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高村镇高村村有座建于1913年的王家大院,不仅记录了王氏家族的兴衰,也反映出当时历史背景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
兴于三斗米衰于一袋烟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仅存的北楼,又称老夫人楼。
老夫人楼一楼保存完好的木质隔断。
房檐两侧镶嵌的石雕。
□鹤壁日报记者 王利英
7月20日,记者经过淇县高村镇高村村,站在通往淇水关南门的大路上,看到了一座宅院的侧面,古朴的墙砖、一坡一流水俗称前瓦后搭平)样式的房顶……处处透着古朴雅致。恰在此时,一只白鸽从二楼侧面的小窗户里飞出,记者陡然觉得眼前一亮。
在接下来的几天,那栋白鸽飞出的宅院不停地在记者脑海中浮现,那座古色古香的宅子是什么时候建的?里面曾经发生过什么动人的故事?
按捺不住好奇心,记者便找到该村热心文物研究和古民居保护的孙华国老人。在他的带领下,7月26日记者走进王家大院,探究它的前世今生。
三斗米起家开当铺
一进入院子,记者便看到绿意盎然的景象:院子西侧种着一棵柿子树,树上果实累累;东侧墙根下种着一排丝瓜,瓜秧爬了半个墙壁。
走进屋里,79岁的王士胜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墙上贴满了报纸,古香古色的楼梯直通二楼。
“大爷,房子啥时候建的?能盖得起这么好的房子,家底儿不薄吧?以前是不是地主?”记者跟王士胜聊起来。
“房子是俺爷爷在民国二年(1913年)盖的,到今年整整100年。以前除了这一座老夫人楼外,还有一座客厅楼和一座姑娘楼,姑娘楼被俺爹吸‘老海’(即鸦片)拆着卖了,客厅楼分给俺叔家,他们盖新房时拆了。俺爷年轻时可不是地主,是长工。”
一个长工怎么能盖得起这么大一座宅院?
面对记者的疑问,王士胜讲述了他爷爷发家的过程。
清光绪年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王老爷子(因王士胜记不起他爷爷的名字,下文称为“王老爷子”)只得离家来到高村村给一户有钱人家当长工,并议定管吃管住,一年再加3斗米的工资。
当长工的第一年,附近几个村受霜冻影响,庄稼收成锐减,颇有生意头脑的王老爷子将其全部工资以1∶3的比例放贷出去,第二年收回9斗米,又将收回的9斗米加上工资所得的3斗米全部放贷出去,第三年收回36斗米,如此连续放了几年,王老爷子成为拥有100多斗米的人了。
放贷放出甜头的王老爷子索性在村里开了家当铺,并逐步将当铺做大。
临街建起3座楼
1913年,经过近20年的积累,已经拥有一定财富的王老爷子带领家人在高村村紧临主街道的地方建起坐西朝东的3座楼房,当地人称主房为客厅楼,南楼为姑娘楼,北楼为老夫人楼,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老夫人楼。
记者走出院子,从外面细细打量这座百年老楼,外墙砖石相间,每隔一段有一块稳墙石,横梁下面还有稳梁石,四角用两块约1米长的石条上下呈直角状稳住,被称为锁脚石(过去,建房没有钢筋水泥,锁脚石能起到加固和装饰的作用)。房檐左右两侧均镶嵌着精美的石刻,石刻中间凹进去的石片上一侧写着“乙”,一侧写着“丁”。据孙华国说,这两个字是建造时间的标志,但记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明白这两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为什么修建成一坡一流水样式的屋顶?在几名老人的言谈中,记者发现了端倪:建房时土匪横行,肆意绑架人勒索赎金,有钱人更是被盯梢的对象。为了防御土匪,王老爷子将房子后侧设置成平顶,上面堆满了石块,土匪来了,可从楼上向下扔石块御敌。
虽已历经百年风雨,老夫人楼依然静静地矗立在原处,只有墙体上留下的一道道裂痕,诉说着它的沧桑与坚韧。
征得王士胜的同意后,记者顺着木楼梯来到二楼,二楼的地板也是由木板做的,在上面走很舒服,通往楼顶的口被一块木板盖上,木板被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链锁着,楼顶当初抗击土匪留下的石块已经看不到了,只有楼顶檩条上“建于民国二年”几个字依稀可辨。
吸“老海”卖掉姑娘楼
“另外两座楼是什么时候拆掉的呢?是在战火中损毁的吗?”记者忍不住问。
“不是,俺爷有俩儿子,俺爹是老大,分家时得了老夫人楼和姑娘楼,俺叔分了客厅楼。俺爹吸‘老海’,慢慢将姑娘楼拆零散卖了;俺叔家前些年拆了客厅楼建了新楼房。”王大爷叹了口气,遗憾地说。
王老爷子以三斗米起家建起了王家大院,可“富不过三代”这句话也在王家得到了印证,大儿子王廷章年纪轻轻便染上毒瘾,手中的钱花光了,只好偷偷变卖家里值钱的物品。王老爷子离世后,王廷章更肆无忌惮地吸食鸦片,当铺开不下去关门了,最后竟然将姑娘楼拆掉,将砖和檩条等零散卖出,换来一时的吞云吐雾。
“我五六岁时,家里已经很穷了,但由于家里有地,楼上还存着很多粮食,俺娘把俺爹锁到楼上让他戒毒。我每天上楼给俺爹送饭,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楼上的粮食变少了,俺娘监视了一段时间才知道,俺爹虽然下不了楼,但他每天用麻绳将粮食从窗口卸下去,卖‘老海’的人把毒品用纸片包好系到麻绳上让他提到楼上。就这样,家里越来越穷,最后他连俺家最后一条被子都拿出去换‘老海’了。”想起往事,王士胜心有余悸。
由于妻子拼死护着不让卖老夫人楼,在将妻子偷偷放在门闩洞里的最后一升面也拿出去换了鸦片后,王廷章从家里再也挖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过。民国三十二年,王士胜的哥哥也因为家里太穷外出讨饭,几十年过去了,同样杳无音讯。
“民国初期,我们村像王家这样有钱的人家还有十几家,但大都因吸‘老海’导致倾家荡产,甚至是妻离子散。王家大院的兴衰,教育我们创业难守业更难,决不能染上吸毒、赌博这样的恶习。”随行的孙华国老人叹了口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