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洪范》这一篇远古文字,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认为是周初周武王姬发访问箕子时的谈话记录,古今学者对此无疑议。箕子名胥余,朝歌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人,因而《尚书·洪范》代表着远古中原文化。箕子是不是商代帝辛的叔父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与帝辛沾亲带故。据说箕子不满帝辛,被帝辛降为奴役,从此装疯卖傻,隐居淇奥。箕子是商末周初学界泰斗,他通晓天文地理,精于琴棋书画,可谓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之全才,堪称华夏文化第一人。箕子不满帝辛,夜深人静之时,总要在淇奥弹曲,借以抒发心中郁闷。他作有一首《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其中的“狡童”指的就是商代帝辛,用周人侮辱性的称谓就是“商纣王”。翻译成今天的文字就是:
麦苗淇奥绿青青,田野庄稼五谷生。顽劣孩童淘气闹,与臣翻脸祸朝廷。
箕子披发佯狂,隐而鼓琴自悲,把自己的坎坷人生之愤懑,阴阳五行之思考,天人感应之领悟,社会历史之归纳,都赋给了琴弦,《箕子操》又称《箕子吟》,为箕子自作,成为中华第一名曲。帝辛以为箕子真疯而把他囚禁,周灭商后释放箕子,并向箕子请教治国之道,于是便有了《尚书•洪范》,原文字如下:
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穑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従,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従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宾,八曰师。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尊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従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従,龟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汝则従,龟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従,龟従,筮従,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従,龟従,筮従,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従,龟従,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八、庶征:曰雨,曰旸,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曰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旸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后人说箕子目睹帝辛挖比干之心后便披发佯狂,估计这是周人及后世以讹传讹,有意在利用箕子抹黑帝辛。又说箕子佐政时见帝辛进餐必用象箸,而看出帝辛的奢侈败落,箕子屡谏帝辛无果,于是箕子离去。箕子隐居不一定是真的隐居,他是殷商的贵族,周人进攻殷商时,他是帝辛的大臣。但从《诗经•小雅•白驹》中发现,疑似箕子与周人早有来往,关系甚好,说明他已是身在殷商心在周,这里面有没有微子对箕子的拉拢腐蚀就不得而知了。
据说箕子并不愿做周的顺民,于是便带领遗老故旧从今胶州湾东渡朝鲜,创立了箕子王朝,朝鲜平壤有箕子陵。其实箕子是被周朝封于朝鲜,他带着殷商的文化去了那里。朝鲜的文化也是我们华夏文化的遗留。当时箕子把华夏文化的阴阳、八卦、五行、天干、地支流传到了朝鲜,所以韩国的国旗用的就是八卦中的四卦图案,也就是乾、坤、坎、离,代表天、地、日、月。孔子时代称淇河岸边的箕子、微子、比干为“三仁”,“三仁”之中宣传箕子的才华是可以的,但不能用箕子损害商代帝辛的形象。
《尚书•洪范》九畴属于箕子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表明了九畴的成熟,已不属于初创,而应有其历史渊源。文章开头姬发对箕子说:“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意思是说:“上天保佑下民,监视他们的行为,我不知道它的规律秩序如何。”箕子对答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意思是说:“我听说从前鲧用土来阻塞洪水,违反了五行中水的特性,上帝大怒,不给他‘洪范’九畴,世界失去了常道和秩序,鲧就被杀死了。禹继承鲧的事业,上帝给了他‘洪范’九畴,世界才恢复了正常秩序。……”
“彝伦攸叙”是天地人伦的常道、秩序,也可以说是规律、法则和秩序。箕子认为这是上帝给予人们的,天人之间有感应,说是天子施政,可招致风、雨、冷、暖反应。箕子曾经提出少数服从多数的多数决,他认为天子自己赞同,龟兆赞同,耆象赞同,大臣赞同,黎民赞同,就是大同;天子、龟卜、耆象都赞成,而大臣、黎民反对,算是吉利;天子、龟卜赞同,耆象、大臣、黎民反对,就是对内吉利对外凶灾;天子、大臣、黎民都赞成,龟兆、耆象反对,就是不可轻举妄动,如此等等。
据说中国围棋也是箕子在淇河上游发明的,关于“淇”字的起源,有学者认为由启、杞、其、弃、漆、亓、丌等字或字音传承而来,或与卫水、漆水、沮水、济水等有历史传承关系。其实淇河比大禹之后的启要早,商末后期之微子姬启(哈哈哈 忘了祖宗姓氏之人)更不沾边。太行山定型于3000万年之前,6000年之前,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所在地大赉店已有人类居住,那时间也许就有了“淇河”这个名字。河的得名估计与山西省铜陵县一处簸箕形状的山峰有关,那里是淇河的源头,如今形状依然。古人可能是将“箕”字去掉了竹字头,添加了三滴水旁,从而“淇”字问世。簸箕山峰在商代箕子的封地,箕子之名可能也与此有关。
箕子对着姬发侃侃而淡,接下去是谈《洪范》九畴的具体内容。那时行文质朴,还未有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景象,不需要旁征博引诸子百家,更没有多少古代圣贤的论著,不用标榜本学派的思想怎样古老。箕子对《洪范》九畴起源的追述十分简单,只是说了鲧与大禹的治理洪水。夏商两族历史上是对立的,如果不是尊重事实,而是学着周人历史造假,箕子是不会把获得《洪范》九畴的事迹加在夏人祖先的身上。河图、洛书和伏羲的八卦图可能起源很早,伊尹九主和巫咸所说天有六极五常,都关系到九洛之事,把这些传说联系起来,可以看出《洪范》九畴的渊源和发展过程,也可以推知夏、商、周三代相承相袭的承接关系。
据说周代很注意吸取商代的经验,虽说后世有成语“殷鉴不远”,但周人吸取的不唯商代教训,更多的是吸取商代的宝贵经验。《吕氏春秋•慎大览》有如下一则故事:
姬发牧野暴 乱灭商兴周,俘获商朝两个俘虏,姬发问俘虏:“商朝有妖吗?”
一俘虏答话说:“商朝有妖,大白天能够看到星光,而且天上飘着血雨,这就是商朝的妖气。”
另一俘虏又说:“这就是妖,虽然并非是大妖。商朝堪称大妖者,乃是子不从父,弟不听兄,君不行正道,此乃是大妖者。”
姬发离开座位向两个俘虏拱手相谢。这两位并不是尊贵的俘虏,而是他们说的话太贵重了。故《周易》中说:“愬愬履虎尾,终吉。”
大白天能够看到星光,天上飘着血雨,这些奇异天气现象,自古认为是不样之兆。第二个俘虏认为更大的妖气在于人心“失礼”。这也许是周人杜撰出来的故事,尤其是“弟不听兄”,更像是出自卖国者微子之口,意在抹黑商代帝辛。但故事中姬发对两位俘虏一段抹黑帝辛的话尚且如此“礼贤下士”,对商代重臣箕子的话当然会更加重视。商代的《洪范》九畴,周代是采用了的,为的是不使天地人伦失去常道,造成灾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