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淇卫名人 - 《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商史研究者》之“朱彦民”条

《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商史研究者》之“朱彦民”条
 


作者:《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商史研究者》  加入时间:2014-8-19 21:24:31

《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商史研究者》

 

商史研究者

商史研究者的范围很广,大凡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都会涉及到商史。《尚书》、《诗经》、《周易》、《左传》等经书,先秦诸子百家及其著作《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不少都涉及到商史人物或事件。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等,对商史都有较为系统详细的记载。《水经注》、《元和郡县志》等历史地理著作,《彰德府志》、《安阳县志》等方志著作,对考证殷墟和殷商史都有重要的价值。近现代学者夏曾佑编著的《中国古代史》钱穆的《国史大纲》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编撰《简明中国通史》翦百赞的:《中国史纲要》、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郭沫若的《中国史稿》等,当代学者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詹子庆、田泽宾的《中国古代史》、张岂之的《中国历史》等也都披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商代历史。

根据《殷墟文化大典》的性质,本书只收入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以来,利用甲骨文资料、殷墟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资料研究商史的学者。此类学者同样人数众多,宋镇豪1999年在《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序》中指出:“早在50年前,胡厚宣师在《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序言里,曾统计出自甲骨文发现至1949年的前50年内,有关论著为876种,其中撰述48种,论文728种;研究甲骨学殷商史而有论著的作者,人数为289人,其中中国230人,外国59……我们现在根据本书的统计,一百年有关论著超过了1万种,作者队伍加起来达到3833人,其中中国(包括台湾、港澳地区)3332人,外国502人”。(宋镇豪:《“甲骨学一百年成果之三﹒百年甲骨学论著目﹒序”》,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至今又过去了近20年,尚未见有人做这一繁重琐碎的统计工作,但研究队伍阵容肯定会更加庞大。限于篇幅,本书只收入有著作的研究者,根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肯定会有遗漏者,敬请谅解并予联系,以便有机会再版时补充进去。

甲骨文识别鉴定者、收集收藏者、整理考释者和专门从事殷墟考古发掘的考古学家,分别收入《殷墟文化大典》的甲骨学卷和考古卷,根据本书的性质不在收入。甲骨学研究有广义的概念后人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甲骨学研究包括甲骨文研究、殷商考古研究和商史研究。现在研究商史者必然涉及到甲骨卜辞和殷商考古,不少学者如董作宾、胡厚宣、李学勤、王宇信等,既是甲骨学家、考古学家,也是商史专家。《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重点介绍这类学者们在商史研究领域的成就,至于他们在甲骨文研究,殷商考古研究方面的成就,只是简单介绍,本大典甲骨学卷、殷商考古卷2详细介绍,请参阅。

在商史研究领域内,不少学者都取得丰硕成果且各具特色,在编排次序上一般以出生时间的先后为准。

 

  

朱彦民

朱彦民(1964——)艺名朱桢,号美髯公,斋号冰醋斋、怀醑堂、后素轩。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善堂镇朱村人。1985年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初习甲骨文字。19851987年,在安阳师范学院殷商文化研究班学习。199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导师李民教授1996年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王玉哲教授。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甲骨学古文字学、殷墟考古与殷商社会生活史,并招收先秦史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课程有:古文字学概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国古代书法史中华文明史甲骨学研究文物考古与中国古代(先秦)社会史研究先秦史料学殷墟考古实习中国历史研究先秦社会生活史专题研究等

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副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国际甲骨文艺术网学术顾问中华易经书画研究院荣誉院长、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津市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首批兼职教授等。

朱彦民治学严谨,勤奋刻苦,二十多年来撰写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其中主要有《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殷商社会生活史》(合著)、《殷墟都城探论》、《殷墟考古发现与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精萃选读》(合著)、《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百年》、《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甲骨文精粹译释》(合著)等。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文史哲》、《南开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文化研究》、《殷都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甲骨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考》、《商族起源新论》、《殷墟都城城墙之我见》、《殷墟卜辞受酋年新考》、《商汤景亳地望新考》、《商族迁徙试论》、《〈明义士牧师家藏中国文物展〉中两片甲骨的考释》、《名辩》、《论商族对古代车马起源与发展的贡献》、《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殷人尊东北方位说补正》、《七月流火之我见》等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不少论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产生较大的影响。

《甲骨文精萃选读》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王宇信、杨升南、聂玉海主编,朱彦民为主要参加者、执笔者1996年再版2004年三版。荣获1991年河南省优秀社科图书二等奖。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殷商社会生活史》198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成果,由李民教授为主编,朱彦民为主要参加者,承担其中第六章《商代的衣食住行》,约六万字,并最后审定全部书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衣食住行是历史研究中的薄弱一环,商代的衣食住行研究更为薄弱。朱彦民依据大量甲骨卜辞、古文献和考古学材料,勾勒出商代人们衣食住行的具体场景,展示了殷商文明物资生活的丰富内容,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新的创见。此书1994年《殷商社会生活史》被河南省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6年被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著作三等奖,1997年荣获河南省政府最高奖“河南省社科优秀图书一等奖”。

 

《殷墟都城探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是朱彦民长期研究商代都城的部分科研成果结晶。该书采用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丰富的考古资料,自然及人文地理、建筑、城、经济学等学科角度入手,从不同面探讨殷墟都城面貌。本书提供很好的起步点,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殷墟都城研究的深化,对中国城市早期发展史、中原国家起源与形成、商王朝国家权力,以及晚商统治形式等课题的研究可以参考借鉴。《殷墟都城探论》的出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中国文物报》、《殷都学刊》九州学林(香港)等先后发表王宇信、郭旭东、黎婉欣、陈絜等人的书评,都对此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02年该书荣获天津市第八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荣获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

 

商代妇女研究也是商史研究中一个薄弱环节,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有所改变,但也多是个别人物如妇好、妇妌等的研究。朱彦民《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历史研究》2003年第6)利用甲骨卜辞和文献资料,对商先公的配偶这一妇女群体做了深入研究。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先秦史·秦汉史》2004年第2期全文复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8期,发表《2003年先秦史研究动态》,对该文进行了评述2004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5年四月获南开大学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0059月荣获首届中国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2006年荣获第十届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记》(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是在新世纪之初,朱彦民奉献给读者的一部溯本求源、独具特色的著作。该书按时间顺序,以甲骨文的发现、出土和整理为经,以研究进展和有贡献的学者为纬,对甲骨文的发现、盗掘、科学发掘、个人著录、全面整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回顾和论述。同时,还把甲骨文基础知识有机地融入史事和人物介绍之中,使读者在了解甲骨文发现出土史的同时,也获得了初步的甲骨学知识。全书14章。第17章记述了甲骨文发现和盗掘的情况,以及这一时期甲骨文的收藏和研究状况;第89章,介绍了殷墟开始科学发掘以后的甲骨文出土、整理情况;第1012章,介绍了海内外有成就的甲骨学家及其贡献;第13章介绍了《甲骨文合集》的编纂情况;第14章则从人才、著作等方面对甲骨学的历程作了梳理。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好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指出:“《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记》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甲骨文发现和出土的著述,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材料搜罗十分详备,为早期甲骨学史提供了方便。而许多书中收集的材料和论述,是以前的著作未作具体探讨的,如罗振常、范兆昌在小屯收购甲骨的具体分析、小屯的历史等,而其关于库寿龄、方法敛等早期外国学者及其甲骨文收集、研究活动的介绍,更是为读者提供了平时难以看到的资料。这一切都为甲骨学史尤其是早期甲骨学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朱彦民的《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商务印书馆2007出版)是作者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1998年度青年项目的最终结项成果。该书研究了商族的渊源、迁徙与发展。书中涉及到中华民族早期历史源流、中华文明的形成、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及其模式等一系列史学界关注的学术课题,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

族(或称殷商民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民族。商族从一个夏王朝附属的区区小族经过累世迁徙、发展、壮大,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大民族,并入主中原而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商族起源問題,自西漢司馬遷始,兩千年來諸說众说搅绕、莫衷一是。早期的研究者僅是從歷史文獻的考證或者從文字音韻訓詁的角度推測而得出結論,这未免会南辕北辙,令人难以信服。近代以来,特别是安阳殷墟科学发掘以来,论者大都結合了考古學文化和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使得這一研究有了更為科學和實證的性質。但是,由于论者所依据的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不同,或对历史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认识的差异,在这一问题是依然是众说纷纭,难以取得一致的意见。有影响的学说计有西方说、东方说、北方说、东北说、晋南说、中原说、夏商周三族同源说、江浙说等。

作者在辨析了西方说、东方说、北方说、东北说、晋南说、中原说、夏商周三族同源说、江浙说等学说之后在古今学者有关论著的基础上,将文献记载、甲骨文、金文与考古发掘材料相结合,借鉴民族学、民俗学、体质人类学方面的资料,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了商族发祥于河北燕山以南、今京津唐一带渤海湾地区的观点,并认为河北唐山大城山遗址可能就是商族发展初期的考古学文化。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作者又分别从文献记载的玄鸟传说与幽燕地望、考古学文化的雪山类型、对墓葬骨骼所进行人种分析等相关佐证,对这一结论进行补充和验证,颇能令人信服200912,该书获第五届中国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

朱彦民的另一部甲骨学著作《殷墟考古发掘与甲骨文研究》,20129月由台湾花木兰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两册共计80万字,是一部全面综述与详尽评介殷墟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学术史著作。与以往的甲骨学史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立意注重殷墟考古的资料新发现不断推动甲骨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的历程,充分揭示了殷墟考古发掘与甲骨学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殷墟科学考古发掘之前,甲骨文就通过村民私掘与外人盗掘,逐渐流布于世,成为世人珍重的古董文物。但是传世的甲骨文材料因为不是科学考古发掘而来,再加上由于辗转流徙致使甲骨片支离破碎,犹如“断烂朝报”,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使得甲骨学长期处于缓慢发展甚至于停滞状态。1928年之后,通过考古学家们对殷墟遗址的科学发掘,使得出土的甲骨文资料具有了非常详尽的信息,包括有出土地点、地层关系和伴出之物等相关数据,使得殷墟甲骨文成为非常可靠的科学的信史资料。如此,甲骨学家在这些考古材料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将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殷墟甲骨文进行分期断代,还原其本来所在的时代、王世甚至各自不同的组系,这样不仅使得这些甲骨文资料有了明确的时代归属和王世谱系,而且更能够作为可以信赖的第一手史料,发挥其在复原研究殷商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殷墟甲骨文研究的每一次较大的进境,无不是在殷墟考古发现新材料之后产生的。这不仅包括甲骨文分期断代、分组分系,而且也包括甲骨文字的考释、甲骨碎片的缀合、甲骨资料的著录、商代卜法的溯源、殷易归藏的揭示、占卜制度的推测、商代历史的复原、社会观念的探索等等。该书不仅综述殷墟甲骨文长达百余年研究的历史,而且对殷墟之外的诸如大辛庄甲骨、西周甲骨等的发现与研究,也多有涉及,以期反映甲骨学研究范围的扩展趋势。不仅对中国大陆与港台学者的甲骨文研究学术贡献多有详细总结与高度评价,称道先贤,褒扬时俊,而且对于外国学者之于斯学的学术成就也不掩其美,探隐钩玄,多所阐扬。努力追求材料翔实,介绍准确,立论公允,评述客观,意在为中国百年甲骨学研究历程提供一个平实而可信的学术史文本。

 

朱彦民的新著《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子项目成果之一,被列入中国思想与社会文丛第一辑,20142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讨论了几种足以代表商代社会文化特征的文化形式,诸如占卜文化、文字、青铜器、车马文化等,追溯这些文化形式的来源与发展过程,并详细描述了这些文化形式在商代尤其是在商代晚期的存在状况与演变模式,从而反映了商代文化发展的概貌下编则是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商代社会存在的习尚观念,其中有反映商代色彩观念的殷人尚白,有反映商代方位观念的殷人尚右,有反映商代饮食观念的殷人尚酒等等,并从考古学和文字学材料考论这些社会观念的确然存在状态,深入剖析这些习尚观念存在的社会因素和历史背景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原会长、著名甲骨学家王宇信对该书予以很高评价,指出:“从上个世纪初开始,学术界就开始了利用甲骨文资料与殷墟考古资料进行殷商历史复原与研究的历程,并不断取得新成就……《商代史》填补大型商代史空白的丛书出版以来,以其规模的集约性和学术的权威性,深受学界广泛好评,对于编著者来说,既是鼓励、期望,也使我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学海无涯,譬如积薪……《商代史》中,虽然也涉及到了文化、礼俗、风尚、信仰、宗教、祭祀等问题,但没有专门的对文化与观念进行再深再细讨论的内容。而如今朱彦民教授的这本《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可以说既是对这套丛书的一个补充,填补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个学术空白点;同时也是商代历史研究更加深化、细化的新成果。(王宇信:《走向甲骨学商史研究前沿——〈商代社会的文化与观念〉序》)

朱彦民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扩大学术交流和合作。早年在安阳师

范学院的时候,协助其老师聂玉海、李民、王宇信等,举办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1984年)、中国殷商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87年)、建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纪念甲骨文发现九十五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 1994年)等。

1999年代表南开大学为日本立命馆大学130周年校庆题字祝贺,题字内容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横渠言)”。2001年4月代表南开大学为日本亚洲日本语学院创建题字,题字内容是“修身求进、行道济世”。 

2004年3月于东渡赴日讲学。应日本爱知大学之邀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讲学活动。

2006811日至14日在安阳参加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人民政府、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庆祝殷墟申遗成功暨127甲骨坑发现7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8年5月成立的天津市国学研究会,朱彦民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2009年3月20日至23日参加国际易学联合会的潮州沙龙。

  2009年8月13日至16日,应邀在山东烟台市参加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山东省大舜文化研究会、山东省甲骨文书法艺术交流中心和烟台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和“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国际甲骨文书法艺术大展”。

2009年11——19日在安阳参加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仪式和“中国文字学论坛”。 

2009年11月28日参加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天津咸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建国六十年来甲骨学研究暨天津市甲骨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高层学术论坛。邀请李学勤、王宇信等作专题学术报告(见图:朱彦民和李学勤、李雪山(左)在“建国六十年来甲骨学研究暨天津市甲骨学专业委员会成立”高层学术论坛上合影)

    2010年2月26至27日出席在浚县召开的“全国首届子贡文化高峰论坛”。   

2010年 5月14日应邀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商周文明学术研讨会”。

   2010年6月3日至7日应邀赴台,参加了由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主办的“第二届汉化、胡化、洋化:传统社会的转型与适应”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10年6月12日至16日应邀赴重庆,参加了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重庆巴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承办的“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

2010年9月15日至18日应国际易学联合会之邀请,赴港参加了在香港柴湾举行的“第五届国际易学与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2010年10月13日至16日,应邀赴浙江缙云,参加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秦文研究会、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1年1月23日上午,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主要议题为完成新老会长的交替。朱彦民当选为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1129—11在甲骨文故乡、殷墟所在地安阳参加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安阳市人民政府和傅説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殷商文明暨傅说文化研究高端论坛。会议期间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研究员当选为新任会长,朱彦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所安阳工作队队长唐际根,安阳师范学院教授、《殷都学刊》主编郭旭东等被推选为副会长。

朱彦民多才多艺,擅长书法,尤擅篆籀甲骨,深得老师著名书画家范曾真传(见图:朱彦民和范曾合影)。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摹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书法协会指导教授、南开大学日中大学生书法交流主讲教授、鹤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曾在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举行个人书法作品展览;为庆祝范增先生七十华诞与人合作在南开大学东艺系举行作品展览;随后甲骨文对联书法作品入选“庆祝范曾教授七十华诞师生展览”; 2005年夏,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文字起源——中日甲骨文书法展》;2007年9月,甲骨文书法作品入选“华夏情甲骨文书法艺术国际大展”。其书法作品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




 
     
《殷墟文化大典·商史卷·商史研究者》之“朱彦民”条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