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元年(1912年)
武昌起义胜利,富户豪绅坐卧不安。卫县集等村镇急忙加固寨堡,以备抗击革命军
是年赋税沿袭清制,27亩地纳田地银1两,每亩地年纳米5合5勺。春季征银,秋季征米
河南省议会在开封召开,浚县人张宗周当选为河南省议员。1917年,宗周奉孙中山之命赴南阳策动军阀吴庆桐部起义,事泄遇害。1931年,浚人缅怀宗周之功,将城内小姑山巅之梓童阁改建为"张烈士宗周祠"。"七七"事变后被毁。
民国二年(1913年)
春
县城豪绅用漕米附设和商界募捐的1400多两白银,修葺县城垣西南隅倒塌部分。
三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南省河北道。
八月滑县康礼村(今浚县康村)人康书奇发动"在园"起义,组织邻近数县民众数千人,号"红汉军",树起"杀富济贫"义旗,康书奇为都督。定于农历八月十五日夜于浚县城起义,因月蚀未能如期举行。次日黎明,滑县县知事李盛谟派兵围剿。康书奇先前避至山西阳城。后因叛徒告密,被捕遇害。滑县、浚县两县县知事联合行动,并请省府派武装协助,大肆搜捕在园成员,仅浚县杀害300余人。参加起义的豪绅、官吏被罚以巨款。
是年天花、伤寒、白喉流行,人口死亡率达5‰。
民国三年(1914年)
春
袁世凯、徐世昌、张镇芳等捐资筹划在浚县开挖天赉渠,于大赉店引淇河水自流灌田。1915年春动工,1917年竣工,渠长11.5公里。1920年,放水灌田,受益面积5万余亩。天赉渠设计施工总工程师由谢仲琴与其弟季玙担任。
是年县署以白银5000余两为资本,在县城东大街开办平民工艺厂,职工20余人,生产草帽辫,后改为织染与缝纫铺。由于日货大量倾销,加以经营管理不善,民国八年倒闭。
道口锡器(点锡或点铜)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民国五年(1916年)
一月六日北京交通银行在道口镇设立分行。这是浚县设银行之始。
春县署在八里井村设立棉业试验场,试验田326亩,旨在推广棉花种植管理技术。因管理不善,两年后停办。
是年县长吴宝炜于浮丘山千佛寺创办乙种蚕桑小学堂。1919年更名为蚕业学校。
民国六年(1917年)
六月大雨,卫河漫溢,县东、县西被淹。秋,蝗虫为害,秋禾无收。
民国七年(1918年)
冬酷寒。土地冻裂。卫河冰冻,可行铁轮大车。贫民有冻死者。
是年在县城南大街希贤书院旧址创办希贤学舍,浚、滑、长垣、延津等县慕名前来就学者颇多。
丁地银改征银洋。每两折银洋四元二角。全县丁地银55000余两,折合银洋23.1万余元。
日货充斥市场。县乙种蚕业学校师生上街游行,高呼"抵制日货,打倒列强"等口号,并没收日货,于卫河滩焚毁。
民国八年(1919年)
春大旱。
七月大雨,山洪爆发,淇、卫二河漫溢,秋禾大部分被淹死。不久,霍乱、伤寒流行。
是年实行地丁银"预征"。先由富户垫支,贫民须向富户交付利息,民众负担加重。铜钱和银元普遍使用,制钱废止。
国九年(1920年)
春无雨。早秋未播。夏,蝗灾,秋禾歉收,民众无食
四月浚县国货维持会制订章程,提倡国货,挽回利权。
十一月七日地震,房舍有倾裂倒塌者。
民国十年(1921年)
五月善堂一带土匪头子杨法秋部被安阳巡缉队收编,任杨为营长。匪变为官,凶焰愈烈,到处抢掠。7月26日,杨法秋部攻入了堤头寨,打死无辜百姓30余人,绑架80余人,掠去牲畜财物无计。
是年县城人李建中于北大街开办英记石印局。
县立第一职业学校建立,以私办织布厂为实习场地,半工半读。次年,县公署嘉奖该校,赠"振兴实业"匾额。民国十一年(1922年)
征收船捐。次年,征收戏捐。后又征收牲畜绳捐。三种捐皆作教育经费。
民国十四年(1925年)
三月十二日县属机关、学校、群众团体数百人,在城内西门里戏楼院举行大会,追悼孙中山逝世,吟唱自编自谱哀歌。
春
群众捐资修葺大坯山大佛楼和佛像,并刻碑记其事。
五月开封两河中学教务主任吴凡坤,经中州艺术学院教务主任刘友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浚县最早的地下党员。
七月县立第一小学师生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在城内示威游行,宣传抗日救国,抵制日货。
是年基督教由内黄传入浚县,于城内西大街设立教堂。至1938年,全县教徒达千人之多。荷兰、英国、加拿大等国牧师先后在县境传教。
春荒严重,民多饿死。赵岗富户刘承勋将5000余斤小麦送往外地放高利贷。行至邢固村南,被该村杨春荣、任占元、宁长林为首的60名饥民截获。
民国十五年(1926年)
十二月吴丹坤根据地下党组织指示,以过春节为掩护,回老家前枋城开展地下工作。次年2月,在前枋城泰山庙召开浚、汲、淇等县地下党员会议。决定支持群众组织红枪会,开展驱逐奉军斗争,声援北伐。
是年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动工兴建。浚县石工王丰池、郑有荣等参加《建国大纲》镌刻。
民国十六年(1927年)
五月县立第一小学建立童子军,学生接受"仁、智、勇"军事训练。
十月后村胡修身,由内黄井店集王建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浚县第一个农民党员。
是年河南省督军冯玉祥委朱震权任浚县县长,开办自治训练班,演时装戏、破除迷信、提倡男女平等、强迫男子剪辫、女子放足、减免赋税、实行大赦等。
废道尹,设行政地区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行署),浚县属第三专区行署。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废六房八班,设科局;将二十一所划为九个区,区下设联保,联保下为保、甲。
县长周栋、公款局局长郜振方向地方加派苛捐,以贿军阀。裴庄进步人士常仙甫率民众拥进县城,向周、郜问罪。郜振方被撤职,停征苛捐,民心大快。
县分摊地方公债13万元,以50亩土地以上花户起派。
浚县市场上流通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纸币。
冯玉祥部下韩占元驻道口,设立湛园小学二处,一在泰山庙,一在三官庙。
于县城马号旧址(今城镇粮油转运站)首建公共体育场,内设秋千、游樑、轩轾板、滑梯和篮、足、网球场。1929年迁至南大街路东常平仓(今城关粮管所址)。
民国十七年(1928年)
春中国国民党河南省浚县党务整理委员会成立。
夏初冯玉祥率部驻道口。
五月二十九日冯玉祥自道口西迎蒋介石,于柳渠车站会晤,商谈军事。
七月县教育局在城内南街开办平民师资训练班和塾师训练班,培训乡村教员和塾师70名。其中平民师资30名。
八月县成立自治筹备分处。是年在县城东门里设立浚县卫生院,院长1人,医生2人。
民国十八年(1929年)
春黎阳国术馆在县城西门里成立,设馆长和指导员,统筹全县武术活动,号召各村设武学。七月,举行全县武术比赛大会。
五月吴丹坤在潢川中学参与筹划武装暴动暴露身份,回到家乡前枋城。10月,在本村祖师庙创办第一所平民夜校,自任校长,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夏卫河于薛村(今徐村)南决口,县东一带被水淹。县城南门以东城墙倒塌数十丈。县府设修城委员会,组织修复。|同城交友|同城娱乐|博客|免费资源|IT技术交流|第一休闲社区
八月十二日淇河水暴涨。刘寨、公堂一带漫溢。钜桥以南、新镇以北遭水灾,秋禾被淹没。
是年浚县设邮政代办所。1932年改为浚县邮政简易局,各集镇设代邮点,由商铺代办。
民国十九年(1930年)
二月魏十篇(克仁)、马五江(建民)受中共直豫边特委派遣,自保定来到赵岗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7月,建立中共奇(淇)训(浚)区委,魏任书记。区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先后建立了7个农民协会和1个由10余名青年组成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2月,奇训区委组织武装暴动,不慎遭反动势力破坏,魏、马等人被迫撤离浚县。奇训区委是浚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浚县传播了马列主义,播下了革命火种。
夏初八角至白寺一线遭受雹灾,麦绝收,民众生活无着。秋初,卫河决口,水灾严重。霍乱流行,人口死亡率高达30‰。是年县政府开始在农村预征1931年、1932年并推征1933年至1935年丁漕补助捐及串票捐,总金额银洋590721元,民不堪苦,怨声载道。全县总户数为49800户,其中农户为34900户。总耕地1336000余亩,其中水田87600亩。
民国二十年(1931年)
四月教育局成立注音符号推行委员会。七月,成立注音符号传习所。
九月"九一八"事变后,城内学校师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宣传队到街巷、农村开展宣传活动,揭露日本侵略者罪行,并将查缴的日货在县城东街马神庙焚烧或减价拍卖。
十二月县内始有收音机。县府设专人于每日早六点、晚九点收音,并在文治阁下张贴《收音日报》。
是年县内各级学校开始组建现代运动项目代表队。县师范和县一小教师组成伾山体育队,两次参加安阳专区篮球比赛。次年,县师范举办浚县第一次现代体育项目校运会,有足球、篮球、田径、游戏等。
浚县首次参加河南省武术比赛,许如文获奖章。
浚县建设局在县城西门里关帝庙后院开办民生工厂,职工18人,有铁制织布机3架、毛巾机2架。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四月十六日至五月二十六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郭宝钧、吴金鼎、刘耀等人首次发掘辛村(今属鹤壁市)西周时期卫国诸侯墓。到1933年12月12日,共进行了三次发掘,撰写了《浚县古残墓之清理》、《浚县辛村》等考古报告。
五月中国国民党浚县党务整理委员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浚县党务执行委员会(简称县执委)。1934年,又改称中国国民党浚县县党部,并整顿党务,压缩经费,缩编裁员。
是年浚县成立妇女求知会,发动、组织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寻求自身解放。1935年停止活动。
美华铁工厂在道口建立,资本3万余元,职工50余名,生产轧花机、弹花机等。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同城交友|同城娱乐|博客|免费资源|IT技术交流|第一休闲社区
三月
教会于道口镇开设慧民医院,有意大利等国大夫4人,开设外科手术及妇科。这是浚县最早的西医医院。
秋河南省第四水利局在淇门设水文测报站。
十二月十三日县师范学教联合会在王舒苗、董乐山等发动下,开展反对校长姚蔚东贪污腐化的斗争。校长公然开除为首的7名学生,县长到校压服。学生跳上讲台,据理力争,迫使县长撤换了校长,并准许被开除的7名学生复学。
冬在道口三官庙建道口图书馆,高光远任馆长。
是年县农业推广所建立,有苗圃35亩,分育苗、移植两区;农场20亩,分作物、花卉、园艺、蔬菜等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951年
10月中旬浚县民主政府改名人民政府,李参之任代理县长,隶属平原省安阳专署。全县有503个行政村(602个自然村),划为8个区。
同月县公安局在淇门、钜桥设派出所。
11月上旬中共浚县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华北局指示,在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至次年3月基本结束,历时5个月。全县有5277户被划为地主和富农,占总户数的8.4%。共没收、征收土地467624亩、牲口22300头、房屋53000间、大车7908辆,以及大批农具和粮食,分给了41267户贫苦农民。土地改革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广大贫苦农民翻了身,衷心感谢共产党、毛主席。
同月县人民政府对全县农田水利状况进行普查。查明全县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其中井灌0.2万亩,渠灌3.2万亩。
内黄县五区(今善堂)划归浚县,为第七区。
12月3日县委召开干部会议,部署整党建党工作。
23至2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19名。大会评选出县劳动模范17人,其中妇女5人。 28日平原省人民政府将大伾山藏经阁保存的南藏经6053卷调往新乡市图书馆珍藏。
同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浚县工作委员会建立。
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2万元,农业总产值11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9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380万元。
1950年
2月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开办文化书店,经营学生课本和农民识字课本。
3月15日至18日浚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456人。会议对结束土改、开展生产劳动竞赛及生产救灾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同月县武委会改为县人民武装部,内设军事股、政工股,下辖8个区武装部。
县直机关干部业余文化补习学校在县城东斜街成立,设初中班和小学班。
春县政府扶持路庆芳等人在县城西门里遏云楼旧址建简易“化民戏院”。
4月平原省水利厅在淇门村西卫河上建提灌站1处,安装8马力柴油机13台,引卫河水浇地。
24日县委联合办公室主办的《浚县小报》创刊。当年7月14日停刊,共出15期。
同月首次引进棉花新品种“斯字棉”。试种后在全县推广。
5月18日中国共产党浚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76人。会议批判了贪图享受,不求前进的思想和生产“自流论”;通过了全力转入大生产运动的决议;研究讨论了民主建政工作。这次党员代表会是由战争时期转向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关键会议。
中旬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教师会议,贯彻“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建设服务”方针。
31日中共浚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6月15日白毛村村政委员会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在本村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继之,东沙地、迎阳铺、苏村、店上、下高村、朱村、九股路、席营、西阳涧也分别在本村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下旬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分子蠢蠢欲动。一些不法地主、富农向贫下中农反攻倒算。
7月安阳专区水利局在县城云溪桥左岸设水位站。1954年改为三等水文站。1956年迁往道口。
9月4日反革命分子在县城北关外杀害县委交通员崔玉田,劫走文件、手枪和自行车。专区公安处、县公安局立即组织侦破,很快破获了反革命集团“反攻建国大队”,5名首犯被逮捕。
10日县委组织工作组,深入农村向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按照“将过多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规定,对上年土改中的有关问题作了相应调整。
14日县政府成立复员委员会,负责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工作。
20日全县人民积极响应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和平宣言”,开展和平签名运动。签名人数达2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
10月10日县人民政府发布《为执行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新婚姻法,使用婚姻证书的训令》,开展婚姻登记,使用统一印制的结婚、离婚证明书。同时,开展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活动,建立检查婚姻法执行委员会,以保证新婚姻法的贯彻实施。为彻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贯彻新婚姻法,1951—1953年共组织3次宣传新婚姻法群众运动。
中旬县委根据政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在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22日至30日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召开整风会议。会议结合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会后,全县各级党组织普遍进行了整风。年底,整风运动基本结束。
同月浚县成立初级师范,校址在浮丘山。首届招收二年制师范班2个,学生87名。
11月县抗美援朝委员会成立,各区相继成立分会,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同月全县农村开展冬季扫盲运动,建扫盲班103个,学员4102人,义务教师120余人。
是年中共浚县县委党校成立,校址在县城北大街。
县人民政府对工商企业进行第一次登记发证工作。全县登记私营工商户616个,1043人,资金19871元(现币)。其中商业367户,577人,资金13073元;手工业249户,466人,资金6798元。
中国百货公司安阳分公司、花纱布安阳分公司在县城建立推销组和门市部。
国家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浚县完成6395元,超额70元。
八区道口镇、军庄、白庄、程文庄、河西街划归滑县。县政府于卫贤周围设新八区,区政府驻卫贤集。
县供销社在屯子、王庄、钜桥、善堂、城关建立分社。次年又在卫贤、新镇建立分社。
全县建立私人诊所375个,医务人员452人;县建医药联合会,区设分会。焦寺南建立全县第一个妇幼保健社。1951年
2月2日至9日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召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积极分子大会,出席代表2500人。县委书记吴合谦作了动员报告。大会通过了致毛主席的信。3月初,全县大批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浚县籍战士荣立特等功者3人,立大功者96人。
3月16日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在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逮捕反革命分子千余人。其中有美蒋特务、恶霸地主、反动会首、惯匪等。收缴步枪540支、短枪256支、手榴弹568枚、子弹3500余发及一些反动证件。进行反攻倒算的不法地主、富农分子也受到惩处,倒算的10910亩土地、1275间住房、150余万斤粮食、1万余棵树木及其它财物如数追回。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县城西关顺河街李振华、屯子郭庄郭大娘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摸清了情况,使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盛葆光(绍汉)、张德宽和秦树芳等落入法网。5月27日,县政府在北关召开了万余人参加的宣判大会,处决了盛绍汉、张德宽、李子斌、张志道、秦树芳等11名血债累累的反革命分子。
春县政府组织群众修筑安阳至长垣公路浚县段,长31公里,当年通车。
4月中旬县委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对全县84个后进村党组织进行整顿。随后,整党工作全面铺开。通过整顿,克服了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的组织不纯、思想不纯的现象。
24日至5月7日长丰渠疏浚指挥部组织民工5万余人治理长丰渠,完成土方11.7万方。
同月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5月1日全县14万余人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活动,进一步掀起抗美援朝高潮。全县有532个村订立了村爱国公约,296个村订立了家庭爱国公约。5月中旬,县抗美援朝委员会发起捐献“浚县号”战斗机运动。半月内,捐款12万元,青年妇女缝制慰问袋10万多个,机关、学校、厂矿及广大群众写慰问信40多万封。
同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亲笔复函县师范学校,称赞全体师生的爱国行动。
县组织医疗队赴迎阳辅、朱村等地防疫,控制了在21个村流行的痢疾病,250余名患者康复。
6月县政府购置一台美国伏特式2.5千瓦发电机,用于广播及政府机关照明。
下旬县委根据省、地委指示,开始对144个三类村进行整顿。通过整顿,肃清了封建残余势力及反革命分子,巩固了基层政权。
8月1日县、区政府在各地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大会和军民座谈会。节日期间,烈军属购货优惠30%。8月15日,县政府印发《烈军属代耕办法手册》。县长李炳源带慰问团、慰问全县烈军属。
同月以县城戏班为班底,组建浚县人民豫剧团。
新中国成立后,浚县第一次体育运动会在浚县中学操场举行。
9月24日县政府发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的通知》,要求各部门、各团体以实际行动迎接国庆节。10月1日,浚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召开庆祝大会,会后举行了游行。
下旬《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县城开始发行。
同月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大包干供给制,每人每月供给小米120斤。中、小学教师、职员待遇普遍提高,初小教员自120斤增到180斤,高小教员由160斤增到230斤,初中教员由210斤增到260斤。
10月第一个县办电影队成立。
12月1日浚县人民法院在县城文庙街成立。
同月县政府在县城南关召开镇反表功大会。会上,县政府嘉奖了李振华、郭大娘等,颁发了锦旗、匾额。
是年县政府增设监察委员会、农业科、财政经济委员会、生产救灾委员会、粮食局。
县政府成立防疫委员会,组织全县人民开展以对付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安阳专署水利局在淇门设水文站。
白杨礼赞 浚县大事记
http://baiyanglizan.blog.hexun.com/22595209_d.html
『浚县文化』大事记
http://www.mipang.com/blog/15800.39b.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