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文化新闻 - 愿鹤壁日报“每日一诗”成为美丽的淇河文化风景

愿鹤壁日报“每日一诗”成为美丽的淇河文化风景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3-8-1 19:57:36

  世界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诗歌,诗歌伴随着语言的诞生而诞生,比文字更古老,文学的诞生,诗歌更换发了青春活力,成为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华夏的诗歌历史更加久远,艺术更加独特,从两千多年前诞生的诗经算起,涌现出了淇竹君子形象的诗人卫武公,诞生了华夏第一位女诗人卫庄姜,出生了华夏第一位女爱国诗人许穆夫人,其后历代诗人们前赴后继,先后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样一些享誉中外的大诗人,他们有感而发,叙事、抒情、言志,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之作,成就了中国文学浩繁的星空,在华夏文学的星空闪闪发光。

  诗歌是心灵写就的文字,诗人运用精炼且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用艺术的笔墨浓缩于几行文字之中。诗歌通过生动的艺术笔法感染着人们,启迪人们的社会认识,陶冶人们的思想感情,培养人们的理想与情操,给人们以美的教育和艺术享受。鹤壁日报开辟“每日一诗”专栏太好了,这是弘扬淇河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具体行动,必然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许穆夫人是我国历史上甲骨文之后第一个爱国女诗人,第一位女诗人按照朱熹《监本诗经》的说法,当是卫庄姜。但不知未收入诗经《归思引》的作者卫女出生何时,如果比卫庄姜早,第一位女诗人当是卫女。从句式上看,《归思引》不如诗经中的文字成熟,与箕子、微子的《麦秀歌》《伤殷操》相仿,故秋雨觉得应在商周之际,位于前列。但不管是哪一位,他们都出生或者曾经生活于淇河卫地,作为家乡游子,秋雨为此感到自豪!

  许穆夫人还有卫武公,他们代表着一种正气,是应该歌颂和纪念的对象,是淇河之魂,中华民族之魂。

  《泉水》《竹竿》《载驰》应当连载。

  《泉水》是身在异国的许穆夫人对故国家园的梦绕魂牵,长流不断的淇河之水,怎能流尽她的一腔爱国情怀,往日的青春都赋予这东去不返的淇水了。

  《竹竿》这首诗歌写出了许穆夫人对自己少女时代的留恋,她忆起手持竹竿在淇河岸边垂钓时的少女时代,展示了她心中的思乡情怀。

  《载驰》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满着许穆夫人对故乡卫国强烈的爱,由这首诗完全可以肯定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读后震撼人的心扉,堪夸绝世红颜敢迎淇奥风雨,当赞舍死忘生挺身奔赴国难。《左传》记述,好鹤失国的卫懿公在荧泽一战中军败身死,卫国都城臣民整体逃难,宋桓公在黄河边接应,立卫戴公为君,然后就是许穆夫人奔赴国难,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公元前660年这一年之内。人们多以‘芃芃其麦’推断《载驰》写于公元前659年春夏之交,《载驰》是发往各国求援的文字,应当写于公元前660年底之前。至于诗中的‘芃芃其麦’,也许说的是冬前的麦苗。古气候研究得知,战国、秦与西汉时期气候一直暖和,也许那时间黄河两岸的小麦越冬不明显,冬季依然没有停止生长。

  卫国遭到北狄入侵,许穆夫人终于冲破许国的各种阻力,渡济水(当年是横亘于卫许之间的主要水系,如今成了山东境内的小河流)返回卫国奔赴国难,她为拯救自己的国家不顾个人安危,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矢志不移。在卫国国难当头之际,她毅然驾车奔走呼号,写出了《载驰》,呼吁大国援助,充分表现了坚强果断的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最后在齐国的帮助下,终于复兴卫国。

  许穆夫人回到了别后的淇水岸边,伴着日夜东流不息的淇水,感怀着她的人生。长流不断的淇河之水,怎能流尽她的一腔爱国情怀,往日的青春都赋予这东去不返的淇水了。我似乎看到许穆夫人就站在淇河岸边,我为她吟诵一首《淇河泪》:

  思不尽哀伤梦断人消瘦,

  唤不回春怨秋悲满目愁。

  锁不住淇河烟雨霜寒露,

  抹不去心头上眉头。

  时不再远嫁悲离空泪流,

  恨不完山河破碎忆回首。

  想不该的难休,

  离不归的别后。

  呀!满目这春不再的秋风阵阵,

  流不断的淇水滺滺。

  《硕人》《鄘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应当连载。

  《硕人》就是一首赞美卫庄姜的诗篇,也是《诗经》淇奥赞美诗文化的代表之作。卫国第十二代君主卫庄公娶齐庄公的公主庄姜为妻,庄姜不仅长的漂亮,而且温柔贤惠,但却没有生育。庄姜嫁给卫庄公后,夫妻不和,婚姻很是不幸,她心中非常痛苦。

  《鄘风·柏舟》《邶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应该是卫庄姜的作品,由《硕人》可知她是一位了不起的美女诗人。

  《鄘风·柏舟》是在写女子婚姻不得自由,向母亲倾诉她坚贞的爱情。少女的爱情遭到母亲的反对,她似乎是在哭诉着发出绝望的呐喊。

  《邶风·柏舟》像是女子遭受遗弃,又被小人欺负,女子不甘屈服,舟中悲愤伤怀。

  人们常会将《鄘风·柏舟》与《邶风·柏舟》混为一谈,认为是共姜自誓之作;或者认为是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节,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而作此诗;或认为是共伯被弑,共姜不嫁自誓,而作此诗。古人称丧夫为“柏舟之痛”,夫死不嫁为“柏舟之节”。还有人认为是仁臣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女子所作,鲁诗认为是卫庄姜所作。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绿衣》是卫庄姜的作品。卫庄姜嫁给卫庄公后,夫妻不和,婚姻很不幸,她心中非常痛苦,于是她写了这首诗歌。也有人认为《绿衣》是一篇丈夫对亡妻的怀念,睹物思人,情意难忘,忧伤阵阵,相思梦断。

  《燕燕》像是在抒发卫庄姜的情怀,然而她如何能够燕子凌空淇澳?卫庄姜唯有一腔悲愤,将歌声留给后世。有人说是庄姜送别某个妾室,辛弃疾有诗‘看燕燕,送归妾’,一个女人挥泪送别曾与自己争宠的人实不多见。

  《日月》是一首弃妇对丈夫变心的哀怨之歌。有人认为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寿为救伋而死,后人感伤而作。

  读过歌颂卫庄姜的《硕人》,再读卫庄姜的作品,为她的美丽而倾倒,为她的人生遭际而愤愤不平,写几句《庄姜怨》:

  旭日霞光淇奥红,长空月色太行峰。

  朝歌冷遇庄姜怨,卫地凄凉齐女容。

  养育深恩感父母,被抛痛恨憎无终。

  盼穿秋水春飘雨,望断天涯冬起风。

 

  《淇奥》《宾之初筵》《抑》《君子于役》《扬之水》应当连载。

  《淇奥》属于廉政诗文化,也属于淇竹诗文化,象征着人格道德之美,其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淇竹因此而名传天下,誉满古今,开华夏竹文化之先河。《诗经》中涉及竹的诗篇只有四首,分别是:《国风·卫风·淇奥》《国风·卫风·竹竿》《国风·秦风·小戎》《小雅·斯干》。明着写竹的只有《淇奥》一首,《淇奥》以淇河两岸的淇竹起兴,歌颂了卫国第十一代国君卫武公的美德,赋予竹以人的精神、道德、情操。

  卫武公是最早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他是那个时代周朝的元老,他在位期间能自律修德,百采众谏,常与下臣共勉,堪称卫国一代明君。卫武公出生于周夷王年间,执政于周宣王十六年至周平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12年至前758年在位,在位55年。卫武公亲身经历了西周的盛衰兴亡,目睹了周厉王流放,周宣王中兴,周幽王覆灭,周室衰微,95岁时曾作《抑》。

  《宾之初筵》内容是在写合乎礼制的酒宴和违背礼制的酒宴,是一首廉政自律的诗歌,对当下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周幽王时国政荒废,君臣沉湎于酒,卫武公入为王卿士,难免与周幽王共宴,因见其非礼,又不能直面劝谏,只好写此篇作悔过用以自警,也许是卫武公想让幽王闻之,或许能稍正其失。

  《抑》中有卫武公的一生回顾,更多的是他垂暮之年想起淇奥曾经的哀伤。字里行间透着卫武公的深情,可谓真心地劝谏,对眼下具有现实意义。

  《君子于役》是卫武公目睹平王施政不当,讽刺平王使‘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致使各国民间怨声载道。

  《扬之水》是卫武公目睹平王施政不当,讽刺平王使申、甫、许各国平添几多旷夫怨女。

  读了《淇奥》,再读卫武公的千古廉政诗篇,无不对卫武公发自内心地敬仰!写几句《如梦令》:

  瞻斐太行淇水,

  淇竹朝歌君子。

  持节志凌云,

  若谷虚怀钦佩。

  淇卫,

  淇卫。

  千古开来当祭。

  《氓》《伯兮》《有狐》《终风》《谷风》《式微》《北门》《二子乘舟》《北风》《雄雉》哀伤的成分多一些,属于淇河卫地的哀伤诗篇,最好连载。

  《新台》《青蝇》《旄丘》《匏有苦叶》《击鼓》《墙有茨》《君子偕老》《鹑之奔奔》《相鼠》《蝃蝀》《芄兰》讽刺的意味多一些,属于淇河卫地的讽刺诗篇:最好连载。

  《简兮》《静女》《干旄》《白驹》多是赞美,属于淇河卫地赞美诗篇,最好连载。

  《桑中》《蝃蝀》《木瓜》爱情的内容多一些,属于淇河卫地的爱情诗篇,

  《有客》《时迈》《我将》《武》均与淇河卫地有关联,还有《赉》《般》《桓》,最好连载。

  《凯风》写的是孝道,《考槃》抒发的是人生感言,《河广》是思乡曲,可以单发。

  建议:以后各代的古体,可以按照诗、词分为两类,依朝代先后,分为外埠、乡人,再分为各种类别,像对诗经的分类那样分组连载,历代诗、词中比诗经多出来了写自然风光、自然灾害等内容,且数量很多。还可以依照淇河卫地内的某一地点、名胜等细分连载。



 
     
愿鹤壁日报“每日一诗”成为美丽的淇河文化风景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