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白蛇传》起源浚县说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7-4-26  
       

    以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纠葛为线索的神话故事《白蛇传》,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历来普遍认为在南宋时期的浙江杭州,距今八百余年。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之一《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则使这一故事定格在杭州。
  上世纪末和新世纪之初,一些专家学者经多方考证,认为《白蛇传》的故事发生浚县(今河南鹤壁市)黑山之麓、淇水之滨的许家沟村。2001年09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孟繁仁先生的《(白蛇传)故事新探》一文,多方考证出著名神话故事《白蛇传》源出许家沟。
  孟先生考证依据之一是:许家沟一带历史上曾流传着“白蛇闹许仙”的故事。这个故事则源于西晋时期的文学家左思(约公元250——305年)的《魏都赋》中记载的“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犊子牵黄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的故事,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衍变为“白蛇”。“白蛇闹许仙”故事中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变化人身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民治病,使得附近的“金山寺”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于是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故事情节。白娘子因水漫金山寺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了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许仙由此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十八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使得一家团圆。这是“白蛇闹许仙”的故事梗概,与后来的《白蛇传》故事大体一致。
  孟先生考证的依据之二是:许家沟村因许姓世代居住而得名,至今村里人还把“许”姓称为“老户”。“白蛇闹许仙”故事中的牧童许仙是出身于许家沟的“许”姓少年,与《白蛇传》中的“许仙”相吻合;许家沟附近的黑山,又名金山,古为冀州之地,这里有金山寺、青岩绝、白蛇洞、雷峰塔,与《白蛇传》中的几处地名也相吻合。金山寺全称为“金山嘉佑禅寺”,据载此寺建于北宋嘉佑(公元1056——1063年)年间,以寺院所在地名和所建年代得名,目前尚有部分遗存,南山头的雷峰塔现已坍塌成为废墟,而当年白娘子在青岩绝修行的“白衣仙洞”即白蛇洞至今香火旺盛。
   依据金山嘉佑禅寺修建年代,“白蛇闹许仙”的故事只能成形于北宋后期,那么《白蛇传》故事后来为什么能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呢?这便是孟先生考证的依据之三:

    孟先生认为这一故事向江南一带播传,则与金人南侵、宋室南迁有关。宋高宗(公元1107——1187年)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出于“怀旧”情结,北宋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这就成为宋(南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传播的主要原因。

    其实,在上个世纪末,傅玉林、张方和、杜云亭三位先生就研究认为:当时金人南侵,宋室南迁,跟从岳飞的将士,多是汤阴、浚县人。这些人自然把家乡的神话故事带到了江南,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后来冯梦龙就把这个故事编入了《警世通言》。因此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本源应是当时的浚县黑山许家沟村。

    在这前后,民俗学家马紫晨也得出了相同的论证,认为《白蛇传》的故事“原点”在许家沟。

    2006年1月中旬,《大河报》先后用三个整版的篇幅,以《淇河、西湖对话“白蛇”传说》为题,多方位探源《白蛇传》,使读者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了《白蛇传》“原点”原浚县许家沟身上。

    注:根据《鹤壁日报》、《大河报》和孟繁仁先生的有关文章整理。关于黑山的资料请参阅本书附录部分“清《浚县志·黑山》”。

    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一书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