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黄河故道古地名点击(四)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8-6-5
 
 

关键词:黄河故道平原,黄河故道上的古村落,杨玘屯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历史上的“浚州八大景”:伾山晓月,龙洞祥云、岁寒双秀、玉女仙迹、同山晚照、善化奇峰、淇门飞雪、卫溪烟雨,其中没有一个是与黄河有关的,按说,流经大伾山脚下的滔滔黄河是八大景无法与之比肩的胜景。有趣的是,浚县历史上留下的金声金振般皇皇大作的诗文,几乎尽是呤诵浚地黄河景观的。这就可以看出,浚地人是敌视黄河的。黄河,带给浚县的,是命悬一线的洪涝泛滥,是提心吊胆的兵荒马乱,所以,浚县人修大佛,最大的祈愿是镇住黄河,并给弥勒佛起了个现实的名字“镇河将军”,力拔山兮气盖势的“镇河将军”发力了,显灵了,金朝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被南推了数十里。黄河从此与浚县告别了。像是依依不舍,临走前,这条巨龙蜕下了它的壳,丢下了它的衣裳,于是,它的壳,它的衣裳,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金堤,横亘在了浚县的土地上,静卧在了浚县的历史中。

    一旦黄河远去,浚县人又对其产生了怀旧的思念,这思念,便化作一个个地名,整日里,有人呼唤,有人读写,从1194年到眼下,800多年的时光,黄河竟还活在浚县人的心中。

    浚县黄河故道上的古村落,按地形地貌上分,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安居在黄河故堤、故河床、故河滩上的堤壕、张堤、田堤、了堤头、杨堤、咀头、胡岸、西皮、下河里、打鱼庄、大高村,小高村,河道、临河、湾子、小滩等四五十个村庄;一类是黄河昔日泛水区域的沙咀、东沙地、西沙地、刘沙地、西屯、东屯、元过、宋村,朱村、白毛、临河等村庄。这两类又基本上归属于黄河故道平原。这平原,包括善堂镇全部,黎阳镇与王庄乡一部,面积154平分公里,区内83个行政村,10余万人,耕地近16万亩。

    明代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王阳明登大伾山,曾作《登大伾山》诗: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峄头佛顶宽。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当年王阳明看到的黄河故道景象,已是一派田园风光,但黄河留给这里的“胎记”黄沙,还在随着风向湍流。这沙龙,经过近500年的治理,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彻底治理。昔日俗称的“八里沙”,“老沙窝”等不毛之地,今日成了林茂粮丰的农家乐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文化的发源地。在她流经浚县的漫长岁月里,尽管带给了浚县一些灾难,但仍不失为母亲河,这灾难,其实是母亲为离开摇篮的子女故意设的绊儿,立的坎儿。被绊倒爬起来了,跨过去了,孩子的膝盖会疼,或许还会哭、会恨,但这正是母亲的欣慰之处哩。她让子女在历练中成长,她在大浪淘沙中淘洗着一种韧性顽强,百折不挠,奔腾到海不复回的浚县精神。

    黄河走了,却把一笔巨大的财富馈增给了这片土地。这馈增,整整800年以后才展示出来。1994年,浚县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谁能说这不是得益于黄河呢?不久,有关黄河文化遗存的浚县大石佛,千佛寺,王阳明、王铎摩崖石刻,浚县泥咕咕,浚县民间社火,接二连三地被确定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浚县是远近有名的“泥塑之乡”。泥塑作品集中产在杨玘屯村,泥塑作品俗称“泥咕咕”,它的用料均来自黄河故道上的澄泥。泥咕咕不仅外观古朴美观,而且能被吹响,会发出不同的天籁般的美妙声音。2006年6月,浚县泥咕咕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有一批可称得上大师的泥塑艺人,这些艺人有的是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有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艺术家,有的被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在这些艺人中,有个大名鼎鼎的泥猴张,他带着“醒泥”(和好的泥),将泥猴提到了加拿大、緬甸、新加坡和美国,他带的醒泥,可是浚县黄河故道上的泥啊!

    还有个著名泥塑艺人王蓝田,因他名声远播,曾有德国,俄罗斯等国的文化官员、民俗学家等专程到浚县来寻访他。这些国际友人,临别时少不了要带走一些王蓝田的泥咕咕。于是,这些泥咕咕,被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吹响了。当泥咕咕的声音响彻在莫斯科郊外的白桦林里的时候;当呢咕咕的声音漂游在柏林城湖泊涟漪上的时候,浚县人明白了什么叫黄河精神黄河魂。他们会骄傲地说:这是黄河涛声的回响啊!

    马金章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