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序言 前言 目录 后记    

 

 

 


主页

主目录

 

 

 

 

第二十二回

伐东夷商朝大胜  居功劳帝辛逞强


 
 

 帝乙三年,昆夷族(西北少数民族,西戎的一种)骚扰商朝,帝乙派遣将领率军向昆夷族进攻,并且修筑朔方城(在今陕北一带),以作防御工事。

  后来江淮一带的夷族强盛起来。夷方(位于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黄、泗、淮流域),也称尸方、人方,是生活在商朝东部地区的一个夷人方国。夷方发展迅速,经常进入商朝境内攻掠,与商朝为敌,并且准备大举进攻商朝,帝乙一方面安抚西周,与西周和平相处,另一方面于帝乙九年,亲自率领大量兵马东征。

  首先征服了东部近海一带及海岛上的岛夷。接着又征服了淮夷,淮夷在江淮地区。以前曾与建都中原的夏商历代王朝都有交往,或友好顺从,或武装反抗,创造了相当深厚的地方文化(今安徽宿州西北有故相城,为当年商王相士所居)

  帝乙在回来的途中受到孟方(位于今河南睢县附近)的截击。帝乙组织反击,征服了孟方,得胜而回。

  帝乙十年,帝乙率军又征伐东方夷族,一举打败夷方,擒获敌首,于帝乙十一年得胜而回。帝乙这次出征前后费时达200余日。

  帝乙十五年,帝乙再次率领诸侯远征夷方,到达雇即顾(位于今山东鄄城东北)、齐(位于今山东淄博东北)等地,至帝乙十六年三月,胜利班师。

  帝乙在位时期,对夷人展开长期的战争。帝乙的东征遏制了东夷各部落虎视中原、虎视商王朝的势头,扩大了商朝的版图,传播了中原文化,其政治意义影响很大,但东征也给西岐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公元前1076年,帝乙去世,夏商周断代工程将他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101年—公元前1076年,共在位26年。

  帝乙有四个儿子,长子微子启,次子微仲(又名微仲衍、宋微仲),三子子期,少子帝辛。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托梁易柱之力

  有一次,帝乙游于御园,领文武众臣玩赏牡丹,突然间飞云阁一梁爆裂,眼看要塌下来,这时帝辛立即上去托住,让人换下了断梁,可见其力大神勇。帝辛深得其父帝乙的欢心。

  微子启与帝辛是同母兄弟,微子启出生时,他的母亲尚为妾,所以不能立他为嗣子,微子启的母亲被立为皇后之后生帝辛。据《吕氏春秋》、《帝王世纪》记载,帝乙因微子启年长,想立他为嗣,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应立帝辛。

  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也上本奏立帝辛为太子,所以,帝乙最后确定立帝辛为嗣子。同时,把微子封在微地(即今山西长治潞城微子镇一带)。又把三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位于今山西太原,另说在今陕西西安附近),其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氏,称郝氏。所以帝乙为郝姓的始祖。

  帝乙去世后,帝辛即位。

  帝辛(约公元前1105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在位,在位30年),子姓,名寿(一作受德),帝辛。帝辛二十八岁登上帝位,文有箕子、比干、微子、商容等一班老臣,武有蜚蠊、鲁雄等,可以说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王后姜氏是九侯(又称“鬼侯”,即东伯侯姜恒楚)的女儿,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那时,商朝号称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又称鄂侯;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

  帝辛派重兵镇守着朝歌城的北大门——淇水关(淇水关位于今河南鹤壁淇县淇河西岸的高村)

  淇水关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当时是淇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被称为淇水关。该关平地起岗,九龙聚首,扼京都朝歌水陆交通之咽喉,当年帝辛派重兵在此镇守,并在寨中高筑墙,广集粮,在寨子四面建有巍峨的寨门。寨内河流纵横,间有大小石桥几十座,跑马走车如履平川。淇水关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时,商朝都城朝歌建造有3道城垣,外围城垣东临淇水、西依太行,南北相距20余公里,淇水关是朝歌城北的第一道门户。至今高村仍有一古庙,名为北大庙,相传是当年帝辛重兵驻扎的地方,被称为“飞虎营”。 “飞虎营”中战将如云,个个骁勇善战、勇猛异常。在上世纪中叶,还可见到保存较为完整的高达5米的淇水关寨墙和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及古碑,四个寨门上均有石刻题额,南门题额“淇水关”,东门题额“淇澳绿竹”,西门题额“行山映翠”,北门题额“山河镇”。至今村边还依然可以看到一段段残存的高低不等的寨墙矗立在村庄四周,寨墙用夯土砌成,夯土的层次依稀可辨。淇水关建在淇河边这块高高的台地上,从远处看,这块台地好像一艘船停泊在岸上,当地称之为船形地。当年帝辛在高台上设关,又高筑寨墙,足见防御之严密。由于这块台地四周的石头呈黑色,而从台地下面挖出的土为红色,当地历来有“淇水关是铜底铁帮”一说。高村的北大庙门前还有一对非常古老的石狮,这对石狮一雄一雌,高约两米,至今仍深受村民们的珍爱。这对石狮有一个奇异之处:敲击时它们发出的声音能够形成鲜明的反差。雄狮无论怎样敲击,发出的总是微弱低沉的声音,而雌狮只要轻轻一敲便会发出铜铃般悦耳的声音。相传这对石狮非常有灵性,夜间会行走,巡街游巷,为百姓看宅护院。后人有诗曰:

  殷商屯兵淇水关,北大庙前飞虎营。

  英雄已去三千载,浩气永存传遗风。

  淇水悠悠奏功业,太行巍巍喻品行。

  今日华夏成盛世,我辈更当惜太平。

  在今天高村北约1公里有个花窝村,相传这里就是当年帝辛的花园,村名花窝由此而来。

 帝辛即位后,父师箕子、少师比干,时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业、名臣贤相的诰言警语劝谏教育帝辛。帝辛励精图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商邦,政治清明,四海宾服,重视农桑,发展生产,不事鬼神。在朝歌西部山区一边训练军队,一边打造兵器,造就了一支威武之师。农业发展了,财粮增多了,帝辛便在沬邑(即朝歌城)的北侧钜桥(今河南鹤壁淇滨区钜桥镇)修建了全国最大的粮食仓库以储粮。《竹书纪年》记载:“厚赋锐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从而,一度扭转了商朝衰败局面。只是江淮间的东夷人还时有犯境。

  (在今河南鹤壁淇县西北20公里的黄洞乡的深山沟里有一个叫纣王殿的村,在纣王殿村的山岭上,有四条山沟,相传这些山沟分别以当年帝辛演练军队时所派的用场而得名。如骑兵、步兵驻扎训练的两条沟分别叫马军峪、步军峪,打造铜兵器、铁兵器的两条沟分别叫铜炉沟、铁炉沟。至今铁炉沟里还有两块相对的梯田,一曰南炉台;一曰北炉台。1958年深翻土地时,当地村民曾在此挖出过铜、铁箭头和冶铁用的坩锅等遗物。在步军峪内的小寨岭上,现在仍留有一条人工开凿而成的石台阶,直通悬崖下的一块平地,传说这里曾是当年帝辛的西宫下院所在地。后人将这个帝辛当年练兵、打造兵器的地方,称为纣王殿村。三县脑是纣王殿景区的中心,为鹤壁境内最高峰,海拔1019米。它集泉、瀑、洞、穴、奇石、绝壁于一山,形成了特有的风景奇观。也是附近太行山山体的一个交汇点,并且是一个很奇特的交汇点。三县脑是一个小山尖,从山尖向周围分出三条山脉,三条山脉两两包夹着鹤壁的淇县、安阳的林州市、新乡的卫辉市三个县市。最为奇特的是三条山脉之间的夹角都是120度。一脚踏三县并不奇特,但一山分三脉,三脉分三县,三脉之间夹角相同,这在国内是十分罕见的。在纣王殿向南不远处有一个皇姑庵,传说这是帝辛的妹妹皇姑在商朝灭亡后坠崖而死的地方

  一天,帝辛带着众臣到西山练兵场察看军队的训练情况,路过一个狭长的山谷,来到一个叫盘龙泉的地方(即今河南淇县石老公村,石老公村因龙山上有一块高高耸立的巨石而得名,因这里的竹子非常多,所以又叫中竹林,再向西为上竹林,向东为下竹林。石老公一带是太行山的腹地,这里山青水秀,绿竹猗猗,风景非常优美,石老公村就坐落在三宝山上)。三宝山是一块巨大完整的吸水石,盘古泉发源于三宝山,泉水清澈见底,顺着山涧潺潺流动,在老龙头的前面汇集到小石河向平原流去(在东周初期,这里是卫国园林——淇园的腹地,人们为纪念卫武公,后来把小石河改为思德河)。盘龙泉就好像龙王布雨,在这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景观(因帝乙、帝辛都曾在盘龙泉饮水歇息,后人将盘龙泉改为二帝泉,时至今日,石老公二帝泉从未干枯过)。帝辛在大臣们的簇拥下在盘龙泉一边歇息,一边欣赏景色。停了顿饭功夫,帝辛起驾,顺山沟中的一条小路向西走去。当帝辛等人走到上竹林(今河南淇县温坡村)时,突然一阵狂风骤然从林中刮起,随着呼呼的风声,一只吊睛白额猛虎直扑走在帝辛前面的微子启,微子启吓得“啊呀”一声,抱头滚到土坡下的荆棘丛中。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帝辛急忙抽出腰间的佩剑,迎着望空扑来的猛虎飞刺而去。利剑没有刺中猛虎,却被猛虎的前腿一拌,“当啷”一声弹在地上。帝辛迅速拾起佩剑,就在猛虎第二次扑来的一刹那间,顺势又向猛虎的腹部刺去,由于用力过猛,利剑穿过猛虎的下腹部,牢牢地扎在对面的一颗柏树上。猛虎吼叫着再也挣脱不开。帝辛的随从们这才乱棍把老虎打死。帝辛扶起被惊呆了的哥哥微子启,指着死虎说:“这东西,你越怕它,它越猖狂。”然后他们继续向西山演兵场走去。

  对于西周的国力不断增强以及因帝乙杀了姬昌的父亲季历而产生的隔阂,帝辛开始并没有掉以轻心,他一方面对西周还是采取安抚政策,并任用西伯侯姬昌、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为商朝三公。另一方面,在商朝的嫡系国—黎国(位于今山西长治西南)进行了大规模的集结,说是检阅军队,实际上是对西岐的震慑。而实际上姬昌也感到目前还不具备与商朝抗衡的条件,所以仍臣服于商朝,不敢轻举妄动。

  帝辛八年,东夷夷方又来骚扰殷商东部边境。帝辛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

  殷商时期尊神祀鬼,帝辛每次出征必先祭祀白虎。白虎是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中最令妖邪胆战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之一。四大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西为白色,故白虎为西方之神,与青龙共为镇邪的神灵,同时白虎也是战伐之神,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是权势、尊贵的象征。

 帝辛这次出征前,首先带领朝中大臣和军中将领,到朝歌城西北40里的白虎岩寺,白虎山就坐落在白虎岩寺的南侧。白虎岩寺依山势建在白虎山的左肩,坐西面东,依山临泉。正所谓彩云筑净篱,悬崖立翠屏,白虎傲苍穹,独群山中。帝辛带领朝中大臣与众将官在白虎岩寺面向南方的白虎山祭祀了白虎,意在举猛虎雄威安镇殷商,借白虎巨口,吞并八方,一统天下。

  帝都的九月,都城沫邑柿叶染丹,淇水之滨竹林叶翠。英姿飒爽的帝辛,身着戎装,在大臣的陪伴下,在淇水关集结军队。然后在北大庙大校场举行盛大誓师仪式。次日早晨,杀牲祭旗,鸣炮启驾。只见旌旗蔽天,戈戟耀日,帝辛坐在四马拉的战车上,东征大军出淇水关越过汤汤南流的淇水,跨过滚滚北流的大河,向通往东方的黎邑(今河南浚县)进发。在黎邑会合了各诸侯发来的军队。帝辛作了征东夷的誓师后,东征大军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丘)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河南永城一带)开跋。

  到达攸地后,帝辛接受了攸侯喜的参拜及军情的汇报。然后在攸侯喜军队的前导下开赴前线。东夷人尽管善于使用弓箭,但商军所用的箭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的牙齿能轻易地戳穿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使东夷的将士一批批倒了下去。

帝辛东征

  据说,殷商的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帝辛这次出征,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帝辛带领军队于次年正月,由前线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即商丘,这里以前曾是商朝的都城)。在商邑举行了告庙后,帝辛的大军便走上返国的道路。在返国途中,遇上风景好的地方,便留连几天,碰上好的围场,便狩猎一番。边走边玩,兴致勃勃。直到杨花扑暮春天气,王师才回到沬邑。

  帝辛为了巩固江山,他在沬都城外围扩建了三道城墙,城池规模庞大,坚不可摧,展现出“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范。他又对先王王宫进行了扩建,在宫殿外修建社稷坛和宗庙,将王城向南扩展一倍以上,称为“二道城”,从而显示出沬邑的繁荣和坚固。因此,当时民间有“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的说法。

  在治国方面,帝辛励精图治,推行改革,兴利除弊。帝辛还积极推广使用耕牛,开展集体生产,普及灌溉排水等先进的耕作技术。

  帝辛统治时期,中国的文字、音乐、天文、历法等多方面都有所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可见,帝辛为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后帝辛不断地向东夷用兵,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拥向沬邑。战俘大量增加,帝辛没有杀他们,而是把他们用于补充兵源,扩充军队,或者把他们分配给贵族,让他们从事田间劳动,或自谋职业,从而也大大促进了商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水平。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可以说,帝辛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

  帝乙、帝辛攻东夷之战,殷商王朝占尽了优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实际上也几乎拖垮了殷商王朝,使商朝国力大损,故《左传》记载有“纣克东夷而陨其身”之说。

 东征归来,为了庆祝胜利,因沬邑西有朝歌山,帝辛“喜迎朝阳,高歌猛进”之意,把沬邑改称为朝歌。对东夷战争的胜利,使商王朝出现了“中兴气象”。

  帝辛御驾征伐,取得了赫赫战果,也大大增长了帝辛的见识,提高了帝辛的威望,同时也助长了帝辛居功自傲、盲目乐观、拒谏饰非、不听劝告的个性发展,这给周族的发展壮大以可乘之机,也为殷商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他渐渐地连比干等一些老臣的话也听不进去了。同时,他在生活上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来,雕花的筷子换成了象牙的,水杯也换成了犀玉的杯子。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站         站长:任惠生      电话  0392-3286668    电子邮箱: qhwhyjhxsb@163.com

   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毛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