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悠悠 一部《诗经》和一座城市的艳遇
来
源:河南旅游新生活
这是一座没有被历史记载的贵族之城,周身华贵,却沉默千年。
这是一座曾经被《诗经》用39篇诗歌描写过的文化之城,“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这是一座“仙鹤栖于南山峭壁”的仙境之城、传奇之城,高山峡谷,清澈见底,千峰竞秀,风光秀丽。
这就是鹤壁。
它不像洛阳那样,牡丹一开,四方来贺,也不像开封那样,背靠一条河,横跨一个时代。但它有属于自己的妩媚,这妩媚来自《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诗经》中整整39篇诗歌专门描述中国文明刚刚起步时淇水卫地的妩媚。更何况,还有同为卫地主宰的卫武公所做的《大雅·抑》、《小雅·青蝇》、《小雅·宾之初筵》、《小雅·君子于役》、《小雅·扬之水》雅五篇。
《诗经》的人文渲染,为鹤壁这座城市增添了一种隐忍于文化背后独特的美。
鹤壁,曾经只是汤阴的一个集镇,后来因为煤炭,被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用铁铲和钢钎唤醒荒山和大地,在淇水之滨建成一座新兴之城。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短短数十年间,成为豫北的璀璨明珠。
一条淇河,风流三千载
鹤壁之美,首先在淇河之美。
淇河横截太行山,开辟如画美景,诗河、史河、生态河流出“北方漓江”的美名。
作为北方少见的未被污染过的河,淇河清澈见底,鱼虾游戏其间,鸟类翱翔于水面,未到江南,却有江南之旖旎。水影山光,胜过桃源,让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把这里作为栖息地,“淇水悠悠(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带着“诗经”气息的淇河水流过新石器,流过殷商朝歌,流过卫地,流过燕赵,最终让仙鹤栖于南山峭壁,形成今天的鹤壁。纣王帝乙(帝辛),“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都名由“沬邑”改为朝歌,这样的帝王,本可成就不世之功的,怎奈朝歌城内日日笙歌,鹿台上酒池肉林。钱(千?)年之后,留给鹤壁的,除了摘心台、鹰犬城、纣王殿等历史遗迹供我们凭吊之外,更多的是关于那个时代的典故和传奇。
淇河天然太极图的发现,则为鹤壁、为淇河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它左携殷墟,右扶朝歌,纵横坎离,定位乾坤,阴阳二鱼隔着淇水相互呼应,怀抱阴府,背负阳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据说文王姬昌曾在此怀揽太极,静思致远,然后受此自然地貌感悟,完善先天之数,为《易经》文化奠定基础。
两城三山,胜似人间四月天
鹤壁主要有淇县和浚县两座古城。淇县城是殷商和春秋卫国国都,境内云梦山为中国第一古军校,古灵山为《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浚县城怀抱两座山,城中有山,山上有城,炊烟之中晨钟暮鼓不绝,宛如千年历史退潮之后留在沙滩的一只双珠蚌贝,境内的大伾山为禹贡名山。同时,它还是是(多一个“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浚县古庙会已经成为鹤壁的一张旅游名片,如今是华北第一庙会。
云梦山有“青岩表仙境之胜”之称,早在战国时期鬼谷子王婵(?)就在这里收徒授课,名将孙膑、庞涓曾经求学于此,是中华第一古军校。这里山石陡峭,峰峦峙立,犹如战国时代的儒士,宽袍高冠,捧一卷古书,手捻着五柳(绺)长髯,吟咏着着“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古灵山以水为胜,以水为美,是女娲修真处,纣王降香处和《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山水景观交织一起,已经成为休闲度假、登山探险、祭祖朝拜的游览胜地。“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为灵山十景。
大伾山是“佛、道、儒”三教并存的山水名胜,孤峰凌云,山势奇特,寺庙洞阁棋布,摩崖碑刻林立,松柏夹道,曲径幽回,古时为“河朔胜景”。这里汇聚了一千多年的宗教风俗、石雕刻像、摩崖石刻、风物传说等遗存,承载的多晒水患人战(?)的凛冽、世外边缘的放旷、山野民间的率真。据说当年大禹治水时曾经登临此山,因此有“禹贡名山”之称,山上有十六国后赵皇帝刻制的大石佛,高二十多米,北方最大,全国最早,有“镇河将军”和“八丈石佛七丈楼”之美誉,不仅是大伾山的旅游名片,更是鹤壁的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