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根雕爱好者刻“十八罗汉” 百斤树根独自扛回家
李志勇和他雕刻的“十八罗汉”。
千姿百态的树根,经过一双巧手的修饰,或雕成山水,或刻成人物,意境万千。根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分支,“藏魂在天然,纳灵于神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淇县的李志勇就是一名根雕爱好者,他用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感悟赋予了一个个树根不一样的灵韵。从小爱画画 常被长辈夸 9月1日,记者来到淇县锦绣华庭小区李志勇家。今年32岁的李志勇是淇县黄洞乡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现在是淇县庙口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历史老师。
“小时候,我经常拿着树枝在院子里的地上画画,画鸡鸭鹅狗、乡村房舍、花草树木等,长辈们常常夸我画得像。我特别喜欢观察,并将发现的美景画下来,于是我爱上了美术。”李志勇说,因为生活在农村,所以他所看、所想都与人们的生活、劳作有关。那时候他就想用家乡的原材料去创作一些东西,展示大自然的美。没有老师咋办?跟着网上视频学 2008年夏天,李志勇在淇县街头观看了一次根雕展览,看到根雕艺人将原本不起眼儿的树根雕成惟妙惟肖的人物时震惊了。李志勇从此便与根雕结下缘分。
“我买了些与根雕有关的书籍,花90多元买了一套刻刀,在村里找了些别人烧火用的树根,就开始钻研了。”李志勇说,他并没有拜师学艺,而是通过网上视频教程自己学习。
“我是跟着网上那些食品雕刻的方法学的。”李志勇话音刚落,记者说:“你是跟着视频学的。”李志勇纠正道:“不是视频,是食品。”
看记者有些诧异,李志勇解释:“网上没有根雕的教学视频,但是有食品雕刻的教程。比如把南瓜雕刻成龙、把冬瓜雕刻成渔翁等,我就拿黄胶泥跟着学,视频里人家做一步,我就按暂停键,跟着学一步。雕好一件需要四五个小时,但我感觉时间总是过得飞快。”
通过这些练习,李志勇渐渐踏上了根雕之路。
百斤重树根独自扛回家
2008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李志勇用一个枣树根花一天时间雕了一尊弥勒佛。他的妻子看到后惊喜地说:“呀,你还有这本事啊!”第一件根雕作品得到妻子方玉娟的鼓励后,李志勇更有干劲了,每逢周末,他就会骑三轮车载着妻子到木炭厂或山村里寻找废弃的木头用来创作。
2009年8月,李志勇在老家的后山上发现了一个柿子树根,他就拿着工具刨,从清晨6点一直到晚上9点,他一个人硬是将100多斤重的树根刨了出来,扛回了家。
“有人说,咦,这都是些破烂儿,臭烘烘的,一摸一手灰,能是啥宝贝。”李志勇说,每当他听到这样的话时,总笑笑不说话。
不仅别人不理解,连他的母亲都劝他放弃,这是因为李志勇学习使用雕刻工具时不小心被打磨机的锯片划伤了腿,到医院缝了十几针,母亲心疼他。
方玉娟很支持丈夫,“既然他那么喜欢根雕,那我就照顾好家。”
“十八罗汉”栩栩如生
长城”雄伟 “听瀑”壮观 作为一个年轻的根雕爱好者,李志勇对根雕有自己的理解。
李志勇说,根雕讲究七分自然、三分人工,它不同于石雕、木雕可以复制,只能根据树根的原始形态进行雕琢。
李志勇介绍,根雕的创作需要经过选材、构思、加工、上色、打磨、抛光、上漆七个步骤。完成一件根雕作品离不开选材、灵感和艺术传达,这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揣摩和构思。
李志勇家中摆满了他的根雕作品,“十八罗汉”个个栩栩如生,“长城”雄伟,“听瀑”壮观。“长城”、听瀑”和“十八罗汉”是他近期创作的。
“我很久之前找到了一块枣木,纹理非常漂亮,我很珍惜这块木头,构思了半年也没有想好雕成什么样才好。”李志勇说,他偶然间在杂志上看到一张名为“脊梁”的照片,拍的是一个工人在长城上搬着一块城砖。这张照片给了李志勇很大的启发,他用一个星期就雕成了这件雄伟的“长城”作品。
李志勇表示,他最近在创作一套红军长征中翻雪山、过草地的根雕。
同是根雕爱好者的贾学军说:“小李这个人,很爱钻研,创作的一些根雕作品有年轻人特有的思想在里面。”
中华网:淇县根雕爱好者刻“十八罗汉” 百斤树根独自扛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