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10
20:04:38)
浚县大伾山禹王庙西侧有一诗碑,上面镌刻着《登大伾山和万伯修、孙胤甫二使君韵》七律二首。其一,“千家城郭倚巑岏,十里阴森六月寒。览胜星辰清夜落,思功河洛几时残。帆墙树杪随东注,宫阙云端直北看。从政转伶才未达,暮天怀古思漫漫。”
其二,“飘飒尘裾怯壮游,中原佳胜共谁收。峰连鹫岭青于黛,洞隐龙湫翠欲流。物外乾坤形转旷,云边杖屐意俱幽。鸾声欲傍孙登啸,愧我同来顾虎头。”诗后题名为“万历戊寅春日吴兴顾尔行孟先甫□”对于此诗作者的注解,《大伾山志》注“顾尔行、孟先甫”(209页),《大伾山名胜区石刻选》亦注作“顾尔行、孟先甫”(38页),《天书地字》仍注为“顾尔行、孟先甫”(229页),那么这两首诗的作者到底是顾尔行呢,还是顾尔行和孟先甫呢?
我们首先看诗题《登大伾山和万伯修、孙胤甫二使君韵》,诗题的意思是和万伯修、孙胤甫韵写的登大伾山诗两首。题中的万伯修、孙胤甫即万世德和孙继先。第一首和的是万世德的言前韵诗:“晓攀青嶂出巑岏,独立高风万木寒。洞古云深龙睡稳,林幽春尽鸟啼残。河流东控神功远,山色西来王气蟠。我欲寻真更高顶,九天阊阖羽翰难。”第二首和的是孙继先的由求韵诗“虞臣经罢此山头,大伾声闻遍九州。此日犹余大伾迹,何年复见虞臣游。云根郁郁岩花灿,风岫依依涧草幽。我亦勤驱周八载,玄圭欲锡使人愁。”万世德(1546--1603),字伯修,号邱泽,晚年号震泽。明山西偏头关人。隆庆四年(1571)进士,历官南阳、元成、宝坻知县,兵部主事、兵部员外郎、陕西按察使佥事、山东按察副使、右佥都御史、都察院右都御史,追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孙继先,字胤甫,号南川,明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先后任雄县、遵化、内黄、献县县令,庆阳府推官,四川道监察御史。从诗题我们就可看出此二首诗是一人和万、孙诗韵所作,而非两人之作。
我们再来看诗的题名“万历戊寅春日吴兴顾尔行孟先甫□”。题名中的“□”应为“题”或“书”或“作”,古人诗文题名落款,一般情况下是时间、官职、籍贯、姓名、字或号的格式,也有只落籍贯姓名的。古诗文题名中的“甫”字,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人名或字中含甫字,如杜甫,孙继先、字胤甫等;另一情况是用于人的表字之后,表示对男子的美称。“甫,男子美称也。(《说文》)”。后一种用法在大伾山摩崖石刻中屡见不鲜。如刘台的《登大伾和韵》题名为“赐进士第知浚县事川东刘台衡仲甫题”,刘玠同李剑行等人联句诗后落款为“刘玠人玉甫书”,“东皋舒啸”摩崖的题名“明进士延陵李琦伯玉甫书”,刘德新《八隐诗并序》题名“开原刘德新裕公甫题”等,另我们都熟悉的《核舟记》中有同样用法“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显而易见将“万历戊寅春日吴兴顾尔行孟先甫□”的“甫”当作第一种“人名或字中含甫字”说不通,应属于第二种情况“用于人的表字之后,表示对男子的美称”。这样题名的意思就很清楚了,万历戊寅(万历六年,1578)春日(春天),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顾尔行字孟先题或书。由此,我们可以说《登大伾山和万伯修、孙胤甫二使君韵》的作者是顾尔行,而非顾尔行、孟先甫两人所作。
最后,我们说说诗作者顾尔行。顾尔行,字孟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万历元年浙江乡试经魁、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官大名府推官、巡按直隶御史。《重修滑县志》录有顾尔行的《宋祭酒<西隐集>序》,序后题名为:“时万历戊寅孟夏赐进士第直隶大名府推官吴兴顾尔行孟先甫书于静学轩”,书中注解:“顾尔行,字孟先,吴兴人”。由此可知顾尔行的《登大伾山和万伯修、孙胤甫二使君韵》是在大名府任推官时来浚县登山所作。顾尔行曾辑有《皇明两朝疏抄》十二卷,曾作《文体明辨序说·刻文体明辨序》。顾尔行曾在河北保定作《谒北岳庙》:“豪情五岳梦游遍
, 北极山川到眼前。
烽火不传关外戍 ,
望柴犹见帝城烟。 白云万里遥分越
, 紫气中原尽入燕。
金简至今崇秩礼 ,
可元风雨达尧天。”
朱中月的博客 说说“顾尔行、孟先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