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春日子贡祠读楷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8-4-19
 
 

2008-04-10 18:08:07
    我老家就在县城南街住,离子贡祠仅二百来步,平日就没少去子贡祠,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不是了如指掌吧,也能知其大概。今日又访子贡祠,是受一位老先生影响的缘故。
    老先生叫孙自省,浚县南大街人,国家外交部退休干部,他清明节前从北京回来省亲祭祖。昨日先生设宴,邀请我去,尽管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很是投缘。桌上多是前辈,孙先生特意调了位置,挨我这个晚辈坐下。他虽然83岁了,但精神矍铄,谈起家乡的风物名胜如数家珍,兴致颇高,谈的最多的是子贡、子贡祠。

    老人说,原来,在南大街子贡祠北边,有一座石牌坊,名叫花牌坊。花牌坊透空镂雕,工精得不得了,陕西的石牌坊没法比,安徽歙县的石牌坊也没法比。老人说,南大街那花牌坊,是他平生见过的最美的牌坊。

    老人还说,在通往子贡祠的路口,树有巨型古砖雕“告天笔”,旁边是“砚花台”。此时,我在 “告天笔” 、“砚花台”前驻足,想象着“告天笔”高大的笔杆巍然屹立,雄健的笔锋直指蓝天。挥动如檩笔,落墨蓝天纸,这是何等的文脉气象啊?

    我走进了子贡祠。其实,这仅是子贡祠的遗址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改作农机公司。如今农机公司破产,房屋落锁,院落破败,昔日祠堂的容貌只能从老一茬人的口头传说里、从地方志的文字描述里、从保存的几张发黄的照片中去追寻了。

    我在现实的场景里和虚幻的子贡祠的院落里举步,穿过书有“性道书院”匾额的大门,跨越“证圣之门”的二门,迎面便是五楹大殿的“黎公祠”了。黎公祠的左边,该是那株丈余之粗,阅尽人间苍桑的“子贡手植楷”了。

    一朝手植楷 万古树楷模

    当今世上,恐怕再没有比楷、模二树更富有文化意蕴的树木了。如果对树木可以称圣的话,楷树当之无愧。有资格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者,我们习惯称为楷模。楷模这个典故就与子贡有关、与面前曾生长的楷树有关啊!

    此时此刻,我立于楷树遗址前,有种面对先哲圣贤的神圣庄严感。这里曾生长的楷树,逢每度仲春,花开似锦,花呈褐色穗状,如桑椹积结枝间;花后生叶,叶如槐叶而较长,又似柳叶宽而短。

    相传,楷树两下仅二株:一株在孔林,一株在浚县。说起它的渊源,有着神话般的故事: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作为孔子最忠诚的弟子,他悲痛欲绝。下葬那天,子贡更是伤痛无比,稽颡泣血,一只哀杖已不能支撑他的躯体,他双手各持一支。孔子棺材入土后,子贡手拄的两枝哀杖,已深深扎进土里拔不出来了。孔子弟子守孝三年离去后,子贡为报师恩,便在老师墓旁搭庵结庐又守三年。守墓期间,两枝入土的哀杖生根发芽成活了,这树说柳不是柳,说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子贡联想到周公庙前的模树,他念其老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给这树起名楷树。老师孔子和周公是圣贤,楷模二树是他们的化身,是自己,也是世人永远的榜样啊。这之后就有了楷模这个典故。

    子贡守墓六年准备回家的时候,把孔子坟前那两棵楷树带回故里一棵,栽在了自家院内,以志朝夕不忘师尊,从此,这棵楷树便在浚县扎了根。这株“子贡手植楷”一直生长了2400多个春秋,它根深叶茂,枝繁干粗,盘若虬龙,凌云擎空,主干四人才能合围抱拢。

     楷雕曲阜宝 佳话相伴生
     神物护兮淑气滋,
     铁柯偃盖老龙枝。
     风霜历尽几千载,
     疑似当年庐墓时。

    这是古人咏子贡植楷的《古楷》诗。在历代典籍记载中,吟诵楷树的诗文不计其数,《水经注》云:“孔子既没,葬于泗上……惟子贡又独居三年。手植楷树,至今犹存。”《康熙字典》曰:“楷树生于孔子冢”。孔子后裔元朝孔刘在《至正直记》中记载:“楷木唯吾祖陵有之,音与皆同。”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子后代孔尚任曾向乾隆皇帝介绍楷树的好处:“楷木可为杖,又可为棋,其萌可为蔬,又可为茶,其瘿(树干隆起如瘤之处)可为瓢,其籽榨油可为膏烛。”

    楷树不仅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吟咏的永久性题材,而且围绕着楷树、围绕着子贡,相伴相生了许多传说佳话。

    传说一:子贡在孔子墓前留下的那棵楷树,后来长成了巨株。清康熙年间遭到雷火焚毁。人们将这棵树的枯干形象刻在石碑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建碑亭保护残留的树根,亭名“楷亭”,这棵楷树的后代,一直绵延不绝。如今孔林里仍有宋代的楷树,高耸入云。

    传说二:子贡手植楷长大成材后,子贡用楷木雕刻了老师孔子和师母亓官氏两尊坐像,坐像高约40厘米,这两尊雕像据说现在还珍藏在曲阜博物馆。曲阜号称有三宝:楷雕、如意加蓍草。楷雕因与孔子,子贡有关,不仅列为三宝之首,还成为历代孔府最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品,同时,楷雕工艺品也是历代孔府和山东官府向皇帝进贡的贡品,清光绪17年(1891年),山东巡抚给慈禧太后的寿礼中就有一柄楷雕寿杖和一对楷雕如意。杖上刻有百龙百珠,云霞相映;如意刻八仙庆寿、群仙祝寿,被慈禧称为绝技。

    传说三:因楷树是圣木,楷花和叶子能治百病。

    楷树有枯荣 风范传世长

    近2500年来,楷树每天都吸纳着中华文化沃土的丰富营养,楷树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树;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挺拔向上的文化符号。楷树不仅是孔子精神的化身,又是子贡道德风范的形象写照。

    孙自省先生是外交部司级干部,退休前分管与东欧国家的文艺交流工作,他曾向我转赠过他参与编著的《中国历代重要外交人物》一书。书中介绍了子贡进行穿梭外交故事。这次来,三句话不离本行吧,他又极有兴致地谈起子贡在外交史上的贡献。他说,首开战国纵横家之先河者,是子贡。齐国发兵要讨伐鲁国时,子贡为免除老师孔子的怀国之忧,自告奋勇进行外交游说,他穿梭于齐、鲁、吴、越、晋等国之间。可以说,子贡是世界外交史上第一个进行穿梭外交的政治活动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纵横捭阖的外交谋略,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子贡的外交活动,有明确一贯的政治目标,从不为个人爵禄,从不收受任何赏赐,这同战国一般说客为私利而逐,反复无常有本质的区别。子贡是当无愧的纵横家的先驱,战国第士的楷模。子贡的言行广为流传,甚至深深影响鬼谷子,“隐居于卫都近郊云梦山中的鬼谷子,在总结前人经验的探索中受惠于子贡之教,是很自然的。”(裴默农《鬼谷子全书·中编》)

    子贡作为中华儒商始祖,奠定了中华儒商文化的基础。他义中取利,先义后利;他忠信为先,“言必信,行必果”;他“富而无骄”、“施民济众”。《盐铁论·贫富》中记载:“子贡以著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这就是说,子贡和陶朱公经商致富后,不忘惠及民众。上至君王,下至平民,没有不称赞他们仁德的。
    子贡在尊师孝老方面,留下了不朽佳话。孔子的学说,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受到了一些人的毁谤和贬损,孔子本人也常遭厄运,关键时候,子贡总是挺身而出,捍卫孔子及其学说,这在《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中都有记述。子贡还是孔子周游列国14年的财力支持者,“孔子和大商人子贡生活在一起,至少是子贡做买卖,供给周游列国的孔子和同门。”(吴慧《中国商业史》)。孔子死后,子贡更是将尊师孝老做到了极至,宋代尚书右丞冯极题《子贡庐墓堂碑文》中说:“子贡形容渺,而心不与之惧渺,植楷于墓,常寄于含英吐秀之间。形影相吊,苦历风霜,情更深于诸贤,谊独重于千秋,实杏坛之高弟、尼山之孝子,为万古树师弟之极则者,其惟子贡一人乎!”冯极题文,道出了子贡之所以被人奉为孝道楷模的缘由。

    曲阜孔林里的“子贡手植楷”,在清康熙年间遭了雷殛,如今仅剩一段“楷亭”呵护的枯干;浚县子贡祠的“子贡手植楷”,也在1940年日军盘距时期逝去,它的遗骸,现保存在子贡后裔第八十代孙端木庆国的家中。可眼下,在子贡祠楷树生长的地方,我分明看见它仍根深叶茂地屹立在那里。

    据说,书法中的楷书命名,就是取自楷树的风骨和文化寓意。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如楷树一样简爽有力,可作楷模。可见,楷树的风骨,已渗透进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是令人欣慰的。

    楷树有枯荣,风范传世长。子贡的道德情操、精神风范永远影响着今人和后人。

    文章原自: 马金章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