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文史资料 -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站(辿)村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站(辿)村
 


作者:飞翔的空间  加入时间:2014-11-21 16:59:32

 

在鹤壁市,有这样一些村庄,它们有烂漫田野、古屋旧祠,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还有遵循了千百年的习俗,这就是我们的古村落。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装载厚重历史的典籍,等待我们去仔细品读它、研究它、传承它、保护它。为了让您对这些美丽的古村落有更多的了解,即日起,本报将推出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行走古村落”,为您展示古村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鹤山区姬家山乡的王家辿chān,这里读“站”)村,又称王家站,位于太行山东麓海拔460余米处,发源于林州林虚山的安阳河古称洹水、洹河)由此进入鹤壁境内,然后汤汤东流。

村落始建于明代,至今有近400年历史。传说,明朝初,4个王姓兄弟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外出逃难,其中一人看到这里有山有水,又有许多香椿树,便建房而居,世代繁衍形成村庄,全村人都姓王,均属王氏兄弟后代。

日前,古村魅力再显,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传统古村落。10月22日,记者慕名走进该村,感受古村文化。

 

村内最早建筑

距今367年

 

王家有百余栋清一色的灰瓦房,自南向北绵延700余米。偶尔几栋现代翻修的红砖房,像颗颗红钻点缀其中。

村民王相府称,村里由青灰石建成的房屋,均有上百年历史,占村内所有建筑的八成之多;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人丁兴旺,又新盖了一些红砖瓦房。

一条“O”字形的小巷是村里的主要街道,它犹如一个“项圈”,串起了村里近百栋古石房。小巷宽不足2米,记者从入口进去,边走边欣赏巷中的古色古香:青石堆起的围墙、石头垒成的风箱,一排拴了几百年牲口的拴马石、一个接一个的石磨盘、一栋挨一栋年岁久远的古石房,还有大青石上几百年历史的碓臼、洗衣石……这些只有在电影中出现的镜头,记者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

王相府带记者来到一栋距今最久的房屋——王来锁旧宅,建于1646年,距今已有367年。随后,记者又参观了建于1662年的王合生家院、建于1680年的王用来家院、建于1700年的王德昌家院和建于1690年的庙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这5处均被列为新发现的文物。”王相府说。山上有药草150多种 秋天的王家,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晒柿饼、打薯粉,处处洋溢着人们丰收的喜悦。

记者见到村委会主任王堆金时,他正在院子里打薯粉。他告诉记者,村子的漫山遍野都是宝,村民自给自足,很少下山。他指着村南一座山,山腰处郁郁葱葱,“那是香椿树和花椒树。山腰往上是一片树林,那是各种果树,柿子树和核桃树最多。山顶有柴胡、黄芪、远志、天蓝星等150多种名贵药材。”王堆金说,“村里很少有人到外面买药,谁感冒发烧了,到山上拔些柴胡,回家滚碗水,一喝就好。”自然生长的香椿遍布沟沟壑壑 在村口,一块刻有“香椿园区”的石碑引人注目。原来,王家物产丰饶,此处自然生长的香椿尤为著名,堪称一绝,遍布村内的沟沟壑壑。

每到三四月份,漫山遍野的香椿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引得周边省市的人们蜂拥至此,高价购买村民采摘的香椿叶。“能摘个把月,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不过为了封山育苗,一年只摘一次。”王相府说。

碑文上写着,因该村地处洹河南岸,三面环山,日照充足,气候适宜,水土特殊,故此地长出来的香椿红嫩脆,色泽油亮。“这儿的山土墒情很适合种香椿,折一枝香椿,插在土里就能活。”王相府说,“俺这儿的香椿又名‘满屋香’,采一束放在室内,满屋芳香,沁人心脾,因此得名。”山泉甘甜、空气清新,村里出过多位百岁老人 采访间,有村民送来一碗水,记者喝上一口,清甜之感沁人心脾。“这是我们的山泉水,好喝吧?没加糖。”王相府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村里不仅水好,空气更是清新。“我呼吸惯了这里的空气,每次下山都觉得空气浊得呼吸不畅,待不了多久就给呛回来了。”村民王买只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山的滋养下,村里出过好几位百岁老人。“现在村里的老人有50多口,80岁以上的占了一多半。”王相府说。

此时,三五个老太太说笑着从记者身旁经过,询问后才知道她们是去摘柿子。只见她们精神抖擞、腿脚麻利。“她们都80多岁了,还是天天闲不住。”王相府笑着说。

在水库边,不断有老太太用扁担前来挑水;50多岁的王金锁正赤手搬着大块石头垒院墙,身手矫健得像个小伙子;村民齐珍芝已经85岁了,每天都要来回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下地干活儿……多数房屋已闲置多年

 

人口大量流失

 

在村北的大片荒地中,遍布着几十口古井,王相府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方便村民吃水,祖祖辈辈们先后打出来的。一到夏天,雨水多,古井里的水总与地面持平,可到冬季,水位就变得很深。”为此,前些年,政府在村内新修了一个水库,条件较好的家庭在自家院内建起水窖,引进水库的水,免去了挑水的劳累,而条件不好的家庭,仍然经常用水桶去水库里挑水吃。

交通不便是让村民们头疼的问题,山高路险,此处不通公交车,“除非有事我们才下山,步行近俩小时到山下的施家沟村去等公交车。”王相府说。

记者采访发现,村里多数房屋都闲置多年,院内杂草丛生。而且在村里所见的都是老人,难觅年轻人身影。王相府说,村里虽然有小学,但教育资源跟不上,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不少家长都陪孩子下山读书,因此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原来300多人的村庄,现在常住人口仅有50多名,多为花甲老人。“我都快60岁了,但在村里还算是年轻人。”王相府说。

“俺这一辈人入土后,估计村里就没啥人了。”村内老人对村子的存亡纷纷表示担忧。

相关链接:摄影)原始村落王家辿(chān 搀)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站村
河南传统村落——鹤山区姬家山乡施家沟村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大胡村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肥泉村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淇县黄洞乡纣王店村
中国传统村落——卫溪街道办事处西街村
河南传统村落——鹤山区九矿街道办事处乡龙宫村
我们丢掉了什么?——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清单(转)
河南传统村落——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顺河村
河南传统村落——浚县屯子镇郑厂村
河南传统村落——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西杨玘屯村
河南传统村落—— 浚县新镇镇淇门南街村

 


 

 
     
中国传统村落——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王家站(辿)村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