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豳风·九罭》歌颂了周公在东方时深得民心,当他就要离开东方西归镐京时,东方臣民一再挽留。原诗歌如下: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周公姬旦亲率大军在卫地平定三监之乱后,令康叔姬封迁徙至淇水岸边朝歌建立卫国,三监之地统归卫国管辖。康叔姬封赴任时年龄尚小,周公姬旦怕康叔姬封担当不起治理殷朝遗民的重任,特地在淇河岸边召集群臣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土授民仪式,并精心制作了《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作为康叔姬封治理卫国的法则。
《康诰》中“呜呼,小子封”这一称呼,透着周公姬旦对少弟康叔姬封的殷殷之情,谆谆的告诫里,充满了一个兄长的殷切期待。周公姬旦告诫康叔姬封“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告诫康叔姬封就任后务必明德宽刑,爱护人民,妥善安置殷朝遗民。他还告诫康叔姬封一定要勤于政务,务必寻求殷地的贤人、君子和长者,向他们询问殷商兴亡的道理,然后再施之于政务。
《酒诰》是周公姬旦命令康叔姬封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殷商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周公姬旦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所以他告诫康叔姬封要坚决禁止卫国官民“湎于酒”,要吸取殷朝灭亡的教训,指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就是说,一个人不要仅是在水面上映照自己的形象,而应该从民众中鉴照自己的形象。
《梓材》是周公旦按照匠人制作木器必用“规矩”的道理,告诉康叔治理国家要有严明的、有利于黎民的法度,用比喻的方式向康叔讲述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要想“至于万年”,就要“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周公姬旦的《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使得康叔姬封在淇水岸边统治卫国有方。康叔姬封就国后,根据周公姬旦的谆谆教导,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深入民间,广泛调研,体察民情民意,深受卫国人民爱戴。他没有辜负周公姬旦重托,对殷民七族,不歧视,不虐待,妥善安置殷朝遗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了地方稳定,加强了民族团结。康叔姬封还重视选拔人才,听从贤人劝告,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依法治理国家,促进了卫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国内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由此可见,周公姬旦教导康叔姬封治理社稷的三篇文告,堪称华夏历史上最古老的廉政自律文字,放射着先贤圣哲的思想光辉!
周公姬旦对卫地已经放心,事情皆已安排妥当,成王就要迎周公姬旦回归镐京摄政,东方卫地臣民听说周公将要离开东方西去,恋恋不舍,一再挽留,《九罭》记载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九罭》虽是豳地民谣,但却是歌颂的周公姬旦在东方卫地深得民心,写出了卫地热情好客,民风古朴。笔者试着翻译大意如下:
打鱼网密河中撒,网得鳟鲂肥美鱼。缘遇周公尊贵客,锦衣纹饰伟岸躯。
沙洲大雁飞翔去,贵客周公贵处居。诚意挽留公莫走,东方小住乐欢娱。
沙洲大雁飞翔去,贵客回归不复来。诚意挽留公莫走,东方小住乐开怀。
为留贵客藏龙服,不愿周公早别离。诚请挽留公莫走,莫伤此地万民祈。