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万山老宅。
“绵亘逶迤牛家山,牛气十足冲云天,村中代有牛人出,独领风骚数百年。”这首打油诗描写的是淇滨区大河涧乡的牛横岭村,村子不大,却与牛”结缘甚深:背依外形像牛而命名的牛家山;500多年前,牛勋迁徙至此定居建村;宋朝时,岳飞麾下大将牛皋在此安营扎寨10余年;至今,村里700多户人全是牛姓子孙;该村在历史上还出了不少牛事和牛人……
来,随记者一起走进入选我省第二批传统村落的牛横岭村,听听这儿的牛人牛事。
历史悠久,始祖牛勋500多年前到此定居
翻开牛横岭村厚厚的家谱可以看到,牛横岭村的子孙全姓牛,村庄已有500多年历史,始祖叫牛勋。
60岁的牛星全是从牛横岭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他对牛氏文化颇有研究。提到牛姓的历史,他饶有兴致地从“十八祖打锅”的典故说起。
公元1352年,时值红巾军起义,战火连绵,山西省洪洞县一家姓牛的十八弟兄被迫迁到河南。在逃难途中,十八弟兄时聚时散,他们唯恐日后再无相聚之日,又恐后人相见时无凭无据,于是将一口铁锅分成18块,18人各持一块分散逃命。从此,十八弟兄及他们的后人自称“打锅牛”。
500多年前,流散到林县(现林州市)一带的“打锅牛”牛勋,为躲避战乱,带着一家老小迁到牛横岭村安家建村。“直到今天,我们在外面遇上同姓人,还会询问对方是不是打锅牛’,是的话,说明彼此是同宗,便会倍加亲近。”牛星全说。
地理位置独特,岳飞麾下大将牛皋曾在此安营扎寨10多年
牛横岭村背依一座山,该山名曰牛家山。据《汤阴县志》记载:“鹿楼镇西南二十里的一座山因与牛有缘而定名为牛家山。”
牛家山东西绵亘40公里,远远望去,像一只横卧的大牛,腹抱牛横岭村。秋天,漫山遍野长满了金灿灿的黄背草,犹如老黄牛身上的牛毛。
牛家山头朝东,直面广袤的平原,背靠淇河,西与太行山相连,进可攻,退可守,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岳飞在风波亭遇害后,他麾下大将牛皋,为避秦桧、宋高宗的加害,把自家子孙和兵将近千人从平原撤到太行山腹地牛横岭村的后山上安营扎寨、筑堡楼营垒,将此作为根据地与权奸佞臣抗争了10多年,遗迹至今犹存。
牛家山风景秀丽,特别是千年的驴皮石,如今成了冶炼金属镁的重要原料。
牛人辈出,“一茬十八秀才”的典故流传至今
采访之前记者就听许多人说起过,大河涧乡牛横岭村是个很牛气的村子,面积不大,但自建村至今发生过不少牛事,出了不少牛人。
其中,最家喻户晓的莫过于牛万山了。《淇滨文史资料》和《鹤壁市志》均有记载,牛万山小时候是个苦命娃,逃荒要过饭,给地主放过牛;1921年,16岁的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1932年回村,先后任国民党汤阴县保安队队员、师范学校军事教官、汤阴县壮丁队大队长,曾经带领壮丁打土匪、抗日。在日军占领鹤壁地区的7年间,牛万山率众对日作战200余次,其中毛山阻击战是最著名的一次。1942年,牛万山投靠日伪军,解放后经过教育和改造,被特释,安排在鹤壁市福利院工作,1980年6月当选为市政协委员,1983年3月增补为市政协常委。
村里还有个“一茬十八秀才”的典故,讲的也是该村牛人辈出的故事。据老人们说,清朝末年,村里一口气出了18个秀才,其中17个文秀才、1个武秀才。一天,一个很有名的戏班子到牛横岭村唱戏,眼看开戏的时间已过,可名角儿们还在不紧不慢地准备。坐在台下的老人们很生气,聚到一起商量了一下,纷纷起身离开。等到这些老人再回到戏场时,戏班的人吓了一跳,原来离座的老人一下子变成了18位穿戴整齐的秀才。从此,到牛横岭演出的戏班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小山村了。
村里保留着不少古民居
在牛横岭村村口,一个年岁久远的石拱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边还留有许多枪眼儿。
“这可是俺村的‘镇村之宝’,建成至今有近500年历史了。”村民牛继生说,在牛横岭村发展至10多户人家的时候,这一带抢富人不抢穷人的响马四起,为保护家园,村民们在村子四周砌起了寨墙。“这个拱门就是当年的寨门。”牛继生说。
拱门以内就是牛横岭村的老街,位于山沟内,老房子建在山沟两侧。从拱门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被村民们称为九门相照”的老宅,门楼前有块半米多高的上马石,上边刻有精美的图案。从宅门进入,40余间房屋大多已坍塌,荒草遍布,破败不堪。
与这座老宅错对门的便是该村另一位牛人牛茂昌的老宅,四五米高的门楼在众多老房子间显得格外气派。门楼墀头(墙外侧突出于檐柱的部分)上的砖雕及门匾上的字已被毁坏,但依稀可见精致的砖雕和花纹。门楼屋脊上站立着两只竖着尖耳朵的怪兽,屋脊每片瓦当的瓦面上都刻有狮面,非常精美。
大门正对的影壁墙是该座宅院最精巧的一部分,上面有精美的砖雕。“这幅砖雕叫‘毛机灵吃葡萄’。”牛继生说,记者仔细观察,影壁墙上雕刻着果实累累的葡萄,葡萄架上有几只栩栩如生的松鼠,或伸出小爪看着诱人的葡萄跃跃欲试,或抱着葡萄啃得正欢,惟妙惟肖。
沿着老街往里走,拐个弯儿便到了牛万山老宅,它与牛茂昌老宅岗上岗下相望而建,南北共三座院子,皆依山势建造,紧紧相依,却相互独立,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最北边的院子是牛万山家的主宅院,院子由一座二层主房、两座二层厢房组成,屋顶皆为硬山式屋顶,主房地基高约1米,门前有个2米见方的大平台。“这下边是储藏室,牛万山曾把枪支弹药藏在这里。”牛继生说。
村里古民居不少,但因缺乏保护,部分房屋坍塌严重。
有些独特民俗逐渐销声匿迹
“因为地处平原与山地结合的特殊地带,牛横岭村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我市民俗文化研究者王俊智说。
记者了解到,在该村众多风俗中,“牲畜出刑”和“兑鞭”最为特别。
村民牛牧是市作协的会员,他告诉记者,“牲畜出刑”是一种刺激的游戏,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的牛横岭村,每年春节都要举行。村民们拜完家庙、长辈后,就将家中的马、牛、驴等大牲畜赶到村外的空地上,在牲畜的尾巴上挂上鞭炮,炮一响,受惊的牲畜就会没命地在空地上奔跑。“这个游戏寓意来年牲畜兴旺、五谷丰登。”牛牧说。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村民们十分重视的中元节,当天夜里,全村的青壮年都会爬到山顶四周‘兑鞭’,南山跟北山比,东岭跟西岭比,看谁甩鞭甩得响。”牛牧说,每年此时已过了麦收季节,村民们用这种方式来庆祝丰收的喜悦。
还有“行麦礼”,麦收之后,出嫁的姑娘要用新麦磨成的面蒸成枣花馍送到娘家,以此向娘家报喜好收成,之后娘家要用面捏成“羊羔子”模样蒸成馍后去女儿家还礼,寓意姑娘在婆家多子多福。
如今,随着与外界接触面越来越宽,牛横岭村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同化,“牲畜出刑”偶尔还玩儿一下,“兑鞭”和“行麦礼”等独特的民俗已逐渐销声匿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