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评论探讨 - 《封神英雄榜》被批:天子穿得太寒酸 纣王被黑

《封神英雄榜》被批:天子穿得太寒酸 纣王被黑
 


作者:记者 窦 昊  加入时间:2014-2-24 11:23:29

  来源:山东商报

    《封神英雄榜》近日热映,本着谁牛掰就削谁的原则,本期“八历史”将批判矛头直指《封神英 雄榜》,希望从电视剧的美术顾问、道具制备方面再找出点瑕疵。按理说,中华历史浩瀚深邃,想要挑出历史剧的错误并不容易,但好在商业化的电视剧们大多不严谨,找点错讹大家乐一乐还是可以的。 

  正衣冠:天子穿得太寒酸

  《封神英雄榜》第一集开演不久之后,帝辛带着官员们前去拜祭女娲娘娘。就前后这么几分钟,错误迭出,一浪高过一浪令人目不暇接。具体说来,帝辛一出场,戴着一个形制非常奇怪的冕冠,这就有问题。古代几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要在祭祀场合时着冕服戴冕冠,这一形制在西周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这冕服又分为上衣下裳,其颜色为衣玄裳黄,即上衣为黑色,下面的裙子为黄色,取其上为天色下为地色,将天地穿于一身。

  至于冕冠,在很多影视剧作品中都曾表现过:一国之君头戴帽子,帽子顶端还有个平板,平板前后都挂有“帘子”,想看清人模样还得现撩开观察,很是费劲。那么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与冕服配套的冕冠上就是有个名叫冕板的挂“帘”平板,这平板的边缘是前圆后方,根据级别所挂“帘子”的珠链数目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天子的冕板前后各挂12串,而这个珠链叫做旒,因此又叫冕旒冠。以天子的冕旒冠来说,根据《礼记》和《周礼》所载,每旒上有12粒玉珠,每粒玉珠间相隔1寸,也就是说“帘子”要耷拉下来12寸,已经是齐肩了,而其寓意就是让君主不用明察秋毫:具体事宜交给小弟去办就行啦、小弟们的矛盾与问题也不要看那么清楚。话说回来,那些个玉珠都要用朱、白、苍、黄、玄的5色依次穿上去,而旒本身则是用五彩丝条做成的。另一方面,在冕板之上还有一条长长的天河带,它会一直耷拉到下身,同时冠两边还会各有一个“充耳”,正好悬在君主耳边,谓之不轻信谗言。回来再看看帝辛祭祀时的冕服冕冠。其冕服成了外黑套里黄,根本没有“上衣下裳”、“衣玄裳黄”之分了。这还不论本应就在冕服上应该有的十二种纹章了。其次,君主戴一个如此拉风的冕板不说,道具人员能够稍微细心一些嘛:这冕旒前七后八是啥意思,难道是让君主成天提着心七上八下吗?至于没有“充耳”、又没有“缨”带固定冕冠什么的,那都已经是小意思了。

  还有,按照古礼,商朝这时的诸侯、大臣在祭祀女娲娘娘这等神明时,也是该一起穿冕服戴冕冠的,你们穿得红的红、蓝的蓝,这不科学啊!再说了,大臣们人人戴着一种乱七八糟的、既像远游冠又像进贤冠而且形制穿越好几个朝代的……N梁冠,这算什么意思?更狗血的是,那么大的冠扣头上,是当安全帽吗?那你们插发髻用的簪子能有一头是尖的吗?别两边都是圆头看起来跟天线宝宝一样,这样特不好看。

  再往后,被妖怪上身的苏妲己在宫里跳了一段舞,跳得好坏不说,怎么帝辛大王还是穿着祭祀那一身坐在朝堂之上?您不嫌晦气,大臣们还得笑您寒酸呢——大王与群臣朝议得穿朝服。具体说来就是穿弁服,戴弁冠,这一套是仅次于冕服的礼仪之服。也就是说,根据场合不同,君主的衣冠都得勤换着点儿——反正也不用自个儿洗。但书上还说,商朝人崇尚白色。如果这样一来,帝辛就得从“衣玄裳黄”的茶叶蛋,变成“衣白裳黄”的白煮蛋了吗?由于史料缺乏,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

  不过《封神英雄榜》的进步已经很大,相比较1990年上映的电视剧《封神榜》来说,纣王至少有冕服穿了,不会再戴个孙悟空的金箍、穿着白色的古希腊纱衣到处乱窜了。

  于细微处见问题

  帝辛带着大臣们去祭拜女娲娘娘,于柱上刻淫诗一首。若放到现在,这得是特文艺的文艺青年才干得了的事情,可在当时这是了不得的调戏行为,大约相当于“我在速8房号88赶紧来吧”。可是帝辛先生却用铁剑刻出了小篆。要知道,商周时期发达的是冶炼青铜的技术,而且真正的青铜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物那种恶心的绿色——那是氧化后的颜色,真正的青铜是漂亮的金黄色,所以大家才喜欢。如果帝辛已经掌握了生产可以随意刻字的铁剑的技术,这不亚于真出现一个神仙帮助帝辛打仗,武王什么的也别伐纣了,那是自寻死路,赶紧回家洗洗睡吧。这冶铁技术的逐渐普及,得在帝辛死了五六百年之后才出现。至于淫诗使用的小篆字体,那更是800年后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命李斯简化大篆而来的:别说帝辛不会写不会读,怕是连女娲娘娘自己也不认识吧。那时候奴隶主阶级使用的是金文,没有对照表,现代人几乎无法读取任何金文的释义。还是说马镫的问题。别看马镫的发明似乎很简单,但在它出现之前,骑兵的作战能力很弱:他们无法在马背上只用双腿就固定好自己的身体,这就注定了马上的人攻击与躲闪的迟钝。因此,这一时期,最有杀伤力的方法是马拉战车,士兵站在上面拿武器往车下一通乱扎。但是剧情中,武官都穿着唐宋时的铠甲不说,人人还都脚踩马镫上阵拼杀,这感觉大概跟明朝时军队就拿冲锋枪手榴弹打阵地战一般。

  还有,伯邑考一出场抚琴伴奏,苏妲己贴着唐朝的花钿翩翩起舞。可是很邪恶地暂停画面一数,这伯邑考撩拨的是七弦古琴。但问题是除了这琴弦上得不紧、只能奏出弹棉花的音色外,七弦古琴的出现还得要再往后推数百年。不过既然已经用古琴代替了可能出现的、更加不靠谱的古筝,这已经看出了剧组的诚意。

  还一个,苏妲己第一次见帝辛的娘娘时,口称“诺”,这也是近千年后汉朝的流行用语,用不好了可是容易误导小朋友们的。

  被黑了的纣王

  “帝辛”这一说法,严格来说,是商朝的人称呼自己的天子时的叫法,大约相当于王经理、李主任的用法。帝辛本姓子,名受或受德、受辛。但不管叫什么吧,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商纣王。而纣王的这个叫法,在《古文尚书》中解释纣字通受,纣的释义为凶恶的坏蛋,于是帝辛的政治对手周人就称呼他为纣王。一提起桀纣,许多人会觉得这俩末代皇帝一无是处,但其实帝辛非常有才干。

  1958年10月毛泽东曾经指出,“把商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他说,史书上把纣王描写得坏透了。但纣王打起仗来是很有英雄气概的。商朝晚期,江淮之间的夷人强盛起来,威胁商朝,纣王亲率大军东征夷人,打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仗,俘虏了“亿兆夷人”,保证了东南安全。但正是由于俘虏了那么多战败者,商朝的首都朝歌内及外面到处都是不满的奴隶。当周武王趁着殷商部队都在东南平夷时,他终于向殷商发起了攻击,大量的奴隶(有说17万、有说70万)临阵倒戈,帮助周灭了商。帝辛除了在东南用兵成功外。还能言善辩,力大无穷。这样一个还不错的人,就因为沉迷酒色,不问百姓疾苦,最终导致国破人亡。这军功章上有他的一半,也有别人的一半。最后时刻,他能自杀拒不投降,这种能身死社稷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仅这一点就说明了他是个好汉。可惜,史料缺乏,文艺工作者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故事,纣王能不被黑吗?



 
     
《封神英雄榜》被批:天子穿得太寒酸 纣王被黑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