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安
鹤壁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地方,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长达五六百年间,淇水之滨这一带非常引人注目,政治位置突出,经济比较活跃,文化艺术发达,军事冲突频繁。商周之际,商周两大政治集团围绕着商朝最后的都城朝歌,展开了生死博弈。经过牧野之战,商亡周立。而西周最早分封的几个诸侯国中,淇水之滨的卫国成为西周初年东方的统治中心,起着“方伯”和“诸侯之长”的作用。
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卫国的开国君主康叔的地位高。西周初期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但是卫国的康叔是周武王的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史称文王百子,但是出自王后太姒的儿子有10人,周武王姬发排行第二,周公姬旦排行第四,康叔姬封排行第九。此时得封的诸侯国中,齐国国君姜子牙是外姓。鲁国国君伯禽是周公的儿子,辈分晚于康叔。康叔作为摄政大臣周公喜爱的亲弟弟,地位相当高。
第二,卫国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卫国是原来商朝的京畿之地,这里居住着大量的前商遗民,又刚刚经历了以武庚禄父为首的军事政变,即所谓的“三监之乱”。所以,管理好殷商故都朝歌和故殷墟之地,管理好前商遗民,至关重要。卫国稳,则西周稳;卫国昌,则西周昌。《左传·定公四年》记:周公封康叔为卫侯,“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意思是周公的弟弟聘季颁发给康叔土地,陶叔颁发给他百姓,颁布《康浩》,把他封在殷朝的故都朝歌,仍然沿用商朝的政治制度,但治理土地边疆采用周朝的方法。周公把康叔封到卫国,专门举行了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专门颁发了政治公文《康诰》,可见多么的慎重。
第三,卫国的军事实力强。周朝在卫国的牧野驻扎了精锐部队,叫作“殷八师”。西周共有三支部队,分别为“殷八师”“成周八师”和“西六师”。殷八师驻扎在朝歌,以对付殷人和东夷,康叔以及连续几代卫国君主都兼任着殷八师的统帅;成周八师驻扎雒邑,即东都洛阳,控制东南各诸侯国并拱卫宗周,周公是成周八师的统帅;西六师驻扎宗周,守卫以镐京为中心的周朝王畿之地,召公是西六师的统帅。可见,镐京、雒邑、朝歌,是当时的三个“大军区”所在地,是西周初期的三个主要军事战略重地,是支撑大局的三只鼎足。
随着时代变迁,卫国后来从盛到衰,国力和战略位置逐渐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晚期,卫国都是重要的诸侯国,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有名的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鲜明的痕迹。
底兴魁先生长年关注和研究卫国历史文化,写下20万字的《卫国风云》,以独特的视角,写实的风格,引人入胜地讲述了卫国存续800多年的历史故事,为普通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历史画卷。其中许多故事,比如“大义灭亲”“二子乘舟”“践土会盟”“玩物丧志”“师旷奏乐”“孔子适卫”等片段,都写得十分精彩。
近几年,对于卫国历史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前不久,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的逵富太先生出版了《卫国文化史考》一书,如今,鹤壁市文化学者底兴魁先生的《卫国风云》又即将面世。两本著作相继出现,成为卫国历史研究的一大景观。《卫国文化史考》侧重于史料的考证,遗址的考察,学术味比较浓;《卫国风云》则侧重于历史事件的讲述,故事性比较强。两书相互衬托,互为补益,相得益彰,成为广大读者学习卫国历史、了解卫国文化的很好的读物。
2014年8月
燕昭安先生,现任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副会长、朝歌古都学会会长、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淇县政协副主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