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王屯兵之处----纣王殿

 

 

 

纣王殿在朝歌城西南30余公里,面积约8.7平方公里。该村依山而建,群山环抱,植被葱郁,百鸟啾鸣,气候宜人。纣王殿可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离宫或别墅,更不是通常所说的帝王的宫殿,而是商纣王演兵备战的军事基地。当年殷纣王为了备战在此地建造行宫,亲自指挥操练兵马和铸造兵器。商纣王率兵出征东夷的部队就是从这里走上前线的。清顺治年间的《淇县志》中说:“纣王殿,在县西60里,遗址尚存。”

  纣王为了把掠来的奴隶训练成能够打仗的将士,同时又为防止奴隶逃跑,便选择了今天纣王殿村所在的山谷。这条山谷四面环山,只有东面两条山溪交汇处有一个山口可供出入,而这山口三面靠山,一面临崖,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因此成了殷纣王训练奴隶的最佳场所。

   村南面有5条山沟,分别名为纣王沟、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和铁炉沟,传说殷纣王就住在位于马兵峪和步兵峪之间的一个山包上。这个山包名为小寨岭,至今还保留着人工开凿、通往寨顶的石台阶,还保留着一个舂米用的古老的石臼和一些陶片。小寨岭东北边有白马岭和白马沟,相传殷纣王爱骑着白马在这里打猎。

  登上小寨岭眺望,马兵峪、步兵峪、铜炉沟和铁炉沟一览无余。马兵峪、步兵峪分别是殷纣王的骑兵和步兵驻扎的地方,铜炉沟和铁炉沟则是当年铸造兵器的地方。

  铁炉沟里至今还保留着南北相对的两块台地,人们叫它们南炉台和北炉台,上世纪60年代村民在南炉台和北炉台平整土地时挖出了残存的窑壁和大量红色的烧土。

翻过纣王殿南山,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谷中有泉,泉汇聚成溪,溪边垂柳成荫,彩蝶翻飞,传说这条美丽的山谷是当年纣王的女儿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皇姑沟。这里有座古老的寺庙名为皇姑庵,皇姑庵附近有个山坡叫落脚坡,传说商纣王的女儿在这里不慎一脚踩空摔死在山坡下,殷纣王为死去的女儿立庙以寄托哀思,后人称其为皇姑庵,她摔下的这面山坡被称为落脚坡。

皇姑庵附近有一片酸枣林,酸枣树上针刺都是直的,没有倒钩。相传当年商纣王的女儿欣赏这里的山川美景时,美丽华贵的衣裙常被酸枣倒钩挂破,皇姑为此十分生气,随口说道:“这里的酸枣树不长倒钩该多好啊!”从此,这里的酸枣树上便不再生长倒钩刺了。

   纣王殿所在的山峰,是朝歌附近的最高峰,海拔1019米,它集泉、瀑、洞、穴、奇石、绝壁于一山,形成了特有的风景奇观。马兵峪、铜炉沟、铁炉沟沟沟有泉,常年不涸。现在纣王殿村民饮用水都是从铁炉沟、马兵峪引来的泉水。在马兵峪有五门洞和狐仙洞,五门洞在半山腰,洞口朝北,五座山门一字排开。洞深约百米,洞内有土黄色的钟乳石,栖息着许多种鸟雀。狐仙洞在五门洞里侧的山腰间,洞深约10米,高约6米,分上下两层。铁炉沟的透气洞也在半山腰,洞的前门朝西南,洞高约4米,深约15米,进洞后穿山而行,另有洞口通往后山绝壁,站在后面的洞口可鸟瞰纣王殿村全貌。铜炉沟的鸡精洞因传说住有成精的山鸡而得名,洞口不大,约有80公分见方。村中有人曾用绳索捆腰进洞掏过山鸡。
    
纣王殿的奇石也堪称一绝。抬头西望,可看到高山秀岭似仙女临风庇佑着山脚下的村寨。往西南看去,山上的奇石群会让你惊叹不已,有的像虎、有的似熊、有的如金猴揽月、有的似银蛇出洞,其中一个高大的,酷似一个口中念佛的长老。另外铜炉沟的绵羊鼻、铁炉沟南崖的哼哈二将石、北岸的擎天石柱等奇石也都充分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
    
在高山沟瀑布崖头处,有一面钟乳石构成的奇特景观,崖高约50米,宽约100米,崖头向前探出,形成一个凹形的半圆状雕塑群。站在崖下不同的位置,你会欣赏到不同的艺术造型。到了雨季,几处崖头又会形成美丽的瀑布群,若挨崖体而站,瀑布群便又形成了极具情趣的水帘洞。
   
纣王殿四周的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和花草,植被覆盖面积约占95%。主要树种有黄栌、侧柏、黄棕、五角枫、紫荆、皂角、泡桐、毛白杨等几十种,还有油桐、楸树等经济树种。果树有山楂、李子、桃、杏、核桃、板栗、柿子、石榴等。野生植物有野皂角、马角刺、荆条、冬凌草、枸杞、薄荷、山韭菜、野葡萄等上百种。
    
葱郁的山体植被,自然成了鸟类的天堂和动物的家园。鸟类有喜鹊、斑鸠、猫头鹰、大耳鹑、啄木鸟、野鹌鹑、寒号鸟、长尾山鹊等。动物有野兔、松鼠、刺猬、獾、草狐狸等。早些年还有金钱豹等珍稀动物出没。
    
纣王殿因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狭长山谷中,当盛夏来临,谷外烈日炎炎,山谷中却凉爽宜人。当严冬将至,谷外寒风怒呼,谷内冬意却姗姗来迟。尤其是春秋两季山野风光美不胜收。春季千树吐翠,万木竞发,粉红的桃花、杏花,洁白的槐花、山楂花,金黄的油菜花一簇簇、一片片交相辉映。夏秋季节,桑椹、桃、杏、李子、樱桃、山楂、柿子、酥梨、核桃等山果挂满枝头。迈步山间,果香随风而至,令人心旷神怡。霜降以后,黄栌、枫树、柿树叶鲜红似火,漫山遍野,层层叠叠,与夹杂其间的青松翠柏红绿相间,颇似一幅巨大的浓彩水墨画,站在高山之颠眺望,其气势蔚为大观。 

      (本节参考引用了陈志付、王国平文章的部分内容)

 

 

 

上一篇  <---  本篇  --->  下一篇


版权所有  转用请注明出处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yanzhaoan3666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设计制作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电话:0392-722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