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九畴行文质朴,还未有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景象,不需要旁征博引诸子百家,更没有多少古代圣贤的论著,不用标榜本学派的思想怎样古老。远古黄河流域,科学尚处于萌芽状态,神学主宰着黄河流域先民的意识形态,科学只是神学的附庸和奴仆。但是,远古的神学体系离不开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这个附庸作为支撑,《洪范》九畴就是在这样的科学朦胧时期,问世于淇河岸边。
学生写了一篇《由商到周的<洪范>九畴》,谈了一些浅陋的看法,请老师批评。大概内容如下:
《尚书·洪范》这一篇文字代表着远古中原文化,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认为是周初周武王姬发访问箕子时的谈话记录,古今学者对此无疑议。
箕子名胥余,朝歌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人,他是不是商代帝辛的叔父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与帝辛沾亲带故。据说箕子不满帝辛,被帝辛降为奴役,从此装疯卖傻,隐居淇奥,《诗经·白驹》里所说的贤者似乎就是箕子,由此推知箕子与周人也有些往来,他是否受了卖国者微子的影响不得而知。箕子是商末周初学界泰斗,他通晓天文地理,精于琴棋书画,可谓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之全才,堪称华夏文化第一人。箕子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华中远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而这一切奠基皆是在淇河岸边完成的。
《洪范》九畴包含的是一套严格而完整的神权统治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规定了天、地、人、神的等级关系和行为准则,而且大自然万千气象贯穿于这些相互关系之中。其中思想核心五行的具体应用,譬如五纪、五卜、五征都是气象问题,五事属于观察和处理气象问题的观点和态度,气象成了那个愚昧时代上帝手中得意的工具,实际上是奴隶主和封建君王愚弄、压迫和统治芸芸众生的神学工具。但是,《洪范》九畴却闪烁着远古自然科学的光辉。
第一畴的五行是对自然界物质所作的五种分类,是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第二畴与第一畴关系密切,总结出古朴的大自然规律,也可以说是气象规律,但含有一些糟粕思想。这应该是作为封建统治理论的儒家文化之最原始的源泉。
第三畴的八政之中,食、货两政为社会实践活动,属于奴隶到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第四畴的五纪由于前三畴的原因,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五畴的皇极是《洪范》九畴的目的所在。
第六畴的三德是君王们的统治手段,三德说的是正直、刚克、柔克。
第七畴的稽疑说的是五卜二占,也就是雨、霁、蒙、驿、克、贞、悔。
第八畴的庶征是五征和一叙,也就是雨、旸、燠、寒、风、时。第八畴中有一段,似乎放入第四畴更合理,可能是后世整理的人把竹简搞乱了。
第九畴讲的是五福和六极,五福就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六极就是凶短折、疾、忧、贫、恶、弱。
开篇的“彝伦攸叙”是天地人伦的常道、秩序,也可以说是规律、法则和秩序。箕子认为这是上帝给予人们的,天人之间有感应,说是天子施政,可招致风、雨、冷、暖反应。箕子曾经提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多数决,他认为天子自己赞同,龟兆赞同,耆象赞同,大臣赞同,黎民赞同,就是大同;天子、龟卜、耆象都赞成,而大臣、黎民反对,算是吉利;天子、龟卜赞同,耆象、大臣、黎民反对,就是对内吉利对外凶灾;天子、大臣、黎民都赞成,龟兆、耆象反对,就是不可轻举妄动,如此等等。
我们现在用的是一年四季,但在《洪范》中,除了春、夏、秋、冬,还多出来一个季,季的名子叫“四下面加个方,就是愣字去掉忄”,学生不知道读作什么。《洪范》将春夏秋冬每季最后的五分之一单独拿出来,放入“愣字去掉忄”这个季里,共有18天,这18天不属于春、夏、秋、冬四季。这是为了与五行机械地一一对应,很不科学,《黄帝内经》也是随着《洪范》分为五季,在夏季之后增加了一个长夏,具有实用价值,但作为气候季节划分不可取,被后世所抛弃。
淇河岸边走出了历朝历代作为淇竹君子歌颂的卫武公,走出了甲骨文之后华夏第一位女诗人卫庄姜,走出了甲骨文之后华夏第一位女爱国诗人许穆夫人,加上中华文化奠基人之一的箕子,小小的淇河堪称华夏文化奠基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