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云 杨秀平
(农民作家杨秀平与蔡云的真实故事)
我是写新闻的,如果它是我命中注定的职业的话,我会无怨无悔地写下去。但除了这个职业外,我的第二职业似乎就是夜里做梦。在梦中,我没有翅膀就可以高飞。有很多的梦,是在追赶一朵在前边飘飞的彩云。
其实我的生活并不像我的梦中那样的浪漫,除了写字,就看书或唱歌,有了工资就还债,一天又一天,既劳累又单调。可是在最近,我遇到了一位另类作家,使我从新认识了生活。
他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农民,可他有一个不同于普通人的信仰,他将生命中的近一半时间放在写作上,他的休息时间几乎没有。他没有想到社会会给他什么回报,而是为了写作除了把家里折腾得一贫如洗外,还把自己的身体拖垮了,以致于在四年前得了一场大病。
他的家人对他的写作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到支持。他的妻子对前来提供素材和采访的人烧水做饭,大儿子为他抄写稿件,小儿子为他打成电子稿和转发,小孙女也为他找笔拿纸,使他感到十分欣慰。
我在认识他以前,是听别人说他是一位木匠,为了能挣几个零花钱一干就是大半夜,后半夜写字,一写就写到天亮。第二天照样干活。由于好奇和职业的习惯,我就到他的木匠房去看他。结果一看,见他有五十岁的年纪,而且相貌看上去还要比实际年龄大,感到很普通,认为没有什么特别,就走了。
二年后,我又一次见到了他,因为他把房盖在了公路边,我从公路上过,正好经过他的家门口,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他的话从来不多,除非你问他,他才作简单地回答。他从我和他妻子的谈话中得知我是搞写作的,才问我:“想不想看一篇稿件,愿不愿加入写作?”我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是个木匠,会写出什么稿件?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因为事忙,就和他告别了。
后来我想,他既是木匠,头脑一定与众不同,于是瞅了一个机会,到他家去看稿件。当我走进属于他自己的那间屋时,不禁惊呆了:大桌上、小桌上、床上、窗户上、地上,到处放的都是稿纸,如换了别人,还真当他是卖纸的呐。当他拿出厚厚地一顿电子版稿纸让我看时,我更是吃惊,原来这是一部三十多万字的大型革命战争纪实文学之《抗日战争篇》,这只是整个纪实文学的三分之一。还有两大迭已打印成电子版的短篇,是《解放战争篇》和《改革开放篇》的备件。
他写的这部书《抗日战争篇》是倾注了他四十年的心血写成的。是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对当时八路军前辈的一个承诺,开始收集整理革命斗争史料。他写的这部书是从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二日纱帽山战役到一九四五年全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止,系统地记述了淇县人民政府的成立到领导全县人民英勇抗战,淇县县大队、区干队,武工队、民兵组织,四十九团等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历程,再现了皮定均、苏振华、张挺发等将军在灵山一带指挥和领导抗战的情形,刻划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均与史料记载吻合,是不可多得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体裁(题材、素材),又是对(淇县)党史,挡(档)案材料的补充。
简单的事,复杂的背景,人们都知道。写这种体裁(题材)的长篇大作(要收集素材)得跑多少路?采访多少人?考察多少场景?查多少资料?费多少时间?花多少钱?有多少经济效益?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结果又会怎样?他写这部书的艰辛、苦乐酸甜我并不知道,但很佩服他四十年的坚持。
他的家庭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从一九三七年到一九三八年,他家先后有三位亲人为革命事业牺牲,他的伯父、父亲、姑姑在投奔八路军的时候更是经历了想象不到的磨难。正因为他有这不寻常的家庭,才使他产生了不寻常的想法,才使他写出了不寻常的作品。如果说高尔基是奋发向上的海鸥(勇于迎接暴风雨的海燕)的话,那他就是一片愿为别人遮阴纳凉的彩云。
机械长时间作业也有磨损,何况是人?他白天下地干活,前半夜做木匠活,下半夜人静了写文章,往往一夜一夜的(地)不睡觉,四十年了,他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因此身体显得格外的清瘦,终于在四年前的一天,他得了一场大病。当时我对他并不是怎么地了解,听说后,为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专程去灵山寺为他烧香祷告,愿他的病早日康复。
我虔诚地为他上了一整柱香,香点燃后一直在冒烟,根本不起火焰。我把香柱插进香炉里,到大神殿为他磕了头,做了祈祷,刚到香炉旁,火苗就往上窜起来了。当时上香的人很多,为了给人家让地方,我往后退了两步,可火苗突然间就灭了,又在冒黑烟。我刚往前走了两步,它又亮了起来。我的心咯噔一震,看样子,他离不开我,我要帮他了。我想,是不是神灵在暗示我,由于我在他身边,他才发光,才不致于灭了香火?就这样,我心里的许诺慢慢地生根了。我直直地站着,直到香柱燃尽时,我才离开了。之后的日子,我隔三差五地去看他。他尽管身体还没有完全痊愈,但是很有精神,我的心也得到了些许地宽慰。
其实我也不是一个十分迷信的人,但从小就认为自己身边有位神灵陪伴着我,长大后直到现在还有同样的感觉。在我从小跟着母亲上庙里游玩时,总是看着他对神灵跪拜。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神像产生了敬佩心理。神像并不是空来的神像,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洗刷出来的人物。如果人们去真心地理解,你就会知道他们都是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所演化而来的。对别人的敬仰,就是对自己的宽心。
我们两个并不十分熟悉,而且年龄相差十三岁的人,就因为这个不知道怎么回事的事,见面时的言语不多,却用着很大的默契的眼神看着对方,好像我们已经认识很多年了。真不知道,谁会相信这是真的。
茫茫人生路,因何事起落,难道真的由天注定?我们是否也将一生纯洁的友谊、坦荡的情结延续到永远而成为事实,我无法想象。是否待他与世长辞时我才悄然离开他来验证烧香时神灵对我的暗示?我永远也解不开这个谜。
他的作品太珍贵了,可惜我写字多少年,从来就没有萌发过写这类东西的念头,也没有毅力去写。今天有幸结识了他,不仅对我的写作将起一个很好的启蒙作用,而且对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他的人格都肃然起敬。其实人与人之间本没有太多的陌生,只是看人们愿不愿意去真心地理解别人。如果人们都能互相理解的话,世上也不会有怨恨、妒忌或争执,那时每一天里的每个人都是快乐、幸福地(的)。当他该老去的时候,也将不会有太多的遗憾。
他在默默地为社会作贡献,虽不是轰轰烈烈,但他忠实地记录下来了波澜壮阔地(的)大革命(战争)的史实,减小了后代整理这些文史(资料)的心理压力(困难),也算是后代借以纳凉的一片彩云。写作是我的爱好,文学家是我的梦,我梦想这片彩云能带我飞进这遥不可及的大门。(文中括号里的内容为网站管理人员所加)
杨秀平:13783010443 相关链接:农民作家蔡云:淇县抗战史的记录者
2013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