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评论探讨 - 漫说鹿台

漫说鹿台
 


作者:岳武佐  加入时间:2013-4-21 12:40:47

    鹿台有中国第一金库之称。
  《史记》说:帝辛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鹿台的钱财有多少呢?
    谁也说不清。帝辛“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时,“凡焚四千玉也。”〈《史记·正义》〉范文澜先生说:“周兵入纣都,大有俘获,据说光是宝玉佩玉就多至十几万块,其他财物可以想见。西周文化得以迅速发展,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通史简编》〉
    可见鹿台的金银宝玉太多了。

    鹿台在什么地方呢?

   《史记·集解》曰:“如淳曰:‘《新序》曰:鹿台其大三里,高千尺。’瓒曰:‘鹿台,台名。今在朝歌城中。’《正义》《括地志》云:‘鹿台在卫县西南三十二里。’”
   《后汉书》曰:“朝歌〈有鹿腹山〉纣所都居。〈《帝王世纪》曰:纣糟丘、酒池、肉林在城西,前书注曰:鹿台在城中〉南有牧野〈去县十七里〉,北有邶国。”
    明嘉靖二十四年的《淇县志》曰:“鹿台在县西十五里许,今为鹿台寺。”
    “宋·熙宁六年,废卫县为镇,入黎阳县。元佑间,复为卫县,属浚州。殷墟以西为鹿台乡,属卫县。金仍旧。”〈乾隆十年《淇县志》〉
《淇县舆地图说》曰:“元宪宗五年於卫县西鹿台乡改立淇州。”“元宪宗五年於卫县西鹿台乡改立淇州”与“殷墟以西为鹿台乡,属卫县”,从地舆范围上看,说法虽有不一致的地方,但一致的是鹿台乡是在淇河西,而不是淇河上或淇水之东。更值得注意的是:卫县县治在今浚县临淇河的卫贤,地跨淇河两岸。既命“殷墟以西为鹿台乡”,就说明淇上无鹿台,淇水之东,或曰淇水之左,无鹿台。若有,绝不能命“殷墟以西为鹿台乡”。
   “鹿台在朝歌城中”,是从范围的角度,为鹿台定位。朝歌城相传有三道城,头道城南城墙在常屯玉女观一线,北城墙在高村以西一线,东城墙临淇水,西城墙依太行,凡在此范围内,均为在城中,其他地方就不在城中了。
   “鹿台在卫县西南三十二里”,“ 鹿台在县西十五里许”都是从地标的层面给鹿定位,即卫贤西,淇县城西,其南、东、北都不是。
“殷墟以西为鹿台乡”,就是从文化的层面为鹿台定位了。
    一个乡镇的命名方法,一般来说,或者以该乡镇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大村庄命名,或者以该乡镇范围内的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名称、或文化古迹名称命名。
    鹿台能成为淇河以西一片区域的乡名,这不仅说明当时政府对淇县鹿台遗址的认可,同时也说明它比该区域内的其他任何村庄和文化古迹更具有代表性,文化底蕴更丰富,更具影响力。如钜桥,钜桥至今仍被拿来为乡镇命名。
    这样从范围、地标空间和文化底蕴三个方面为鹿台定位,就证明今淇县西大水头村南的鹿台就是帝辛的鹿台故址。这也排除了鹿台在其他任何 地方的可能性。
    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帝辛建金库的选址,最少要考虑两个方面,一个是安全,一个是风景秀美。安全是不被水冲,不被水淹;便於防守,不被偷劫。这里四周环山,向南又面水,山水俱佳,风景秀美。鹿台遗址正满足了这些条件。
    唐时在鹿台遗址建鹿台寺。寺院建在古鹿台遗址上,用古遗址名为新建寺院命名,不仅自然,而且可以增加其知名度。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古鹿台位置。
    《汉唐地理书抄》编者按云:“续志刘昭注补之前书注云:‘鹿台在朝歌城中。’今无此台。”
    “今无此台”之说并不否认“鹿台在朝歌城中”,只是说不见此台了。
    姬发与帝辛的反对派叛徒密谋攻打帝辛。帝辛在牧野作了“血流漂杵”的抗争,终因寡不敌众,退守鹿台。鹿台是帝辛的金库,是帝辛的经济基础。鹿台北、西依山,东邻山涧、金牛岭,南面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於守卫。帝辛退守鹿台,既守住了自己的经济基础,又可拖延时间,希望殷民叛周,等侍东征大军救援。这十分合乎逻辑。
    姬发与帝辛的反对派、叛徒们,是等不得的。帝辛多活一天,对他们就多十分危险。姬发们急攻鹿台不下,便想对策。为了加大兵力,需再从南边进军。鹿台南面是一池湖水,当时没有水兵,怎么办?只能放出湖水。於是姬发便在金牛岭较窄处,将金牛岭断开,放出湖水。大批军队从南拥进。帝辛见无法阻挡,也无法退却,便“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这段史实后来演变成一则民间故事:《铣断金牛岭  失落朝歌城》。失落朝歌城就是朝歌彻底被周人占领。
    这又一次从历史和民间故事两个方面,将鹿台故址指向今淇县鹿台。
    关于这段历史和民间故事的真实性,还可以从地名和实物看出。
    断王口。周人断开的金牛岭山口今尚在。淇县北阳公社原来在断王口建坝修水库。有专家亲临现场。公社干部高ⅩⅩ专门问专家:此山口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专家回答是人工开凿。一般人亲自对该豁口考察一番,再与自然形成的山口相比,也会答出断王口是人工开凿的结论。断王口是人工开凿,可以进一步证明群众传说姬发铣断金牛岭的故事,是一段真实的史实。
    自古以来这个山口就叫断王口,《淇县舆地图说》的地图上标的就是断王口,断送国王帝辛的山口。断王口这一名称,既是这一段真实历史的见证,又表达了人们对帝辛尊敬、留恋、同情的心情。
    还有,鹿台东,涧河外有一小村叫破庄,距鹿台百米之隔,今已不存。《淇县舆地图说》的地图上有标识。这也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周军就是从这里最早攻破了鹿台。
    鹿台建在山上,经过三千年的风雨冲涮,三千年的泥石流的破坏,经过周人的抢劫破坏甚至焚烧,又经重建鹿台寺的整合,三千年的人工整合,三千年的人为破坏,今日不见其本来面貌,实属自然。不然,倒有点奇怪。“今无此台”也是可信的。但,故址是不可能迁移的,是不可能跑掉的。古人已不见台,今人更难见台。但今地表层下不见得也没石遗痕。1981年文管所搞文物普查时,有人在鹿台遗址前捡到了殷时铜镞就是证明,铜镞诉说看当年战斗的情景。
    最早的文献记载,淇县志记载,历代传颂的民间故事,地名包含的意义,今存的地形地貌,我们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帝辛的金库――鹿台,就在金牛岭内的鹿台遗址。
    我们不能在既没有见史书记载,也没见志书记载的情况下,将一个仅有殷商包含物的土堆甚或大土堆,随便命名为鹿台。
    当时淇县鹿多。淇县多数古文化遗址包含物中有鹿角就是证明。朝歌“有鹿腹山”,或许鹿台就建在鹿腹山中。台中宝物多,台又像山一样坚固,不易破坏又不易被盗,故命之曰:鹿台。
    2012.8.10、



 
     
漫说鹿台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