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化研究  第九卷 2014年
 
     

 

评论探讨 - 《洪范》五行被应用于气象领域

《洪范》五行被应用于气象领域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4-1-5 0:42:44

  黄河流域的先民认为,天文气象是上天给予人间的警示和忠告,最能表达上天的旨意,且与农耕文明时期的农业生产、社会活动、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天地间的事物多与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密切相关,五行又是天地间所有物质的分类,所以五行理论被后世应用到了很多领域,而且气象成了五行理论最原始、最基本的应用领域。

  一、五行理论被应用于星辰命名和天空区划

  利用五行理论命名星辰,把被命名的星辰称为五神,其中岁星称为木神,荧惑星称为火神,镇星称为土神,太白星称为金神,辰星称为水神。利用五行理论进行天空区划,被区划的天空称为五兽,其中苍龙区属木,位于东方;朱雀区属火,位于南方;黄龙区属土,位于天顶的中央;白虎区属金,位于西方;玄武区属水,位于北方。

  天空区划的五兽由四象发展而来,四象是上古四方氏族部落联盟的图腾,其中龙和玄武是综合虚拟的动物,朱雀和白虎是鸟兽之王。四象起初配二十八宿,每象七宿,五兽比四象多出一条黄龙盘踞天顶中央,因而二十八宿只好与五兽重新相配。四象前身是九野,九野发展到四象时,二十八宿也曾被打乱后重新配位。用九野区划天空时,九野之中的中央钧天大约相当于五兽的黄龙区,因而中央钧天与黄龙区的星宿基本相同,余下四方天区的星宿来配周围四兽就可以了。

  商末周初黄河流域的先民对星空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大多数星辰已经有了命名,由《诗经》可知,那个时代已经有了牛郎星、织女星等星辰的命名,天空区划也已十分明白,《诗经》中有关星辰的名字很多,可见当时天文知识已很普及,先民们可以按照需要自由解释,统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解释,最终达到为神学服务的目的,同时也推动了科学的前身――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发展。可见神学的产生与发展也需要科学观测作为基础,原始科学奠定了神学殿堂的基础,神学的殿堂也飞出了科学。

  二、五行理论被应用于天气和气候描述

  利用五行命名星尘,进行天空区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观天候气,通过天象预知和掌握人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用五行直接描述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乱码,重复一段)利用五行命名星尘,进行天空区划,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观天候气,通过天象预知和掌握人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用五行直接描述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把五行用于对天气的描述就是五征。其中:燠属木,表征的是暖和天气;旸属火,表征的是有阳光的天气,碧空骄阳;风属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位于黄土高原下风方,有风时常会出现雨土和霾的天气现象;寒属金,一般而言,大自然中的金属物质总是比其他物质的温度低,潮湿时金属物质表面最易凝结水露;雨属水,天空降落雨雪,落地便成为水。

  用五行直接描述多姿气候,通常称为四时,但在《洪范》中,除了春、夏、秋、冬,还多出来一个(愣字去掉忄)季,成为一年五时。其中:春属木,该季草木萌发;夏属火,该季天气暑热;(愣字去掉忄)属土,这是为了配五行而造出来的一个时或者季;秋属金,该季万物果实成熟,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遍地金黄;冬属水,冬寒生水,水生彻骨寒冰。

  (愣字去掉忄)这一时或者季是为了配伍中央之土行而人为设置的。黄河流域最晚到了夏商之时,先民便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四立来表征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每季90多天。《洪范》将每季最后的五分之一单独拿出来,放入(愣字去掉忄)之中,(愣字去掉忄)时或季共有18天,这18天不属于春、夏、秋、冬四季。也就是说,(愣字去掉忄)分为四个阶段,不象其他四时或四季集中在一个时段。这种划分很不科学,《黄帝内经》也是随着《洪范》分为五季,增加了一个长夏,具有实用价值,但作为气候季节划分不可取,被后世所抛弃。

  三、五行理论被应用于天气预测和天意占卜

  天气预测用的是五卜和五征,天意占卜用的是五事和五征。上天发出的警示和忠告,在黄河流域的先民看来就是象,也就是气象和天象,《洪范》给具体化为五征,就是雨、旸、燠、寒、风。为了第七畴中的“稽疑”,占卜未来吉凶祸福,先民们便通过卜筮进行五卜,就是雨、霁、蒙、驿、克,属于远古天气预测,预测或者占卜的天气有晴雨、晦明、风等。五卜中的霁就是天气转晴;蒙是天气轻阴,属于晦暗天气;驿指的是气的络驿不绝,也就是风;克指的是能不能成其功。“稽疑”中除了五卜之外,还有贞、悔两个占卜,《周易》中贞为六十四卦的内卦,悔为六十四卦的外卦,卦的下爻为贞,上三爻为悔。

   “稽疑”中的卜筮过程据说十分烦琐,可惜甲骨文因帝辛被周人坑埋,使得远古卜筮文化变得支离破碎,周人中断远古甲骨文化罪不可恕!“稽疑”实际上是奴隶和封建时代统治者披着科学的外衣,利用巫术进行自欺欺人的一套愚昧做法。但同时也是科学还未走向成熟,人类处于愚昧时代所必然经历的过程,农耕文明时期迫切需要预知未来天气气候变化,所以只能用时代所限、当时算是最先进的占卜术,去对未来天气气候变化行进神学猜想,之后又回过头来回验占卜准确与否,并将其结果记录在甲骨之上。今天所能看到重见天日的甲骨文字,知道了商代占卜有一定的程序,甲骨文刻写的卜辞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格式或体例,也就是某某日,某个史官或王贞问,要做某事,是吉?是不吉?注明某月如果日后应验了还要把应验情况补刻上去。所以一条完整的卜辞,常由叙辞(前辞)、命辞、占辞、验辞组成,又可分为叙占命验叙命验命占验验辞命占验从客观上促使远古先民对天气气候变化进行观测记录,从而促进了先民们对天气气候变化的进一步认识。

  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有自己的天气气候预测,他们主要是通过天气气候变化愚弄芸芸众生,禁锢人们的思想意识,俯首甘心做他们牧羊鞭下的羔羊,所以统治者的天气气候预测属于上层建筑。民间也有天气气候预测,他们是为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为了社会有价值的实用,所以属于经济基础。远古真正有价值的天气气候预测在民间,《洪范》第四畴里的“五纪”,谈到了“庶民惟星”,但却被后人错误地放入第八畴中,其中说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列举了“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这是先民根据日月运行确定季节的例子。《诗经》中有一篇《七月》,记载的是先民根据物候确定时令更替的例子,还有一篇《四月》,被孔子误编为《正月》,是民间认识气象灾害的例子,其中还有不少先民认识万千气象的诗篇。《诗经》原本有3000篇,被孔子删减为305篇,否则今天会看到许多黄河流域智慧先民认识大自然万千气象的许多生动事例。

  黄河流域先民观察上天的旨意被称为事天之道,在《洪范》第二畴“五事”一节里,只是讲了个大纲提要,但把其中的相互关系说的已很明白。天之象、人视天、天与人事,这些与大自然中的万千气象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休征时雨←→肃←()→狂←→咎征恒雨

  休征时旸←→乂←()→僭←→咎征恒旸

  休征时燠←→哲←()→豫←→咎征恒燠

  休征时寒←→谋←()→急←→咎征恒寒

  休征时风←→圣←()→蒙←→咎征恒风

  其中休征就是吉祥的征兆;咎征就是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上述关系中,肃≈恭,乂≈从,哲≈明,谋≈聪,圣≈睿,属于合礼的范畴;狂≈不恭,僭≈不从,豫≈不明,急≈不聪,蒙≈不睿,属于非礼的范畴。似乎已经有了最原始、最朴素的环境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闪烁着远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光辉,对于今天“五位一体”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芸芸众生对于上天,其实《洪范》本意说的是对于奴隶主或者君王,恭顺合礼与休征密切相关,所以教化黎民百姓要对奴隶主或者君王恭顺合礼,如果不恭非礼就会有咎征的后果。由这种关系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类是可以感动上天、影响上天的,上天也可以警告人类、惩戒人类。其本意隐含在字里行间,所谓的上天就是统治者。所以,芸芸众生循规蹈矩,俯首做一只羔羊,恭顺了,合礼了,作为上天的统治者便会给芸芸众生赐福添寿,反之便会灾祸临头,苦难接踵。

  愚昧的时代,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诗经》中的《黄鸟》记载了血淋淋的事实,春秋时秦穆公死后,子车家族奄息、仲行二位大将,为秦国可谓出生入死,堪称鞠躬尽瘁,不为不忠,应该是恭顺合礼的典范,但却被活活随秦穆公殉葬,令后世为之愤怒,令后世为之悲哀!《墨子·节葬》中说:天子杀殉,多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多者数十,寡者数人。《西京杂记》载: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拨除丈余,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皆不朽。唯一男子(应是周幽王――引者),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三十九年,缪(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汉、唐废活人殉葬制,宋代殉葬制再度兴起,直到清朝,清朝康熙年间殉葬制才得以终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真是人吃人的社会!

  四、五行理论被应用于黄河流域全部的社会实践

  五行理论在商代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在黄河流域广泛得以推广,被应用于很多领域。经后世传承弘扬与发展拓新,到了汉代的各种著作中,与五行相配的事物名目繁多,总计不少于数十种。汉代人们的一言一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都可以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行,深深影响着中华后世的文化。与五行相配的事物不胜枚举,下面仅列举其中一部分: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时:春、夏、(愣字去掉忄)、秋、冬(《洪范》时或季的划分)

  五时:春、夏、长夏、秋、冬(《黄帝内经》季节划分)

  五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征:燠、旸、风、寒、雨

  五卜:蒙、霁、驿、克、雨

  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五佐: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五神:岁星、荧惑、镇星、太白、辰星

  五兽:苍龙、朱雀、黄龙、白虎、玄武

  五虫:鳞、羽、赢、毛、介

  五纪:岁、日、历数、月、星辰

  五严:泰、衡、嵩、华、恒

  五社:户、灶、中霤、门、行

  五器:规、衡、绳、矩、权

  五官:司土、司马、司徒、司寇、司空

  五音:角、微、宫、商、羽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臭:羶、焦()、香、腥、朽()

  五味:酸、苦、甘、辛、咸

  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福:康宁、寿、富、攸好德、考终寿

  五事:视、言、思、听、貌

  五德:明、从、睿、聪、恭

  五材:仁、勇、信、中、智

  五常:仁、礼、信、义、智

  五性:静、躁、力、坚、智

  五性:喜、怒、欲、惧、忧

  五神:魂、魄、神、精、志

  五度:气、血、神、形、志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官:目、耳、口、鼻、形

  五身:眼、耳、舌、鼻、身

  五数、八、七、五、九、六

  ……

  五行这种自然事物分类,首先用于四季、四时、四方、天文、气象,之后推广到天地、神祗、山河、动物、植物、色、臭、味,进而拓展到人的肌体、感情、精神、思维、德行、官职、工具、祭祀等等。这些推广和延展,大都与四时、季节、气候、自然、物候等相互关联。其中木、苍龙、东方表征春天气象。春天树木花草生长,颜色主色调为青色,碧云蓝天,天气清明,因而被古人视为明。春风和煦,因而有被古人比作仁和喜。春天韭菜最早长出来,因而与春天相对应等等。火、南方、朱雀表征夏天气象。夏天炎热,因而被古人视为旸、赤色、灶、怒、力量、焦、苦味、躁等等。

  新时代也有五行理论应用的痕迹,譬如中国五好家庭标准:

  五好:政治思想好,生产工作好;家庭和睦,尊敬老人好;教育子女,计划生育好;移风易俗,勤俭持家好;邻里团结,文明礼貌好(1982年)

  五好:爱国守法,热心公益好;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好;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好;移风易俗,少生优育好;勤俭持家,保护环境好(1996年)

  五好: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学习进取,科学教子;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低碳生活,热心公益(2009年)

  五行理论由远古的天文、气象逐渐推广开来,应用于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但大体上可以归纳成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从事农业生产、安排日常生活;二是古代依据季节时令安排祭祀,《诗经》中关于祭祀的诗歌最多,祭祀是古人最重要的活动。黄河流域的郑、卫之地凡仲春、夏祭、秋祭之际男女合欢,正是原始民族生殖崇拜的重要仪式。商周时期,一年四季皆有隆重的祭祀,君王在宗庙里举行的祭祀,其名称随季节的变化各有不同,春祭叫做春祠,夏祭叫做夏禴,秋祭叫做秋尝,冬祭祀叫做冬烝;三是在不同的季节时令,朝廷依据执事任命官员;四是统治者依据五行理论制定礼制,用所谓合乎天意的说教规范芸芸众生的道德与行为,禁锢黎民百姓的思想意识形态,达到愚民治民,把芸芸众生压在大山之下,成为驯服的羔羊,永不“犯上作乱”,求得江山永固,家族世袭的帝位万代传承;五是中国古代医学应用五行理论描述人体生理变化,便于望、闻、问、切,治病救人,传承弘扬桔井杏林之术。这也是天人合一,开人与自然和谐之先河;六是依据天文、气象所表征的天象、旨意行事,祈求人生平安幸福,消灾免祸;七是统治者一厢情愿地让天文、气象为神学服务,以利于奴隶制、封建制永葆青春,使他们永远主宰着芸芸众生,不管是否路有冻死骨,只要他们能朱门酒肉臭,只要他们能当皇帝就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不管是奴隶主还是封建帝王,甚或是贫民百姓,古往今来的人类集体总的趋势还是顺应了气象规律,不自觉地积累了天文、气象知识,从而产生出许多科学学科,从而发展到了今天。

  历史的车轮总在滚滚向前,君王也罢,达官贵人也罢,凡夫俗子也罢,芸芸众生也罢,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上的一厢情愿也好,还是天人合一也好,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人类才可以生存和繁衍,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永续发展和传承。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文明、玛雅文明相继消亡,历史尘埃把他们埋入远古的岁月,楼兰古国也被葬入漫漫沙漠之中,独有中华古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无不关乎到气候系统及生态环境异常变化,人类对地球气候过分地陶醉、贪婪和无止境地索取,必然会遭到地球气候无情地报复。当古文明相继消亡的事实扑入眼帘的时候,地球上的所有人不得不去认识气候的脆弱性,去关注气候的无常变化。大自然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这么多文明社会居然会一下子崩溃。但是,很少有人明白,人类文明无不关乎到气候系统及生态环境异常变化,这些古文明崩溃的主要原因乃是它们赖以存活的环境资源被破坏。

    注:(愣字去掉忄)就是这样一个字:


 
 
     
《洪范》五行被应用于气象领域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 

ICP0902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