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宅忘妻
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记携带妻子,比喻粗心健忘。
本成语出自于孔子对商纣王的评价。鲁国君鲁哀公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
鲁哀公更加惊奇了,怎么会有这种事儿呢?孔子说:“这种事儿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梁、商纣等暴君,荒淫无度,穷奢极欲,不理国事,不顾民生。结果,国家亡了,暴君们的命也完了。他们不但忘记了国家,遗忘了人民,连自身都完全忘记了!”
见《孔子家语·贤君》:“寡人闻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说的是伯夷、叔齐对武王伐纣的看法。为了躲避残暴的商纣王
,伯夷叔齐居住在北海之滨和东夷人一起生活。听到西方伯主周文王兴起,国内稳定,生产发展很快。他们高兴地说:“应该从东夷回去了,我们听说西伯的国内很安定,很适合老年人居住。”于是他们相约到周国去。但是走在中途,就遇见了周武王伐纣的大军,原来这时周文王已经死去,周武王用车拉着周文王的木主奔袭商纣王。他们二人大失所望就叩马而谏说:“父死不埋葬,就动起武来,这能算作孝吗?以臣子身份来讨伐君主这能算作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害他俩,军师姜尚劝解说:“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就把他俩放走了。后来周武王与商纣王大战于牧野,血流飘杵,由于商纣王阵前的奴隶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胜利,灭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伯夷叔齐认为这种做法太可耻了,发誓再不吃周朝的粮食。但是当时各地都属于周朝了。他们就相携着到首阳山上采薇菜吃。在采薇菜时,他们还唱着歌说:“上那个西山哪,采这里的薇菜。用那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我真不理解怎样做算是对呀!先帝神农啊,虞夏啊!这样的盛世,恐怕不会有了。我们上那里去呢,真可叹啊!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于是就饿死在首阳山之上。他们的让国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的行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当子贡问孔子“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说:“古之贤人也。”
不食周粟
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本成语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详见“以暴易暴”条。
殷鉴不远
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鉴。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该成语告诫人们决不可忘记历史的教训。
五福临门
“五福临门”这个成语,源出于《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第一福是“长寿”,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第二福是“富贵”,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第三福是“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第四福是“好德”,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第五福是“善终”,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后来由于避讳等原因,“五福”也有了变化,如东汉桓谭在《新论·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终命”更改为“子孙众多”,因此,后来的“五福”也就变成了“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了。
《洪范》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大臣箕子向周武王讲述的治国方略。
绿衣黄里
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比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成语出于《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意思为:“绿的啊,外衣啊,绿外衣,黄内衣。心里悲伤啊!哪有个止期?”
白旄黄钺
古代旗杆的头上用旄牛尾作的装饰,也指有这样装饰的旗;钺:古代兵器,似斧。“白旄黄钺”比喻出师征战。成语出于牧野之战,《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