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文史资料 - 王家辿的“辿”

王家辿的“辿”
 


作者:婴心  加入时间:2014-11-21 15:30:22

    王家辿的“辿”,这些天凡看到它的人都会问:这个字怎么读呢?之前我的解释是:这个村子名叫王家zhàn,音同车站的“站”,正确的字形应该是一个“建”字底,上面一个“山”字,是王家辿先人独创的,意思是村子建在半山腰。因为没有什么打字法能够打出来,便用形似的、走之旁的“辿(chān)”字代替了。

    这样的解释,是因为每次到王家辿,村里的“文化人”都无一例外,自豪又神秘地如此这般讲说。从没有想到它的对错。

    那天牛子社一起到王家辿去,回来后发条信息给我,说:辿,是于山坡上缓步行走的意思。先也没以为然,心想,不过是个错别字,犯不着探讨。同时觉得很遗憾——王家辿建在山半腰,崎岖弯折的山路确实需要慢步行走,若真叫走之旁的“辿”,契合了这层意思,该有多好?前几天申报王家辿的材料,为了与国家公布的传统村落名单一致,不得不用“站”字代替的时候,还觉得径减了村子的韵味呢。

    不想晚上小辉又打电话说:“他们要我在沙龙朗诵牛子社的《王家辿印象》,我查了查字典,这个字念(chān,搀),同建字底的那个字,朗诵时候我到底读(chān,搀)还是(zhàn 站)呢?”还当即发了字典图片,上面果然写着:“辿(同建字底的那个字)。地名用字,如龙王辿,在山西。”那一瞬间我兴奋无比,赶紧问:你查的字典是哪一年的?建字底的和走之旁的居然通用,真是太好了!这么说,正确的读音应该就是(chān,搀),这符合王家辿的历史渊源。王家辿的先人是于明朝时期从山西迁移过来的,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一定沿袭了山西老家起名的习惯,只是后人用着近似于林县口音的地方方言,喊着喊着喊转了音。你就读(chān 搀)吧。

    之后,我从网上新华字典搜索“辿”"字,上面只有一句话:(chān),徐缓(步伐):“那师父手软勒不住,尽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达辿步走。”随即再搜了这句话,原来是《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里的句子,“那马看见拿棒,恐怕打来,慌得四只蹄疾如飞电,飕的跑将去了。那师父手软勒不住,尽他劣性,奔上山崖,才大达辿步走。”不看书的我因此看了几眼西游,觉得挺有意思。

    那天带着省文物专家到王家辿,在村民的带领下,又在残留的戏楼外墙上发现了一通碑刻,记载王家辿与外村因为吃水打官司的事宜,上面清清楚楚阴刻着走之旁的“辿”字。这绝对是个大惊喜,直接证明了我们目前在宣传中使用的王家辿的“辿”,不是错别字。并且,综合各种情况来看,正确的读音就是辿(chān 搀)。

    前天晚上在三楼吃饭时候,翻开孩子爷爷的一本1979年版的《辞海》缩印本,关于“辿”字,有较长的一段注解,如下:辿,(chān 搀)字本作“延”。安步而行。《说文·延部》:“延,安步延延也。”段玉裁注:“引而复止,是安步也……《魏志》:‘钟会兄子毅及峻、延下狱。’裴曰‘辿,敕连反。’按即延字也。止之隶变作山。”

    之前对那些做文字研究工作的人不理解,觉得整天钻在书本里,多单调乏味的日子啊,经过对“辿”字的这些简单琢磨,一下子觉得他们的工作很有趣味了。不断地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点,那种欣喜,恐怕只有研究者本人能够体会了。                                     

                                                                                                2014年6月26日



 
     
王家辿的“辿”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