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文史资料 - “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作者:鄗hào上黍  加入时间:2014-12-25 8:46:05

(2009-06-24 17:16:51)

(原博主按语——本网注):裴先生是将我引入考古学的启蒙老师,这些年来像父亲一样关心和帮助我。先生说我们有缘,但人总有悲欢离合。我们的相识就是因为这篇神奇的论文,这里拿出来纪念我们的师生情,祝愿先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一种“纣都朝歌”的说法,认为朝歌是商末首都,河南淇县也有许多关于帝辛的名胜和传说,但至今为止我们通过考古手段找不到与之相称的商代朝歌遗址及其切实存在的证据[1]。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春秋时期朝歌地名出现

《尚书》《逸周书》等早期文献称帝辛所处之地为“商”或“商邑”,并没有提及“朝歌”地名。甲骨文金文亦不见“朝歌”。《史记·殷本纪》详细记载了帝辛的种种劣迹,其中出现多个地名,唯独不见“朝歌”,更没有出现“纣都朝歌”的说法[2]。通过对早期文献的进一步探查可知,商周时期存在一个名曰“妹(沬)”的地方,管蔡之乱后,康叔被封在了这里[3]。由此可知,商末周初并没有“朝歌”这个地名,后来的“朝歌”在那个时候被称为“妹(沬)”。

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这座都邑通常被称为“卫”或“卫邑”,其原本地名“妹(沬)”反而逐渐被淡忘。公元前660年,狄人入卫,懿公被杀死。在齐国的帮助下,卫国遗民在河水以南另建新都[4]卫国迁都之前,无论传世文献或是出土文献中均无“朝歌”地名,存在“朝歌”地名的文献的成书年代均晚于这个时间点。卫国迁都后,旧都归[5] 。此后的卫国与康叔始封地“旧卫”发生了分离。尽管旧都归属晋国,但卫国并没有灭亡,“卫”作为的城市名称的消失[6] 与“朝歌”地名的出现很有可能与“旧卫”归晋的史实有关。

史书中透露的信息表明,至少在春秋时期,“朝歌”地名已经出现[7] 《左传》出现“朝歌”6[8] 均涉及公元前660年后的历史事件。《史记》出现“朝歌”18[9] ,其中17[10] 涉及公元前660年后的历史事件。综合上述记载,涉及“朝歌”地名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主要是:齐侯取朝歌邑;范氏、中行氏据朝歌;楚汉之际殷王司马卬都朝歌。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朝歌”地名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

考古调查表明,淇县县城及其周围地区的遗址的时代多为东周。“(摘星台)夯土内出有西周、东周陶片,以前的调查报告说,还曾出过龙山时期陶片”,“二道城传为商末都城朝歌的第二道城垣,为夯土建筑,从夯层中的包含物来看,其年代为东周[11] 

综合文献以及考古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推知,现在的淇县城始于春秋时期“旧卫”归晋后的朝歌邑。公元前660年卫国迁都,公元前550年齐侯取朝歌邑。那么,朝歌地名当始于公元前七世纪中后期。

(未完,接下篇日志)


[1] 田涛:《谈朝歌为殷纣帝都》,《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殷都学刊》增刊),1985年;王健:《帝辛后期迁都朝歌殷墟试探》,《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夏商周断代工程朝歌遗址调查组:《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第1期。

[2] “朝歌”在汉代的确是地名,这一点司马迁是知道的,例如《史记·邹阳传》:“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他应该也发现了早期文献中并没有“朝歌”地名。尽管《史记·乐书》中有“纣为朝歌北鄙之音”的语句,但这是受到《淮南子》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后文有专门的论述。司马迁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并没有把这一说法写入《殷本纪》。

[3] 《史记·卫康叔世家》:“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居河、淇间故商墟。”《尚书·酒诰》:“明大命于妹邦。”“妹”是表音文字,在声符不变的情况下,金文中偏旁可替换,“沬”同“妹”。康侯簋铭文:“王来伐商邑,诞令康候啚于卫,沬司土“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啚乍“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彝。”《诗·桑中》:“沬之乡矣”“沬之北矣”“沬之东矣”。

[4] 《左传·闵公二年》:“冬十有二月,狄人伐卫……及狄人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归公乘马、祭服五称,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二年,封卫于楚丘。邢迁如归,卫国忘亡。”《左传·僖公二年》:“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

[5] 《汉书·地理志》:“至十六世,懿公亡道,为狄所灭。齐桓公帅诸侯伐狄,而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是为文公。而河内殷虚,更属于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遂伐晋,取朝歌。”《水经·淇水注》引《竹书纪年》:“晋定公二十八年,淇绝于旧卫。”

[6] “卫”作为城市名称的重新起用在隋大业初。《隋书·地理志》:“卫,旧曰朝歌,置汲郡。……大业初置汲郡,改朝歌县曰卫。”

[7] 《国语·鲁语下》:“昔栾氏之乱,齐人间晋之祸,伐取朝歌。”《战国策·魏三》:“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之水,而以与赵兵决胜于邯郸之郊,是受智伯之祸也,秦又不敢。”《战国策·秦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雠不庸,文王用之而王。”

[8] 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张武军于荧庭,戍郫邵,封少水,以报平阴之役,乃还。赵胜帅东阳之师以追之,获晏牦。八月,叔孙豹帅师救晋,次于雍榆,礼也。”(《襄公二十三年》)“晋侯济自泮,会于夷仪,伐齐,以报朝歌之役。”(《襄公二十五年》)“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定公十三年》)“晋人围朝歌,公会齐侯、卫侯于脾、上梁之间,谋救范、中行氏。析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战于绛中,不克而还。士鲋奔周,小王桃甲入于朝歌。”(《定公十四年》)“冬十一月,晋赵鞅伐朝歌。”(《哀公元年》)“冬十月,晋赵鞅围朝歌,师于其南。”(《哀公三年》)

[9] “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项羽本纪》)“司马卬都朝歌,张耳都襄国,河内也。”(《项羽本纪》)“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高祖本纪》)“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舜之道何弘也?纣之道何隘也?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故身死国亡。”(《乐书》)“栾盈败,齐兵还,取朝歌。”(《齐太公世家》)“晋赵鞅围范、中行于朝歌。”(《燕召公世家》)“齐庄公闻逞败,乃还,取晋之朝歌去,以报临菑之役也。”(《晋世家》)“范﹑中行走朝歌,保之。”(《晋世家》)“丁未,二子奔朝歌。”(《赵世家》)“晋定公十八年,赵简子围范、中行于朝歌,中行文子奔邯郸。”(《赵世家》)“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于朝歌,引车避,下谒。”(《魏世家》)“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魏世家》)“二年,秦拔我朝歌。”(《魏世家》)“赵鞅伐朝歌。”(《孔子世家》)“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故县名胜母而曾子不入,邑号朝歌而墨子回车。”(《鲁仲连邹阳列传》)“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傅靳蒯成列传》)“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傅靳蒯成列传》)“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

[10] 仅剩《史记·乐书》的1处提及“纣为朝歌北鄙之音”。关于此说的产生与发展后文有专门论述,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11] 夏商周断代工程朝歌遗址调查组:《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第1期。

 


 
     
“纣都朝歌说”的嬗变(1)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