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的特殊象征与见证,被称为绿色的活文物,当前人或我们植的树,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之后,带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树荫的庇护,更成为历史文化的承载者和象征。在植树造林的同时加大对古树的保护力度,已成为我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全市共有73棵活文物
鹤壁市位于豫北太行山东麓,历史悠久,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特别适于植物生存。我市名胜古迹荟萃,植物资源丰富。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73棵,其中国家一级古树47棵,二级古树26棵。这些古树以侧柏为最多,其次为国槐、皂荚等。我市现存古树名木涉及10个科、11个属。古树多为明、清时期所栽,具有二三百年的树龄(??),根据年代推算还有少数汉、唐时期留下的。
每棵古树都是
历史文化传说的见证
3月12日,记者走在大伾山的山间小道,不少古柏、古槐映入眼帘,令人赏心悦目。这些古树或分列两旁,或巍然屹立;它们有的形似怪兽,有的盘若虬龙。凝望一棵棵古树,犹如展开一轴古老的历史画卷。我市的许多古树,与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紧密关联。
大伾山天宁寺门始建于北魏年间,在这座古刹门前有一棵古槐,针对这棵古槐还有一段“龙槐挡驾”的典故。如今这棵具有上千年树龄的古槐高11.5米,直径达282厘米,冠幅达到了11.1米,仿佛用它的一抹绿意向四方游客讲述它当年的传说。
山城区石林镇有一棵柏树位于“石林军事会议”展览馆前,相传为汉代所植,树龄有2000年左右,树高26米,围转5.5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树冠覆盖面积156平方米,被原平原省命名为“华北第一柏”,又称“千年古柏”、“将军柏”。当年召开“石林军事会议”期间,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常来树下对弈闲聊。
大伾山上天齐庙附近的情人柏、天宁寺门附近的宁人柏、浮丘山上的长寿树、淇县桥盟朝阳寺附近的柏树……一棵棵古树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墨写的史书,难免虫蛀纸朽;而这些古树上所彰显的中国历史,却是活生生的。”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每棵古树都有
管护档案
古树名木是国家和人类的宝贵财富。一直以来,我市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古树名木的方针和措施,还专门成立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提高了对我市古树名木的管护质量。
“我们按古树名木的权属,把每一棵古树的坐落、树龄、保护级别、管护人、管护电话等进行详细登记,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建立健全了管护档案,并统一进行了挂牌保护。”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科张秀林科长说,他们针对每一棵古树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培土、浇水、施肥、防虫治病、枯枝修剪、建立围栏等具体养护措施。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县区的个别古树名木出现了自然死亡现象,这提醒我们要更加精心地呵护这些古树。”张秀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