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淇卫名人 - 说帝辛(十七)

说帝辛(十七)
 


作者:郭长敏  加入时间:2014-3-7 20:36:12

十七、鹿台悲歌

     商王帝辛撤入鹿台,有他的打算:想借朝歌寨周围的群山峻岭,据险而守。

追过来的周师联军,攻下金牛岭,冲向鹿台,双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杀。由于周师披有“阙巩之甲”,商军后卫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击。经过数次血战,在万般无奈之下,传说帝辛赴鹿台,自焚而死。

赶到来的武王,又对帝辛的尸体连发三箭,并割下他的头颅悬于大白旗上。而且已经吊死的两位妃子,也遭受到同样的下场。你说武王是仁政,还是残忍?

武王的军队,当天便进入商国。

甲子次日,周武王假惺惺地命人打扫了通往社稷坛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读了书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这次伐商革除殷命,是奉天之命。最后,周武王把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由朝歌迁往镐京(今陕西长安)。于是,这个立国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国,在商帝辛的手中,就这样被一个地方不足百里,军队不足五万的周氏族部落给推翻了

帝辛鹿台自焚,至今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鹿台位于今淇县西南十五华里处,当年为商王帝辛贮藏财宝的地方,也是帝辛游乐的苑林;武王灭商后,散鹿台之财,也即指此。

清顺治《淇县志》云:“按《史记》厚赋税以实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今遗址尚存。”也说到帝辛是在鹿台而死的。

帝辛为什么死在鹿台?为什么不回王室、宗庙去死?有人说他是专门找到鹿台去寻死的;也有人说他是舍不掉他存在鹿台的珠宝玉器等等。

根据商帝辛刚烈的性格,我认为他不是这样一个人。

依据历史资料里的记述,帝辛是一个自信心很强的人,他决不会因为一、两次战争的失败去寻死。更不会因为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珠宝玉器去寻死。他之所以登鹿台,是为了借鹿台周围的崇山峻岭,据险而守,挽回败局。

三千年以后,有人在鹿台捡到铜镞一枚,经专家鉴定,是晚商时期的文物。这说明,当年帝辛的宿卫军与周军,在鹿台一带,是进行了顽强拼搏的,战斗也是十分惨烈的。但是,尽管商军的矢发如雨,也阻挡不住身披“阙巩之甲”的周兵的追杀。帝辛即使转战鹿台,但寡不顶敌,也难挽救他失败的命运。在逼迫无奈之下,帝辛只好以死报国。

关于帝辛之死,说法不一。根据史书所记,不外三说:(一)自焚说。主要来源于司马迁《史记. 纪》云:“周武王于是逐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拒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败)走入鹿台,衣其宝玉,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由于司马迁的这一记载,帝辛之死,后世多从此说。(二)战死说。也有人说他在背城一战中,战死在玉门关外的。如贾宜的《新书》说:“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三)擒杀说。还有人说他,在转战途中被武王擒获,而拘在宣室。武王让他自首,而帝辛不自反其过,结果被武王杀死在郜宫内。见《淮南子.本泾训》曰:“武王甲卒三千,破纣牧野,杀之于宣室。”我认为这三说中,自焚说是不可信的;身斗于玉门关外是可能的;被武王所擒杀,怕是帝辛身死的真正原因。

帝辛死后,被埋葬在淇河水底。传说当年是把淇河水抽干,把他埋在潭窝底下的。后来据说淇河东滚,把墓冢露在了岸边。

如今的帝辛墓位于淇县城东十五华里的淇河西岸的河口村,淇浚大桥的北侧,高约十四米,当地群众习惯叫“大冢”或者叫“纣王窝”的。原来这里是荒冢一丘,羊啃牛踏之处。1987年,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了“纣王之墓”的碑刻之后,才知道这里埋有一个历史上的“大人物”——殷商帝辛。

明嘉靖年间,有一首刘希鲁写的诗是说帝辛墓的:“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处缔佳城。时时澎湃惊人耳,疑是当年叱咤声。”

短短的四句诗,浓缩了近三千年前的一段历史。帝辛叱咤风云的威风,化成为淇河日夜澎湃的涛声。让人想象,耐人寻味。

相传,武王“罢兵西归”后,武庚留居王宫(今淇县西坛、三海一带)续殷祀。他带人到鹿台、玉门关(玉女关)收殓起父亲帝辛与苏妲己的尸体,将他们埋葬在朝歌城正东的淇河滩中,坚持按时祭祀。

但他的儿子为什么“不向平原卜寝陵?”却向“急滩深处缔佳城”呢?这里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原来帝辛的儿子,平日最不听帝辛的话。帝辛要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叫他打狗,他偏要撵鸡。尽管帝辛对一些不顺从他的大臣,动以毒刑,可对于自己不孝顺的儿子,却毫无办法。椐说。牧野兵败,帝辛在死之前,把儿子叫到跟前,心想,你不是不听我的话吗?我就用反意给你交待后事。嘱咐他,在自己死后,把自己埋在淇河里。心想自己的儿子一定会反其道而行之,把他埋在太行山或是平原上一块风水宝地。可没有想到帝辛的儿子,这一次却一反常态:思忖,自己过去一直不听父亲的话,如今国破家亡,一定要尽次孝心,按照父亲的嘱咐,把他埋在了淇河里。这个传说,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鹿台、商王帝辛墓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却是深刻的。

附:        给郭长敏主任关于《说帝辛》的信

郭主任

您好!祝贺您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十八章、数万字的《说帝辛》,充分体现了您作为鹤壁市专业文史专家的功力与才能。您的《说帝辛》,为宣传鹤壁殷商历史,为“商纣王”帝辛正名,让世人、特别是鹤壁人知道、了解殷商历史和“商纣王”帝辛,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我知道您曾经参与和主编过几本书,您如果能将《说帝辛》印成书,您这部《说帝辛》将会是您在社会上、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我看了您撰写的全部《说帝辛》,并且全部收进了我的博客里,从中学习到不少新知识。但是,我最不赞成您说“古鹿台位于今淇县西南十五华里处,当年为商王帝辛贮藏财宝的地方,也是帝辛游乐的苑林;武王灭商后,散鹿台之财,也即指此。”(《说帝辛》第十七章)您说的这个古鹿台”,我不知道说的是不是淇县城西边山里的“鹿台寺”,如果是的话,我请您看看我撰写的《“鹿台寺”不是“鹿台”》(见鹤壁市《淇水论坛》2013年第一期),我将这篇调研文章随这封信一起发给您,请指教。

  此致!

                                                                  陈绍国

                                                                                    201438

 

绍国友:你好!谢谢你对《说帝辛》连载的重视。其目的我是想系统的宣传下帝辛,为鹤壁殷商文化研究做点微薄的贡献。不足的地方很多,慢慢消化,慢慢修改充实。你所指的“鹿台”,我还是说的淇县的古鹿台,淇县县志都是这样记载的,在未发现新的“鹿台”遗址之前,我不好变动。以后共同研究考证吧。请理解。握手。 


——郭长敏


2014.3.8

 
     
说帝辛(十七)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