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文化新闻 - 我市两处遗产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我市两处遗产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作者:陈海寅  加入时间:2014-6-23 8:43:18

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市两处遗产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分别是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和浚县黎阳仓遗址

 



鹤壁日报讯 (记者 陈海寅)6月22日,从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提交的“大运河”项目和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年会,其全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在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中,包含我市的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和浚县黎阳仓遗址。

据了解,大运河具有河道距离长、流域范围广、修建年代久远、遗产类型丰富、利用功能多样、保存现状复杂等特点,保存下来的与大运河相关遗存总数超过1100处。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我国两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其中我省包含7处,分别是:我市的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洛阳市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洛阳市回洛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通济渠商丘南关段、通济渠夏邑段。

在推进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申遗工作中,我市经过了长达8年的努力。这两处遗产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也树立了我市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丰碑。

相关链接: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始于东汉末年开凿的白沟,隋炀帝时开通永济渠,北宋时更名为御河,明初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至20世纪70年代初断航,通航近1800年。历史上该段运河一直是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卫河(永济渠)浚县段的保存现状良好,文化遗产丰富,是中国大运河申遗在河南的重点河段。

黎阳仓是隋代永济渠沿线规模最大的官仓,与东都洛阳附近的洛口仓齐名,是隋代运河漕运的历史见证。黎阳仓遗址位于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东关村东,出土陶、瓷残片万余件,编号在册出土文物400多件,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带“官”字款板瓦200余件。




 
     
我市两处遗产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