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第三十一回

西伯侯迁都丰邑  姜子牙筹划灭商


 
 

  周王姬昌在姜子牙等大臣的辅助下,连续几年,先后征服了商朝的许多诸侯国和敌对势力,解除了来自北方和西方的后顾之忧。同时扩大了疆土,加强了实力,周国的影响力愈来愈大,成为西方一大诸侯国,已经构成了对大商王朝的严重威胁,商朝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这时,周王姬昌将都城从岐迁都于丰邑(位于今陕西户县),为讨伐商纣、建立周朝奠定下了稳固基础。

  周王姬昌迁都到丰邑后,在丰邑又建一灵台,并引注沣水以建灵沼(养鱼、龟等水产之处),旁边建有灵囿(养鹿、等动物之处),加上灵台合称为“三灵”(灵台、灵沼、灵囿)

  灵台象征着高山,位于沣河西岸(今陕西西安长安区灵沼街道办阿底村东南约500米)。灵台的建造表示一个国家机制的完善,灵台的功能据各种史料记载是一个集观察气候、制定律历、于民施教、动员战争、占卜大事、庆祝大典、会盟诸侯等的一个多功用场所,它也是中国最早的天文观象台。

  灵沼位于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西岸,南起秦渡津,北至客省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的地段。灵沼象征着大海,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为周王姬昌代表的周王室上层贵族养鱼、垂钓,游玩的地方。

  灵囿位于沣河西岸(今长安区马王镇以南灵沼周围的地区),象征着滋养万物生长的辽阔土地。所谓“囿”即供周王姬昌等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是一片方圆约70里的山林,让天然草木与鸟兽在其中草孳生繁育,称作“灵囿”。

  周王姬昌在丰邑召见太公,对他说:“唉!帝辛暴虐到了极点,任意杀戮无辜之人,请您辅助我拯救天下民众,您看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君主应修养德性,礼贤下士,施恩惠于民众,以观察天道的吉凶。当天道还没有灾害征兆时,不可先倡导征讨。当人道没有出现祸乱时,不可先谋划兴师。必须看到既出现了天灾,又发生了人祸,才可以谋划兴师征伐;既看到他的公开言行,又了解他的秘密活动,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现,又了解他的内心情况,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既看到他疏远什么人,又了解他亲近什么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情感。实行吊民伐罪之道,政治理想就可以实现;遵循正确的路线,统一天下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建立适当的制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确立强大的优势地位,就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全胜而不经过战斗,以大军临敌而没有伤亡,这就叫用兵如神。”

  “能与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恶而相互帮助,同爱好而有共同追求。这样,就是没有军队也能取胜,没有冲车机弩也能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夺取天下,就像猎逐野兽一样,天下所有人都有分享兽肉的欲望;也像同坐一条船渡河一样,渡河成功,大家都达到了目的;失败了,大家都遭受灾难。这样做,天下人就都欢迎他,而不会反对他了:不从民众那里掠取利益,却能够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不从别国那里掠夺利益,却能够从别国那里获得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却能够从天下获取利益。不掠取民众利益,民众拥护他,这是民众给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国利益,别国归附他,这是别国给予他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天下拥护他,这是天下给予他利益。所以,这种方法使人看不见,这种事情使人听不到,这种胜利使人不可知。”  

  “鸷鸟将要发起袭击时,必先收翼低飞;猛兽将要搏斗时,必先贴耳伏地;圣贤将要行动时,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迟钝。现在的商朝,谣言四起,社会动乱不已,而商王依然荒淫无度,这是国家覆亡的征兆。我观察他们的田地里,野草盖过了禾苗;我观察他们的大臣,奸邪之徒超过了忠直之士;我观察他们的官吏,暴虐残酷,违法乱纪。面对这种局面,他们朝廷上下依然执迷不悟。商朝快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只是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再等等,静观其变吧”。

  周王姬昌说:“就按你说的,不可操之过急。”(原文见《六韬·武韬·发启》)

  一日,周王姬昌卧病在床,召见太公,当时太子姬发也在床边。姬昌说:“唉!上天将要结束我的寿命了,周国的社稷大事就要托付给您了。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应该废弃的是什么,应该推行的又是哪些,您能够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太子,让他永远记住您的至理明言,我就放心了。”

  子牙说:“见到善事却懈怠不做,时机来临却迟疑不决,知道错误却泰然处之,这三种情况就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废止的,柔和而清静,谦恭而敬谨,强大而自居弱小,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种情况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应推行的。所以,正义胜过私欲,国家就能昌盛;私欲胜过正义,国家就会衰亡;敬谨胜过懈怠,国家就能吉祥;懈怠胜过敬谨,国家就会灭亡。您安心养病,会慢慢好起来的。太子很聪明,有德有才,他将来也一定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明君。”

  周王姬昌七年(公元前1056年),正是周国准备东征之时,周王姬昌在程(位于今陕西咸阳东北)去世。太子姬发登基继承王位。

  据记载,周王姬昌有九十九个儿子,可想他的妻妾有多少吧。有记载的是周王姬昌的正妻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开国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之女。太姒勤劳持家,恪守妇道,因此号称文母。太姒与周王姬昌生有十子,依次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在周王姬昌的十个儿子之中,次子姬发和四子姬旦(即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周王姬昌的左膀右臂,所以周王姬昌为了谋取商朝江山的需要,决定立姬发为他的继承人。这是王国维等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

  后人梁玉绳则认为伯邑考是早死,并非被姬昌废掉太子之位。还有一说,就是在姬昌被帝辛囚禁后,伯邑考为了替父赎罪,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前往朝歌献给帝辛,被帝辛杀掉后做成肉羹饼让姬昌吃,以考察他演八卦是否灵验,姬昌明知是计,迷惑帝辛,装作不知,含恨吃下。致使帝辛放松对他的警惕,帝辛还说:“谁说西伯昌是圣人?吃了自己儿子做成的肉羹尚且不自知。”进而释放回国。

  周王姬昌陵墓位于今咸阳市北5公里的周陵乡崔家村南。相传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的二陵相毗邻,形状类似山丘。陵上草木丛生,陵园周围绿野烘托。陵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手书“周文王陵”石碑一块。祭殿里保存着历代碑石,大多为祭告之文。历来人们都把奋发图强、开基立国的周文王、周武王的业绩和咸阳原上那高高耸立的陵冢联系在一起,不乏祭奠和瞻仰,并且留下了种种传说。两周时期的墓室保持了商代以来的形制。西周已经存在夫妻合葬。陕西宝鸡西周中期的鱼伯墓和河南浚县西周晚期的卫侯墓,都发现了夫妻“异穴合葬”的现象,即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由于中国古代统治者盛行厚葬,因而大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作为随葬品被埋进了坟墓。两周时期诸侯王墓的随葬品种类仍然延续商代,以各种青铜器为主,包括酒器、乐器、饮食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配备成套,种类齐全。其中鼎和簋最为重要,其数量、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标志。

 《诗经·大雅·灵台》就是说的丰邑“三灵”(灵台、灵沼、灵囿)。诗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虡业维枞cōng、zōng,贲鼓维镛。于乐鼓钟,于乐辟雍。

 

  于乐鼓钟,于乐辟雍。鼍tuó鼓逢逢。矇瞍méng sǒu奏公。

 

  译文为: 

  开始规划筑灵台,经营设计善安排。

  百姓出力共兴建,没花几天成功快。

  开始规划莫着急,百姓如子都会来。

  

  君王在那大园林,母鹿懒懒伏树荫。

  母鹿肥壮毛皮好,白鸟羽翼真洁净。

  君王在那大池沼,啊呀满池鱼窜蹦。

 

 钟架横板崇牙配,大鼓大钟都齐备。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啊呀钟鼓节奏美,啊呀离宫乐不归。

  敲起鼍鼓声嘭嘭,瞽师奏歌有乐队。

  第一章写建造灵台的设计建设。这一章通过“经之”“营之”“攻之”“成之”连用动词带同一代词宾语的句式,文气很连贯紧凑,显示出百姓乐于为王效命的热情。第二章写灵囿、灵沼,那里就是一个大观园,鸟语花香,人欢马叫,鹿鸣九皋,鱼翔浅底。第三章、第四章写君主游憩赏乐的离宫,那里既有闲情逸致之乐,又有赏鹿观鱼之趣,聆听着钟鼓音乐的兴味,将那种游乐的欢快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