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喝酒误事 康家人早就知道
2014年07月14日06:37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豫北淇县,古称朝歌。
淇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春秋时期诸侯国卫国的国都所在地。
卫国第一任国君康叔,被后世康氏族人尊为得姓始祖。
故地
淇水之畔 朝歌遗风
相对于如今的淇县,淇河在文学作品中的知名度要高很多。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诗经》中有不少诗句提及淇河。
据称,这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距今已有5亿年的历史,孕育出独具风骚的淇河文化。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在《解读朝歌》的序言中写道:“古朝歌位于今河南淇县,地势冲要,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都邑之一。传世文献记载,商朝最末一王帝辛居于此。”
帝辛,就是商纣王。朝歌古称沬邑,长期研究朝歌历史文化的当地学者、淇县政协副主席燕昭安介绍,商纣王即位后,改沬邑为朝歌,并在此建都。
公开资料显示,帝辛之前的商王武丁、武乙、帝乙也曾在此建都。
现在的淇县,有朝歌镇、朝歌路,还有各种以“朝歌”命名的商店;县城内的摘星台公园内,建有“三仁祠”,三仁,即殷之三仁微子、箕子和比干,此外,公园内还有传说中的比干摘心处;县城东去数里,尚存商纣王墓。
卫国故城今何在
淇县是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不仅因其是商末的朝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朝歌曾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国都。
淇县县城新区有一道东西方向的土岗,岗高两米多,宽逾三十米,南北两坡遍种树木,郁郁葱葱。见有外乡人来,有村民问,“你是来考古的吗?这下面有没有宝贝?”
这道土岗,是卫国故城遗留的一段城墙。如今,土岗顶部被整理成平坦的农田。
城墙向东数百米,立着一个水泥牌子,“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依稀可见,牌子正中“卫国故城”4个字的红漆已经掉色,倒是下方的一个拆房广告更为醒目。
事实上,鹤壁市人民政府网站显示,2006年,淇县卫国故城就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卫国是周朝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立国830多年。前300余年的都城,就在朝歌。
“这段城墙,是卫国故城城墙中规模最大的。”燕昭安说。
始祖
康叔封卫 后人得姓
卫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康叔。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康叔封、卫康叔。史载他是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周武王灭商后,赐姬封康邑,史称康叔封。
史载,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加上政局不稳,周公旦辅佐处理国家大事。后来,发生三监之乱,周公旦平定叛军,康叔也参加了这次平叛。
周公旦决定,将原来武庚统治的地盘划为卫国,把平叛有功的康叔改封为卫国国君,将殷朝旧墟朝歌作为卫国国都,管理殷民七族。
康叔治国有方,“能和集其民,民大悦”,声誉日隆。周成王亲政时,任他为司寇,类似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
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大都认为“康叔”是姬封的谥号,不过,著名姓氏研究专家谢钧祥曾在其著作中称,这一说法值得商榷。
康叔的支庶子孙,有的以他原来的封邑为氏,即康氏。康叔也被后世康姓族人尊为得姓始祖。
当然,除了这一源流,关于康姓的说法还有其他源流。如蒙古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一些形式改姓康等,据《宋史》记载,宋朝因避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名讳,凡姓匡者皆改姓康。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中亚康居国(今中亚一带)人,入中国后,姓氏音译为汉字“康”,这支康姓,也是大族。
链接
我国最早的禁酒令
早在数千年前,先人就意识到“禁酒”的重要性。
康叔赴卫国前,周公旦向其传授的效法准则中,就有《酒诰》。据称,这是我国最早的禁酒令。
周公旦告诫弟弟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
《酒诰》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亡国的根源。周公旦要康叔严禁殷人群饮闹市,如有这样的人,甚至可以抓起来杀掉。
这篇禁酒令,不难让人想象,在当时,人们、特别是王公贵族对酒的偏好已到何等程度。
不过,康叔并没有完全禁止饮酒,因为酒要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这些重大仪式,要用于孝敬国君、父母、兄长。
明日看点
现在,康姓族人足迹已遍布全国并走向海外。迁徙中,康姓族人有过什么样的遭遇?卫国都城朝歌,在历史上,又有哪些典故?明天,请继续关注《河南商报》大型系列报道《我从哪里来》。
康姓族人从河南走向世界 2014年07月15日07:04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