商汤把国都从南亳迁到西亳。
商汤二十九年,商汤去世,享年84岁。当时因太子太丁已经去世,按照商汤的遗旨,伊尹扶持商汤的次子外丙即位。外丙传位于其弟仲壬。
仲壬传位于其兄太丁之子太甲即位。太甲传位于儿子沃丁。沃丁传位于其弟太庚。太庚传位于其子小甲。小甲传位于其弟雍己。雍己传位于其弟太戊。太戊传位于其子仲丁。仲丁传位于其弟外壬。外壬传位于其弟河亶甲。河亶甲传位于其子祖乙。 祖乙传位于其子祖辛。祖辛传位于其弟沃甲。
沃甲去世后,传位于沃甲的侄子,祖辛之子祖丁。祖丁去世后传位于沃甲之子南庚。
南庚去世后传位于祖丁之子阳甲。阳甲去世后传位于其弟盘庚。
商帝盘庚即位之初,商朝国都位于黄河以北的奄(今山东曲阜)。当时,商朝经过九世之乱,政治腐败,贵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商朝局势非常不好。盘庚是位能干的君主,他得知殷(当时称北蒙,即今河南安阳)一带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兽,水里有鱼虾时,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就决心再一次迁都。于是在公元前1298年,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史称“盘庚迁殷”。
盘庚去世后传位于其弟小辛。小辛去世后传位于其弟小乙。小乙去世后传位于其子武丁。
武丁在大臣傅说、甘盘和夫人妇好等的辅助下,对周边方国、部族开战,拓展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发展,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去世后传位于次子祖庚。祖庚去世后传位于其弟祖甲。祖甲去世后传位于其子廪辛。廪辛去世后传位于其弟康丁。
康丁去世后传位于其子武乙。武乙将都城从殷迁到沬(即朝歌,今河南淇县)。
这时西周逐渐兴盛起来。相传,帝喾的儿子弃,又叫后稷,被封在有邰(今陕西武功一带),在那里繁衍生息。后稷传位于弟弟台玺(帝喾的第五子),台玺传位于儿子叔均,叔均传位于堂兄,后稷的儿子不窋。不窋率部族奔戎狄部族地区北豳(今甘肃庆阳一带),以北豳为根据地,开始了先周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不窋传位于儿子姬鞠。姬鞠传位于其子姬公刘。公刘传位于儿子庆节。
庆节传位于儿子皇仆。皇仆传位于儿子差弗。差弗传位于儿子儿子毁隃。毁隃传位于儿子公非;公非传位于儿子高圉。高圉传位于儿子亚圉。亚圉传位于儿子公祖叔类。公祖叔类传位于儿子古公亶父。
约公元前1113年,古公亶父将活动中心迁到岐山(即箭括岭)之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
古公亶父是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在他的三个儿子中,他最看重三子季历,因为季历贤达,办事能力强,且有一个有聪明的儿子姬昌。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看透了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泰伯、仲雍二人一商量,便一起出走他乡了。古公亶父去世,传位于三子季历。
季历(又称为王季、公季)即位后,秉承古公亶父遗道,精心理政,发展农业,推行仁义,建立了稳固的政权,在周在古公亶父的基础上更加强盛。
武乙时代,
周族迁到西岐不久,对商朝示之以礼,又与商朝通婚,季历娶了商朝贵族挚仲氏的女儿(即太任)为妻室,取得了商朝的信任和认可。之后,季历积极吸收商朝文化,加强商周之间的政治联系,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周族成为商朝后期在西方的一个强大的部族。
武乙三十五年,季历对鬼戎发动战争,俘虏了鬼戎君长及将官20名。季历将他们作为战利品献给武乙。武乙给予重奖,并赋予季历对西北戎狄的征讨大权。
武乙去世后,其子文丁继位,文丁是商朝第29任君主,仍都于朝歌。
文丁继位之后,当时对父亲武乙授予季历征伐戎狄的权力是认可的,为了肯定季历的功劳,商帝文丁还任命季历为殷牧师,继续执掌商朝西部地区之征伐,即商朝西部的众诸侯之长。而西周季历在10年间发动10多次战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推行向东发展的方略。这使文丁感到了威胁。于是,文丁趁季历到都城朝歌报捷的机会,突然下令囚禁季历。季历在囚禁过程中死在朝歌。
文丁除掉季历,并没能阻止住周部落力量的发展,相反,周人与商朝的矛盾加深了。文丁怕周族反商,激起天下诸侯对商朝的反对,于是急急诏令让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仍为西伯侯,要求他忠心服从商朝,不可像他父亲那样。
姬昌即位后,因国力不足,还不能与商朝对抗,表面上仍臣服于朝,但却牢记文丁杀父之仇。商周矛盾陡然加剧。
商王文丁去世后,其子帝乙继位,仍都于沬邑,这时东方的夷人不断侵袭商朝统治地区,严重威胁商朝东方。此时,位于商王朝东南的夷方、孟方、林方等部落也先后发生叛乱,反对商朝。
帝乙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东夷,也是为了安抚西伯侯、改善因其父文丁杀季历而造成的商周间的紧张关系,避免腹背受敌,决定将自己的胞妹,也就是文丁的幼女嫁给姬昌,希望商周之间能够唇齿相依,亲善相处,彼此不记前嫌。西伯侯姬昌审时度势,认为灭商时机还未成熟,为了稳住帝乙,同时争取充足时间发展自己,便同意与商联姻。商周表面上重归于好,一时被传为美谈。这就是
“帝乙归妹”的故事。
帝乙首先征服了东部近海一带及海岛上的岛夷。接着又征服了淮夷。帝乙在位时期,对夷人展开长期的战争。帝乙的东征遏制了东夷各部落虎视中原、虎视商王朝的势头,扩大了商朝的版图,传播了中原文化,其政治意义影响很大,但东征也给西岐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帝乙有四个儿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仲(微仲衍、宋微仲),三子子期,少子帝辛。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托梁易柱之力 。
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应立帝辛。帝乙最后确定立帝辛为嗣子。把长子微子启封在微地(今山西长治潞城微子镇一带)。又把三子子期封于郝乡(今山西太原,另说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其后世子以封地为姓氏,称郝氏。
帝乙去世后,帝辛即位。帝辛励精图治,一度扭转了商朝衰败局面。只是江淮间的东夷人还时有犯境。帝辛八年,帝辛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据说,商朝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东征归来,为了庆祝胜利,因沬邑西有朝歌山,帝辛“喜迎朝阳,高歌猛进”之意,把沬都改称为朝歌。对东夷战争的胜利,使商王朝出现了“中兴气象”。
帝辛率兵攻打有苏部落。有苏部落位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有苏部略首领苏护为了有苏部落安全的大局,只得献出了牛羊、马匹及自己心爱的女儿妲己。
妲己不但美艳绝伦,而且莺声燕语,妖艳妩媚。戎马一生、年过60的帝辛,待妲己视为掌上明珠,言听计从,投其所好,几乎到了“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的地步,从而荒理了朝政。
帝辛的庶兄微子(又称微子启、微子开)非常勤政,他多次亲谏帝辛,见“纣终不可谏”,便与太师箕子、少师商量该怎么办。
微子启说:“父师、少师,殷商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先祖成汤制定了常法,而大王沉醉在酒中,因淫乱而败坏成汤的美德。殷商的臣民出现抢夺偷盗、犯法作乱,官员们都违反法度。有罪的人得不到惩处,百姓们一齐起来,同我们结成仇敌。现在殷商恐怕要灭亡了,就好像要渡河找不到渡口和河岸一样。殷商法度丧亡,竟到了这个地步,我是出亡在外呢?还是住在家中安然避居荒野呢,请你们指点。”
箕子(名胥余,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说:“王子呀,老天要灭亡我们殷商,而君臣上下沉醉在酒中,却不惧怕老天的威力,不听德高望重老臣们的劝谏,他们用杀戮和重刑横征暴敛,招致民怨,臣民竟然偷盗祭祀天地神灵的牺牲和祭器,把它们藏起来,或是饲养,或是吃掉,都没有定罪。殷商或许会灭亡,我不做敌人的奴隶。我劝告王子离开这里。您自己拿主意吧!各人要对先王的事业作出贡献,我没有考虑逃跑的事。”(见《尚书·微子》)
这样,微子便离开朝歌回到自己的封地微(位于今山西潞城东北微子镇,后又迁到山东梁山西北,那里也称为微)。
比干(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是帝辛的叔叔,比干在摘星楼下强谏三日,结果被剖腹剜心致死。
太师箕子也是帝辛的叔父,苦心谏阻帝辛无效,索性割发装癜,被帝辛囚禁为奴隶。
《论语·微子》记载:“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孔子曾将比干、箕子、微子称作商朝“三仁”(“三仁堂”位于今河南淇县摘星台公园内)。
太师疵、少师疆知道商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抱着祭器、乐器偷偷逃往西周去了。
这期间,姬昌在姜子牙的辅助下,韬光养晦,蓄积实力,并多次将商朝西部的亲商诸侯国逐个消灭。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准备条件。又把都城从丰京迁到镐京(今西安市,具体说,丰京在沣河西岸的马王镇一带,镐京在沣河东岸的斗门镇一带)。姜子牙献计,一方面派人联络东夷和南蛮,让他们起兵伐商,以吸引商朝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派人潜入朝歌探听情况,及时汇报。
当姬发得知商朝大军正在东南方向征伐东夷,朝歌防御能力甚弱的情况后便与姜子牙感到灭商条件已完全成熟,果断决定发兵伐商,并联合庸、蜀、羌、髳卢、彭、濮等部族,约定在盟津会师。然后采取奔袭战术,迅速向朝歌进军,商帝辛所率防御军队很快被西周大军打败,朝歌被攻破,帝辛鹿台自焚,商朝也随之灭亡。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