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春秋》(作者:秋雨)       首页      序言     目录      作者介绍      封面      后记    书评

 

后   记


    《淇水春秋》起初被作者命名为《淇奥梦》,也许是作者担心淇奥知者不多而更名,这是一部穿越《诗经》画廊集中体现淇河文化的玄幻小说。小说采用多元叙述,蕴涵的丰富思想,各种文体在小说中的特点,各类人物在思想倾向表达的风格,以及小说营造的意境氛围,都是作者在小说中力图要表现的创作意图需要。


    一、《淇水春秋》蕴涵的丰富思想
    作者的文字创作是带着发展的眼光来写淇河文化的,小说借助于梦的形式暗示、指引、唤醒和警示读者,力图从虚构的梦境中重塑淇河新形象,再创淇河新辉煌。作者之所以用梦的形式,是因为梦是有思想的,梦所积累起来的思想是现实无法承载的。作者的梦幻越来越接近现实,越来越多姿多彩,也越来越具有人性化,由对淇河感性化的认识全然上升到理性化的追求。作者的眼光不再停留在风景名胜的抒写上,而更多地倾向于对淇河文化的弘扬和对淇河未来发展的思考上,其蕴涵的思想是非常丰富的。


    二、各种文体在《淇水春秋》中的特点
    1.丰富性。小说中大量的诗词歌赋,现代诗歌、散文等,多数文字可独立成篇。内容上涵盖了历史、思想、情感、哲理、宗教、艺术、文学等方面,令人叹为观止。文中的诗文都是应小说故事发展需要而作的。无论是自做的诗文,还是选自古诗文,都无一例外地烙上了淇河的印痕。淇河是集史河、诗河和爱河为一体的河流,这是作者着力要表现的。

    2.灵活性。作者随心所欲,纵横驰骋,各种文体都因人因事因景而定,和谐舒缓别致,疏朗开合有度,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诗词有长有短,或抒情、或叙事、或论史、或描景、不一而论,均符合人物的身份,故事发展的背景。这一切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3.艺术性和创造性。作者将各种文体完全熔铸于人物形象和故事之中,让它们
统一在小说之中,成为小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者的
思想倾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故事里套小故事,故事里穿插诗词曲赋,使小说
有了较为深厚的文化意蕴。


    三、《淇水春秋》思想倾向表达的含蓄风格
    1.内容的含蓄
    小说前部以主人公常云梦梦中虚构的“淇奥咏竹曲水流觞大型文艺演出”作为引子,将与淇水有关的古代和现代的人物统一在现代戏剧舞台上,很自然地达到了歌颂淇河文化的目的,淇水美景就是作者的梦。虚幻的嫦娥回归淇河,与吴承恩在淇奥相见,离奇故事中没有卿卿我我的花前月下,有的是对淇河文化的探究和设想。作者时时刻刻都不忘记用梦轻轻低吟欢悦与忧伤,在心中无声地期待淇河卫地儿女的共鸣。
    中部为淇河现实的写真,主要是在故事中穿插对历史人物、对当今现实生活的评议,多批判讽刺。内容更为含蓄,文字含而不露却隐意抒怀。文字风格也略有不同。有直接评议、抒写自己对恶势力愤怒之情的。评议《金瓶梅》中人物,牛郎新故事,丰都城会议纪实,到处演讲的官僚邝生等,文字犀利,一针见血,插科打诨绵内藏针。在真真假假,浪漫与现实相交融的离奇错位故事中,含蓄曲折地完成了对人物灵魂的塑造。
    后部主要是古诗翻新、鬼谷云梦和未来设想。引经据典将产生于淇河卫地的成语典故与同学聚会巧妙地结合起来,文字幽默风趣,令人惊叹不已。“瞻斐亭众人诗会”上,以常云梦一篇《瞻斐亭序》和叶嫦娥的《人生何处不相逢》做结,一赋文一散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常云梦对人从不同角度的划分,为教化做人提供了很好的读本。殷商帝辛、隋炀帝和唐太宗各自站出来,称述自己继位以来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和所获。“反义表达”在此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新桃花源有老科技工作者程相文的身影,更有对未来淇园的遐想。文字以一个蚂蚁所见所闻所感,憧憬着未来淇园。
    综合以上内容,《淇水春秋》描述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宣扬淇河文化;二是歌颂淇河卫地名人贤士;三是颂扬真挚纯洁爱情;四是宣传淇奥胜概;五是批判保守落后思想;六是揭露现实官僚腐败;七是抨击丑恶时弊;八是弘扬社会正气;九是讴歌人间真善美;十是畅想淇河未来。其中,批判与歌颂两种价值取向在其创作中的有机融合,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其创作中的一再体现,使《淇水春秋》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2.人物姓名的含蓄
    《淇水春秋》也许就是《秋雨自传》,常云梦应是作者的代言人,名字的含义大概是喜欢经常做梦,以梦来寄托愿望和实现理想。与常云梦在一起的几位同学的
    1.名字中也隐含了梦的真实内容。燕淇、颂鹤、伾岚、碧霞、飞燕、淇滨,每一个名字都与淇河卫地的名胜有关。作者取名如此,所要表达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作者之所以将姓名写得如此含蓄,就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含蓄委婉的姓名,读者可以对人物的属性、命运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姓名的含蓄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只要用心体味,是不难理解的。

    3.与《淇水春秋》相一致的情节含蓄
    《淇水春秋》中的情节总是带有暗示性的,作者把真实写作意图深藏于表象之下,只有经读者用心体味,才能领略其中的妙处。浚县大石佛变成小石人几易人手,先是被吴承恩拾得,接着被叶嫦娥抢去,后又转赠赵燕淇,又被韩秋枫拿去,隐含了作者“托心声于淇水”的写作意图。关于常云梦他们七个的来历,在“小石人下凡尘世”一回中已有暗示,也交代了他们和淇奥的关系。如果说《红楼梦》的故事就是一块顽石在人间的阅历故事,那么《淇水春秋》的故事就是吴承恩、叶嫦娥、赵燕淇、韩秋枫几人的合体常云梦这块“蠢物”的人生故事。加上小说中的“梦幻迷津”,韩秋枫看“幻海迷津新填词曲”,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认识能力,这使得故事具有了一种寓言的性质,隐含着深刻而又丰富的寓意。


    四、营造意境氛围,三境(物境、情境、心境)合一
    小说善于将天然的物境、特定的情境和人为的心境三境合而为一,并通过切情切景的诗词点化开来,营造出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幽娜魁头慧兰无法与梦中情人小蚂蚁韩秋枫相聚,心情沉重。此时“树叶发黄,百花凋零”,一派萧瑟凄凉景象是天然的物境。睹此景而思人,引发思潮,此是特定的情境。慧兰“相思涌上心头,悲从中来”是人为的心境。此三境合一,令人感受到一个弱蚁女在有形的秋风秋雨之夜,尝受无形相思之苦的哀怨。再如秦钟挨打,智能儿痛不欲生,抚琴哭泣高歌。此时“瞻斐亭”“悲云笼罩”,这是物境,知秦钟被打弹琴抚曲诉心声,为特定的情景。智能儿忧伤痛苦是人为的心境。常云梦挥笔《瞻斐亭序》,其营造意境氛围的运用也是三境合一。


    总而言之,《淇水春秋》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精巧的写作手法,多元的叙述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它在淇河文化的弘扬和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文学价值及蕴涵的艺术特色也是我们读者不断探索的动力。我们应该多多体味鉴赏这样的艺术精品,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审美素质和思想境界。


                                       李 瑞 2010年9月10日于兰州
 

 
 [ 返回主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经作者授权  本站独家刊登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制作: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