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文研8

《淇河文化研究》 第8卷
     

 

景点名胜 - 游朝阳寺(四篇)

游朝阳寺(四篇)
 


作者:郝红卫 窦增新 邓迎雪 王常玉  加入时间:2013-4-21 9:10:06

游朝阳寺

鹤煤九矿 郝红卫

    朝阳寺位于淇县城西5公里处的朝阳山上。因相传有殷纣王冬季采暖的溶洞、夏季避暑的清凉庵而出名。其庙宇殿堂等文物古迹都依朝阳山的南坡错落而成,远远望去好像是悬在半空中一样,故名朝阳悬空寺。是我国七大悬空寺之一,其建筑为砖石结构,有别于很多木质结构的悬空寺。
    主寺东行数步是千佛洞,洞外有三块历代朝阳寺的重修碑记,前面两块是明嘉靖年间碑刻,上面详细记载朝阳寺的盛况,洞口是大隋开皇四年的碑刻,记载了千佛洞曾是皇家寺院,有五位皇妃再此替皇帝祈福修行。碑文刻有:“荥阳郑元伯,为人乐静、性好山居……东魏武定七年,敬营石室一门,复愿造像八万四千躯。”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关于朝阳寺的记载。南北朝时荥阳郑氏中高管累世不断,荥阳郑与清河崔、范阳卢、太原王并为中国四大旺族。当时为了提高北魏政权在中原汉族的正统地位,北魏孝文帝也不得不以行政手段与四大门第中的最高家族联姻。到了隋朝时期有个叫郑泽的人和魏文帝杨坚更是同窗好友,他积极帮助杨坚取代北周成为隋朝开国皇帝。这就更增长了郑氏在朝廷中的势力,使得其他豪门旺族无人能及,人称“郑半朝”。碑文中的郑元伯是郑氏家族的一员,他发愿修行,也许是郑氏家族的一场政治投资,目的就是为了跟随当时时代发展,提倡佛教,掀起一场建筑佛教石窟的高潮。我们熟知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在这一时期开始建筑,其后的隋文帝更是以佛教作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方针之一。正如碑文所写“上为皇帝陛下”,以郑氏皇亲国戚的影响力,请几个皇贵妃来此为皇帝祈福修行,借宗教在皇帝面前大表衷心,这便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这段历史奠定了朝阳寺皇家寺院的地位,为朝阳寺的繁荣发展埋下了伏笔。
    千佛洞正堂供奉的是释迦摩尼佛,两边是他的弟子迦叶、阿难,周围是十八罗汉,据导游说:因在文革时期遭到破坏,十八罗汉中有六尊是原来留下来的佛像,让我们试着辨认。我们从底座上刻有一幅幅情景图上依稀辨认出几尊古老的罗汉佛像,这些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浩荡岁月的罗汉佛像,一定会对我们研究宗教史和东魏时期的造像雕刻艺术提供很高的价值吧。
    千佛洞的正上方有一尊飞来卧佛,身长1.8米,卧高1米,此佛坦胸露乳,一手扶肚、笑容可掬,如同真人大小。按照佛像造型、神态看,该佛应是弥勒佛。东边崖壁上刻有“清.顺治年间题记”。在卧佛的正上方有一株从石缝中生长出来的柏树,虽不算大,但形如伞的模样,为佛遮风避雨、抵挡烈日。这棵柏树从根部就叉开了九株,且每株都曲如蛟龙,人称九龙柏。据导游说此树至少也有千年之久。
    千佛洞再往东不远处有几个佛碑。佛碑上面的佛像清晰可辨,最小的有小拇指大小,石碑上的佛像一面采用阳刻,一面采用阴刻技法,佛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由此可判断出此石刻大约雕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所雕佛像构思巧妙、造型优美、刻工精细,虽然碑顶部及两侧已残。仍不失为古代石刻艺术精品。
    与朝阳寺遥相呼应的南侧山崖上,有一单体“佛”字摩崖是朝阳寺的一个奇特之处。“佛”字高33米,宽22米,笔画最深处达1米,由台湾先佛寺住持混元禅师题写,寓意佛光普照朝阳寺的每一个角落。据说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佛”字摩崖石刻。站在“佛”脚下,听着导游讲述的到朝阳山抱佛脚的典故,感受着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拾级而上佛字沿途的疲惫渐渐消融。从此处观朝阳山,垂直高度约有500余米,西面连绵群山,东眺可看到明.《淇县志》记载的殷商纣王冬季采暖的溶洞,还有花台、普渡桥、放生池等景点。有一副春联对其景观进行了形象概括:“拔地擎天,三面云山拱古寺;乘风步月,万家灯火接云霄”。
    身至朝阳寺,古朴粗犷的寺庙建筑、玲珑雅致的亭阁楼榭,雕刻精致的古老石刻、幽静的岩石“溶”洞,让人在感受着古老文化积淀的同时激发敬仰之情。

那山那寺那阳光

淇县   窦增新

    坐在飞来卧佛的山崖下,品一杯江南茶韵的香茗,眼前垂柳鹅黄,春风拂面。远望山谷空旷苍鹰盘旋,近观古寺幽深钟声阵阵,缭绕的香烟久久飘荡,那久违了的静怡慢慢地陶醉了忙碌疲惫的心灵。
    曾经无数次的光顾此地,这山还是朝阳山,相传是商王帝辛(俗称殷纣王---现疑为历史评价及流传传说有误)冬日取暖的行宫。山势陡峭如斧砍刀削,高高的悬崖向阳的一侧悬挂着一座座寺庙、宫殿,登临有揽先人古胜之慨叹,有临渊羡鱼之雅思和美景尽收之享受。
昔日的花台遗址群芳萌绿,还没有花的模样,只有那一芽芽嫩蕾绽开着繁花似锦的春梦。饮马泉细流潺潺,准备着演奏夏秋水之盛时的交响之乐,耳畔当下能享的只能是这细细地文雅的美妙之音了。
    缔造朝阳山新的神奇的那颗每年春秋两季开花的梧桐,高傲的张扬着深紫色的喇叭状的花朵,淡淡的脸庞像喝醉了酒的美妇人,高高枝头搭建的鸟巢恰似乌黑泛金别着秀发的叉簪,似睡非睡的样子有点慵懒。背风向阳的山水把她打造成了一方名人,见你有点似理非理的迷人韵味。
    东南山坡的杏花已经凋谢,只剩下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粉白。疑是不多言的遥指杏花村牧童的恶作剧,也可能是醉了酒的诗人用痛苦的思念摇落了满目芬芳,更有可能是昨夜微凉的带着忧伤的东风从小楼吹散的。山桃花正绽开着粉红淡紫的花朵,一个赛似一个,连翘们也无束无拘的布满整个山头,金黄金黄的颜色让迎春望而却步。小草羞涩的遮遮掩掩,只用片片灰绿点缀着早春的主旋律,其它的花儿们也只有无奈的迟迟来临一个一个次第粉墨登场了。
    南水北调渠中段已经接近尾声,秀美的淇河宛如一条玉带在远处飘逸。阳光从弥漫着薄雾的天空中探出,吐几缕光线照射在千年古寺和沧桑遒劲的九龙柏上。由台湾先佛寺混元大师书写在南面高高山崖上的豫北第一大“佛”字熠熠生辉,映衬着丛集寺庙的那一重重古老泛金的建筑轮廓。
    蜜蜂正从暖暖的蜂巢悄悄地探出头,两只触角敏感的感觉着外周的温度。松涛阵阵布谷声声,黄鹂在柳枝上幸福地鸣唱,麻雀和喜鹊编队飞行,回归的大雁对这秀美景色恋恋不舍盘亘不去。
    陶醉在名山秀水之中思绪翩跹,心却寂静的没有丝毫波澜。这山这寺这美妙难得的暖暖阳光,使人酣畅淋漓美不胜收,有了不忍离去难舍难分置身世外桃园的感觉。眼前是风景靓丽无边宛若流动着的山水国画,身后千年石窟里的守庙老尼正心无旁骛的打坐在佛像脚下,口里喃喃吟诵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春约朝阳山(散文诗)

鹤煤集团  邓迎雪

    你已伫立千万年,以这样一种温柔的姿势,俯瞰茫茫的豫北平原。凌厉的山风被你宽大的袍袖掩在身后,无尽的跳跃的金色的朝阳,织成锦绣,幻化成各种传奇的色彩。

    卧佛、千佛洞、摩崖石刻、花台采暖、悬空的寺院,每一处古迹都有一个沉甸甸的故事。扯一缕春日的阳光,踏青而来,在山的怀抱,穿过厚重的时空,重读那被雕刻的时光。

    与二三友人,春约朝阳山,听历史的足音纷至沓来,听乡间的小唱有一缕油菜花的金黄。

春游朝阳寺

鹤煤集团  王常玉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草长莺飞,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到朝阳寺游玩。
    朝阳寺坐落于朝阳山的半山腰,距淇县县城有近十公里。就在著名的云梦山和古灵山之间,也是太行山上的一座有名的庙宇。与云梦山和古灵山稍有不同的是,云梦山和古灵山以寺起家,但以山扬名。比方说,云梦山最早的时候,它的战国古军校、鬼谷祠、云峰寺的名气比山的名气要大。古灵山也是一样,最早叫做古灵山寺,因女娲在此炼五彩石补天而得名。而朝阳寺却是以山起家,以寺闻名。就在朝阳寺的北侧,就是朝阳山,而朝阳寺就是依朝阳山的南坡错落而成。但是,朝阳山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地人都唤它为“尖山”,大概因为它尖尖的形状。朝阳寺是一座背山向阳的寺院。说是寺院,其实限于地理位置,基本上有寺无院。那些庙宇殿堂,都在山坡上依次摆放,从远处望之,还以为是在山上挂着一样。所以,朝阳寺又有悬空寺的叫法。
    朝阳山海拔700余米,从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也有500余米,是春游登山的好去处。每年春秋季节,这里都要举办登山节。我们去的比较早,游人还很少,先去看了孔圣人殿,又去看了“双子楼”,然后看了佛祖殿和大雄宝殿。这些庙宇建筑时间较晚,和中国其他地方的庙宇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区别。比较特别的地方,有一个是殷纣王避暑处,,实际上是个岩洞,洞深有七八米,洞高三四米,传说殷纣王定都朝歌后每年夏天经常来这里避暑。还有一个千佛洞,洞里面的石刻佛像都被破坏了,只是在洞外留有几块残损的石碑,石碑的正反两面刻有石佛,正面是用阳文刻上去的,背面用阴文刻上去的。这些还不算特别,特别是千佛洞的正上方有一个睡佛,虽然雕刻于北魏年间,但是因为距地面较高,没有遭到破坏,到现在还栩栩如生。睡佛的正上方有一颗松树,长在岩石缝里,虽然不是太大,但据导游说至少也有千年之久。
    朝阳寺还有一个奇特之处是有一个“佛”字,这个“佛”字写在朝阳寺罗汉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高30米,宽20米,笔画最深处达1米,由台湾先佛寺住持混元禅师题写,与朝阳寺遥相呼应。据了解,整个摩崖石刻工程投资30多万元,耗时三个多月才凿刻完成,据说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佛”字摩崖石刻。
    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贤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博大也”。踏青游春,主要是人的心境,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实在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而是能够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山水之间也”。
    参观完“佛”字石刻,已经十一点多,往山上修有水泥路,可以直达山顶,还有好多景点,可惜已经有点累,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奇妙之处,稍憩片刻就匆忙下山了。“拔地擎天,三面云山拱古寺;乘风步月,万家灯火接云霄”。



 
     
游朝阳寺(四篇)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老农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