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斐诗话》 作者:秋雨

 

 

 

歌诗经雅韵,

唱竹斐淇东。

品故乡文化,

听千古卫风。

 

 

 
 

 

第四十四回 聊布局谈文章结构 说谋篇话逻辑分层

 
 

 

    第四十四回  聊布局谈文章结构  说谋篇话逻辑分层     

    “文章离不开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同样也离不开见、听、香、味、触、意六欲,或者是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离不开眼、耳、鼻、舌、身、意。人是复杂的感情动物,人与人之间错综杂乱的七情六欲,好的处理方式不会只取其中一种情或者一种欲,也不可能贪心地让七情六欲列队出场,而是悲喜交集,或是以德报怨,或者乐极生悲等等,让故事的情节发展跌宕起伏,有高峻险恶的顶峰,也有深层见底的峡谷,层层推进,勇于创新,引人入胜,把读者带入阅读的美妙之中,让读者时不时会产生欲知下文的感觉。常云梦跟帖。太行淇奥又发出一段:

    今之为河堤,与汉无甚殊。远者无数里,近无百步余。两堤束其势,如缚吞舟鱼。适足激其怒,使之逃囚拘。又水性隠  伏,有容而必居。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埽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或水如雷声,或埽如人喘。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以诸埽准之,高于屋数倍。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诸埽正如城,而土有轻脆。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或新埽苟完,或旧埽溃裂。譬如千万钧,用一绳持挈。必有时而败,必有处而绝。而自决大吴,凡害几郡县。河既北浸边,诸塘皆受患。亡胡与逸马,熟为之隔限。今虽甚盛时,亦防不虞变。所以议论者,复故道为便。故道虽已高,可复亦可为。但恐既复后,其变不可知。(陈述当时不能复行黄河故道的理由。)

    “读了这段文字,文章层次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第一,确定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从材料的形式,也就是材料的外部标志来看,而要从材料的本质,也就是材料之间的内部联系来看。根据材料的外部标志来安排文章的层次,看起来似乎有条有理,但实际上只是对于材料加以形式主义的分类和排列,不可能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常云梦跟帖。

    “所谓逻辑通常是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既包括客观上的由材料决定的相互之间的先后顺序、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也包括材料相互之间制约、依赖的关系。碧水淇滨跟帖。

    “第二,层次和段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段落的划分主要由层次决定,但是段落并不等于层次。段落划分除了层次之外,还有别的因素要考虑。列提纲的时候,主要是安排论点的层次,至于一个论点分为几段,还是自成一段,不同的论点是归入一段,还是分成几段,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形而定。瞻斐燕淇跟帖。

    “安排一篇文章的层次应该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议论文,也同样适用于记叙文。除了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之外,事物本身发展的过程也是贯穿材料,安排文章层次的重要线索,可以依据事物发展的先后安排文章结构,也可以不按照先后时间顺序来写,这种情况在记叙文中叫做倒叙。淇奥伾岚跟帖。

    “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没有一定的公式,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材料,安排起来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和层次,一方面与文章的性质和体裁有关系,一方面与作者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有关系。但无论如何,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应以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基础这一点,仍不失为总的原则。淇奥颂鹤跟帖。

    “举一篇在层次上有毛病的文章例子。常云梦贴出一篇文字:

    四不像这个名字虽然很奇怪,但对我们并不生疏。在古书里我们看到关于它的一些神异传说;现在在北京动物园里也曾瞻仰过它的风采。它原是我国的特产,和大熊猫一样,是一种珍奇的兽类。在动物学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得到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在河南安阳殷墟里,曾发现过不少四不像的骨骼化石;我们的祖先,那时可能已经养它了。这几年,到处开渠筑路,大搞基建,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四不像的化石陆续发现,它喜欢栖息于沼泽地区,在我国黄河两岸分布很广。在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陈列室里,展出一付完整的四不像骨骼化石,这是1954年在首都东郊的通周发掘出来的,系第四纪遗物,距今已有几十万年了。无疑的,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是,四不像曾在我国一度绝迹。

    四不像以其角似鹿而非鹿,颈似驼而非驼,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马而非马,而得此名副其实的称号,实在也可以说四者都像些,这些善良、温顺、美丽的动物,康熙、乾隆年间曾被豢养北京南苑中。南苑周围约有六十里,是皇家的围场,专供皇帝及时行乐,偶尔来打猎用的。

    1865年法国强盗大卫神甫在北京看见四不像这种珍奇动物,便千方百计地盗窃了两只,运往巴黎。因他盗窃有功,西方把四不像改名为大卫神甫鹿。侵略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四不像也遭受到炮火的袭击和肆意的杀戮,剩下的几只也被掳走,运往欧洲,养在英国乌邦寺,举世闻名的四不像,就这样在我国绝迹了。   

    解放后由于我国对动物的重视,从英国换回几只,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繁殖。物归原主,四不像重新回到故乡,我国的这一珍奇的特产,才不致断绝。  

    “第二段谈各地发现的四不像化石,说明我国从远古一直到商代都有这种动物,最后说:无疑的,四不像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是,四不像曾在我国一度绝迹。怎么会绝迹呢?下文第三段撇下这一疑问不提,突然又谈起四不像得名的来历。接着在同一段里又说明康熙、乾隆年间北京南苑曾经豢养过这种动物。这样一来,不仅二、三两段不接气,第三段本身谈到的两点也缺乏联系,读者不明白为什么要把这两件毫无瓜葛的事放在一段里说。瞻斐燕淇跟帖。

    “其实第三段的后一半是跟第四段联系的,应该并为一段。四不像从何得名一节放在第三段里也完全不对头。因为上文第二段最后曾提到一度绝迹的话,为什么会绝迹,应该马上交代,插进得名的来由一节,这就把密切关联的两部分打散了。淇奥伾岚跟帖。

    “四不像是一种罕见的兽类,很多人没有见过,读者读这篇文章时,一定很想知道这种动物是什么样子,为什么叫做四不像,从这一点考虑,得名的来由一节应该提到前面,放在第一段里,或者放在第一段之后,自成一段。常云梦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你们说得太好了!我再贴出一段。太行淇奥又发出一段:

    我兵学虽陋,公兵学虽奇。我说兵之难,公亦莫我违。河事异于兵,其难堪嘘欷。智有不可及,力有不可施。汲黯非不伟,所塞辄复隳。王遵无奈何,誓死而执圭。若与唐衢说,号哭垂涕洟  。未说穿故道,未说治故堤。且说塞河口,所费不可推。诸所调发者,委积与山齐。卷埽者如云,进埽者如飞。下埽名入川,其势忧流移。上埽名争高,少动即势危。万人梯急赴,两大鼓急椎。作号声号令,用转光指麾。其救护危急,争须臾毫厘。又闻被灾郡,数路方荐饥。官私无畜聚,民力俱困疲。朝廷谋已劳,两宫食不怡。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寝饥。为之奈何乎,勿计速与迟。事虽有坚定,议论在所持。如一身数疾,必以先后医。假如移所费,用以业贫民。偿其所亡失,救其所苦辛。或贷其田租,或享其终身。独孤有常饩,使同室相亲。露尸与暴骸,收敛归诸坟。(以兵法类比治河,待续。)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分段的目的就是把这个连续的整体划分成若干的单位,每个单位本身是完整的,但对于整篇文章来说,他只是一个构成部分,代表作者思路中的一个步骤。一个段落结束了,读者就知道这一个步骤完成了,下面是另一个步骤了。一篇文章不分段,顺序和步骤糊涂一片,让读者去啃,令读者感到十分吃力。譬如徐积写的这一篇《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这是太行淇奥分节贴出来的,原文并没有分段。这还算好的,古人写文字别说分段了,连标点符号也没有,全凭读者去啃。常云梦发表观点。

    “分段的作用不仅在于划分步骤,他还可以帮助读者认识文章结构和层次,但结构和层次与段落的划分并不是一回事。段落只能帮助我们认识文章的层次,它并不能把所有的层次关系都反映出来。一篇文章的层次往往很复杂,一方面一个段落里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另一方面一层意思可以分成几段来说。瞻斐燕淇跟帖。

    “总的来说,划分段落有三个原则:第一,要注意段落和层次的关系,使段落尽可能地反应层次。第二,段落的划分要和全篇的布局相称。同样一个论点,作为一篇文章的组成部分之一,自成一段可能很合适,但是把这个论点抽出来发展成一篇文章,可能分成几段最好。第三,一般地说,段落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太长了步骤不分明,层次不清楚;太短了显得支离破碎,也失去了分段的意义。常云梦跟帖。

    段落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这只是就一般情形说的。有时段落可以很短,短到只有一两句话,甚至短到一个字。这种短段落一般与全文结构和层次没有多大关系,它主要不是用来反映文章的层次,而是为了表明强调的语气。把一两句话提出来单成一段,表明作者特别强调这几句话。但这种手法不宜多用。小说和叙事文常常引述人物的对话,一般的习惯是把一个人的对话单列一段。淇奥伾岚跟帖。太行淇奥又发出一段:

    精选强明吏,处之使平均。乡官与胥徒,欺者以重论。如此庶几乎,可无愁怨人。下酬更生望,上慰再造仁。然而论议者,至今犹纷纷。或复其故道,或因其自然。公如决于一,勿使众议牵。在己者有义,在命者以天。而况行职分,而况本诚忱。圣朝无不察,知子之赤心。嗟余何为者,草莽且贱微。与公本无素,一见即弗遗。以伯兄处我,以古人相期。小设犹致说,大事宁无辞。年且六十一,未作沟中尸。常恐公礼义,如投诸污泥。岂欲为迂阔,不得已为诗。沥吾之肝胆,但恐同儿嬉。又恐误公事,公千万慎思。如将从近功,即深图便宜。如必谋久利,唯古人是希。是询而是度,是访而是咨。或博物君子,或宿儒老师。或滨河野叟,或市井年耆。或愚直夫妇,所言无蔽欺。或老胥退兵,耳闻而目窥。或世为水学,可与讲是非。或博募水工,按地形高卑。从便道穿渠,稍引河势披。海既为大壑,汴既分一支。如关窍疏通,脏腑病可治。此说如何哉,但恐出于狂。如何完障塞,如何复诸塘。观变而待时,亦恐谋不臧。为复有说者,且须严边防。如魏尚守边,见称于冯唐。如祭彤久任,使匈奴伏藏。以车制冲突,如卫青武刚。多置强弩手,如李广大黄。选募如马隆,练卒如高王。(以兵法类比治河,待续。)

    “段落分得合适不合适,必须从整篇文章布局的角度上来看,好比我们坐着飞机高空鸟瞰一座城市。执笔人如果自己都不清楚全文的布局,不能像坐飞机那样居高临下地鸟瞰全局,只是在地面糊里糊涂地摸索,

    这样任意地划分段落,不但段落分不好,全篇的结构也不可能安排好,层次也会模糊不清。写文章只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不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段落只能帮助我们认识文章的层次,它并不能把所有的层次关系都反映出来。为了补救这个缺点,可以把段落分组,表示更高的层次,每组之间用数字标明,也有用空一行的方式。瞻斐燕淇跟帖。

    “一篇文章除了结构、层次,还要注意联惯性的问题,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部联系,还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文字衔接,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过渡到后者,不感到中间有什么空隙。文章有一个大的段落过渡到另一个大的段落,因为转折比较大,往往需要用几句话交代一下,一方面是为了过渡,另一方面是为了交代文章的层次。有的时候过渡段落里的话是明白地指出来的,有的时候却是不露痕迹地把前一层意思过渡到后一层意思上去。如果转折不大,一般不必着力交代,往往是用一些关联词语就能过渡到下一层意思上去。淇奥伾岚谈起来文章的过度。

    “古人评论文章常常用伏笔这个术语,伏笔就是为了照应下文预先埋伏的笔墨。一篇文章不但要首尾连贯,而且前后要有足够的照应。有的时候,前面说过的话,后面需要加以补充或者发挥;有的时候,后面要说的话,前面要先交代一下。有时候,文章与标题之间也需要照应,如果标题的意思非常显豁,就没有特别加以解释的必要;有时候,标题的含义读者一下子不见得能够透彻理解,这就需要交代一下,有人称其为点题。瞻斐燕淇谈起来照应。太行淇奥又发出一段:

    如汉置奔命,使我军势张。短兵斫马胫,冲车乱其行。赏不以首级,所以严部分。大陷刀如墙,可以坚吾阵。羊叔子以德,郭子仪以信。光弼战河阳,挥旗令直进。其时诸军势,如决水千仞。杨素不用车,可汗下马拜。仅以其身免,号哭而大败。将帅在方略,胜却百万兵。安边在良将,胜却筑长城。愿子治水功,有以酬明时。便领铁林兵,尽衣犀牛皮。连营环绣帽,大纛随牙旗。分金赐勇敢,藏书付偏裨。先声义信远,下令霜风驰。出塞有丰草,近关无马蹄。穹庐大漠外,别部黑山西。伐谋为上策,何用长缨羁。本朝正明盛,以德服外夷。使来不受献,南越回山梯。西闭玉门关,东却高句丽。四夷无一事,各安巢穴栖。名将更无功,优诏勒鼎彝。师旋作鼓吹,军容除虎貔。银珰  致郊劳,翰林严鏁  扉。除书纸用麻,省吏身着绯。公方有所念,山足江之湄。无心入黄阁,有表辞赤墀。乞得老来身,浩歌还会稽。白云与绿波,无所不可之。春风桃花坞,秋色黄菊篱。茶篮与酒榼  ,壶矢兼琴棋。烹鸡炊黍饭,可倩庞公妻。岂无会稽老,雪夜同泛溪。亦有二三子,棹歌相追随。散尽橐中金,留得身上衣。有宅是官借,无田可扶犁。闲吟题寺观,长啸入云霓。公得我诗后,一梦须先归。 (以兵法类比治河,强调要顺黄河水性,因时因地制宜。)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