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诗仙也曾过浚县
作者:朱光临 上传时间:2009-6-28
 
 

 

2009-01-11 09:00

在距今1256年前的天宝十一年,即公元752年正月,有一位52岁的老人,鹤发童颜、双目有神、头戴锦冠、身穿长衫、持弓倚剑、摧马扬鞭,他风尘仆仆的从南阳、梁园(开封)而来,跨过白马城,踏上白马渡口,准备渡过黄河,北上广平、邯郸、直至幽州(北京),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情况下,只好在白马津(今浚县善堂镇酸枣庙、马村西)暂且停留小住,在白马客栈,他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独酌微醉、激情抒怀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他就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成纪乡),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湖北安陆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的夏季,李白与道士吴筠同隐居于浙江曹娥江上游的剡中。吴筠首先受到唐玄宗的征召,由于他的直接推荐,更由于秘书监贺知章和唐玄宗之妹持盈法师等的间接支持,因而唐玄宗派人征召李白入京封为翰林。但好景不长,李白以翰林供奉的身份待诏了一年多,后来由于张垍,高力士、杨玉环的谗毁,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赐金放还,为朝廷所弃。随被放还离开朝廷,但他并未因此而沉沦颓废,仍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和国家安危,当他看到朝政昏暗、战争连绵、民不聊生,安禄山势力庞大,有政变野心的时候,自己更是气愤之极,义愤填膺,不断与友人登高宴饮、酒酣赋诗,义愤不平。

当时,唐朝极盛时期每况愈下,连绵战争连连失败,朝政李林甫、杨国忠奸臣当道,贵妃杨玉环、宦官高力士当政专权,唐玄宗重用胡人安禄山、哥舒翰。公元751年1月,安禄山由东平郡王兼河东节度使,4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大败;高仙芝攻击大食国,深入700余里,亦大败,死亡殆尽;8月安禄山讨契丹大败,仅以二十骑逃归;11月杨国忠兼领剑南节度使……李白于751年春返鲁省家,秋至南阳访元丹丘。旋赴梁园,在北渡黄河时,于白马津写下了《发白马》诗篇,李白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元月,住白马客栈,渡白马津、黎阳津,在黎阳古城小住几天北上,春游广平郡、相州府、邯郸等地。夏游蓟门。秋抵幽州。北游塞垣。《发白马》一诗,全诗十六句,字斟句酌,句句对仗,铿锵有力,气势雄伟,犹如大河奔流,一泻千里;诗情豪迈,言语狂放,却又沉着抑郁,诗句对称,节奏徐疾有度,用典述事清楚明白,首尾呼应自然,堪称名篇。表达了作者关心国事,关心边疆战事,希望战争一鼓作气,清扫边陲大漠,统一全国。作者以情抒怀,记述了当时战争失败之境况,同时表达了自己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北上,到幽州以探安禄山虚实;在752年十月,李白到达幽州,当时他看到安禄山飞扬跋扈,大权在握,今天的河北、内蒙、东北、乃至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大片土地差不多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并且不断在招兵买马,蓄积势力,感觉到安禄山叛变已迫在目前,自己虽然有“一射两虎穿,转背落双鸢”(《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的本领,和“济苍生”、“安黎元”的报国之志,但也无能为力。李白在幽州待了一个多月,他非常伤心,伤心自己知而不能言、言而无人听。顿时,在752年11月,他登上黄金台上,“呼天痛苦楚昭王”(《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深知,说安禄山反叛在即,唐玄宗不会听,因为连王忠嗣、杨国忠、韦见素上谏的话都等于耳边风,所以事隔三年的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终于“天下横溃”,实现了李白的预感,安禄山起兵反唐了。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安禄山叛乱,李白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返还,往来于浔阳(江西九江)、宣城(安徽宣城)等地。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十七日,李光弼赴河南行营,李白“愿雪会稽耻,将期报恩荣”(《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积极参加李光弼的东征,行至金陵发病,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朱光临 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